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47136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 摘 要本文研究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运行机制,并通过分析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创新历程,为开放式创新理论提供实践依据。 首先, 本文回顾了开放式创新的相关理论研究; 在对比封闭式创新模式的基础上界定了开放式创新的内涵; 并总结开放式创新的基本特征以及阐明开放式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其次, 分析了开放式创新的运行机制。 阐述企业开放式创新的适应性标准; 分析影响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内外因素和不同组织方式; 讨论企业开放式创新的风险及规避问题和知识产权管理问题。 最后, 对华为公司进行案例研究。 在分析华为的开放式创新历程, 总结华为开放式创新的成

2、功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 本文认为, 作为开放式创新的典型案例, 华为公司能够较好的反映开放式创新的运行机制, 同时华为的成功也证明了开放式创新是高科技行业中企业创新的最佳模式。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运行机制;华为公司 IAbstractThis thesis studies the enterprise open innovation and its mechanism and provides practice proof to the open innovation theory by analyzing the Huawei Co., Ltd. CaseFirstly, the thes

3、is reviews those theories concerning open innovation, defines open innovation by comparing the closed innovation, summarizes open innovations character and explains its signification to enterprise developmentSecondly,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open innovation, including the influence fact

4、ors, its framework, the problem of risk avoiding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At last, it is the case study of Huawei Co., Ltd. Basing on the analysis of Huaweis open innovation path and the summary of its success experience, the thesis maintain that the case study of Huawei can reflect the mechanism of

5、 open innovation and prove that the open innovation model is the best innovation model for enterprises in high-tech industryKey Word :Open Innovation; Mechanism; Huawei Co., Ltd II目 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1 1.1 创新与创新模式 1 1.2 选题背景和目的 5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6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7 2 开放式创新的内涵界定9 2.1 从封闭式创新到开放式创新 9 2.2 开放

6、式创新的内涵及基本特征15 2.3 开放式创新的意义18 3 开放式创新运行机制分析 21 3.1 开放式创新的适应性分析21 3.2 开放式创新的组织形式24 3.3 开放式创新的风险管理26 3.4 开放式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27 4 案例分析:华为公司的开放式创新 304.1 华为公司介绍30 4.2 华为的开放式创新历程33 4.3 华为的开放式创新分析36 5 结论 45注释 46 参考文献 48 致谢 50III1 绪论1.1 创新与创新模式1.1.1 创新概念的界定 创新这一概念昀早见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ASchumpeter, 1883-1950)的

7、“创新理论”。熊彼特关于经济增长非均衡变化的思想首先反映在其 1912 年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中。在这本书中,使用了“创新”一词,提出创新是生产函数或者供给函数的变化,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的组合”。并在其后相继出版的经济周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两本书中,对创新加以全面、具体地运用和发挥,形成完善的创新理论体。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系统。这种新组合包括五个方面: (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开

8、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5)采取一种新的企业组织方式。这五个方面,形成了一个以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以及组织创新为创新对象的系统,其中,(1)、(2)属于以技术为核心的创新,(3)、(4)属于由客户市场和原材料市场为导向的创新, (5)则是由于技术变化引起或适应技术变化形成的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熊彼特认为,经济系统的均衡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是永远不可能达到的。因此,经济发展应该理解为一种变化,造成经济发展或经济变化的动因,“是流量系统自发的和不连续的变化,是对均衡的扰动,永远改变和替代不了先前存在的均衡状态”。这种1经济系统内部“自发的和不连续

9、的变化”,就是创新 。 由熊彼特界定的“创新”概念,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创新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包括各种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新活动,不一定与技术直接相关。从企业的角度涵盖整个企业技术、生产、管理全过程;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既包括产品创新、生产技术创新,又包括市场创新(即销售市场创新和供应市场创新)和组织制度创新。 第二,创新不是从旧组合中通过渐进、不断调整而产生的,而是间断地(具有新颖性)1出现,“创新性破坏”旧组合,实现经济发展。 第三,创新可以被其它企业模仿,纷纷效仿而一时风起云涌,形成高潮,由此推动整个经济周期性发展,但随着仿效者增多,创新者的垄断利润逐渐消失。 第四,创新

10、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至高无上的作用,没有创新,资本主义既不能产生,更不能发展。 熊彼特提出了“创新”概念,但他并没有对技术创新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继熊彼特之后,1951 年索洛对技术创新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他在资本化过程中的创新:对熊彼特理论的评论一文中,首次提出技术创新成立的两个条件,即新思想的来源和以后阶段的实现发展。这一“两步论”被认为是技术创新概念界定上的一个里程碑。到 1962 年,伊诺思在其石油加工业中的发明与创新一文中首次直接的对技术创新下了一个定义,伊诺思认为, “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

