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7353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一教学要求 单元总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音乐特点及相关文化,如西藏的拉萨、长江三峡及三峡工程,西南地区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等,通过音乐抒发对家乡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视谱演唱歌曲、分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的能力,能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 具体要求 1能用热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能积极地参与“走进西藏”音乐会。 3能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背唱其中的一段旋律。 4能用自豪的心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5能了解一些有关西藏、三峡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准备 教具 布达拉宫的图片或录像;阿姐

2、鼓洗衣歌川江号子等录音带。 资料 有关西藏、三峡及三峡工程的资料和图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感受北京喜讯到边寨中苗、彝民族音乐的特点。 本单元难点: 1启发学生用热爱自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 3感受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川江号子的风格。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拉萨谣。 2 、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 1 、能用热爱家乡一样的情感演唱歌曲:拉萨谣。 3 、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 1 、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2 、能随教师琴声

3、视唱曲谱。 教学准备 风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欣赏走进西藏 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会带领同学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会给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一起来听。 提问: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 教师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边观看边总结: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更有那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 学习歌曲拉萨谣 学唱曲谱 1 、播放歌曲拉萨谣学生静听,并谈一谈听后的感觉,及歌曲的特点。 2 、教师总结:拉萨谣这首歌曲

4、是我国当代作曲家何训田所作的曲子,乐曲优美独特,粗犷朴实,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歌曲,拉萨谣吧! 3 、教师引导学生随琴演唱以上各音。 4 、随教师琴声轻声演唱歌谱。 学唱歌词 1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 、教师介绍歌词内容,使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3 、教师范唱。 4 、在理解了歌词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5 、在歌曲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再次欣赏拉萨谣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6 、让学生结合拉萨谣的歌词谈论一下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7 、引导学生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全体随教师伴奏演唱。 三、歌曲创编 西藏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 将

5、学生分组,抢答问题。哪一组回答的问题多且对,将被评为本节课的学习标兵。 问题: 1 、西藏有一座世界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它的最高峰是什么峰? 2 、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在哪里? 3 、在西藏有一种白色的小花,它长在高山上不畏严寒,象征着藏族人民坚强勇敢的性格,它是什么花? 4 、歌曲中唱到的什么是青稞酒?什么是酥油灯? 师:同学们,从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们对西藏有了很深的了解,但是老师相信你们最了解的应该是自己的家乡,你能将家乡的风土人情创编到歌曲当中吗?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1 、小组合作学习。 2 、展示方式。 3 、鼓励方式 五、 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拉萨谣。 2“走进西

6、藏”音乐会。 教学目标 1表现有关西藏的音乐作品。 2了解有关西藏的文化。 3培养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主持人:同学们好,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进美丽而又神秘的西藏吧。 第一组:介绍拉萨、布达拉宫,演唱拉萨谣,欣赏阿姐鼓。 小组主持人:我们组准备了一个“西藏知多少”的知识竞赛,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1西藏有座世界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它的最高峰是什么峰? 2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在哪里?有一座最著名的宫殿是什么宫? 3西藏有一种白色的小花,它长在高山上,不畏严寒,象征着藏族人民坚强

7、勇敢的性格。你知道是什么花吗? 4西藏有一条江是什么江? 西藏是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藏族人民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不管走到哪里,永远都不会忘记养育他们的青稞酒和酥油茶,还有阿姐亲切的鼓声。请听我们演唱的拉萨谣。第一组学生表演。 小组主持人:拉萨谣的曲作者是何训田,他创作了一系列的西藏风格的音乐,其中的阿姐鼓是最有影响的歌曲之一。音乐的气氛神秘、缥缈,有天籁之声的美誉,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欣赏女声独唱阿姐鼓。 第二组:介绍藏族音乐,演唱多快乐呀多幸福。 小组主持人:西藏的音乐非常丰富,最流行的有两种歌舞形式。一是锅庄,一是弦子。锅庄的音乐粗犷,有一种说法,人们在跳舞的时候经常围着炉灶或篝火,炉灶

