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贴疗法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7594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敷贴疗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敷贴疗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敷贴疗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敷贴疗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敷贴疗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敷贴疗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敷贴疗法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穴位贴敷疗法,.,穴位敷贴的功效,温补脾肾活血化瘀散结消肿养生防病,穴位贴敷,是指用药物敷贴在穴位上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作用机理是通过药物对机体的刺激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免疫能力,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穴位敷贴的功效,穴位敷贴的功效,温补脾肾活血化瘀散结消肿养生防病,一、穴位敷贴疗法简史1、古代概况有关穴位敷贴药物以保健治病的载述,黄帝内经中,灵枢经筋篇提到:“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意思是打用马膏、白酒和桂的桂酒,外敷面部两侧,来治疗口僻,即口眼歪斜。只是尚未提到穴位。,一、穴位敷贴疗法简史1、古代概况有关穴位敷

2、贴药物以保健治病的载述,黄帝内经中,灵枢经筋篇提到:“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意思是打用马膏、白酒和桂的桂酒,外敷面部两侧,来治疗口僻,即口眼歪斜。只是尚未提到穴位,汉代张仲景所撰之金匮要略一书中,载有一种特殊的敷脐法,以治疗中钵(中暑)病人:“屈带草,绕钵人脐,使三两人溺其中,命温。亦可用热泥和屈草”。用人尿或热泥合屈草敷脐,,宋代的多种医学等著,诸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普济本事方、南阳活人书都有穴位敷贴疗法的记载。如普济本事方中指出:“治妇人生产数日不下及胞衣死胎不下者”,“用蓖麻子七粒,去壳研如泥,涂足心(相当于

3、涌泉),才下,便急洗之”。,2、现代概况药物穴位敷贴疗法在现代的发展并不平衡,在五十年代,基本上仍局限于民间。但已引起了一些针灸家的注意,出现具有一定数量病例观察的临床报道。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穴位敷贴疗法被正式列为针灸诸多疗法中的一种。在下列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咯血、肺结核病、面神经炎,以及多种小儿科病症,前者主要是从民间流传方法中进一步提高、发展的结果;而后者,则因为药物穴位敷贴,无疼痛无创伤,极小毒副作用,故易为儿童患者所接受。,穴位疗法的真正迅速得到 发展和普及,则是近十余年的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防治病种急骤扩大,二、疗效得

4、以科学验证,三、敷贴剂型不断革新,自八十年代之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渗透到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不论是急性病,如出血热、尿毒症,还是难治病,如中风后遗症、肝硬化、糖尿病;不论是常见病,如冠心病、高血压之类;,一、防治病种急骤扩大,据统计,近十余年来,我国医学刊物所报道过的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的病症种类有一百余种之多,覆盖了针灸有效病种的大部分。,穴位贴敷疗法,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外,尚有独特的预防作用,如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病症,采取冬病夏治,夏病冬治之法,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目前,已将预防对象进一步扩展至痛经、纠正胎位以预防难产等更多方面。从现有趋势看

5、,穴位贴敷疗法防治病种,尚在增长之中。,二、疗效得以科学验证多途径验证穴位敷贴法的防治效果,是近年开展这一工作的重要方面。由于本法长期以来只是流传于民间,其实际价值如何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明,为此针灸工作者着重观察以下几方面。,(一)大样本验证其可重复性。就现有报道的一百余种病症看,极大部分是临床资料,少则数十例,多则数百例,甚至千例以上。不少还建立了统一的疗效评判标准,或进行远期随访等,均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疗效的可靠性。,(二)对照观察验证其临床价值:在一些常见的重要疾病,诸如高血压、冠心病等,针灸学者还将穴位敷贴疗法与其他针灸疗法或其他疗法,如中药、西药等,进行了分组对照观察,这有助于肯定本疗法

6、在该病症防治中的实际价值。,(三)建立指标验证其客观性:这一工作,近几年作得较多,即通过建立多须指标,观察用穴位敷贴疗法之后,此类指标的变化,从而为疗效的客观性提供依据。,三、敷贴剂型不断革新和发展。大概有二方面:一方面是利用现代工艺,使敷贴更为简便。最常见的是制成如医用胶布一样的软膏药,采用工业生产,用时只须剪下一块就行。这种敷贴剂,可专用于某一病症,亦可做成适于多种病症的。目前,尚有一种与磁性物质合在一起,以加强药物作用的敷贴剂,亦适于遗尿、软组织损伤等十余种病症。,另一方面则是在传统敷贴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如在敷贴穴位的同时,加离子导入等。,除此之外,还有采用西药或中西药结合制成敷药贴

