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备课的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化教育备课的特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班化教育备课的特点小班化教育备课的特点 传统教学的备课,主要是针对教材(认知)而言的,比如:如何解析知识系统;每一教时安排多少知识点;前后知识教学的对应关照等。它的立足点有两个:其一,知识教学的全面完整性,不能漏掉一个知识点;其二,知识教学的精准性,不能以教学的谬误害人子弟。有时,它也强调备课要备学生实际,但其比较注重的仍然是知以的灌输,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且学习的主要形式是以题海战术为主,试图让学生通过反复操练,一一过关。 而小班化教育的备课,强调的是四备:备教材、备学生个案、备教学组织的空间形式、备补充的教材与学材(教学媒体),而且在操作上简单可行。下面分述如下: 一、备
2、教材 教材是教师备课设计的依据之一。备教材的重点在于三方面,教材内容的基本要求和拓展性要求;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学生对教材掌握的分层化(或个性化)需求。对于前者,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心知肚明的,属于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基本功之列,在这里就不赘言了。而于后两者,却是小班化教育备课设计中的神来之笔,这里不能不详细作些分析。先从小班化教育某试点学校张老师的一份备课说起,张老师为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H版)五年级(一定要争气)的第二段教学备了两份教案例1)与例2: 例1)(二)学习第二段:默读第二段。思考:第二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为什么?(用-划出句子,圈出句中的关键词): 1童第周为什么发愤学习?(因为他
3、17岁才进中学;平均成绩才45分;经他再三清求,校长才答应他试读。) 2三个才分别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a刚、只有、只好;b受到教育时间晚;c,学习基础差。) 3,他是怎样发愤的?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他发愤学习?(天不亮、悄悄、又、趁、溜到) 4结果怎样?(终寸,、还) 5取得优良成绩时,童第周有何感触?一定要争气指什么?说明什么,(板书:上进)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例1是采用传统教学的程序式备课的。训练目标清楚,重点突出,环环相扣。教学活动方式基本上是老师问,学生答;老师教,学生学;按教师设计的教学程序先后叙述,是典型的以教材为中心、划一的精读细讲的套路。 例2是采用并
4、列互动的表格式备课的。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备课设计时,把教学活动看作是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和谐统一,形成互动的教学过程。它的教学设计分三部分: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共同目标是为了完成教学要求。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就充分考虑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与空间让给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提问、小组学习与交流,从而使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个体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不断碰撞,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同时,教师还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通过分层学习训练、相互结对学习和加强个别辅导,来满足学生对教材的分层化掌握。 两者比较可以看出,小班化教
5、育备教材的立足点并不仅仅局限于对教材本身的分析,它更加注重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边活动和方式,变单向的指令沟通为全方位、多维度的互动交往,并且尽可能兼顾到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和学生学习能力、方法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备学生个案 小班化教育的备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在备课中,教师的心中要有每一个学生的位置。既要备共性的要求,又要备个性的要求。那么,是否全班有20个学生,教师每一堂课就要备20份教案呢?显然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设计体现教学的个案呢?下面我们分别摘取三位教师在不同学科教学设计中的某些环节来说明问题: A景老师执教二年级3的乘法口诀练习的局部备课 提示:景老师执教的