11、等”。曼斯菲尔德对技术创新的定义常为后来学者认可并采用,但曼斯菲尔德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产品创新,所以与此相对应,其定义也只限定在产品创新上。他认为,“产品创新是从企业对新产品的构思开始,以新产品的销售和交货为终结的探索性活动”。弗里曼在 1982 年提出,“技术创新就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 。缪尔塞在80年代中期对几十年来在技术创新概念和定义上的多种主要观点和表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将技术创新定义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我国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技术创新概念的内涵作出了深入研究。例如:吴贵生认为, “

12、技术创新是指由技术的新构想,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到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业化全过程的活动”;汤世国认为, “技术创新是一个典型的融科技与经济为一体的系统概念,它不仅关注技术的创新性和技术水平的进步,更关注技术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市场中取得的成功”;傅家骥曾经提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在 1999

13、 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文件中明确指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提高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2实现市场价值。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从而,科学并统一地界定了技术创新的概念,明确了技术创新的目的,确认了技术创新的2主体,指出了技术创新在我国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现实意义 。1.1.2 技术创新的模式 技术创新模式是指由一定的创新理论作为指导,为了完成特定的创新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技术创新体系及其可操作性的

14、活动规范和运作方式。技术创新模式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重要因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相对的稳定性、具体的可操作性和运作的规范性等。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技术创新的模式也具有多样性。在以往的研究中,按照参与创新活动的主体的不同以及企业在产业技术创新中地位的不同,一般把技术创新模式归纳为三种: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 (1)自主创新模式。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探索实现技术突破,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的优势在于:首先,由于技术突破的内生性有助于企业形式较强的技术壁垒,可以形成自主创新者对

15、技术的自然垄断,从而有利于确定企业的行业领袖地位;其次,在生产制造方面,自主创新企业启动早,产量积累领先于跟进者,能够优先积累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较早建立起与新产品生产相适应的企业核心能力;昀后,自主创新企业一般都是新市场的开拓者,能够较早建立起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网,率先占领产品生产所需的稀缺资源,开辟良好的销售渠道,使得创新产品在组织生产和市场销售方面有较强的保障,从而确立企业在市场上的独占垄断地位。 自主创新的劣势在于:首先,由于新技术领域的探索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并为此进行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量投资,从而为企业带来了很高的风险;其次,自主创新模式对

16、企业的生产和市场开发方面的成本都有很高的要求。 (2)模仿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自主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和完善,在创新链的中后期阶段投入主要力量,生产出在性能、质量和价格方面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与自主创新的企业竞争,以此确立自己的竞争地位,获3取经济利益的一种行为。 模仿创新的优势在于:首先,由于模仿企业可以无需像自主创新企业那样承担高投入的涉足未知探索领域的研发活动,而是主要从事渐近式的改进、完善和再开发,因此,模仿创新企业的前期投资少,风险也小。其次,产品质量、性能和价格是其能

17、否吸引客户的昀直接因素,是产品竞争力的昀直接体现。由于模仿创新产品不能够在研发上占有优势,只能将竞争取胜的希望后移到生产、制造和销售环节并给与充分的关注。因而它能细致充分地研究市场的需求,并根据反馈的信息迅速调整生产,改进生产工艺设计,使市场开发更具灵活性,使产品更具竞争力。 模仿创新的劣势在于:首先,由于模仿创新很少进行研发上的广泛探索和超前投资,而是做先进技术跟进者,因此在技术方面有时只能被动适应,在技术积累方面难以进行长远规划;其次,模仿创新往往会受到自然壁垒和法律保护壁垒等方面的进入壁垒的制约而影响创新实施的效果。 (3)合作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科研机构或高校之间的联合

18、创新行为。合作创新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合作创新一般集中于新兴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合作进行研究与开发为主要形式。 合作创新的优势在于:它有利于在不同合作主体间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助于缩短创新时间,增强企业竞争地位;并能使更多企业参与分摊创新成本和分散创新风险;有利于打破保护性壁垒,共同开发区域内市场。 合作创新的劣势在于:由于合作创新带来的成果共享会造成技术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传播和共同使用,不利于企业享有排他性的创新成果并以此形成自己的

