《小学语文专家评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专家评课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专家评课稿 篇一:小学语文评课标准 小学语文评课标准 一、评课的原则。 评课是一项严肃的教学研究活动,应该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一是指导性原则。评课的目的是对教学进行指导,给执教者或执教者所在学校指出一个明确的教研方向。因此,评课要抓准主要问题与主要特点来评。 二是综合性原则。评课者要凭借评课的各种标准综合评定其所长或所短。 三是分析性原则。评课者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其长处充分肯定鼓励,并委婉指出不足是什么,什么地方还要提高。 四是针对性原则。针对不同教师,不同的课,要采用不同评法。 五是互动性原则。对课的评价不宜搞一言堂,要让执教者、听课者、评课者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
2、自己独到见解。在平等、民主的学术氛围中,求同存导,互相借鉴,互相提高。 二、评课的标准。 课的评价标准对教学发挥着教学导向、问题诊断、结果评定等重要作用。传统的评价标准已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借鉴吸收当前教学改革诸多先进思想和成功经验,高屋建瓴地把握小语教学改革的走势和轨迹基础上,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尝试制定新的评课标准。我认为可尝试从下几方面去评。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目标要符合新课程标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本领域教学特点,体现良好学习素质的培养和基 础性目标的完成,关注学生发展性目标达成。 2、新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
3、全体学生,关爱、尊重中下等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活课堂,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把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与必要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重视指导学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新课标要求充分落实。识字:遵循汉字构字规律,注重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强调识字工具的指导与运用;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和意愿,养成良好书写习惯。阅读:强化朗读感悟,注重阅读方法的个性化;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培养语感,注重积累;学生思维与表现方法多样化,学用结合;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培养创新精神。表达: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写作中尝试
4、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重视具体过程与方法的指导;重视修改和修改中的合作;关注儿童生活与情感世界。 4、教学方法灵活、具有启发性。根据预设及学生提问设计教学过程,依据学情变化有效地调控教学步骤,以学定教。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基础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真正的启发式。讲授生动、恰当,提问有启发性。对学生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与矛盾,随机采取切实有效的引导与补救措施。 5、教学手段恰当、有效。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手段,使现代教育媒体与教学有机结合。教师使用电教媒体技术熟练, 效率高,效果好。 6、教师业务素质良好。仪表端正,教态亲切。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富有启发性、引导性。板书精当,书写
5、工整。组织教学能力强,善于根据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有效开发和拓展语文学习资源,体现大的语文观。 7、教学效果显著。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教学任务完成较好。不同层次学生均有所得,有所提高。 三、评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站得高看得远。精彩的评课应结合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站在教材、课标,站在当前教学的高度,引导听者透过某些教育教学现象,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揭示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而不仅仅是抓枝节问题,如字错,音错。 2、要摆事实讲道理。评课者在评课前要充分熟悉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听课时详略地记录好教学过程,把随感随想以批注形式写下来,并及时地整理、归纳。便于评课时具体指
6、出哪个环节好,好在哪;哪些环节出现了问题及原因,应怎样改进。以使人心口折服。 3、要体现以师为本。新一轮课改大潮中,无论是教研员,还是教学领导,均应成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服务者,协作者。所以除了听评课外,我们还要注意向他们学习。要尊重教师创造性劳动,即使课堂出现偏差,也不要过份批评指责。评课者还要因人、因课而异确定评课侧重点及评课方法。 因人而异。对于新上岗教师,评课侧重点要放在备课、上课的基 本思路,教学基本功理否扎实上,重在引导激励他们能尽快步入正轨;对于学科的骨干教师,则应在充分挖掘优点的基础上,全面深入指出存在着的问题,为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因课而异。课的性质不同,评课侧重点及方法也
