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例小小的船课例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7298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例小小的船课例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课例小小的船课例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课例小小的船课例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课例小小的船课例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课例小小的船课例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例小小的船课例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例小小的船课例研究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课例小小的船课例研究报告返璞归真,语文课的真谛所在 小小的船课例研究报告 永康市白云小学 施友爱 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困惑 一年级阅读教学怎么做才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 如何把优秀资源转化成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 前后三次教学的关键片段 一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语文教学的本位是什么? 如何把语文教学的本位落实在阅读教学中? 小小的船一课是人教版第一册中一篇韵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月儿是小船,“我”正坐在“船”上看着蓝蓝的天空和闪闪的星星想象奇特,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 课文描绘的场景很美,但是要让一年级的孩子体会到这种美也很难,“

2、美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如何让孩子在短短的四句话当中体会这种美,把这四句话讲通、讲精,我着实思索了好久。为此,我还上网寻找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案例,心想:网上的案例都是其它教师经过认真斟酌的,我只把别人案例中的精华部分利用起来,那不就是一堂好课了? 可是事与愿违,当我把别人的案例中经典部分搬到自己的课堂时,才发现我根本引领不了我的学生进入那样的境界。孩子们成为了一个个木偶,被我一会儿指到这里,一会儿又指到那里,到头来却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教学片断一: 师:那为什么要把“小小的船”和“弯弯的月儿”,放在一起呢? 生不知所措 师:现在有哪位小朋友懂得“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这当中加上一个什

3、么字,就可以把这句话联系起来? 生:加一个“和”字。 生:“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 师:不对,老师告诉你们,这里应该加一个“像”字,连起来就是:弯弯的月儿像小小1 的船。我们一起来读! 生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师:弯弯的月儿像小船,还可以像什么呢? 师:那为什么这个小朋友不说像镰刀、香蕉呢? 生不知所云 师:想一想,如果是小船,我们可以怎么样?但如果是香蕉,我们就 生没有反应 师:我们坐上小船玩一玩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谁能用读告诉别人他已经坐上了小船? 生读,没有感情 还是同样的几个问题,可是我的孩子们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或许他们根本不知道我要干什么。上到后来,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自

4、己要干什么。只好让学生反复地把课文读了几次就宣布下课了。 为什么别人那么优秀的案例,课堂上出现的一次又一次的精彩,在我的课堂里却悄然无声,截然相反呢?难道我的孩子不如他们的孩子聪明、可爱么?当我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胡老师的办公室,与她一起探讨的时候,胡老师反过来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有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读过这首儿歌?你的问题设计为什么总是用“为什么”, 这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合适吗? 我一下子愣住了:是的,我从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过孩子们会怎么样来看待这几句话。在他们的眼里,这几句话代表了什么,有着怎么样的童趣?我所想的都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怎么样才能出精彩,怎样的设计才有创意,怎么样的问题问得有水

5、平孩子的认知点在哪里?孩子的基础在什么地方?孩子们的兴趣何在?如何利用孩子的起点来设计孩子们喜欢的教学内容?这些我都一无所知。我把一年级的阅读课看得太复杂、太复杂!甚至我都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过: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该达到怎样的目标?看似简单的四句话究竟该让孩子们了解到怎样的程度,才符合一年级孩子的教学定位?把别人的原原本本引用而来是语文教学的本位吗? 回来后,我把课文反反复复地读了几次,思前想后,决心要借班重新再上一节,把问题重新再进行设计:不再问为什么了,让孩子多想象,并借助多媒体的手段,让孩子2 们在美丽的图画中,充分感受到夏夜星空的美丽。 教学片断二: 师:宁静的夜晚,听,虫儿在鸣叫,小青蛙

6、在歌唱,月儿慢慢地挂上了蓝天。快看看,这弯弯的月儿特别的像特别的像什么?你看出来了吗? 生:哇,这么漂亮! 生:这么好看! 师:我们来看看,这月儿像什么? 生:像香蕉、像笑脸 师:在小朋友的眼里,月亮不仅仅是月亮,它还变成了那么多有意思的东西。你们看,弯弯的月儿多像小小的船呀!蓝蓝的天空就是蓝色的大海,朵朵的白云就是大海里的浪花,月亮船呀就在这云海中飘呀,荡呀!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把这两句美美地读一读,读给自己听一听。 生读,有轻声的说话声:这么可爱的小船。 师:在我们好听的读书声中,月亮船微笑地看着我们,这么可爱的月亮船,小朋友想不想上去坐一坐? 生:想。 师:那我们闭上眼睛,跟着音乐,乘着想象

7、的翅膀,开始飞翔,我们飞出了教室,飞上了蓝天,坐上了月亮船。让我们随着月亮船一起摇啊摇 生: 师:现在我们坐在月亮船里,你睁大眼睛到处看一看,你一定能看见很多很多美丽的东西,看见什么了? 生:月亮。 生:小船。 师:还看到了什么? 生:还有小船 在这一次的教学中,我主要运用多媒体让孩子们多感受、多看、多听,以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们因为初次接触多媒体,所以他们很兴奋,觉得这样很好玩。上课时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停下来等学生静下来,再继续上课。如此热闹、活跃的课堂真的3 就使学生领会了夜空的美了吗? 当我听到孩子们说在月亮船上看到了月亮和小船的时候,我心里暗想:啊,他们连前面讲的比喻都没有明白。