8、又称为锅庄,所以得名锅庄。弦子最初流行于四川巴塘,所以也叫巴塘弦子。领舞的人一边跳舞一边演奏用牛角琴筒做成的弓弦乐器“比旺”,当地的汉人称它为弦子,所以得名。弦子的音乐短小、优美,节奏富有舞蹈性,旋律具有歌唱性,流畅上口,是藏族人们最喜爱的歌舞形式之一。我们以前学过的我的家乡日喀则多快乐呀多幸福就具有锅庄的音乐特点,请听我们演唱的多快乐呀多幸福。 第二组学生表演。 小组主持人:为了解藏族的音乐,我们还特意学习了一首弦子巴塘连北京。现在请我们组的小歌唱家为同学们演唱这首歌。 “东方架起彩虹啰,山连水,水连山,云间修起金色的路,巴塘北京紧相连啰。” 第三组:介绍藏族的雪顿节,表演藏族舞蹈我的家乡日

9、喀则,欣赏舞蹈洗衣歌。 小组主持人:雪顿节是藏族最重大的节日之一。主要有“晒大佛”“跳藏戏”和“过林卡”三大活动。早晨,当晨曦刚刚露出来的时候,在低沉的法号声中,喇嘛们就把巨大的佛像慢慢展开。当佛像展开的时候,太阳喷薄而出,照在神圣的佛像上,被人们称作是“天神合一”。然后人们来到罗布林卡,载歌载舞,彻夜狂欢,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企盼,西藏各地的藏戏团也进行藏戏表演。所以,雪顿节也被称作是“晒佛节”或“藏戏节”。 藏族人民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经常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下面请欣赏我们表演的舞蹈我的家乡日喀则,请同学们为我们伴唱。 第三组学生表演。 小组主持:我们还了解到一个欢快的舞蹈洗衣歌

10、,这是一个表现藏族姑娘为解放军战士洗衣服的舞蹈,表现了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之情。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这个舞蹈的录像。 主持人:刚才各组都表演了他们了解到的有关西藏的音乐,介绍了西藏的风土人情,使我们对西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的音乐更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她将永远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1能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2能感受乐曲各乐段的情绪。 3初步了解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为乐曲命名 阶段目标:通过为乐曲命名,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

11、象力。 师:音乐主要是通过情绪使我们联想到一些场景的,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乐曲好像在表现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为这首乐曲起个名字,并说一说为什么? 教师播放音乐北京喜讯到边寨。 学生聆听音乐。为音乐命名。 师:引子过后,乐曲进入第一部分,热烈、欢快的旋律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欢腾的场景之中。好像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广场,为庆祝北京传来的喜讯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第一部分是由三个乐段组成的。你们能听辨出来吗? 教师播放第一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分辨三个乐段。 师:第一部分的旋律非常热烈,是这首乐曲的主要旋律。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个旋律。 学生随教师演唱旋律。 2第二部分。 师:现在我们听一听第二部分的音乐,想

12、一想它和旋律有什么不同?好像在表现什么样的情景? 教师播放第二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 师:这是一段十分优美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学生随教师演唱第二部分的旋律。 3第三部分和尾声。 师:第三部分的音乐粗犷、热烈,把情绪推向了高潮。你们仔细听一听,这一部分音乐又出现了哪一段旋律? 教师播放第三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 4完整地欣赏全曲并分辨乐曲的结构。 师:刚才我们分段听辨了乐曲,下面我们完整地欣赏全曲,当你听出乐曲的三个部分时,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教师播放全曲。 学生聆听音乐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乐曲的三个部分。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了解三峡及

13、三峡工程。 教学目标 1能用自豪的感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一、介绍三峡 师:在我国万里长江中有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中间分别经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这就是著名的长江三峡。当你穿行在这险峻的峡谷中间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呢?我们先来听一首川江号子。 生:歌曲非常高亢,好像船工们在和惊涛骇浪进行搏斗。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唱一首具有这种号子风格的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二、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师:我先给同学们唱一遍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请你们想一想,这首歌具有什么样的音乐风格?生:和我们刚才听到的川江