7、不同。常规课可抓住制定的相应标准评课;专题研讨课,侧重点可放在专题学术研究方面:观摩课的重点放在课的优点赏析,教研经验的推广上。 4、 要讲求语言技巧。评课态度要平和,语言力求口语化,深入浅出,对于引用的教育教学名言要结合具体教学作以具体解释,避免语言晦涩。对于执教者存在的问题不要冷嘲热讽,建议宜用商量口吻提出,易于执教者与被听者接受。 v如何评课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等。 评课又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通过评课,同事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领导可以推广
8、经验,发现不足,;专家可以了解动态,发展教学理论。 一、当前评课中存在的问题 1、重听轻评 2、敷衍了事 3、平淡肤浅 4、面面俱到 5、参与面窄 二、评课的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2、坦率诚恳原则 3、兼顾整体原则 4、鼓励性原则 5、差异性原则 6、方向性原则 篇二:小学语文评课稿 小学语文评课稿 对语文教学而言,情是蕴涵在文本和生活中的情,认知是基于主体生活与心灵的认知。本单元的教学充满了人间真情,唯一的听众这一课,确实让我们体会到:真情给一个初学小提琴者带来的自信,以及给师生阅读后带来的感动。因为课文表现了德高望众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而真情像一轮暖阳能温暖你潮湿的心;也
9、像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三位年轻教师也带着这样的真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同研了唯一的听众这一课。他们的教态、教法,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了讨论、交流。这些精彩的发言也深深地启发着我,想对执教这一堂课的三位年轻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认识和体会。 罗正莉: 能抓住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并且抓住课堂生存的资源,及时顺学而导,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教者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时,特别抓住了老教授平静的神态的有关句子,这是本课的一
10、大亮点。小黑板上出示了三个句子: 、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教者独具匠心,抓神态“平静”一词。“平静地望着我”这在问题中有三次出现。学生通过反复地读句子,体会到了在“平静”中,包含着老教授对青年人的真诚帮助、鼓励、让他重拾信心,最后成为出色的小提琴手。 因为从相识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拉琴。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而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这几个句子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反复朗读,对引领全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但
11、是这节课的板书过于简单,提的问题却比较琐碎。教者如果能指导学生抓住青年心理和行动上发生的变化提出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师生再进行一些互动,这样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能产生更积极的学习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同年级的教师应该共同来认识,探讨如何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学习,真正做到“轻轻松松”、“简简单单”学语文等教学问题。 程丹丹: 在开课以后,教者出示的“青年由?自卑?到?自信?”这条线非常清晰。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变化的句子,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体会“ 我”心理与行动发生的变化。组织学生多次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心理
12、与行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通过交流,理解到老教授的鼓励对“我”的激励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懂得老教授称自己是聋子的良苦用心,从而带领学生领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感悟到作者的写作特色。 抓住“有一次像深深的潭水”是本课堂的一大特色。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因此,这种阅读教学的延伸不仅能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把师生们从语言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放出来,升华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学习语文的能力。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渐渐明白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发自内心地为“我”的进步而高兴。在“我”的眼里,老人也不再
13、是一个聋子,她是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我”对老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为什么要抓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老师抓住了“老教授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这个比喻句。在课堂上,教者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深情的眼神包含着期望、关爱、鼓励、称赞、喜悦、提醒、更高的要求。学生将已学之词来理解眼神像潭水,说明他们的情感态度已经得到了升华。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以下两点: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除了指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但还应注意写作方法的指导,做到三维目标的真正统一。 、“为什么忘记是聋子?”可以通过找有关的句子来读,随后让学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学习作者的这种表达
