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研究[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研究[1].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研究1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情景教学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实施情景教学是语文教学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内容、依据、模式特征、执行程序、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以此促进对小学教育模式的改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个体自主性,以此带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情境教学 一、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内容 情境与情景同义,现代汉语词典称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从中看出,无论什么情形、景象或境地,都必须是具体的,具体可感性是情境的特质。 心理学认为情景是对人体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
2、。情境在激发人的某中情感方面有有特定的作用。例如,在山野里闻虎啸与在动物园闻虎啸,人们所引起的感情是有区别的。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情境教学是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 二、情境教学的可行性与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观反映的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反映当代教育本质的教育观。现代教学强调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必须发展学生
3、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而语文学科在影响学生主体性的诸多因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点。不仅是学习的工具,认识的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表情达意的工具。不仅具有实用工具,而且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这就是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走“以情为中心”的道路是合情合理的,是真确的。 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在哲学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在心理学上主张情知对称论,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乐学论,在培养目标上追求全面发展论,在语文教学中灌注中国 文化源流的文道统一论。这就使情境教学既有鲜明的时代性,又具有中国特
4、色:既有教育规律的科学性,又有教学的效果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是历史的必然、正确的选择和科学的结论。 三、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特征 直观形象性 情境就是具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构成情境内容的,无论是人是物,是造化天然的,还是认为创设的,都是具体存在的,都是可以感知的对象。这些对象,或者用眼可以看到,用耳可以听到,用手可以触摸到,或者用多种感官可以同时感知到,可见形象性是情境教学的首要特征。 语文教材给情境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因素,为情境教学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提供的形象因素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文学是人学”,教材中文学作品占了70%以上。一套语文教材犹如展示从古到今
5、各种人物艺术形象的画廊,这些形象各具特点,栩栩如生。具体形象。语文教材在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同时,展示了人们赖以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些自然景物形象对指导学生认识生活,提高观察能力,陶冶感情,净化心灵,都是大有裨益的。事物形象。语文教材中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必然牵涉到具体的事物,这些事物构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化自然”的形象,体现人类改造世界的无穷威力,揭示了人类文明进化的程度。这些形象对学生具有增志益智的作用,能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激励他们做创建人类文明的主人。 情知对称性 情境教学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教学需要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做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在情境中”。这就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
6、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并存,同时发挥作用,实现情知对称。语文情境教学情感性是关键。知识的传递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冷冰冰的知识、冷冰冰的思想,学生是不会接受的,即使强制接受,也是暂时的。知识的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感情,才能达于学生的心胸。也只有饱和“感情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我们提倡情境教学,是在批判旧学校对学生冷酷无情的基础上,主张情感教学,归还人类最美好的东西感情,让教学充满爱,让教学对象在爱中学习,在爱中茁壮成长,实践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爱满天下”。 智能暗示性 情境教学又叫暗示教学。保加利亚情境教学的倡导者洛扎诺夫认为,情境对人的心理具有明显的暗示作用。情境教学中的智能暗示
7、是一种认知暗示。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与情景之间发生种种信息交流,能极大的开发人的潜力,使人茅塞顿开,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顿悟,似有聪慧之神启开心扉,记忆的仓库打开了,联想的脉络疏通了,想象力张开翅膀腾飞到了“募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意象相似性 情境教学,除了有条件把学生带到实体的场景中亲身体验外,如指导学生命题作文春天在哪里,把学生大自然中去找春、访春“教学苏州园林,把学生带到苏州园林中去观赏、印证,等等,其他则都为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的教学情境。因为教材中的人物、事物、景物、事件等,实在是不能一一搬到教室,而且没有这个必要,所以情境教学谋求意象相似性,即教学情境与教
8、材所规定的情境在意象上相似。 四、模式的执行程序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感情朗读、激发情感、-师生互动、写作训练。 创设情境 每学期都有教学计划,每课时都有教学任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叙述、实物演示、多媒体或绘画再现、音乐渲染、课本剧表现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蕴涵哲理的特定范围。以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师先给学生播放录象带买火柴的小女孩,把学生带入小女孩所处的社会中,感受到小女孩的美好向往。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绘声绘色的讲解,使孩子善良的童心得以表现,为书中的主人公的命运所悲哀,为她的美好向往而感动。
9、感情朗读 语文教学课堂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区别的标志,就是书声朗朗、朗朗书声,如果没有读书声,几乎就不是语文课堂教学。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技法。 朗读,朗,指声音清楚;读,指读书、读文章。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法 ,叶圣陶先生称之为“美读”。美读把教材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把文字中静止的感情变为跳动的情感,既能了解作者说了什么,又能把课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现出来,把自己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障碍的接受课文内容的感情熏陶,因此,美读是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 美读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乃至“布乎四体”,多
10、方面感知,所得课文中的表象极为深刻。且“目治、口治、耳治”三位一体,令人受益无穷。 激发情感 儿童的情感非常易于被激起,一旦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丰富,更为深刻,更为主动。我们一直提倡“把感情带进课堂”,让学生不再畏惧教室、畏惧上课,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要使学生对学习投入情感,首先必须教师要有情感。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于教材的感受和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与认识的遭遇、联系在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课堂教学就会激情绽放。 比如买火柴的小女孩中,第一次划亮火柴,小女孩看到了火炉,教师可以体会到小女孩需要温暖,怎样把这种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呢?就要引导
11、学生一步步从火炉联想到光和热,联想到可以使人暖和,再达到情感的共鸣:小女孩是需要温暖啊!使学生真正理解小女孩的渴望和期盼。 师生互动 师生互为主客体,两者之间的互动可以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 小组合作学习是引发互动的一个有效策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探索,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多乡交流的教学氛围,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为保证教学的有趣性,每次活动,教师都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返回辅导。在课堂上,学生自主体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培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
12、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发展道路上的合作者、鼓励者、指导者,与学生一起分享探索的喜悦。 写作训练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语文课本中课文只是些例子。学习语文一方面是练习写作,一方面是提高阅读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的课文,有不少是中外著名作家的佳作,还有一些是从我国名著中改写的精彩片段。这些课文在语言运用和写作方法上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范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注重概括总结课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作文。 五、模式的意义 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乃至整个语文教学都应该得到很好的执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许多缺陷,“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成为师生的口头禅,为能“活读书,读活书,活读书”,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呢?激情!只有在教学中有感情的碰撞,师生才能真正享受到语文教学的乐趣。 参考书目: 我要成为最佳的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湖南大学出版社 语文教学情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山东教育出版社 成功教育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播种爱心, 广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