14、号子差不多,是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录音哼唱一遍。 生:跟录音哼唱歌曲。 师:这是一首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号子是民歌的一种体裁,是劳动时唱的歌,大家想一想在演唱时应注意些什么? 生:有力,要有节奏感。 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我们总结一下,这是一首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所以节奏感要强,这首歌是四四拍,要注意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第一拍和第三拍上要强一些,一个音一个字,要唱得有力,好像驾驶着小船在波浪中前进。 学生演唱。 师:劳动号子在演唱的时候一般都是一领众和的形式,起到统一劳动节奏的作用,你们想一想,这首歌曲能不能也分成领唱与齐唱呢? 学生分领唱与齐唱形式演唱。 三、展示有关三峡

15、的音乐 学生演唱。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古诗新唱 一、 教学内容分配建议表 课时 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 音乐创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时 梅花 创编春晓 王安石 第二课时 静夜思 李白 第三课时 读唐诗 古诗朗诵演唱会 二、教学要求 单元总要求 1、通过集中学唱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 2、在演唱方面,进一步要求学生能用有控制的声音演唱歌曲,演唱合唱歌曲静夜思。 3、在感受与鉴赏方面,要求学生能通过读唐诗的欣赏,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感受歌曲的情感。 4、在音乐创造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组成古诗歌曲

16、春晓。要求学生能积极组织并参与“古诗朗诵演唱会”的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发挥学生的音乐创造性,即兴吟唱古诗。 5、在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朗诵古诗和演唱古诗歌曲,并能理解这些古诗的含义。 具体要求 1能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并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 2能用较长的气息和纯净的声音演唱合唱静夜思,表现怀念故乡的情感。 3初步了解唐代诗人李白和宋代的诗人王安石。 4欣赏读唐诗,感受歌曲亲切的情感,了解歌曲中唱到的古诗。 5能积极参与“古诗朗诵演唱会”的表演,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熟悉的古诗。 三、教学准备 教具 风琴、录音机、录音带、梅花的图

17、片或实物。 资料 静夜思,夜雪,绝句,咏鹅,枫桥夜泊,夜雨寄北,出塞,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歌曲的旋律、学会四拍子的指挥。 2通过学习能够感染学生学会陶醉,为其源远流长的唐代文学古诗与委婉动听的旋律的绝妙搭配而陶醉。 3歌曲中的曲谱演唱和二声部合唱训练是一个比较难的教学环节。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梅花。 2、制作一本有关梅花的艺术手册。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制作一本有关梅花的艺术手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有关于古诗的歌曲进教室。 二、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从小家长就教我们背古诗,长大后老师也教过我们好多

18、古诗,下面就请你们说一说 ,你都学过哪些古诗? 生:回忆自己学过的古诗。 师:你能给大家背诵一下吗? 生:背古诗。 师:现在老师说一个词,看看哪位同学能根据这个词背出一首古诗。 师:这个词是“梅花”。 生:我知道,王安石有一首古诗就叫做梅花。 师:你反应真快,大家肯定也学过这首古诗,下面我们就一起背一下。 全班齐背梅花。 师:谁能来介绍一下古诗所描写的内容及它所要表达的意思? 生介绍古诗。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具有现代感的豫剧唱大戏。 三、聆听歌曲 1、生初听:体会歌曲的情绪,感受歌曲的风格。 2、生复听:用拍手和捻指为歌曲伴奏。 3、生再听: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四、学唱歌曲 1、听唱法教