7、于穴位的。穴位敷贴疗法在现代真正发展的时间尚不长,尽管已日益受到重视,但离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尚有一段距离。尤其是有关机理的研究,做得甚少,有待今后努力。,二、常用剂型,1、生药剂采集天然的新鲜生药,洗净捣烂,或切成片状,直接敷贴于穴位之上。如将桃仁、杏仁、栀子、胡椒、糯米捣烂,加蛋清,敷穴位治高血压。此法民间应用较多,近来也在一些医院中应用价格低廉,获得较容易,方法简便,常可嘱病人自己进行治疗。,2、散剂又称粉剂,是将各味治疗需要的药物分别加工研碎成粉末,以80100目细筛筛过,混合拌匀而成。本法制作简便,剂量可随意增减,药性稳定,储存时间不受限制。药物敷贴时,粉末接触面较广,易于发挥药效,且

8、不易污染衣衫。,3、糊剂糊剂,实际上是散剂的进一步加工。它是将药物研磨成细末后,以赋形粘合剂,诸如醋水、酒、鸡蛋清等,把药粉调和成糊状即成。糊剂可增强敷贴的粘着力,并能使药物缓慢放释药效,延长药物的效果。糊剂制作方便,但要求现制现用,搁置时间不可过长。,4、饼剂饼剂是指将药粉制成圆饼形进行敷贴的一种剂型。其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配好的各种药物粉碎、过筛混合,加入适量面粉和水搅拌后,捏成小饼形状,置于蒸笼上蒸熟,然后乘热贴敷穴位;,另一种是,加入适量蛋清或蜂蜜等有粘腻性的赋形剂,捏成饼状进行敷贴。前者可用于贴敷时间须较长者,并能起到药物和温热的双重刺激作用;后者制作较为简单。药饼与皮肤接触面积

9、较大,故多用于脐部及阿是穴(多为病灶或其反应区域)。,5、丸剂系将药物加工粉碎成细末并过筛后,拌和适量的粘糊剂如蜂蜜等,制成如绿豆至黄豆大之小型药丸,进行穴位敷贴。体积较小,药量不大,适用于一般体穴及小儿治疗之用。,6、膏剂膏剂在穴位敷贴疗法中亦十分常用,临床上使用的有三种类型。,一、硬膏:为中医传统的固体制剂。制作方法为:将治疗需要的药入麻油、豆油或其他植物油中浸泡12天,然后移入锅中加热,至药物炸枯,过滤去渣,再将油用文火慢熬,直到滴水成珠,加入黄丹或铅粉,离火拌匀收膏,将膏摊于厚皮纸、布料块的中央,冷却备用。,二、软膏:为一种半固体制剂,又有三种不同制作类型。(一)将治疗需用的药物粉碎过

10、筛后,放入醋或白酒内(依据病情的需要)。入锅加热熬成膏状。用时取膏摊贴穴区。这种软膏具有渗透性强、药物释放缓慢,且有粘着性和延展性。多用于慢性病灶的治疗。,(二)将应用的药物研末过筛,加入凡士林调和成膏状。用时,可挑取适量进行敷贴。(三)将所用药物研末过筛,加蜂蜜、茶油或麻油等调成膏状备用。,三、膏药胶布:将药物按固定成方配制好,经过工厂特殊工艺加工制成如医用胶布(氧化锌橡皮膏)样的膏药胶布。目前,大陆生产的膏药胶布有两种形状,一为圆形,小如钮扣,揭下后可直接贴敷于穴位上;一为方形,面积较大,用时可按要求剪成小片贴敷。,三、膏药胶布:将药物按固定成方配制好,经过工厂特殊工艺加工制成如医用胶布(