6、二年级某班有学生27人,根据实际程度,景老师将学生们分为4个学习小组,第一小组有8人,属于程度较高的A类同学;第二、四小组各有6人,属于程度中等的B类同学;第三小组有7人,属于程度较低的C类同学。 (二)练习训练 1基本练习:a完整说出3的乘法口诀(李明、秦裕安、张超平); b一对一练习3的乘法口诀(重点:第二和第四小组); c口算训练1:33=( )(琼)、43=( )(楚)、( )3=27(喻)、( )( )=30(志祥) 口算训练2:同桌每对同学用学具对练(重点关照:琼琪、超平、鸿安、裘等5人) 2,发散练习: a填出括号内的数(前两个括号请超平、琼填;后两个自愿) (b和c的练习,A类
7、同学要求6题全部列出;B类同学要求列出3题以上;C类同学要能独立填出3题;其余个别辅导) 0 3 6 12 15 21 24 27 c看图列式,有几种列几种 B张老师执教雪夜的电报一课的局部备课 提示:本班学生有24人,根据个体差异划分:A层(学有余力)约有7人;B层(一般)约有12人;C层(学有困难)5人。因此,教案设计,尽量让A层同学吃得饱;B层同学跳一跳学得好;C层同学低起点、小坡度、多循环也能消化。 雪夜的电报 。 (三)启发学生朗读课文并提问、讨论回答 1A、B、C层异质编组朗读,并互相借鉴; 2小组内先提出问题; 3全班交流所提出的问题:(归纳) 楞住是什么意思? (2)我为什么楞
8、住? (3)我又是怎么想,怎么做? (4)换了是你又会怎么想,怎么做? 4小组内先自行讨论回答这些问题。 5交流发言: (1)请C层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可补充; (2)请B层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可补充; (3)请A层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可补充; (4)请A、B、C各层同学都发言。 (教学札记:1课堂讨论发言踊跃,时间不够用,朗读课文环节不够,课后要补;2高明;李楚南、王晓平、张沧海的课堂练习有误,课后要面批指导;3王勇提的问题很好,但没时间讨论,下堂课得补上。) C。果老师执教美丽的大公鸡一课的备课 (-)教学目标分层 1确定知识目标,也就是最基础的知识:(1)理解公鸡的变化过程。(2)理解老马伯伯
9、说话的含义 2确定能力上的教学目标:(1)掌握记住以先后顺序背诵课文的方法。(2)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实地了解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既要考虑到知识点,又要针对学生的智力类型,真正发挥他们的长项同时提高他们的弱项,使每个学生在课后有所收获。) (二)课堂提问分层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首先考虑的是通过什么问题,发展哪类学生哪方面的智力与能力。本课设计了几个很关键的问题。 问题1:通过读书,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公鸡?你是怎样知道的? (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问题2:这是一只既美丽又骄傲的公鸡,你应该怎样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
10、的朗读能力。) 问题3:公鸡白以为很美丽,想去找小动物比美,公鸡都和谁比美了? 在课文中找找,看谁又快又准。(目的在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锻炼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问题4:如果你是老马,请你评一评,他们哪儿美,哪儿不美?(目的在于启发学生通过思考,回答这个问题,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三)课堂练习分层 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的练习题,做到心中有底。对于各方面能力都较差的学生,重在巩固知识,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重在培养运用和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要求。 例如:要求记忆力较差的学生按照背诵第五自然段的方法,试背第六自然段,并完成填空的练习。 对于那些
11、各方面能力都很强的学小,则让他们完成这样一个练习:改编大公鸡唱的歌谣,来赞扬改正缺点后的大公鸡不仅外表美丽,而且行为也很美丽。 这样,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题,既学到了知识,又发展了智力。 (四)布置作业分层 对作业分层,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延续,也是分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不同智力类型和层次的学生,布置的作业也是不相同的。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完成,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学生间的互相依赖性降低,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也会逐渐养成。 例如:本课除了留一些最基础的知识作业以外,还另加了两题: (1)改正缺点的公鸡再遇到这些小动物,它又会怎样说呢? 请你重新编个小故事讲给