19、核心竞争力。 不同的创新模式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创新效果,因此需要根据企业的内外部条件加以有条件的选择,并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 进入创新盛行的 21 世纪,创新的作用和地位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企业创新环境不断的改变,以至于以前一些堪称国际上昀具有创新能力的老牌企业却未能从他们的创新中获益,导致在竞争中逐渐陷入非常不利的位置上;而一些内部研发能力不是很强的后起企业,却能利用各种创新资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说明了以往的创新模式正在接受着挑战,创新本身也急需创新! 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下对创新模式研究的需要,从研发中创新资源的来源以及创新管4理的角度出发,可以把创新的模式分为

20、: (1)封闭式创新(Closed Innovation) 。封闭式创新是一种传统的创新模式,这种模式的创新主要关心企业的内部,对技术进行强有力的控制,防止技术外泄;然后进一步开发、研制新产品,推向市场并自己进行分销、提供服务、资金和技术等支持。封闭式创新相当于在企业的边界筑起了一道厚厚的墙,无论是在企业的研发、销售还是服务阶段都与外界隔绝。 (2)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开放式创新是一种与封闭式创新截然相反的新的创新模式。开放式创新认为,企业进行技术、产品开发的时候可以着眼于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外部所有有价值的创新资源,同时,可以使用内部和外部两条渠道走向市场。开放式创新打

21、破了企业的边界,外部有价值的创意可以流入企业,为企业所用;内部的创意也可以流出企业从而带来经济利益。另外,企业可以将自己或别人的创意推向市场,也可以通过别的企业把自己的创意推向市场。从而达到多途径获取创新资源,实现在昀少资源投入下创新产出昀大化的目标。1.2 选题背景和目的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在高科技行业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不创新的企业面临着必然灭亡的危险。然而,也并不是所有进行创新的企业就会获得成功。上世纪,很多以科研为基础的老牌大公司,如朗讯、IBM、通用等公司,他们拥有世界上昀先进的实验室,并进行着行业内昀前沿的创新活动。虽然他们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

22、极大的推动了所在行业的科技发展。然而,20世纪末期开始,他们就渐渐发现,虽然仍然拥有很多的创新和发明,但是大量的这些创新和发明要么被束之高阁,要么慢慢流失到企业外部去,没能为公司的股东带来任何收益。反而是那些行业的新进入者,如英特尔、思科等公司,他们几乎不具有基础研究能力,但依靠着积极运用外部的创新资源,发展迅速并直接威胁到了老牌公司的领导地位。企业创新的这种现象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兴趣,其中,哈佛商学院技术管理中心主任亨利?切萨布鲁夫教授(Henry Chesbrough,2003)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提出,新老企业的这种创新差异是由不同的创新模式造成的,是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模式和现代的开放

23、式创新模式之间的差异。亨利?切萨布鲁夫的理论得到了很多学者的支持,为创新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领域。 本文试图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比过去的封闭式创新模式,来界定开放式创新的内涵以及阐述其运行机制;并对华为公司进行开放式创新的案例分析,为开放式创5新理论提供实践依据,为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亨利?切萨布鲁夫(Henry Chesbrough 2003)在他的著作开放式创新?进行技术创新并从中赢利的新规则第一次提出开放式创新理念并进行深入研究。他把 20 世纪及之前的创新模式称为“封闭式创新”。进入21世纪,信息化和全球化带来的破坏性因素

24、腐蚀了传统的创新模式。亨利在分析了这些破坏性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新模式。他结合了许多失败和成功的案例,一方面以 Xerox公司为例说明不进行开放式创新导致企业竞争力的丧失;另一方面列举了 IBM、Intel 和 Luncent 三家公司成功转型的案例。从而为企业如何从传统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转型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另外,亨利还详细的阐述了商业模式、风险投资和知识产权等问题对开放式创新的影响。亨利?切萨布鲁夫虽然在其著作中提出开放式创新的概念,但由于其著作没有提供一些基础性创新的理论,使其缺乏学术性力量的支持。此外,对开放式创新的研究没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

25、进行补充完善。 Mark Dodgson, David Gann 和 Ammon Salter 2006 等人在对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的案例研究中发现,通过“连接与发展”(connect and develop)创新计划,宝洁把内部的研究工作扩展到了企业外部。在信息通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创新技术(Innovation Technology,IvT),包括模拟,仿造,虚拟技术,数据搜寻技术以及快速定型技术等的使用,宝洁在市场信息和技术发展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成功的把供应商,消费者和其他途径获取的知识带入了宝洁的创新过程中。通过对创新技术的使用,宝洁实现了 50%的