11、氧化锌橡皮膏)样的膏药胶布。目前,大陆生产的膏药胶布有两种形状,一为圆形,小如钮扣,揭下后可直接贴敷于穴位上;一为方形,面积较大,用时可按要求剪成小片贴敷。,7、锭剂锭剂是将治疗药物研极细末,并经细筛筛后,加水或面糊适量,制成锭形,烘干或晾干备用。用时加冷开水磨成糊状,以此涂布穴位。锭剂多用于需长期应用同一方药的慢性病症,可以减少配药制作的麻烦,便于随时应用。锭剂药量较少,故常用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的药物。,8、酊剂酊剂亦称酒剂,将药物粉碎成细末,加入75%医用酒精、白酒或3%碘酒内浸泡510天后,过滤去渣,入瓶密封备用。使用时可用棉球蘸湿,涂敷穴区或病灶。,9、煎剂将药物配制好后放入砂锅内,

12、加水煎煮。水煮沸后,用文火慢煮3045分钟,去渣留汁,以棉球或特制的药棒蘸药液,点敷穴位。应注意,煎药时水不可放多,点敷穴位应趁药汁温热之时,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三、常用敷贴方法敷法:此法较为常用,将生药剂或糊剂,直接敷在穴位上,其范围可略大于穴区,上以塑料薄膜盖之,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每次敷药的时间宜据具体病症、所用药物而定,一般来说,在所敷药物干燥后予以换敷较宜。,二、贴法:此法亦较常用。多指用膏药胶布直接贴压于穴区,亦包括将丸剂用胶布粘贴于所选处。操作简便,多可令病家自己进行。贴法保持时间较长,可24天换贴一次。,三、填法:本法仅用于神阙穴,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填药量据病症,年龄

13、及药物而定,填药时间隔日或隔二日一次。,四、覆法:指用较多量药物的生药剂、糊剂或药饼,覆盖于病灶(包括体表病灶反应区),之上,加盖塑料薄膜,用纱布、胶布固定。覆法用药部位较大,故多用于阿是穴。,五、涂法:亦称擦法,将药汁、药膏、药糊等涂擦于穴区。也包括用毛笔或柿棉莶浸湿后略蘸药粉涂敷于穴区。此法用药量少,适于小儿或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的药物敷涂。,六、滴法:将药汁根据病情需要温热或置凉后,一滴滴徐徐滴入穴区,以达到治疗目的。此法多用于神阙穴。,七、叩法:以特制的药捧,蘸药汁点叩穴区,可反复施行。具有敷贴药物和机械刺激的双重治疗作用。,八、离子透入法:即在敷贴药物的同时,上加电极板,通以直流电,使

14、药物离子透入体内,加强敷贴的治疗作用。此法近几年来,在大陆有推广之势。,九、熨敷法:有二法,一为用治疗药物切粗末炒热布包,乘热外敷穴位;二为在敷贴的同时,予以加热。此法将药物作用和温热作用结合在一起。,十、掺法:指将药物研细,取少量掺在膏药(一般指硬膏药或膏药胶布)上,再贴敷穴位的一种方法。由于膏药或膏药胶布,均系固定药方配制而成,通过掺加药物,有利于辨证施治,提高疗效。,四、注意事项一、选准穴位,注意体位 穴位敷贴疗法是以穴位作为治疗区域,选好、好选准穴位十分重要。敷贴穴位在选择时,除了和其他刺灸疗法一样,据症 情予以最佳处方外,还应注意,穴 位不可选得过多以及少选关节或其 他活动度较大的部

15、位的穴位,以避 免贴时容易脱落。,其次,穴区要选准,尽量采用体表标志。在敷贴时,根据穴位所在部位,分别要求患者保持平卧、正坐、俯首、平肩等正确姿势,使之能敷贴稳妥,防止药物流失。,二、局部清洁,预防不良反应在药物敷贴之前,穴区局部应洗净擦干或用75%酒精消毒。这有两个好处,一是,尽管穴位敷贴的药物对皮肤刺激性很小或其他不良反应(局部 灼伤、起泡)穴区消毒搞好,可以避免感染;,二是穴区清洁后,敷贴多较牢固,不易脱落。需要说明的是,凡局部穴区有感染或被损,不宜贴敷;如贴敷后出现过敏反应者,应查清原因,如系药物所致,宜停用此类药物;如为胶布所致,可改用纱布包扎。,三、认真固定,时间适宜穴位敷贴疗法,

