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游戏化指导理念在益智区实施策.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7615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游戏化指导理念在益智区实施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班游戏化指导理念在益智区实施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班游戏化指导理念在益智区实施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班游戏化指导理念在益智区实施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班游戏化指导理念在益智区实施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班游戏化指导理念在益智区实施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游戏化指导理念在益智区实施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班游戏化指导理念在益智区实施策小班“游戏化”指导理念在益智活动中的实施策略 贵州省思南师范学校:冉茂乾 邮编:565100 邮箱:snrmq9895 内容提要: 游戏化一日生活是小班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益智游戏区是幼儿进行探索和发现活动的主要区域,幼儿通过直接接触、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反复体验材料进行学习,所以教师应该以“游戏化”为指导理念,在益智游戏区投放一些有情境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玩教具进行教学。本文结合幼儿园工作实践,论述了小班幼儿在益智区活动中的特点,提出教师以“游戏化”为指导理念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游戏 教师指导 儿童心理学研究和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告诉我们:不同年龄段的儿童

2、有其特有的学习方式。活动是幼儿获得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我们必须提供适宜他们实际年龄需要的活动方式,让他们做他们实际年龄水平下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做到的事情。北京市快乐与发展课程一书中提出“游戏化的一日生活”是小班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益智游戏是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材料特征,探索多样性玩法,初步体验数、形关系的重要途径。但是单纯的操作不能引发幼儿兴趣,如何创设游戏化情境,使幼儿爱玩,在游戏中获得发展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研究的。在实践中,我初步总结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的策略。 1小班“游戏化一日生活”指导理念的内涵 一提到游戏,许多人总是自然的联想起自己的娱乐活动,与劳动和学习相区别。但是,婴幼儿生活中

3、的游戏并非如此。美国的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各个年龄班都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基于小班幼儿对成人的依恋,特别爱模仿,拟人化心理等年龄特征,小班以“游戏化一日生活”来开展保教工作和实现教育目标将更适合他们。 0 基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理念编写的快乐与发展课程明确规定:“幼儿园要把游戏作为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来安排,不能作为过渡环节或课后休息来安排;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在游戏中发挥幼儿主动性、创造性。”。则更能体现“游戏化一日生活”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在重要性。 2小班幼儿在益智区活

4、动中的特点及表现 益智区是小班幼儿喜爱的活动区,幼儿在这个充满魔力的益智区中不断的自行操作,尝试。在他们触摸着有形有色的几何形体时,调动幼儿充分运用五官观察对比、识别物体的颜色,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在拼摆游戏、造型游戏中使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细心、专心做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之间相互模仿、相互学习,有时共同商量、合作玩耍,促进了幼儿交往技能的发展。 2、1对材料的选择 211.颜色鲜艳、柔软、有声响的玩具都是幼儿喜欢的选择。教师应遵循这一幼儿心理规律,才能有效的达到活动的目标。 212.幼儿喜欢调动多种感官探知材料,他们通过看、听

5、、摸等方式感知材料特征。 213.幼儿在玩具选择上从众性较强,易受同伴影响频繁更换,所以同类的玩具要数量多一些。 22幼儿的活动表现 221.入园初期幼儿喜欢独占玩具或独自游戏。如;刚刚入园的小朋友还不适应与人分享,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依赖心理,所以他会因为别人跟他抢玩具而嚎啕大哭。这就是因为幼儿刚刚入园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222.喜欢反复操作自己熟悉的玩具或材料。他们不厌其烦地操作,在一遍一遍地操作中表现出了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223.由于动作协调性发展不完善,操作材料时的准确性不高。比如在蒙氏工作中有一个“分数小人”的玩具,它是可以分成两分,三分,四分的。小朋友在取玩具时常常会因为他们不稳

6、定、动作不协调而把玩具碰到,甚至在操作中还会碰到无法把小人复原的情况发生。但这时的孩子不会因为动作的不协调而放弃游戏,而是会一遍又一遍的操作从中得到提高。 224.幼儿在玩耍时喜欢与老师交流,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遇到困难时, 1 需要成人的指导和支持,否则很容易放弃。 3教师在益智活动中如何实施“游戏化”的指导策略 益智区的活动与其他区相比更注重发展幼儿思维能力。从材料的提供上不难看出许多与数学教育有关,但作为教师首先应清楚地认识到幼儿掌握知识是有限的,从操作中发展的思维能力却能帮助幼儿更多、更好地去获得新的知识,它的积极效应是持久的,因此在指导上更应注重方式方法。 31在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表现

7、 教师在游戏中,需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兴趣需要,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准确判断幼儿的想法和需要,随时调整教育目标计划,生成新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创造性的玩法,当幼儿遇到困难时鼓励幼儿动脑筋想办法,并及时给与支持和帮助。在一次活动中我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玩嵌板时没有仔细观察,由于放置的角度不对,他就使劲地拍那个嵌板。这时我看他有些不耐烦了,就坐到他身边对他说:“你看你这样放是不是怎么都放不进去啊?要不你让它转转圈,没准它就转回家了呢!”他很机械化地一下一下在嵌板上转圈,最后它终于安进去了,他转过头对我笑着说:“老师,它转回家了!” 32. 创设支持性的游戏环境 321.营造

8、充满关爱、宽松、支持的精神环境 教师有责任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处于轻松、活跃、主动和摆脱束缚的状态,使幼儿充分享受到活动带来的乐趣。同时激发、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有广泛的兴趣。 322.提供有利于激发幼儿兴趣的物质环境 游戏材料应是能激发探究兴趣,满足活动需要的多功能、多层次的。教师应提供光线较好,相对安静的环境。比如,在活动区中我们投放了“切”的玩具,一直以来都是切橡皮泥,渐渐的孩子们对这个游戏失去了兴趣。我考虑可能是他们厌烦了,这种机械的操作不贴近幼儿生活,于是我更换了投放的物品,把以前的橡皮泥换成了黄瓜。我们给的黄瓜大小也是不一样的,有些能力强的小朋友我们就让他来切块小的,鼓励他切的