19、学,生反复听歌曲,小声学唱歌曲。 2、生随琴慢唱。 3、师指导、纠正:提示学生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4、生完整演唱歌曲部分。 5、设计念白的节奏 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在我们歌曲的上面还有两句念白,谁能给大家念一下? 生:按照原节奏念。 师:同样的念白,你还能用其它的节奏念出来吗? 找一、两名学生回答。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念白。 小组讨论、汇报。 6、生使用不同的念白完整演唱歌曲。 7、师生评价,评选出最佳念白设计小组。 五、小结 生谈谈本课的收获。 生听唱大戏歌曲出教室。 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课设计最好的部分是念白设计的部分。我没有让学生按照原节奏念,而

20、是将如何念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同时在个别同学设计好以后,我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习的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在学生汇报的时候,让他们采用了拍手的方式,既能让学生有一定的节奏意识,又能使歌曲具有童趣,很受学生的喜爱。 本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歌曲音符跳动稍大,节奏稍难,歌曲较难掌握。如果给学生再多的时间聆听和学唱,掌握就相对简单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静夜思。 教学目标 1学唱优美动听的歌曲静夜思,感受美。 2在优美的旋律上填上富有意境的唐代诗歌,体验美。 3随着四拍子来进行指挥,能充分地投入到歌曲的韵律中,表现美。 4欣赏歌曲时能联想到自己

21、学过的古诗,并回忆演唱以前学过的古诗歌曲,欣赏美。 5除了演唱静夜思,还进行了为原旋律填加其他古诗词的创新尝试,创作美。 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 1在欢快、节奏感很强的歌曲中走进教室,使学生在每一节课都保持着高涨的情绪来上课。 2欢呼音乐课的开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拉开音乐课的帷幕。 3和声练习,虽然只是三度和声,却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合唱能力、创作和感悟和声美的一种方式。 4师生问好,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懂得礼貌待人。 二、导入 师:上课一开始,老师要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歌曲,谜底是一个人物,相信同学们仔细听一定会找到谜底。现在就由老师亲自展示谜面。请听好 生:北宋诗人苏轼。 师:看

22、样子同学们对诗歌很了解,我想同学们一定是通过老师演唱的这首歌曲中的词,很快就猜到了诗词的作者是北宋的诗人苏轼。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刚刚过去,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景色也特别地迷人。月亮总是会和“浪漫、温馨、迷人、团圆”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古代文人都喜欢借用月亮来寄托自己的情感。那么除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你们还知道哪些是以月亮为题材的优秀诗篇呢? 生:有静夜思 师:好的,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根据李白的静夜思而谱曲的同名歌曲静夜思。 三、新授 师:我们首先来聆听一次,感受它的抑扬顿挫。 初听,感受音乐。 师:多么美的诗词,听完歌曲后,我更加能够理解到李白为何把情感和思念

23、寄托给月亮。大家想,我们也许会相隔很远,但我们看到的却都是同一轮明月,月亮会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这么有韵味的诗歌再配上委婉的旋律更是天籁之声。我想现在我们再一次朗诵诗词,就应该更有韵味、更有感情,而且我们也应该换一个词,不叫朗诵,而叫吟唱。老师想请同学来表现一下。 生:带动作、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师:我们一起来一次,要表现出你丰富的情感。 生:共同朗诵。 师:诗词写得多感人啊,体现诗人王维的那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师:带着这样的情绪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歌曲总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齐唱部分,第二个部分是合唱部分,带有尾声。 歌曲处理: 1、教唱过程中尽量体现学生的自主学唱能力,

24、并嘱咐学生装饰音的唱法与作用,使歌曲更加委婉动听,为歌曲增添了色彩。 2、在第三句中的最后一个字要处理成声断气连的唱法。让学生演唱曲谱,可以是简谱或者是固定调唱法。 3、在第二部分的教唱过程中要着重注意音准问题,也要多培养学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声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对抗的效果。 4、尾声的延长符号再次提醒同学们要很好地利用循环呼吸法在美妙的歌声中想动情地舞蹈,我们教室面积有限,那我们就利用上肢运动来做指挥。 四、巩固歌曲 再次聆听,反复演唱,体验音乐。 师: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学习这首歌曲,也许你们现在还没有这个体会。因为你们还小,都生活在爸爸妈妈的怀抱中,等长大了也许为了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