16、是将不同剂型的药物贴敷于穴区,为了保证药物不流失并维持足够的时间,覆盖固定十分重要。在覆盖时,应据剂型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生药剂、糊剂或软膏药,须先盖一层油纸片或塑料薄膜,再加盖消毒纱布和胶布;,硬膏药或膏药只须直接贴压在穴区;药饼、药丸等剂型,加盖消毒纱布和胶布固定即可。在固定时,应视部位和对象的不同区别对待,体表活动较小的部位,如颈面、躯干等只须胶布固定,而四肢关节及足心等,宜加绷带束紧固定。,小儿往往会用手抓撕敷贴部,亦适宜用绷带固定。敷贴药物的时间,在依据症情需要的前提下,还应注意:有一定刺激性的药物敷贴时间不可过长,小儿穴位敷贴时间不可过长,有过敏反应史的患者,更不宜过长。,另外,

17、对某些穴位敷贴时间要恰当选择,如涌泉穴,在临睡前敷贴,起床时去掉为好,以免影响行走;面部穴,最好也按此法,不影响美容。,四、精确配方,注意保存敷药制备,是获取疗效的重要环节。敷药处方要求在继际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辨证用药,药以味少量小力宏为佳。在配制时,更应根据药物特点和症情,制成不同剂型。敷贴药物多为辛香之品,为防止气味挥发,药粉配制好后,宜装入玻璃瓶或瓷瓶,密封保存备用。,五、综合治疗,提高效果穴位敷贴疗法,仅管对多种病症有良好的效果,但毕竟只是祖国医学外治法中之一种,面对复杂的病症,它亦有局限性。所以在临床治疗时,也一定要消除“百病一贴”的狭隘观点,充分有机结合其他各种疗法,如针刺、拔罐、刺

18、血、艾灸及中药内服等,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病例:一、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患,其特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结膜充血和流泪。变应性鼻炎是呼吸道变应性疾病之一,是反复发作、顽固难治的常见病,反复发作、,变应性鼻炎在西医治疗方面主要是口服H1受体拮抗剂,局部应用H1受体拮抗剂、色酮,口服减充血剂、鼻内减充血剂、白三烯拮抗剂,全身及局部用糖皮质激素,选穴大椎穴、肺俞(双侧)、肾俞(双侧)、天突、内关等,组方有:麻黄、白芥子、细辛、甘遂、白芷、制川乌等中药碾粉姜汁调之。,过敏性鼻炎,这个病症,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名曰“鼽嚏”,“鼽者,鼻出清涕也”,“嚏者,

19、鼻中因痒而所喷作用于声也”,指出打喷嚏,流清涕的特点,近代称之为“鼻鼽”,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原因在两个方面,一是体质特异,正气不足,卫外不固,二是风冷异气侵袭。而体质特异之人,多有肾气虚、肺气虚,肾气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阳气易于耗散。阳气虚则上表不固,腠理疏松,易受外邪侵袭,当风冷异气侵袭特异体质人群时即发本病。,中医治病,讲求的辨证施治,而过敏性鼻炎的症状特点:鼻痒、喷嚏、流清水样涕、鼻黏膜淡白、灰白及水肿,且病人多怕冷,遇冷而发病,中医辨证多为虚塞症,多因肺、脾、肾三脏虚损所致。因而本病当以温肾、补肺、健脾,兼以疏风、化湿、通窍。,因而盛夏季节也就是三伏天即阳中之阳,正好用热药防治寒病,三伏天是人体阳气旺盛时节,皮血运行流畅,因而运用适当的中药研粉,姜汁调敷于肺、肾俞穴位上,药物可穿透皮肤进入经络,经过经络气血的运行到达所属脏腑,调节脏腑功能,取得温补肺肾、祛寒通窍的治疗效果,从而达到治病的作用,并且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发病次数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二、肺系疾病,适用范围:对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易感冒,组方:苏合香、松脂粉、麝香、冰片、川贝、麻黄、甘遂功 能:止咳祛痰、解痉平喘、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选穴:膻中、华盖、肺俞、肾俞。,谢谢大家,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