26、创新来源于企业外部的开放式创新战略。在对宝洁公司的案例研究中,Mark Dodgson, David Gann 和 Ammon Salter等人论述了创新技术如何帮助宝洁实现开放式创3新,从而证实了创新技术发展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的重要性 。 Adrienne Kardon Crowther 和Henry Chesbrough(2006)通过调查发现,除了高科技行业外,开放式创新作为一种创新模式很早就已经在其他传统和成熟的行业里被运用了。Adrienne Kardon Crowther等人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这些行业中,寻求企业成长、收入增长4以及开发新产品是开放式创新模式被采用的主要动因 。 Da

27、rrell Rigby 和 Chris Zook (2002)在研究中分析了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的四个动因以及企业通过开放式创新所获得的特有的竞争优势。同时,作者指出企业在开放式创新中也会存在一定的竞争风险,但风险的产生不在于创新本身,而在于对创新的管理上,因6此需要对开放式创新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框架。昀后,在企业开放式创新的适用性分析中,为企业创新从封闭走向开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我国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也对开放式创新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探讨。纪圣森(2006)分析了在知识与资本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及其对中国开展自主创新的启示,并对开放式创新背景下进行自主创新所需的配套支持环境如风险投

28、资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和政府政策环境等提出一系列的建议。袁润兵和李元旭(2006)在对比分析封闭式创新和开放式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司是否适宜进行开放式创新的几个标准。并通过对跨国公司知识来源的研究和对开放式创新适用性的分析,提出了跨国公司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更适应于开放式创新的若干原因。后锐和张毕西(2006)分析了开放式创新的动因和模型,归纳总结了开放式创新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规避风险的建议,以及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开放式创新对我国大中型高科技企业的启示。杨武(2006)从多个角度研究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理论问题,这些角度包括:技术创新的角度、技术-经济-法律一体化的角度、

29、商业化的角度和利益机制的角度。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自主创新不是封闭创新,而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开放式创新。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部分。简要回顾创新概念的提出及界定;描述了技术创新的三种模式: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及其各自的优劣势;描述了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的各自特征;阐明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以及开放式创新的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第二部分,界定开放式创新的内涵。在分析封闭式创新的含义和破坏性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开放式创新模式;开放式创新内涵的界定;分析开放式创新的基本特征,包括创新环境的开放性、创新主体的开放性、创新资源的开放性和

30、创意开发的开放性;总结企业进行开放式创新的意义,提出开放式创新有利于降低企业研发成本,缩短研发的周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降低企业研究成果外泄的风险,增加企业的收益,促进研发的良性循环;有利于迅速占领市场,提高企业的影响力。 第三部分,分析开放式创新的运行机制。首先,举例阐述了企业开放式创新的适应性标准,根据五个核心指标:创新的密度、创新的资金来源、创新的关联性和通用性、市场的波动来进行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分析,同时还分析了影响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内外因素;其7次,分析企业的组织方式,其中包括:购买专利或技术使用权、收购公司、成立风险投资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投资参与大学或研究机构的项目和成立研究联

31、盟;昀后,讨论了企业开放式创新的风险及规避问题以及知识产权管理问题。 第四部分,华为公司开放式创新案例研究。首先,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进行简要的介绍;其次,描述了华为开放式创新的整个历程;再次,对华为的开放式创新进行深入分析,着重分析了华为开放式创新的组织方式,包括收购公司或支付专利使用费,成立合资公司,成立研究联盟和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参与行业标志的制定;昀后在总结华为开放式创新成功经验的同时,指出华为开放式创新中存在的不足。 第五部分,总结部分。对开放式创新的理论研究以及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进行总结,并提出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82 开放式创新内涵的界定2.1 从封闭式创新到

32、开放式创新2.1.1 封闭式创新的涵义与实践 封闭式创新(Closed Innovation) ,是指着眼于企业内部,将自身的创意进行开发,在此基础上研制新产品、引入市场,然后再由企业内部的人员分销、提供服务、资金以及技术支持。在这种创新模式下,企业通过对内部研发机构的投资,挖掘企业自有的新技术,然后将其变为新产品,创新过程中始终密切关注的是企业内部。其模式如图1所示。研究开发 企业边界市场 研究项目 图 1 封闭式创新资料来源:(美)亨利?切萨布鲁夫. 开放式创新进行技术创新并从中赢利的 新规则.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金马译 在图1中,创新的流程被分为了项目研究和市场开发两个阶段。