25、,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乡,就能体会到那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了,看到了月亮会更加想念家乡、思念故乡的亲人。也希望同学们学会了这首歌曲之后在明年的中秋节,能唱给爸爸妈妈听。 五、拓展 师:看到同学们的情绪这么高涨,老师突发其想,想借助这小小的教室作为我们的舞台,来开一个“古诗朗诵音乐会”,也就是把古诗新唱,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有兴趣? 生:有! 师:那么老师就选用一首读唐诗的片段来做演唱会的开场曲。 师:心细的同学一定在开场曲中发现了很多的诗歌?能说说都有哪些诗歌吗? 生:回答。 师:那在这些诗词里面,我们回忆一下,哪个是你们曾经学过的古诗歌曲? 生:有咏鹅和江雪。 师:谁来做演唱会第一个登场

26、的歌手? 生:分别演唱咏鹅和江雪。 师: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有兴趣把自己熟悉的歌曲或喜欢的、学过的歌曲与古诗结合起来,创编成自己作的古诗新唱呢? 生: 愿意! 师:老师先带个头,我为自己喜欢的一首孟浩然的春晓进行一下古诗新唱。 师:好,接下来谁来,大胆地尝试一下。 生1:选用了一首古诗,利用了静夜思旋律。 生2: 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欣赏歌曲读唐诗。 教学过程 通过朗诵演唱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知道诗与歌的联系。 一、创设情境 1、随音乐读唐诗走进教室, 2、导入: 这部古诗画卷向我们展示了我国远远流畅的古诗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唐诗。首先老师请你们听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读唐诗,

27、它的曲调非常富有特点,你听了以后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 二、新授 1、出示读唐诗的歌曲)播放完整歌曲,师生随音乐听唱一遍。 师:刚才听了这首歌曲之后你发现这首歌曲的特点吗? 生:回答 师:你看到歌词的时候,同学们能联想到许多唐诗,那么歌曲究竟藏了多少唐诗?老师想考考你们,我们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个组知道的唐诗最多,分成四组,每组一个题板,请你用连线连一连,连接最快的就为优胜小组。 2、活动开始 每组一块题板 最快的到前面展示,并排好。 师:同学们看一看他们是否正确,老师请你们来当评委。 2组给1组评,3组给4组评。 老师展示对与错“床前的月光、咏鹅” 师:说一个句字的头,学生答一个诗的题目。 这首

28、歌曲是由八首古诗的佳句组成的,现在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诵歌曲。 师生齐 三、学习唱读 1、师:问 你知道唐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生: 2、师轻声唱词。课件与2相同 师:你能说一说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吗? 生:分别让学生回答。 师:以一首唐诗为例:课件:“高飞的白鹭”作者是谁? 生:杜甫的绝句。 师:如果以这首古诗为例,你能画些什么? 对!它象一副画卷一样那么美丽,其中描写景物,色彩有什么? :生:黄鹂是黄色、柳是绿色、天是雪是 师:对!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它们远近高低,响应的构成一副赏新悦目的画卷,所以我们说唐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3、歌曲处理与演唱 课件与2相同 播放全曲 师:听一听旋律,找

29、一找歌词的高潮在什么地方?听一听找到了吗/ 生:第二段或“枫桥的钟声“是高潮。 4、节奏型:附点四分音符有多长 师:指读? 生:按节奏读歌词 师:歌曲的高潮之后,又恢复到什么的方?生:宁静。 指导:4/4拍旋律56 71 2 4 ? | 4 32 21 | 1 - | 全体完整演唱 强调高潮处,MPMf-mp 四、展示延伸 师:让学生借古人的情怀开一个古诗演唱会。 形式:合唱、表演、吹奏、朗诵 五、板书:课题:古诗新唱演唱会读唐诗 五年级音乐第三单元 美丽的草原教案 第一课时 欣赏 天堂、牧民的一天 教学目的: 1、欣赏音乐,学习用点、线和色彩画感受,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听音乐,