14、方法。可是,教者除了自己讲解这句话的意思以后,又让学生进行同桌交流,这个教学环节就显得有些重复了,这部分教学时间,可以训练学生在这个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练笔机会。 徐洪凯: 板书及漂亮的钢笔字是课堂的闪光之处。放手让学生去学,留给他们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是值得赞赏的地方。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老妇人的语言,应该带着角色去读。说明老师已经发现了学生的不足之处,但缺乏必要的指导。尽管老师示范读了一遍,但收效还是不明显。 值得探讨的问题是: 、徐老师虽然抓住了老妇人是教授、首席、聋子这三个词语并板书在黑板上,但作为六年级的学生
15、,应该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领悟通过记事来写人的写作技巧。这篇文章的两条主线非常鲜明:一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指导学生时,应该紧紧围绕这两条主线进行知识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文章中,老妇人的一句话,是统领全篇,深化主题的一个句子:“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这句话应该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去体会,谈感受。 其一、“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这是老教授对小伙子的鼓励。 其二、“可惜我耳朵聋了。”这善意的谎言,让人感受到真情的美好,也减少了小伙子的心理压力。 其三、假设她不是聋子,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
16、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在林中独享的幽静。两条主线合二为一了。假设她不是聋子,小伙子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的琴声,早就没有勇气在老妇人面前献丑,也许离开了树林。 正因为她是所谓的聋子,小伙子才没有离开树林,不介意老妇人的在场,继续练琴,直至由自卑到自信。 也因为有这位老妇人的“请继续吧”,小伙子才有自信心,越拉越好,最后才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因而才有最后的点题,“在众多的听众中,他始终会想起?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小伙子唯一的听众。”这样,可以在教学中真正实现认知与情感目标的统一。 我认为,文章的重点句子虽然很多,但在繁琐的分析与提问中,学生的思维是禁锢的,收效
17、也不明显。但有时抓住一、二个关键的句子,就能触动整篇课文,对其他句子的理解也会触类旁通。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老师也能充分利用一类课文的写作方法去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让学生一课一得,学有所获。 总之,“同研一堂课”,分别上出了三位年轻人的风采,特色。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来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涵的老教授和青年的真情,以及青年在拉小提琴中由自卑到自信的全过程。共同的教学目标均以“人本教育”为理念,做到“目中有人”的教学,让爱与真情贯穿始终,语言文字的训练也真正落实到了实处。虽然在教学中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却给新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认识与思考。最终达到了同学校、同年级的教师互相
18、学习、共同进步的教研目的。 今天上午听了吴老师的唯一的听众,吴老师把我和同学们带进了老教授美好的心灵世界。 课堂中吴老师抓住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特点,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并且抓住课堂生存的资源,及时顺学而导,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在课堂中学生的自主表达完全是在与文本对话之后的有感而发。教师鼓励、赞赏且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如涓涓细水潺潺而流;学生的心门似春的柴扉轻轻洞开。在这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中,学生对人物有了深切的体会:老教授的爱护年青人成才,“我”
19、的缺乏自信心。 读、悟、议、写的同构共建:整节课,学生读书、感悟、议论、表达写话,浑然一体,处理得张弛有度、舒卷自如,既符合了学生的认知基础,知识结构,又感悟到了道理,提高了认识。 唯一的听众是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第三单元的主题就是感悟真情,唱响心灵之歌。而这篇文章正是通过一位音乐老教授装聋对青年小提琴手进行鼓励、帮助从而使青年人获得成功来歌颂人间真情的。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妇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表达出我对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帮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
20、标和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读懂课文。2、从老妇人的言行、神态和我的心理、行为变化两个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我”对老妇人的感激与敬佩之情。重难点:揣摩老人的语言和眼神,感悟老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听课之后感受颇多,纵观整节课有以下几方面可谈: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质疑,这一形式比较亲切自然。 一节课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很好的进入学习状态开始新的学习。根据课题的特点,吴老师采用音乐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课堂,由
