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7624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小学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 课外活动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在学校教育中,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过去的一些年里,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影响,许多学校关起门来让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一切为了升学,几乎取消了学生的课外活动。许多学生不参加体育活动,不唱歌,不看报纸杂志,不读课外书,每天晚上连看电视的时间也没有。人们公认,学生是最苦的-大人每天上班工作、劳动8小时,而学生每天上学读书要长达10个小时,甚至更长,真是起早贪黑,苦读书,读书苦。因而体质下降,近视眼越来越 多。结果,学生从学校里

2、出来,生活不会自理,不会动手解决头际问题,不会与人交往,没有什么理想大志,没有健康的体魄,这怎么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呢! 社会历史发展到今天,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和弊端日益暴露在人们面前,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基础教育阶段落实推进素质教育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减负”的真正意义在于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时空中发展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那么如今的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是怎样的呢?为了客观的了解这一情况,笔者作了一些调查。 本次调查选取了货栈街小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研究方法。抽取全校中的中高年级,在每组中随机抽取一个班级作为被试,发放问卷300份,问

3、卷有效率98.3%。同时考虑到问卷调查中学生主观因素容易影响到答案卷的质量和可信度。因此,对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还采取了访谈和观察的方法。 一、学生课外活动的现状 课外活动的时间 通过我的观察了解,每天下午两节课后学生在学校都有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而事实上,这段时间也经常被课堂作业所挤占,能在校参加活动的寥寥无几。所谓的以兴趣小组形式开展的课外活动也被排挤到双休日,开展的内容一般也以补习英语、奥数为主。据深入调查,这些兴趣小组也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不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办的。 关于学生离校后的活动的时间,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达一小时以上的,六年级67.8%,

4、五年级65%,四年级42%,三年级34%;放学后能自由支配时间半小时以上的,六年级25%,五年级20%,四年级17%,三年级16%。而双休日用于做作业的时间更多,有近35%的学生双休日做作业在一天或一天以上,有的甚至两天。 由于大部分小学生课余作业负担重,耗时多,自然就挤掉了他们丰富多彩的文体、休息和社会交往、实践的活动时间。 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 1、学校性课外活动 表一 活动形文体活集体参社会公报告会 庆祝会 其它 式 动 观 益活动 所占比2% 155% 304% 155% 208% 155% 例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在学校性的课外活动中,学生更多倾向于参与集体参观、大型文体活动,社会公益活

5、动。学生认为这样的活动应多开展,如一星期一次。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必要的补充和延伸,它能够强化学生课内所学的知识,扩大他们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视野,满足和发展他们在各种知识领域中的兴趣。再者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以及他们好奇和好动的天性,因此我认为小学生们都乐于参加课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内容自由开放,形式灵活多样,能够发挥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一些学校型活动应该多开展。 2个人课外活动 表二 活动看电读课手工乐器体育与同画画 上网 其它 形式 视 外书 制作 训练 锻炼 学玩 所占38.6% 27.4% 6.3% 3.8% 8.5% 13.7% 25% 14.9% 5.2% 比例 我在调查中了解到,选择

6、“你较喜欢并占用时间较多的四项”这一题时,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看电视”,选择阅读和体育锻炼的超过了25%。当问到为什么选择以“看电视”为主要课外活动时,有超过30%的学生说没有人组织活动,还有55%的家长以没有时间为由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与友伴交往。哪怕有的父母允许孩子交注,但交往的对象仅局限于同学、亲属,与楼幢、街道的同龄人及其他人交往的较少。70%以上的小学生在学校外没有条件参与体育活动,大部分学生在学校外很少参加劳动,其中有5%的学生从不参加劳动。 在调查中还发现有13.7%的学生选择上网为主要课外活动形式,通过对其中一部分学生访谈,超过50%的学生上网的目的是打游戏、聊天,并且是在

7、没有家长陪伴的情况下上网。 总之,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课余生活范围狭小,户外活动、社会活动较少,活动内容贫乏,单调。 3对开展课外活动的态度 学生对于开展课外活动的态度 调查发现小学生很乐意参加课外活动。他们认为开展这些活动可以让他们得到锻炼,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可以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特长,使“英雄有用武之地”。所以学生希望课外活动的时间应更加充分,教师能够真正的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但有22%的五六年级学生、13.6%的三四年级学生认为课外活动不宜过多,他们认为课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紧张的学习生活的调味品,太多了则会影响正常学习,他们必须把大部分精

8、力放在学习上。 教师、家长对于开展课外活动的态度 通过与多位教师、学生家长的谈话得知。多数的教师、家长认为开展一定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是有益的,深信孩子参加了课外活动会得到良好的锻炼。也有少数家长对于课外活动不大了解,只是不甘落后于别人,也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孩子参加课外活动后成绩确实有所提高。因此,家长对于课外活动的开展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二、对策、建议与做法 为什么要开展课外活动,是否可有可无?课外活动在学校工作和学生成长中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和作用?如何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全面育人?这些问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老师,以及家长和学生都弄清楚,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这