12、你的父母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课后编排课本剧,表演一下。(此项作业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和提高今后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发展了学生的非言语能力。) 点评:尽管每个人的特点与存在的差异不一样,各自的起点和在一定的时间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也不一样,但如果教师能努力针对学生的不同智力类型做好教学设引与备课工作,认真探讨教学对策,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全面发展的。 比较三位教师的备课,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教案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教学设计时,将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放在心上,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一个层次的或一个一个孩子的脸庞在那里闪现。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让有些学生
13、吃得更好,怎样让有些学生跳一跳能吃得饱,又怎样让有些学生经过低起点、小坡度、多循环的点拨和训练,也能够得到进步,这是贯穿于三位教师备课中的主线。因此,我们在概括怎样才能备教学的个案这个问题时,至少可以理解为有三个含意:第一,要有班级全体学生、每个小组学生和分层学生群体、学生个体的概念;第二,教学内容与要求必须是共性化的、分层化的和个性化的有机统一;第三,能够在教师的教案集中寻找到全班所有同学的姓名(如果一堂课的教案李只出现几个或十几个学生的姓名,那么,看了几堂课的教案,应该有班级所有同学的姓名)。 三、备教学组织的空间形式 四、备补充的教材与学材(教学媒体)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
14、学,会发现许多教师走进教室时,带的不仅是教科书、教案、教鞭或粉笔什么的,更多时候还提着一个塑料箱或手提篮筐,在塑料箱或手提篮筐里装的就是教师精心为每堂课准备的补充的教学媒体,如:教具、学具、模型、实物、玩具、挂图、多媒体软盘、资料、照片等,这些东西是学生们学习时的工具或爬学习坡度时的临时梯子,借助于工具或梯子,可以分散教学的难点,减缓认知上的陡坡,让学生们在形象、直观中学习和掌握比较抽象的知识。这就是备补充的教材与学材(教学媒体)的本意。 例如:某校俞老师在备低年级语文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估计学生在认知上可能会存在障碍,于是他为每个小组都准备好装了小半瓶水的瓶子、纸做的乌鸦和小石块等教学辅助用
15、媒体,并设计了几个环节:(1)请学生们用纸做的乌鸦,去试试看能不能喝到瓶子里的水?为什么?(因为水少、瓶高、瓶口小。)(2)请学生们帮乌鸦想办法,让它喝到水(希望学生们动手实验,轮流做小乌鸦衔起桌上的小石块往瓶子里放,直到乌鸦能喝到水)。(3)请学生们发散思维,还有其他方法吗?(可以用麦管吸,可以把瓶子斜过来,还可以把瓶子打碎喝等。)像这样的备课设计和媒体的充分隹备,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经验的小班化教育的教师还会发现,在进行教案设计、准备补充媒体时,如果能够让学生们一起参与,一起准备,这也是个很高明的办法。有一位严老师在研究二年级语文春风的教案时,很为课文讲解得枯燥乏味伤脑
16、筋,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真切体会到春的气息呢?最后她还是想到了学生们自身的作用和力量。她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利用周六、周找?找春的影子,并将春天的象征在上课时带来。结果,那一天孩子们带来许多直观的媒体:盛开的樱花、嫩绿的小草、徐徐游动的小蝌蚪、沾白的小蘑菇等,还有学生们拍的各种春景照片,学生们画的桃花、爆芽柳树、燕子出窝、小蛇游动等图画。在课上,孩子们争着介绍各自考察的见闻和体会,结果这堂课上得非常生动活泼,学生们对春风有了深入的理解。还有一位周老师在研究熊妈妈收菜课文的教案时,感到现在的学生对蔬菜的认识不足,生活经验较少,如果仅利用课文中教认知的内容,可很能使学生一知半解。于是,她也在课前要求学生
17、在家长的带领下,逛逛菜市场,从颜色、形状、香味、分量等方面人手辨认一些蔬菜。然后在上课时,请每人带一份(个、株)蔬菜;周老师也准备?了一篮子蔬菜,师生一起学习、讨论怎么辨认、分拣蔬菜;什么蔬菜是吃它的花的,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果的,什么蔬菜是吃它的茎的,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根的,什么蔬菜是吃它的全身的通过预习和借助充分准备的媒体,较好地完成了熊妈妈收菜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 教师和学生在上课前准备的媒体,特别是直观的教具、学具、玩具、实物等,要在课上充分地让学生摸一摸、玩一玩、闻一闻、尝一尝、看一看、听一听,通过五官和触觉满足孩子们的好奇性。即使在课上受时间限制不能让大家尽兴摸碰,也可以在课后或提早在课前让学生们尽量接触;否则,课一结束,马上将其束之高阁,发挥不了教育的作用,而且让学生们很伤心、失望。: 当然,对课前预设媒体的有效利用,在课上使用中,还要注意把握分寸。正如有的老师所总结的:要合理掌握时、量、度。时-就是把握好使用的最佳时机,当学生碰到新问题或困难,欲思而不通、欲达而不能时,指导学生手动、眼观、脑思,会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量就是操作媒体次数不宜过多或过少,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不要仅停留在直观形象在水平上,更要促进学生在具体感知在基础上,提高分析、概括能力;度-就是指在操作过程中的速度适中,要让全体学生做得出、看得清,起到直观操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