21、学生是听众而引出课题。由学生对课题质疑,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设计重点突出,目标落实比较到位 在这一环节中吴老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自主学习作批注,而后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再全班交流,主要抓住老妇人的语言进行深入品读,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老妇人在什么情况下讲的这些话,引导学生抓住老妇人讲话的内容再联系课文内容揣摩老妇人为什么讲这些话,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体会“我”听了老人的话以后又有何心理变化及行为变化,从而感悟老妇人使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帮助我、鼓励我、使我重树自信心。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补白训练恰到好处 吴老师在
22、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补白训练,在学生感悟到老人特殊方式的鼓励与帮助之后,让学生写一些想对老人说的话,一方面让学生走进了文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做一个反馈,检验学生是否学懂的文章。 四、质疑贯穿整节课,形式多样,如课题质疑、随读质疑、根据学生的回答质疑等等,整堂课学生的思维充分被调动起来。 篇三:小学语文评课稿 口语交际说说我自己评课稿 我想从口语交际的基本特点的几个方面,来简单地谈一谈今天陈老师所上的这节课,一家之言,值得商榷的地方还请在线的每一位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一、互动性 按照口语交际的新理念,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强调的是人与人沟通和交流,只有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下,才有真正意义上
23、的口语交际。 因此,单向表达与多向互动交际的融合的训练,在口语交际课中是极其重要的,以实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交际的过程中来综合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 一定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口语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和谐民主的的氛围则是大胆进行口语交流的前提。所以,教学中一定要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交际实际创设情境,形成良好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产生交流欲望,自由无拘无束地参与。 二、参与性 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发展的,口语交际教学应做到让每个人都有话可说,每个人都有机会说话。“人人参与”是提高每个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保证,而乐于参与本身就是口语交际的目
24、标之一。“人人参与”包括参与活动、参与倾听、参与表达、参与交流。 要做到“人人参与”,就必须实行“点面结合”的组织形式。“点”主要起示范、启发、引导作用,“面”则是给每一个同学创造参与机会。要将个别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性活动结合起来。 三、反馈与指导: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规范语言和发展语言往往存在着矛盾。有的老师重视规范孩子的语言,总在纠正孩子的语病,但是越纠正,孩子越说不好,我们应该把规范语言和发展口头语言结合起来,在发展语言过程中规范语言,在规范语言的过程中发展语言。首先应该让孩子“敢说”,大胆说,放开说,然后才谈得上逐步做到“会说”。我们应该结合具体的口语交际活动,逐步使孩子做到不但说话
25、比较清楚、完整、连贯,而且做到听话能听懂话外之音,说话得体,有礼貌,能和谐地进行人际沟通和交往。 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应该适当安排评议的环节,让孩子在评议过程中体会表达方式,自觉规范自己的语言。孩子在口语交际中如果出现明显的用词或语句问题,老师应引导孩子自己纠正,孩子纠正不了的,老师可以提示。 五月五日吴主任所执教的玲玲的画一课,是二年级下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玲玲把准备参加评奖的画弄脏了,已没有时间重画一张新的了,玲玲很着急。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课文篇幅不是很长,内容较易理
26、解。我觉得吴主任执教的这节课整体安排合理,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和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评价和引导很到位。教学上有许多好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比如: 一、上课开始带领学生看目录读课题知道本组有哪几篇课文,并让学生读本组的导语,思考本组课文都是介绍关于什么内容的,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本组的主题。 二、生字词环节抓住音形义进行教学。 首先读课文下方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说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的,读准字音;接着边读边想记这些字的方法,由于本课生字少字形又不复杂,吴主任没有逐个字让学生识记,避免了毫无难度的单调的记字过程,而是直接让学生以组词的方式来巩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问题的巧