8、如果他们明白了小船就是月亮,就不会说出在月亮上还看见了月亮。为什么呢?孩子们明明从多媒体上看到了夏夜的美,前面也讲过这月儿像香蕉、像笑脸、像小船,可是到后面为什么会变成说看见了月亮呢? 毫无疑问,我的教学仍然是失败的。在学生出现了问题之后,我不知道如何引领学生走出困惑。我和孩子都成了多媒体的奴隶。 我再一次坐下来思索自己前后两次的教学过程。第一次,我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教学问题,完全忽视了孩子们的感受。也没有仔仔细细地思考语文教学的定位与一年级孩子的阅读目标,拔高了孩子们的接受能力。而第二次,我却把多媒体放在了首位,以孩子的视觉为主,那么当孩子们的注意力只在炫丽的多媒体上的时候,我们的语文本位

9、目标又在哪里?我们教师的主导地位又在何处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即用语文的手段来学习语言文字,根本没有在我的课堂上得到凸显。这节看似热闹的课堂背后,除了对句子读了几次外,其它地方连课文都没有用上! “语文课,就要用语文的方式去教。不要搞得花里胡哨的,一下子听歌,一下子多媒体,就让孩子们在语言文字中学会感受语言的魅力所在。”应老师的一段话可谓声声入耳,字字敲在我的心头。 语言的方式,语言文字的学习,这才是语文的最根本。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是为了学习语言而设计。当孩子们运用现在的知识可以充分体现到文字的魅力所在时,我们又何必非要把多媒体搬上来,好像少了多媒体,就不应该成为一堂公开课。当自己的引领能力与我们

10、的学生还刚刚起步的时候,就把优秀教师优秀片断都取来,一字不漏地搬照,这合适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理清这一切之后,再来读文章时,我忽然有了新的体会: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短短的四个字,写到了四样景物,而这四样景物的前面都运用了叠词,这不就是这篇课文的特点吗?深入体会,这些叠词中不正蕴藏着无限的童趣吗?读好叠词,体会叠词,孩子们就能感受到儿歌浓浓的韵味,体会到自己这种可爱的童心。再看看课文当中的那幅插图,这个小姑娘把书包都挂在了月亮上,还勾起两只小脚丫,多可爱啊! “直接运用文本中的插图、运用文本中的叠词,把课文再

11、上一次。”我心里暗暗想着。 4 教学片断三: 师:看看这幅图上的月儿,小儿歌里是怎么写的?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师:哦,在月儿面前加上了弯弯的。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读着弯弯的月儿,你感觉这个月儿怎么样? 生谈感悟 师:带着你的感悟自己再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老师觉得这个词很面熟,好像我们在学过,你们记得吗? 生: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 师:哦,孩子,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我们的老朋友找出来了,那你能不能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小儿歌里找一找,还有没有这样的好朋友? 生找: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好能干,把前面学过的东西都记在心里,还能联系后面学的内容,这真是很棒的学

12、习方法。那我们一起来把这几个词读一读。 生读: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读得真有节奏。我们把这些词两个两个连起来读,听一听谁还能依然读出节奏感。 生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真好,听起来特别舒服,我们来分工,女孩子读前面这个词,男孩子读后面这个词。 师:这些词读出来真舒服,朗朗上口,把它们送回到儿歌里,读一读 生读儿歌 师:听到你们读得这么有趣,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读改的儿歌你觉得怎么样? 生皱眉头,嚷:不可爱,不好听,怪怪的。 师: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是这样的奇妙,多一个字就把小儿歌变得如此的可爱。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 读儿歌 师:你感觉到了

13、吗?儿歌中写的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 生:就是指弯弯的月儿 5 师:在这位小朋友的眼里,弯弯的月儿成了小小的船,可以坐上去玩,你们想上去吗? 在这个教学片断里,我所采用的方式很简单读,在不同的读的方式中来感受叠词的韵味,我的目的很简单,让孩子通过读来体会叠词的作用,感受儿歌的韵味。从孩子们的表现中,我知道他们在心里认可了这个可爱的叠词,感受到叠词带来的美。为此,当我把儿歌中的叠词去除之时,他们都皱起了眉头,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不好听,不可爱,怪怪的。尽管他们的认识只是从他们自己的感官角度来谈,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忽然会变得怪怪的了,但是他们已经在无形当中体现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这不正是我们的教师千

14、方百计想要达到的目标吗? 反思这三次的教学经历,由依赖网络到依靠多媒体再到依据语言文字,教学在一次次地走近语文课的本质语言文字。第三次下来,一位年长的老师对我说:“这一次真的是返璞归真了。” 很多时候,我们年轻的教师拿到一篇文章,最先想的是去上网搜索资料,其次是选择剪贴、确定好流程。最后是花大量的时间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语文的最本质往往被我们抛到了脑后。为此,我们课堂上精心准备的问题,学生总是答非所问,于是我们把时间化在如何引导学生答出自己心目中的标准答案上。然后一方面还要担心多媒体出问题,诚惶诚恐中,根本无暇顾及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课堂的纪律怎么样等等问题。 但当我们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全然抛弃时,我们会发现我们40分钟可以跟孩子们读很多次文章,可以把优美的句子、生动的描写反复地品味很多次。当我们依赖原生态的教学手段时,我们会发现,原来课文这样写就有他的道理,原来我们的文字是那么的美妙。一字之差,就能感受到 如果我们怀着这样的一种心态去研读每一篇课文,我们会发现文字背后的美丽风景,找到语言的自然美!然后,我们就能运用我们最原始的手段,让自己与孩子们一起沉浸在这美丽的文字中,感受文字,品读文字,享受文字!让语文课真正地姓“语”,有“语文味”,返璞归真!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