9、精细一些。对于有些能力较弱的小朋友就只练习他们切的方法。投放后,许多不喜欢这个游戏的小朋友也争先恐后的来做,并给其他小朋友展示说:“你看这是我切的,好不好?”在切好黄瓜的基础上我们又增加难度,投放了橘子、香蕉、苹果、萝卜等增加它的难度和趣味性。 2 323.游戏材料要确保安全、多样 游戏材料不宜过于细小;游戏的药瓶、药盒等,要用消毒水彻底清洗干净,保证无毒无害;经常进行安全检查,以免伤害到幼儿。活动取得材料应有序摆放,一方面便于幼儿取、玩,同时为幼儿营造舒适整洁的游戏环境。同类材料可以提供不同的质地、形状、大小、薄厚、颜色、长短和数量,使幼儿在摆弄的过程中感知数、量的变化,同时也给幼儿提供自主

10、选择的机会。 324.自制的材料在玩法上要渗透多种教育目标 例如“插鱼鳞”的玩具,幼儿会边说边做“我先给小鱼穿上一片,这有一片,这再有一片哇!小鱼终于把所有的衣服都穿好了!”通过这个活动就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幼儿逐步感受到数量由少到多的变化过程。插好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数一数,今天你给几条小鱼插鱼鳞了,渗透点数的教育。为幼儿制作的玩具或投放的材料要富于变化,使幼儿体验不同玩法带来的乐趣。 33. 在游戏活动中进行适宜指导 331.教师扮演观察者的角色 教师首先要密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必要时淡化自己指导者的角色,才能为幼儿游戏提供更大的空间。幼儿不进行游戏可能是由于情绪不稳定,这时教

11、师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尝试时间,不要急于告诉方法,要适时的帮助。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善于发现捕捉幼儿的兴趣需要,不要勉强幼儿。比如,在一次活动中我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益智区左看看右瞧瞧不知道要做什么。这时我跟他聊天才了解到,他现在不想在该区域玩游戏了,而是想去图书角。我便带着他到了图书角,他拿起一本书专注的看了起来,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满足。还有一次,几个男孩子一起玩,拼插“打怪兽”的大炮,几个幼儿边说边争论,这时,我没有去干涉幼儿,而是让孩子们相互交流,最后,有一个幼儿插出了一个“双轮大炮”,这种拼插水平在小班是不多见的,正是由于我没有去干涉幼儿,给了幼儿更大的发挥空间。 332.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

12、色 在活动中教师还要充分调动教育智慧适时引导,不断将游戏过程引向深入。比如,在一次“喂小动物”食物的游戏中,我先让幼儿从家中带一些废旧的报纸等用来做“食物”,并对他们说:“小朋友们,你们今天都是兔子妈妈,宝宝们都饿了,我们快给他们做点吃的吧!”带领孩子一起给我们的兔子宝宝制作食物。 3 如果只有我当兔妈妈,许多小朋友都是兔宝宝的话就不会调动起他们游戏的兴趣和主动性。相反,让他们当兔妈妈就让那些不想当兔宝宝而想当妈妈的幼儿也参与到游戏中来。所以这次让幼儿变换角色,他们都情绪高涨地做食物参与游戏。有的幼儿还会边做边说:“我的宝宝喜欢吃甜的,我要多放些糖进来,这样的我宝宝才会吃得很多。”小朋友们在游

13、戏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技能的提高和情感的提升,还与实际相联系迁移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中感受到了游戏带来的喜悦。 333.教师要做幼儿的游戏伙伴 教师还应经常以同伴的身份与幼儿一起玩,注重自身行动为幼儿的影响。如:“我今天要去上班,脖子上就是少了一条项链,我要自己穿一条项链,你能帮我也穿一条漂亮的项链么?”看着这么多的珠子,有的小朋友会问:“你喜欢什么颜色的?”“我喜欢一个红色、一个黄色挨着的项链。”“那我就穿一串给你吧。”孩子便融入到情境之中,和教师一起玩起来,不知不觉教师已经将简单的排序教育渗透到活动中了。 34. 通过评价引导游戏的深入 教师要对幼儿活动进行较全面、客观、准确的分析和反思;能对

14、存在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游戏后观察幼儿是否对周围事物感兴趣,愿意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活动是否有了简单的经验。如:在游戏中或游戏后,给孩子留有一定时间,以便同伴间互相交流。在一次活动中小朋友都在热火朝天的进行拼插玩具,不经意间我发现一个小朋友的坦克与其他小朋友的不太一样,我近一看:“哦,你发明了一种新的插法。”并在班中表扬了他,还把他的作品摆在教具柜上展示出来了。这时好多小朋友都坐不住了纷纷跑过来观察,还有许多小朋友问他是怎么插出来的。我看到这番景象后就让这个小朋友来跟其他小朋友说明,说不清楚的地方老师再补充。果然在这之后就有这种型号的坦克相继出现。当天回家是还在跟自己的家长炫

15、耀我今天会插新的坦克了 总之,游戏在幼儿发展和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游戏的本质是需要与愿望的满足。作为教师,就要在了解幼儿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充分把握幼儿的需要,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提供适宜的支持,给幼儿探索和发现的空间,让幼儿主动参加到游戏活动中,促进每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4 参考文献: 1.罗洁等编著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同心出版社,XX年7月第一版。 2.李季湄主编幼儿教育学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年8月第一版 3.梁雅珠等.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指导用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年9月第一版 4. 梁雅珠等.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年2月第一版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