27、妙设计激发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印象深刻的有“家人催促过你做什么事?”“你猜猜玲玲会想什么呢?”“如果你是爸爸,此时看到玲玲满意地笑了,你会说什么?”“你就是玲玲得了奖,你这幅图是怎么画成的呀?”“听了玲玲的介绍,你要怎么夸夸她?”?这些问题有的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有的让学生角色扮演,使其融入课文中的角色中设身处地的体会人物的心理。问题深入浅出,学生乐于表达。 四、读书形式多样,目的明确。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指名开火车读检查读书情况;由重点词找出句子品读感悟;分角色自由练读自读自悟;师生分角色入情入境读;齐读重点段落,理解爸爸的话。 另外,通过听课我知道了细节处理也很重要,课前要认真钻
28、研文本。如:“叭、趴”的读音;“又”字说明催促不只一次;“能在那儿画大象吗”;“坏事”指什么样的事等。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抓准重难点,细节也不能忽视,有时它们还会成为教学中的亮点。 欢庆评课稿 1.正确认读生字,会写“旗”“祖”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在读中想想画面、体会国庆欢乐、喜庆的气氛。 教师设计这一堂课的基本环节是:复习字词,激趣导入整体朗读,感知内容展开想象,分句朗读熟读成诵,体验情感拓展提升,升华情感。 从这个简约的环节看,读贯穿了整堂课的始终。仅在读的形式上,李莉老师就安排了个别读、小组读、开火车读、范读、齐读、诵读、自由读、想象读、赛读、配乐读等,力求通过形式多样
29、的朗读让学生反复接触诗歌语言,感受语言的优美,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从读的效果上看,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基础上,对诗歌优美的语言还是有了一定感受,特别是在指导想象朗读时,孩子们想象得那样美,读得那样投入,在这样的反复诵读中,诗歌优美的语言就会内化为孩子们自身的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还关注了写字教学,重点指导落实了“旗”和“祖”字的写法,其目的是想将本文的8个要求会写的汉字分散到第二课时阅读教学中,既减轻了孩子集中书写的负担,也可以在比较从容的时间内让孩子们感受到汉字书写的一些要求和乐趣。 在课件的使用上,教师注重了美而精,在孩子尽量多地接触文字的基础上,使每一页课件都发挥帮助孩子们理解、朗读
30、的功效。 总之,整堂课,教师着力体现一个读字,读准确、读流畅、读出体验、读出感情。让读贯穿了课堂始终,让情贯穿了课堂始终。在读诗中读祖国,在读诗中实现语言的提升。 注重内容理解,朗读体会情感 巧借空白,引导想像 于是一边投影出示,一边放起了背景音乐,学生的情感就很自然地流露出来,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这一设计不仅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注重了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人文性和工具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听一堂课,我想有所思考才会有所收获,有所困惑才会有所改进,愿大家在上课、磨课、研课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篇四:小学语文评课稿模板 凌亦祥 在识字组词中,潜移默化。 在课文教学中,
31、加以深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思想教育内容是丰富的。每篇课文的思想教育因素也是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散在各册语文教材之中,没有完整的序列。我们只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恰当的教育目标,找出德育点,就 篇五:小学语文观摩课评课稿 今天上午,观摩了三位老师的展示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的课品如人品,他们的课不是做秀,也没卖弄,让人所能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教育深深的挚爱和对学生真诚的关爱! 首先,范莉莉老师的课给人第一感觉是真实。比如说,导入时的游戏,“x月x日是什么节日?x月x日是什么节日??”许多学生回答不上来,这可以看出范老师课前没有跟孩子们说过“悄悄话”,这样有缺憾的课才是真实的,才是美丽的!我们的公
32、开课不是表演,在这里范教师的如果能沉着一点,耐心地告知学生,很自然很巧妙地过渡到自己的预设中来,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范老师有深厚的语文基本功。大方、流畅的粉笔字,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尤其是声音甜美。但我们遗憾的是没有听到范老师的那带有童音的动情的范读,如果范老师不用课件录音读,而是自己深情地吟诵,这样效果会更好。课件上画面加上动作,干扰了学生对诗歌美丽语言的感受,致使读完以后,有个小孩说“老师,声音小了听不见”。我想,可能是视觉干扰了学生的听觉吧,再说,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非常重要。 当我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快乐气氛中,童娟老师为我们送上了妈妈的账单这一课。这节课,对于上课的
33、学生而言,是一种幸福,对于听课的教师而言,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这里,要感谢童老师,让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听课老师沉浸于她的情感课堂,同时,心灵为之一震!x月x日,是母亲节了,我们为人儿女的,不能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应该常回家看看!应该为我们那可亲可敬的母亲做些什么?我相信,在师生情感推向高潮的时候,没有谁不想念自己的妈妈,这正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体现,这就是所渭的诗意课堂,诗意语文。不过,如果童老师的音调再低沉些,语速再缓慢些,能做到语言的抑扬顿挫,这一定会催人泪下的。 当我们的心头还回荡着烛光里的妈妈的旋律的时候,季益波校长又为我们送上了精美绝伦的普罗米修斯,我认为季老师这节课上得大气,浑然天成、
