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47313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日益提高,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已显得较为滞后,出现了诸多困惑。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蕴含着人类许多普适价值,是现代文化进步的源泉,新农村文化建设,在传承和革新传统文化中,实现长足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新农村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176-0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日益提高,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已显得较为滞后。中央提出社会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是:

2、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建设。而传统文化是新农村文化发展的源泉,传承和革新传统文化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 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关于传统文化的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董靖保、王尚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指由中国长期社会历史沿袭而形成的风俗、道德、思想、艺术、制度、生活方式等物质与精神文化现象的总和,其中大部分以传统自然经济为基础,本质上是一种小农意识的反映,其核心以追求伦理道德为基本出发点,具有典型的封闭求同、消极迷信色彩。表现的基本形式是一种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农业文化,是一种建立在宗法制度基础上的血缘文化。”1单霁

3、翔认为:“传统文化产生于历史过程,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传统文化形成于民族传承,带有独特的民族色彩;传统文化成长与当地环境,带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因此传统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表现得最为鲜明”2赵东海、梁伟在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时认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大致可以从科学技艺层面和伦理价值层面两方面来加以概述。从科学技艺层面看,传统文化的精髓主要包括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园林建筑文化、工艺美术文化、喜剧舞蹈相声等娱乐文化、武术健身养生等体育文化、天文历法、发明创造及中医理论等。从伦理价值层面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主要可以概括为君子文化、尚贤文化、谋略文化、耻感文化、礼仪文化、忠孝文化、爱

4、国主义以及人道主义精神等。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的历史积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卓越的品格和精神,素塑造了的民族独特性格,有其丰富的内涵,绵延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生存方式、思维习惯、理想追求等,承载的民族历史的思考和人文精神,蕴含着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多元文化的冲击等方面的原因,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 1.多元文化的冲击 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农村人口私人空间的拓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现城市,城市的生活方式,城市的文化观念

5、逐渐进入农村,冲击着传统的农村文化观念。进程务工人员在融入现代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过程中,由于受物质基础和原有思想局限性的影响,在对城市文化的吸收和模仿中,大量的庸俗文化也充斥其中,城市的邻里疏离、人情淡薄等“城市文明症”也伴随其行。而在接受和模式现代城市文明的过程中,乡村文化中的淳朴和精华也逐渐疏离。因此,在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的生存空间里,农村的文化生活长期处在原有乡村文明和现有城市文明的摇摆空间里。 随着经济的转型,西方文化的渗入和扩散,农民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面临着被改造的命运,物欲和功力逐渐彰显,“道德失范”被越来越多地关注。 工业化的发展、市场经济的

6、洗礼、信息化的到来、现代文明冲击,这些影响渗透到农村社会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在向新农村文化价值观念转型的过程中,多元文化的冲击,农村的文化价值取向面临着多元和混杂的局面。 2.乡土文化传统的淡薄 华夏文明民族众多,历史悠久,乡土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各具地域特色。有二人转、海南的琼剧、花腰鼓等民间的传统文艺表演,有三月街、泼水节、火把节等民族传统的节日,有剪纸、泥塑、绘画等民间传统工艺,这些传统艺术、民间工艺、民俗节日等是丰富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是乡村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生态。但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这些众多的民间工艺、民俗等乡土文化传统被淡化了,尤其

7、是年轻一代纷纷走进霓虹闪烁的现代城市,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对这些乡土文化传统缺乏热情,逐渐失去了认同感,随着时代的变迁,甚至传统的“春节” 、“中秋节”、“端午”等节日,也缺少了那份“味”,找不到当年的感觉。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村落的改造,新的建筑的出现普遍缺少地方文化的内涵,彰显不了地域特色,在现代化的改造中,实现了钢筋混凝土统一,也失去了建筑的人文地域特色。 一些传统的民间工艺、演艺等,随着旅游的发展,在商品化的过程中,经过市场化的改造,出现了变异,丧失了特色和个性。 3.文化建设内涵空间狭小 一方面,对农村文化建设,思想认识不够深入。对文化的建设更多的从短期的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忽视了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非功利性。农村文化建设一个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不是建几个图书室、阅览室,放几场电影,办几个剧团,搞几个文艺宣传队等就能解决问题的。文化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见效慢,并要重视地域特色和差异。 另一方面,对农村文化建设,力度不够。文化建设见效慢,在农村建设方面,经费投入不足,工作领导不力,文化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内涵空间狭小。一些地方虽然一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已初步建立起来,后期的维护和保障缺乏长效机制。信仰追求的引导、科学技术及普及宣传、文化活动载体的丰富等缺乏长期的规划和整体的协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