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桂林山水》教材解读.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7175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桂林山水》教材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桂林山水》教材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桂林山水》教材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桂林山水》教材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桂林山水》教材解读.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桂林山水教材解读一、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 地位和作用: 本版块围绕山水风光的描写选入了三篇文章,突出了“山水风情”这一主题。三篇文章选取了不同的角度,本篇文章抓住了桂林的静水奇山的特点,用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桂林的美。为我们描绘出一

2、幅美丽的大自然的风景图。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通过自读自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桂林山的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 教法设计: 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易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

3、应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辅以教师点拨引导。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教学时,应遵循阅读课文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思维,用阶梯式的环节推动课堂深入。在平等对话中充分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下面我就以下几方面来说一说我的解读方式。 精彩交流,图文入境: 由于是借班上课,我并不熟悉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为了能更好更快地拉近学生的距离,我设置了观察人物形象的课前交流,让孩子们能最快的熟悉我,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进而引出二十元钱背面的桂林山水的图画,利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桂林山水的美,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了文本学习中。 整体感知,引导自学: 小学

4、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结合第四学段“在阅读中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训练要求。于是我在让在学生整体感知本篇文章之后,我适时提出一个自学问题:“为什么就说桂林山水天下第一?请用标出桂林山水的特点。”让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来。 探究交流,点拨引导: 语文是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用人格砥砺人格的语文。只有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才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当教学主题引出之后,我们就应该和学生一起探究交流,并适时进行点拨引导。 首先,当学生汇报出漓江的水的特点时,我紧紧抓住图片让学生

5、在景色中感受桂林山水的静、清、绿。并适时点拨作者所运用的对比与排比的写作方法,然后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漓江的水还有哪些特点,进而进行仿说训练:当你荡舟漓江,你会感到怎样? 接着,我适时进行学法总结:看、读、品、想、创。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桂林的山的特点,并让学生在图片中品味词语的意思,使学生对本来不容易懂的词语豁然开朗。 最后,在结课的时候,我又重新回到开课时的主题:“为什么说桂林山水天下第一?”这个问题上,让学生通过学习自行总结,并出示了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来作为结课的内容。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种意义构建的过程,是师生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只有安排出路够的空间,在创造中生成精彩,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是师生间生命的交流和情感的对话。教师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要灵活处理教材,随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自已的预案,这样才是真实的学生需要的真正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