34、人课合一。 在这里,我想借用几句诗来评价一下季老师的课。 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 过渡嫁于春风不用媒 小结似曾相识燕归来 氛围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是一节高品味的语文课,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有品词析句、潜心会文的过程、有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就是语文课。同时,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颇有大家风范,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当学生情感达到高潮的时候,季老师戛然而止,恰到好处,学生意犹未尽,“英雄”的韵律余音绕梁,三是不绝。 总之,今天的三节观摩课各有特色,各有千秋,虽然存在一些缺憾,但犹如维纳斯并不因为断臂而影响了她
35、的美丽。今天的三节课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今天有幸听到但老师执教这篇文章,教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是这样,听课也如此。咱们每个人听完课后也都会有自己的看法、观点,我觉得,但老师这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读中悟、悟中导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读”在语文课堂上也越来越“热”。这比以前的阅读教学多分
36、析、少朗读的情形,实在是一大进步,但也不难发现“重视读”这一理念在有些课堂实践中产生了一些偏差。如:为读而读,朗读无目的;读悟分家,朗读少思考等。可但老师的这节课“读”贯穿始终,但不是没有目的的读,每次读都有具体的目的。如: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带着问题自由轻声地读,避免了学生漫无目的,又能使学生更快地围绕问题、解决问题;又如:看到这山崩地裂的一幕,能说说你的感受,能读出那种可怕吗?这是感悟边读; 老师对学生读课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体读,个别读,老师读、学生读,大声读、默读?等等。不同形式的读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读有利于对文字的揣摩;出声朗读能加强感受、增强记忆;指名朗读可
37、以给对文本有不同感悟的学生施展个性的空间;自由朗读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语言。集体朗读有增强气势、激发共鸣的功能;教师范读对学生不仅有示范作用,而且有激励作用?但老师对每种读法的作用掌握很清楚,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形式用得非常准确:如,体会女娲补天真辛苦、真伟大时,让学生在默读中找出具体的词句,学生通过细心揣摩都能找到有关句子,产生体验;再比如,“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这句,老师采用了集体读,在气势中学生再一次体验了一把女娲当时补天的的勇敢和坚定。 为了更深入、准确地体验情感,老师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指导朗读,使学生在课堂上积累了更多的语言文字,学生也在细节中获得情感、升华情感,
38、比如,学生从“找啊找啊、终于”看出了女娲补天多辛苦;从“五天五夜”中体验到了女娲补天过程的辛苦与伟大;但是有一点小遗憾就是,老师没有将这些重点词作为朗读指导的重要道具来使用,如果能将这几个词语再进行朗读上的重点推敲,是否效果会更好些呢?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老师很得巧用了“读”的艺术,无论从读的形式还是读的次数,该什么时候读该怎样读都把握得当,行云流水。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参与到读中,实现读和思考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亲近文本,走入文本,进而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感悟,自然地达到“一个文本,多种声音”的个性化朗读的境界。 如果说读是走进语言文字的基本途径,那么
39、这堂课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更能体现语文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这也是我要说的这堂课的第二个特点: 二、语言文字的训练扎实、到位 课堂中,有多处让学生进行文字训练的活动。如:用“首先 接着 然后 最后”的句式来说说女娲是怎样补天的。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学会如何有条理的把一件事说清楚,训练了思维,同时也为学生能复述故事内容奠定了基础。再比如:这些描写动作的词语可以打乱顺序吗?由此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时也要有条理 的叙述。这样的训练,对于三年级正开始学习习作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第三处训练点:女娲用尽全力把天补好了,你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来赞美女娲吗?这样的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给学生
40、提供了一次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的平台,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也使情感得以升华。 另外,我们看到教师的板书设计精美,书写漂亮,体现了她个人扎实的功底。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选做作业,也独具匠心,学生也很感兴趣。 我的一点建议:课文后小伙伴吐了一个泡泡:“女娲真了不起。”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感悟故事的神奇。的确,课文写得够神的了!那么学生有没有体会到故事的神奇,由此喜欢上神话故事。如描写天塌的情景,通过一连串叠词的运用(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逼真传达出人间的惨状;还有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一连串动词的运用(找挖放炼化装端泼等)十分生动传神;又如课文结尾段,“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