33、在这两个阶段中,企业的边界清晰、严实。创意、技术在研究阶段被严格的控制在企业内部,而外部的创新资源也进入不了企业内部。经过筛选,少数具有开发价值的创意可以进入到开发阶段,而大部分的创意要么被束之高阁,要么被摒弃。开发阶段的工作也是控制在企业内部,创意也完全来源于企业自身。由于研究和开发之间紧密联系,且严格控制在企业内部,使得保留下来的项目都是经过内部多次淘汰筛选的,从而提高了市场成功的可能性。9封闭式创新是 20 世纪中、早期,甚至更早的时期里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创新模式。他们认为,成功的创新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企业必须自己发明技术、开发、销售,将其市场化;同时进一步提供售后服务和相关的财务金融

34、支持,一切依靠自己的力量。他们通过资助大规模的研究实验室来开发技术,以此作为新产品来源的基础,从中获取高额的边际利润。在这种创新模式下,很多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IBM 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IBM 公司创建于 1911 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计算机诞生以来,IBM 公司一直都是计算机行业内昀重要的参与者。在 20世纪 80年代个人电脑行业发生变革之前,IBM 公司发挥着重要的领导者作用:与行业内任何一家公司相比,它拥有昀大的销售量、昀高的利润额、昀大的市场资本量、昀高的研究预算,还控制着昀多的专利权。在计算机的许多细分市场里,一直是 IBM 公司在制定着行业规则,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35、。 在此期间,IBM 公司正是通过封闭式创新模式巩固自己的领导权的。1945年,IBM 公司在哥伦比亚大学附近建立了第一家研究中心。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出于技术研究的需要,IBM公司在纽约和苏黎世建立了专门的公司研究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从昀好的学校招募昀优秀的物理、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在这些领域里, IBM 公司要与当时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国家武器实验室和拥有尖端博士学者的著名大学进行竞争。公司向这些毕业生提供昀先进的设备,并许诺授予他们极大的研究自由。当时对于 IBM 公司来说,研究就是指内部科研,而且研究成果的市场化路径也是完全在企业内部进行的。IBM 公司甚至把研究部门与开发部门

36、相分离,从而保证科学家们专注于基础学科的发展所推动的技术革新。 1964 年,IBM 公司推出了革新性的系列产品?它的系统 360 系列计算机(System 360)。系统 360 是 IBM 公司内部重点开发的项目,总投资金额超过了 40 亿美元。它包含了很多新技术突破,是高度纵向集成化的产品,IBM 公司负责制造关键性的原件、关键性的子系统、外围设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以及整个系统的各个部分。IBM 公司甚至还生产那些小得让人不可思议的东西,比如键盘、穿孔卡片和电源。IBM 公司通过自己的直接销售机构向全美国地区销售系统 360产品,并由自己的相关部门向消费者提供融资安排、维修服务和技术支

37、持。此外,在开发和营销的过程中,几乎涉及的每个方面都采用的是广泛的纵深集成化模式。在专利管理方面,IBM 公司的目标是保护好公司的发明创造,禁止别的公司加以利用,因此很少把技术协议转让出去。 系统 360 产品为IBM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它的销售收入从 1963 年的 28.6 亿美元105上升到 1973年的 110亿美元,同期净利润由 3.64亿美元上升到 15.8亿美元 。此外,IBM公司还掌握了大量研究工作中产生的专利技术,使IBM成为世界上昀大的专利持有者。专利成为公司的另一个价值源泉。IBM公司的研究部门拥有很多的科学发现,其中五次获得诺贝尔奖,六次获得国家科学奖章。 系统 36

38、0 产品的成功使 IBM 公司的研发事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IBM 确立了行业的领导者地位,并达到了其发展的第一个巅峰期。封闭式创新模式给 IBM 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在总结IBM和其他公司封闭式创新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纳出了企业封闭6式创新固有的内在规则 : ?雇用昀好的员工,使得行业内昀能干的员工为企业工作。 ?为把新产品和新服务引入市场,企业必须自己研制开发。 ?企业如果能研究出新技术,就一定能首先将其引入市场。 ?首先将技术创新转化为产品并推广到市场的公司通常都是赢家。 ?如果企业在研发事业的投资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则企业就一定能开发昀多昀好的技术,并进一步引领市场走向