30、画感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听记: 方法:、师奏大调音阶生仔细聆听,并分析拍号。 、师旋律奏一遍,生随音乐用手指划拍 、师重复弹,生记下各音 、师再次弹奏,生同时默唱、校正、纠错 、将听记内容唱一唱 四、念念拍拍: 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考考大家。 ? 、分析拍号后,生自行准备,组第一条,其余的第二条。 、请个别生念念拍拍,后集体评议 、要求匀速进行节奏练习,整体的可由慢到快。 对照下面三组节奏,按老师所拍的先后次序,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方法:、请个别学生上面拍打,其余评议是否正确。 、生自由练习 、听

31、老师打节奏,将序号填在相应的小括号中。 、按序号连起来练习 五、欣赏歌曲天堂。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讨论:A、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特色? B、歌曲曲调由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深情表现了对家乡的赞美,第二部分高亢、充满激情,表现了对家乡的无比热爱,这种变化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4、第三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用曲线画,感受音乐的起伏变化。 5、完成17页填空练习,并练习唱一唱。 六、欣赏歌曲牧民的一天。方法同上。 七、小结。 第二课时 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

32、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一、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 1、 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 第二遍听赏,同时出示歌词师:我们一起看看这首歌曲的歌词,唱到了什么山, 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觉得这是哪个地方? 3、 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哪个民族? 4、 介绍新疆哈萨克族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 5、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聆听音乐,说说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听赏并说说歌曲中唱到的景致。学生欣赏画面学生拍打铃鼓跟随老师的节奏打一打铃鼓。4/40 x 0 x 0 xx x x | 通过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直切本课主题

33、。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视听结合,使学生产生好奇。结合民族音乐文化,让学生走进哈萨克族的神奇土地,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了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歌教学 1、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同时观察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 2、 师: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为主的旋律都给我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了。 3、 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4、 师: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觉得最抒情的一句吗?为什么?讲述音乐知识“”6、单独哼唱“啊”指导声音。 7、师:同学们,这段歌词中

34、出现了“阿肯”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8、解释“阿肯”、相关音乐文化。 三、分析处理歌曲 1、 总结旋律结构特点,出示图谱。(1) 师:我们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你能用自己的图谱来表示吗?(2) 老师出示图谱 2、 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3、 二度范唱师:我们的这首歌也可以用这种形式来演唱,请听。 4、 师:如果加快速度,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5、 放歌曲玛依拉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哈萨克民歌玛依拉,与美丽的夏牧场作一下比较。 四、总结。 五年级音乐第四单元 欢快的舞步教案 第一课时 欣赏 大河之舞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感受爱尔兰民族的热情奔放

35、。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爱尔兰民族特色和踢踏舞。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介绍爱尔兰民族音乐舞蹈传统特色。 4、播放大河之舞音像资料,进一步感受爱尔兰音乐、舞蹈的热情奔放。 5、跟着电视学跳踢踏舞。 6、再听音乐,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并让学生用踢踏的形式表现出来。 7、小结。 第二课时 活动:稍息 立正 站好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范晓萱翻唱的歌曲稍息 立正 站好。初步感受乐

36、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第二段。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第三课时 大家一起来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孙悦演唱的歌曲大家一起来。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

37、表演韵律操。 9、小结。 五年级音乐第五单元 绿色的畅想教案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和平保护绿色环境。 2、学会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 2、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 。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4、听歌曲教唱录音。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二、学习新歌手拉手,地球村。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38、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 3、学习歌曲的曲调。 三、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绿色的歌谣。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绿色的歌谣,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 2、学习拍节奏特点,学会打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 教学过程: 一、 教师谈话导入。 二、学唱新歌绿色的歌谣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学唱曲谱,找出旋律特点。 4、听琴音,学唱歌曲。 5、分段唱:第一乐段男生。第二乐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齐唱 6、练习齐唱歌曲。 三、展示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