41、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看似写得随意,实则非常抒情、流畅,余味深长,值得好好朗读和积累。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很美的写景散文,指导学生美美地读课文是教学本文的重点。听了罗老师的课,总感觉很轻松,她那亲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态,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总的给我的感觉有以下四点: 1、读中有悟学中指导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已成为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得法。当学生读着读着,就自然而然点起头,露出笑容来,不用老师多讲,就把课文读得美美的,我们着实感受到“文贵自得,熟读自悟”所带来的喜人效果。在这节课中,罗老师正是把读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多
42、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悟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景色美。而随机地进行点拨与指导,让学生顿有云开见月明的感情,如这一句:“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老师用柔美深情的语调读,学生一下子就明白像这样的句子该怎样读,同时也理解了它的意思:秋天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的。 2、民主平等营造和谐氛围 课堂教学中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课堂上没有喝斥、没有讥讽、没有批评,有的只是老师那始终带着微笑的脸,以及鼓励、赞赏、期待的眼神。学生因为有了信心,有了勇气而变得想说,敢说、愿说。“你读得真好,小朋友们都想来试一试,老师也想来读
43、一读”。一句话,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能表现得最活跃。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能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如一学生把“扇哪扇哪”的“扇”音节读错了,老师范读了一遍,马上说:“我相信你会读的,再读一遍”一句鼓励的话语,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如此一来,学生不会因为怕出错而产生畏缩,影响今后课堂上的表现了。 3、重视语言积累运用 丰富语言积累和运用,成为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熟读成诵,这是一种积累方式;品读好词佳句也是一种积累形式。如“红红的枫叶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等句子,学生细细地品读着,仿佛感觉真
44、的很凉爽。罗老师在注意语言积累的同时,也注意了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好词佳句,比如: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颜色多种多样的菊花,学生说了 很多: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色彩斑斓? 。讲到秋天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学生说道: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4、图文结合注重语言训练 在阅读教学法中,突出语言文字训练是很必要的。罗老师不仅注意让学生反复读书,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例如:在导入课文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搜集秋天景色的图片,在每段课文出示前,老师首先出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再让学生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读读课文上的句子,体会意思,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
45、,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今天听了陈利玉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陈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如学习完“顶峰歼敌”这一部分,老师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因而把学法迁移到第五段。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
46、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通过放映录象,把学生带进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例如:在学习“顶峰歼敌”这部分时,教者灵活运用多种
47、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想象画面整体感知,再用成语概括五壮士的光辉形象,然后自由读文,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去品读体味。其中一个教学片段是这样的: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班长马宝玉受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师:追问你为什么选这句读?你朗读的成功经验如何? 最后,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有感情朗读。通过读学生把心中的疑问提出来:为什么马宝玉要夺过他的手榴弹?为什么要用石头砸??还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自选一个镜头配上动作边读边演。整段的教学教师没有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课堂上充满生动和乐趣。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 中整体感知,在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