39、。 ?企业应当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防止竞争对手从自己的发明创造中赢利。 由此可见,封闭式创新的特点是:劳动力流动性低、风险投资少、技术流动困难且对企业研发能力要求高、大学等机构的影响力不重要。 封闭式创新之所以能够为企业带来成功,是因为封闭式创新在企业内部创造出了一种“良性循环”(Virtuous Circle)如图 2 所示。 在图2中,企业投资于内部研发事业,然后开发出很多突破性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可以使企业向市场推广新产品和服务,实现更高的利润,接着再投资于更多的内部研发工作,这又会导致进一步的技术突破并带来新一轮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推广,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在 20 世纪的绝大多

40、数时间里,这种模式运转良好,为企业和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著名的德国化工业的中央研究实验室,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实验室等,在这种封闭式创新模式下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进入到20世纪后期,出现了很多新的腐蚀性因素,使得这种良性循环被打破,封闭式的创新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11企业边界基础性技术突破 追加研发投资 新产品和新性能 通过现有企业模式获得更高利润 图 2 企业内部良性循环资料来源:根据(美)亨利?切萨布鲁夫. 开放式创新进行技术创新并从中赢利的 新规则.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金马译. 整理而成 2.1.2 封闭式创新的破坏性因素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信息

41、、知识和资本全球化的出现,产生了一系列腐蚀封闭式创新的破坏性因素,从而破坏了封闭式创新模式的运行环境。这些破坏性主要因素包括: 第一,人才的可获得性和流动性越来越强。 首先,随着知识在新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以至于大学生和研究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并涌现出了大批受过严格训练、知识渊博的优秀人才队伍。这类人才的增加意味着高素质的人才“原材料”的获得机会得到了提高。其次,劳动力市场上高素质工人的流动性越来越强。伴随着他们流动的是知识在不同雇主之间的传播。新企业可以通过“挖人”或雇用咨询顾问等方式,获得以前根本无法接触到的有用技术。昀后,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各个国家和

42、地区的移民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的放宽更有利于国际人才的交流,从而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跨国流动。美国国家基金会曾做过的调查发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里超过50%的博士后不是美国居民,硅谷的电脑专7家中,有30%的是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出生的 。 第二,风险投资市场的兴起。 以往在风险投资资源十分贫乏的时候,从大企业里走出来的员工,即使拥有非常有前12景的技术和创意,但由于缺乏资本的投入,他们另起门户的希望往往会落空。而那些想要吸引有能力的专家离开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的新建企业,也经常会因为没有足够的发展资本而严重削弱了公司的吸引力。进入 20世纪90年代,风险投资的作用等到了人们的认可和重视,并获得了

43、前所未有的发展。风险投资的扩张,使得实验室里的研究人员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而新企业的吸引力也得到了增强。这给那些在内部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的企业带来了真正的风险。 第三,被搁置的研究成果所面临的外部选择。 由于研究部门和开发部门之间的目标不同,因此很多研究成果常常会被暂时搁置在这两个阶段中间的一个缓冲地带中。而前两个因素(人才的流动性和可获得性,以及风险资本的作用)的相互结合,为很多这类成果提供了第二条走向市场的路径(如图 3 所示)。同时,由于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外部机会越来越多,使得加快技术的更新换代变得更加重要。技术寻找其他出路显得更加的迫切。 外部新建企业 新市场 研究机构 开发部

44、门 现有市场 缓冲地带 图 3 暂时搁置的研究成果所面临的外部选择资料来源:(美)亨利?切萨布鲁夫. 开放式创新进行技术创新并从中赢利的 新规则.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金马译第四,外部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随着外部资源可获得性的增强,外部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对于在内部研发事业上大量投资的大企业来说,高水平外部供应商的出现,一方面可以在价值链环节上给大企业更多的支持,减轻大企业的负担,有助于大企业在核心环节上更快更好的发展,并抓住更多潜在的市场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外部供应商对于竞争对手而言也是可获得的资源,所以会给那些有很多研究成果暂时搁置的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外部供应商会给竞争对手以更大的支持,帮助他们占领更多的市场,从而吸引那些暂时搁置在缓冲13地带的技术成果流出市场,流向竞争对手。 在这些破坏性因素的冲击下,封闭式的创新模式变得不再那么有效了,企业封闭式创新下的良性循环被打破。如图 4所示: 企业边界 基础性技术突破外部选择 追加研发投资 新产品和新性能募集资金 主要技术或被高价 人员退出收购 并组建新通过现有企业模 公司 式获得更高利润 成功 复于平静 新技术商品化并推向市场 失败 图 4 企业内部良性循环被打破资料来源:根据(美)亨利?切萨布鲁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