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悲情文化分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47488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哭泣的悲情文化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哭泣的悲情文化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哭泣的悲情文化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哭泣的悲情文化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哭泣的悲情文化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哭泣的悲情文化分析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兼论余华许三观卖血记的哭泣现象 一    西方有句谚语:骆驼没有泪腺,然而不妨碍它有哀凉。原先总以为动物没有眼泪,但一件经历使我看到了动物的眼泪并受到震撼,童年时在肉铺见到一只跪地求饶的黄牛,它无助的哭泣象个孩子,当时人们把牛牵到肉铺,准备宰杀,但牛一走到肉铺门口,那只悲伤的牛却止步不前,她两只前腿跪下,象个孩子一样哭泣,无论人们怎样推它,它一步不走,后来人们保证不宰杀它,它才被原来的主人牵走了,当时屠夫哭了,他说以后再宰杀动物时,不会忘掉这只哭泣的牛,牛的主人也哭泣着,他说以后再也不会把牛卖人宰杀。这个象孩子一样

2、哭泣的牛沉淀在我的记忆里,使我想到人的命运、眼泪、哭泣,想到终极和莫可名状的宿命,我想到人的苦重的一生,也是以”泣泪始,泣泪终”的。    刘鹗在老残游记的自序中有话这样说”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啕。然则哭泣也者,故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1)刘鹗说哭泣是人的灵性的表现,有一份灵性即有一份哭泣,马与牛终岁勤苦,不知哭泣,因为缺少灵性,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断人肠。”,以其有灵性也。人呢,刘鹗把人的哭泣分为无力和有力两类,痴儿骀女,失果则哭,遗簪亦啼,这是无力之类,而湘妃泪染斑竹,杞妇枕尸哭泣,十天城为之崩,这是有力之类,但是以哭泣

3、为哭泣者,这种人的力还显孱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此类的人之力谓之强劲,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    哭泣与泪这样的现实与主题,须臾没有离开过我们,鲁迅在的书页中歪歪扭扭看到的是吃人,被吃者呢,被吃者与吃人者是血泪与以嗜血为快感的畸形的关系,到头来,嗜血者亦可成为被吃者,当人处在被宰割的命运时,弱者是在泣哭啼号中,以泪相伴为生的。    但哭泣是有用的,泪水有时是一种 控诉,有时是一种缓解,若是一个被宰割的人是无声的,那是怎样的一个景象?鲁迅曾说过无

4、声的中国,一个民族到了禁声,丧失了表达痛苦的神经,无疑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哭泣是一种什么状态?古中”哭”指的是,因伤心而流泪并发出悲痛的声音,也就是指有声带泪,哀声嚎啕之意。”泣”则是指只流泪而不出声,如”饮泣”、”泣不成声”。     乌纳穆诺在生命的悲剧意识中说道:”一位腐儒看见梭伦为了一位死去的孩子而哭泣,就向他说”如果哭泣不能挽回什么,那么,你又何必如是哭泣呢?”这为圣者回答说:”就是因为它不能挽回什么(Preciseiy for reason-because it does not avil.)。” 很显然,哭泣是有用的,即使它只是减轻痛苦;然而,梭伦对于

5、腐儒的答语是有着极深刻的意义的。我确信我们可以解决许多事情,如果我们能走到大街上并且毫不掩饰自己的悲苦-也许这只是个人的卑微的悲苦,然后,在哭泣悲叹中、在向上帝的悲号与祈求中,让每一个人都结合在一起 。这样子,即使上帝听不到我们的哭喊,但是,它是愿意听我们的哭诉的。圣殿之所以尊贵庄严,就因为它是人们前往哭泣的地方。一首普遍为那些受命运折磨的人所唱的乞怜之声,它的意义(价值)并不亚于。但是治愈病痛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学习为它哭泣。似的,我们必须学习哭泣!也许,那就是最高的智慧。”(2)    梭伦的时代,也可以说在中国的古代,人们是会用哭泣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的,不管

6、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我们在屈原作品中读到”长太息以掩涕兮”不会觉得屈原不正常,但是现在人们把哭泣留给了孩子和女人,男人被剥夺了哭泣的权利,在现实中,哭泣的男人会被人认为窝囊、懦弱女人气,缺乏阳刚,在近代以来,人们对流血有着偏好,在影视作品中曾有革命家鼓励年轻的战士,”男儿流血不留泪”,血与泪变成了对抗,好象眼泪会成为革命的腐蚀剂。    没有人研究这种变化,不知道男人在什么时候把流泪这种本能让位给流血,流血成为了一种象征,成为一种力量,若是一个男人哭泣,该是一个什么模样?但古之男人留泪是一种别样的情怀,在那个时代,男人流血和留泪是混成一体的,流血并不比流泪高尚,

7、那只是一种自然的行为,我们对项羽感动的不是他攻城掠寨,而是”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每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3)这个时代男人流泪是一种正常的行为,自然本真,不需要压抑,男人女人孩子把流泪看成自然的,没有附加上别的内容,这个时候流泪是一种力量的表现,流血也还没有上升到的象征,此时候的女人的流泪也是轰轰烈烈,著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这为我国古代著名

8、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播,可谓家喻户晓。相传秦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日,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当成城砖砌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苦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下,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    修筑长城是历代封建王朝各种劳役中最为残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劳役,从春秋至明,近两千年漫长的岁月中,长城屡修屡补,强征了无数的民夫,任何时候都可能产生像孟姜女那样的悲剧。因此,孟姜女和范喜良,是劳动人民在承受无限度的劳役中想象制造出来的两个替代人

9、物,灌注了千百万底层百姓被劳役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灾难苦痛。动人的哭长城故事,是对封建统治者暴虐行为的控诉,也是对被奴役者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精神的赞颂。正如南宋名臣文天祥在孟姜女塑像旁书写的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孟姜女的眼泪哭泣当是一种最直接的也最有威力的一种表达,那个时候人们相信眼泪的力量,眼泪在那个时代有一种神圣的光环,有一种奇妙的宗教力量。山石政权都在眼泪的泣哭下土崩瓦解。    后来的眼泪呢,变成了一种女人和孩子的行为,成为一种弱者的符号,杜甫的兵车行”哭声直上干云霄”,石壕吏”夜久语声绝,独闻泣幽咽”,李煜”最

10、是仓皇辞庙日,垂泪对宫娥”,描写哭泣眼泪蔚成大观的是红楼梦”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 “,那上面的主题应该是眼泪浸泡的:为官的,家业雕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愈到近代,愈不见男人的眼泪哭泣,血变成以暴易暴的最直接的纪念品,人们在血中获得一种献身的快感,或者是一种悲剧的震撼,鲁迅的的人血馒头,作为启蒙者的血却被被启蒙者当成疗救生命的良药,这是摧毁启蒙的最辛辣的炸药,鲁迅是清醒的,血什么都不是,血只是血,在一些人眼里,血有一种巫术的效用。鲁迅是描写过眼泪的,在孤独者中他描写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受伤的狼的形象,鲁迅以范爱农为范本,但深处有鲁迅的哀伤影子,鲁迅曾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但谁要你的血?这又是一个疑问,就象许三观卖血记的最后,许三观的血一文不值,那位新来的血头建议他把血卖给油漆家具的王漆匠,那该是怎样的落差?在孤独者中魏连殳(鲁迅)”忽然,他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