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除法.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7471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数除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数除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数除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数除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数除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数除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数除法.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数除法小数除法设计思路及体会 刘淑娟 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站在这里真的非常地忐忑!吴正宪老师,这么德高望重的大人物,可以说咱没有资格来评论。接到任务后,我把老师们的听课记录都要来,一遍一遍地看,使劲地回忆,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了这么多,也不知我抛的这块砖能不能引出玉来。下面就按照领导的安排分两部分和大家进行分享。 一、小数除法的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 引出问题 首先课件出示买书的情境图,问学生:见过吗?发生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此时的你最想知道什么? 课件:李老师买了4本格林童话,交给收银员100元,找回3元。每本书多少钱? 主动探究 解决问题 1、生独立解决。 2、展示。 100-3=97

2、974=22 100-3=97 974=241 逐一分析,找不到答案。 买一本你打算给我多少元?师:我亏 买一本你打算给我多少元?师:你亏 以前的知识在这里解决不了,是谁闹的? 没有1元该多好啊! 这1元怎么分啊?把1元分为几等份? 学生独立试做。展示: 1元=10角 10角4=2角2角 余下的1元分成4份,每一份加上24元就等于每本书的价钱。 先让3号分析。问:你们想对3号说什么? 再让2号分析:1元=10角 平均分成4份,还剩2角,没有解决,又是死棋。怎么办?2角怎么办? 问题终于解决了,一本书多少钱? 本来余下1元钱,大家开始没有办法,后来竟然想出了办法,把1元换成10角,每人分2角,余

3、2角,2角又换成20分,每人分5分,正好分完。 师:行了? 没问题了? 有没有有想法的人? 以后我们解决问题就得这么分下去?有什么想法? 太麻烦了,怎么办? 生:把这些式子结合在一起。 谁愿意尝试一下? 一本书2角,4本书分走了8角,剩下2角,2角是20分,分给4本书,每本书是5分,4本书分走了20分,正好分完。 告诉大家每本书多少钱? 去掉单位 大家又笑了,你有什么事儿? 为什么是24.25? 谁这么有本事,让我们一目了然? 小数往这里一站,它就是定海神针。 不想对小数点说些什么?此时此刻,我觉得该给伟大的小数点鼓掌。 巩固应用 提炼本质 每人做两道题:512 3.693 做完后订正,讲故事

4、。 师:元角分跑掉了,苹果跑掉了,米跑掉了,你还能分吗? 刚才是51元,51个苹果,51米,现在是51个,51个一分给2个人一人得25,剩下1。死棋了,于是变成10个,分给2人,每人得到5个0.1.又有余数怎么办一个0.1又变成了,一个0.01又变成 四、课堂小结 课后延伸 这节课我们干什么了? 二、几点体会 1、尊重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吴老师的课堂处处充满了尊重。她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有趣,和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相交流,像朋友似的渐渐引导学生们掌握知识,学生不仅仅学到的是知识,还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一些潜意识的学习习惯。课堂上,吴老师没有否定任何一个学生的问

5、题,都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来引导,启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吴老师一直用赞赏的口吻跟孩子交流。例如当孩子考虑不出答案时,吴老师会说“不急,不急!” 当孩子举手时,吴老师会说“别举手了,站起来说啊”当孩子回答错时,也是笑脸相迎,还开玩笑地说“你好执着啊!”整节课,吴老师都在用她特有的人格魅力、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独具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紧紧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正因有吴老师,整个会场形成了一种气场,一种爱的能量场,一种人人参与的共鸣场。在座的我们都听的入迷,以至于忘记拍照片。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这堂课中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是吴老师对孩子们“问题意识”的培养。她在课后评课时说:如果在教学活动中没有问题

6、,就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不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在吴老师的这堂课上,类似“有没有问题问他?”“你有什么问题吗?”“你说啊”“谁又有想法了?”这样的话贯穿了整个课堂。吴老师鼓动着孩子们不断的提问,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地在领悟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这节课的知识。这是一种自发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因此,在今后的数学课堂上,我们也应该着重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引导孩子们多提问,多质疑,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 3、数学素养 什么是数学素养呢? 数学素养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

7、、品质等等。 主动探究 数学本质 核心素养 本节课吴老师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究,让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来,并且她非常关注容易被忽视的孩子。数学本质,用吴老师的话说就是弄懂数学的根儿。本节课的数学素养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课程标准中,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在这堂课上,吴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注重对孩子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展示,通过思考、动手分、记录过程、总结方法的活动,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到数学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分钱”到讲故事中分“米”分“苹果”

8、最后到分“数”等行为,最终了解了小数除法的本质其实就是分计数单位,成功地将一节枯燥的计算课变成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分”“分”“分”的课堂。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有时会因为急着想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培养,把现成的答案急于告诉学生,长远看来,这样的做法是对学生无益的。 吴老师在之后评课时曾说:“数学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相比,更加重要,教不完的内容明天继续教。”可见数学素养的重要性。 最后我跟大家分享孙晓天再评观吴正宪小数除法有感: 如何走进学生的课堂 在这节课快结束时,出现了一个让人感动的场景:吴老师问学生:快下课了,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在所有的回答当中,有一个学生轻轻的对吴老师说:我

9、们舍不得你。看到这里,作为旁观者,我的内心也一阵悸动。显然,与素味平生的孩子只见过这一次的吴老师,比我们更容易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她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好像在这节课上,也看不到什么特别之处。如果一定要找原因的话,她好像很少站在讲台中央,也很少固定在一个位置太久,常常是站在教室的侧面、后面或穿行在学生中间;她好像没有什么咬文嚼字的高谈阔论,也没有“你今天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一类的生硬提问;她好像经常请学生上台展示,而且往往一上来就是好几个,这些同学之间不仅互相提携,有时也相互质疑;她好像通常会站在学生的身后,在学生信心略显不足时,轻轻的推一把;那些不太发言的同学,好像更会被她注意到,一个微笑、

10、一句鼓励、一声赞美,常令这些孩子一下子自信地挺直了腰板;她好像PPT用的不多,即使用,好像也看不到那些花哨的动画效果;,但她做的这些,我们好像也做得到啊?!那学生为什么那么舍不得呢?所以原因应该不仅仅在她的教学行为这里。 “教不严,师之惰”,教师行管束之责,一直是我们的传统。但凡管,必然是居高临下,于是管束在不知不觉中异化为一种无形的压力,长此以往,无论如何引导,教师是课堂里的绝对权威这一点,难于有太大的改观。课程改革下不去的“深水区”,教育领域的陈年积弊,都多多少少与此有关. 反观吴老师,她身上一个与众不同或与生俱来的征象是:对她来说,学生先于老师的存在。一直以来,她都把学生看作应该对自然和

11、生命敬畏而面对的平等对象,从来没有简单地把学生置于自己的预期和目的之下,从来不对他们居高临下的高谈阔论,而总是努力让自己能够沉浸在学生的绚烂光华中。 这是一种难得的平等观念,虽然不容易学得来,但我们在内心一定要想清楚:无论是小数除法的运算法则,还是小数点的数学本质,我们对林林总总的数学内容掌握的再多、再熟,都没有教师自己改变角色、改变姿态,改变位置,从绝对权威的位置上走下来,进入孩子的世界,成为他们良性发展道路上的伙伴和朋友重要。彻底抛弃居高临下,远离高压手段,以发自内心的平等姿态去面对学生,才能最终使课程、教学成为一种良性的环境力量,激发学生的主导本能和自主工作本能无拘无束的展开,才能让学生下课了,仍然对你恋恋不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