39、或口风琴吹奏A段主题。 2、通过听森林狂想曲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藏族、音乐风格。 3、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提高演唱的质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 教师谈话引入: 二、初步欣赏森林狂想曲。 1、初听音乐。 2、让学生熟悉A、B、C各段的旋律。 3、教师分别用电子琴或竖笛演奏A、B、C各段的旋律。使学生听到音乐就能知道是A段还是B段或C段。 4、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 5、这首乐曲有许多地方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 三、选择两或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四、在口风琴或竖笛上学习吹奏“mi”,“fa

40、”,“sol”三个音。 五、随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学习吹奏森林狂想曲A段的旋律。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唱好绿色的歌谣;演绎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 1、 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绿色的歌谣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复习歌曲绿色的歌谣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和平保护绿色环境。 2、学会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 2、复习演唱前面学习

41、过的歌曲 。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4、听歌曲教唱录音。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二、学习新歌手拉手,地球村。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 3、学习歌曲的曲调。 三、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绿色的歌谣。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绿色的歌谣,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 2、学习拍节奏特点,学会打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 教学过程: 一、 教师谈话导入。 二、学唱新歌绿色的歌谣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

42、唱? 3、学唱曲谱,找出旋律特点。 4、听琴音,学唱歌曲。 5、分段唱:第一乐段男生。第二乐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齐唱 6、练习齐唱歌曲。 三、展示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A段主题。 2、通过听森林狂想曲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藏族、音乐风格。 3、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提高演唱的质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 教师谈话引入: 二、初步欣赏森林狂想曲。 1、初听音乐。 2、让学生熟悉A、B、C各段的旋律。 3、教师分别用电子琴或竖笛演奏A、B、C各段的旋律。使学生听到音乐就能

43、知道是A段还是B段或C段。 4、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 5、这首乐曲有许多地方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 三、选择两或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四、在口风琴或竖笛上学习吹奏“mi”,“fa”,“sol”三个音。 五、随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学习吹奏森林狂想曲A段的旋律。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唱好绿色的歌谣;演绎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 1、 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绿色的歌谣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复习歌曲绿色的歌谣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绿色的歌谣。” 三、复习歌曲手拉手,地

44、球村 四、合奏练习森林狂想曲。 五、教师放录音,共同欣赏,评价。 五年级音乐第六单元 欢乐的鼓声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龙腾虎跃。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鼓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鼓文化的兴趣。 2、欣赏鼓乐龙腾虎跃,体验、感受作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3、模拟激越的鼓声,为音乐伴奏。 三、教学重难点 1、体验、感受龙腾虎跃作品的情感。 2、模拟激越的鼓声。 四、教具 录音机 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出示实物,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用途。 设问这些是什么?我们能用它们做什么?请你来演示一下。 生演示四种鼓的使用方法并回答问题。 师看来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鼓,鼓能给

45、我们增添欢乐。出示图片,最引人注目的是李民雄创作并亲自演奏的一首民间器乐曲-鼓乐龙腾虎跃。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鼓乐。 2、欣赏引子部分。 教师播放音乐的引子部分。 师你听到的鼓声是怎样的? 生由慢速到快速。 3、分段欣赏。 欣赏第一部分。 师作品很长,共有三个部分,我们先听第一部分,听听这段音乐表达了什么的情绪? 教师播放音乐。 学生欣赏音乐。 师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教师引导学生学唱主题。 学习鼓的节奏为主体伴奏 欣赏第二部分 分组学习鼓声的节奏。 欣赏第三部分及尾声 师在这个部分中,我们又听到熟悉的旋律,你们知道是前面的第几部分吗? 生第一部分 师音乐的结尾节奏变得更加宽广,仿佛为人们描绘出更加美丽的前景,使人产生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完整欣赏全曲。 播放乐曲的录像,再次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4、简要介绍曲作者 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