9、是开展好课外活动的重要前提。要特别注意克服一些学校为开展课外活动而开展课外活动,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脱节,以及强调物质条件差和缺少经费而不积极主动开展课外活动等倾向。还要引导学生不单止只凭兴趣爱好参加课外活动,而要在参加课外活动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使自己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但只有两者在时间、方式等处理妥当,合理搭配才能真正解决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等等矛盾。要从实际上真正做到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必须做到: 充分认识课外活动的意

10、义 1促进课堂教学 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将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这不仅加深了对课堂中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将课堂中所学知识进行完善和内化。同时也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学生在课外活动当中,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学生参加参观烈士陵园、听取先进事迹、拜访敬老院等集体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自己喜爱的兴趣小组或个人活动,能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他人、热爱自己的积极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使其健康全面的发展。 3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 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不规定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进程

1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安排自己所参与的课外活动。由于班级授课制教师不可能因材施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束缚学生的发展,而在开展的课外活动中学生的身心和个性得到充分 的张扬,全面的发展。教师还可以在课外活动中发现学生的特长,并对他们进行早期的培养和训练。 改革评价方式,提高教师、家长素质,推进课外活动的开展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唯一标准的,这与现代学习方式相违背。所以必须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要从只注重学生的分数这样单一的评价转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性评价。小学是培养人才的起点,培养人才必须从小学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小学阶段充分发展形式多样,切合实

12、际的课外活动是不容忽视的,在课外活动中应让他们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生活。了解民情、了解社情、了解人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活他们的好奇心,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创新意识,这是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课外活动的开展的成功与否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而教师的引导作用的发挥情况又与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相关。“要给孩子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和组织课外活动的同时,应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及教学手段,而且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也非常重要。由于小学生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他们会想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教师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就是开展好课外活动的重要前提。 我们的家长把他

13、们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所以我们应该切实提高父母的素质,通过家访,家长会与广大家长交流科学教育子女的经验。通过教育方面的信息促进并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点,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在平时,我们的家长应该多多鼓励孩子参加小制作、小发明、阅读欣赏、歌舞等等课外活动。在学习和参加活动时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指导他们勤学多练,从而调动并维持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养成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课外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丰富活动内容 1、规范少先队活动与常规文体活动 少先队活动和常规文体活动是德育的载体,是丰富课外活动的重要途

14、径,要面向全体,让所有学生的素质与能力都有机会得到提高和发展。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健全队组织,少先队小干部以轮换制形式竞选产生;开展每天一次小喇叭广播,每周一次中队活动,每月一期“学习园地”展评,每学期一次大队活动;每月一期“学习园地”展评,每学期一次大队活动;特色队活动,如“小干部轮换制”,“我爱校门前一条路”及社区公益服务活动。 通过设立一些传统文体活动让学生都能“唱起来、跳起来、笑起来”。如“体育大课间”活动,“每月一歌”,“一月一小赛”,“校园吉尼斯擂台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综合趣味校运会”等。 2、组织特色活动 根据区域特点和生源实际状况,在每天放学前安排课外活动,精心组织,

15、让孩子们在适当的指导下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活动。 每周安排一个小讲座,聘请相关专业人士主讲,如交通法规、青少年法律知识、心理健康知识、传统美德故事、科技史话、艺术趣话、革命历史故事等各类专题讲座。在每周二、三、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组织一次参加图书阅览和棋类活动,一次参加室外体艺游乐活动,一次赏析优秀电影。 3、尝试实践性作业 非书面的实践作业,我认为至少有以下的形式与种类: 、道德操行作业 让学生看望一位长辈, 了解他人的情感世界;与一位远方的亲戚朋友进行书信、电话联系,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工作情况;经常学做家务活,理解父母持家的艰辛;为邻里做一件好事,与街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

16、在思想品德课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行”来晓“理”出“情”,以更好地体恤亲人,尊重他人,初步体验人际关系中纯真美好的一面,从而丰富自己的道德内涵,自觉构建人类基本道德体系。 、知识技能作业 让学生动手动脑验证知识,学会灵活运用知识系统,在运用过程中学会联系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掌握新技能。如果动动脑筋,各学科都是能够布置一些让孩子动动手、动动脑的实践作业的,比如:掌握了必要自然常识学科知识,可让学生自备材料验证课本中的某一实验,观察天象,学习辨识星座云图;在计算机信息教育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输入习作,自己编辑排版,打印文稿,还可以在家长指导下,上网冲浪,体验数字化世界的神奇魅力;运用数理知识,亲自为父母

17、计算一周的支出账,体验当家理财的不易;有了劳动技能,就可以试试泥工、纸艺,学习烹制一个小菜,学用微波炉和洗衣机 、文娱体育作业 文体类作业更能让孩子体验童年生活的轻松有趣,尤其能使有文体特长的学生如鱼得水,收获更大。比如让学生每天晨练,每天完成几个仰卧起坐、俯卧撑、弹弹琴、唱唱卡拉OK,学玩一种创意小游戏。 4、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应紧密联系,互相配合,把学校教育扩展到全社会,这是现代社会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 学校要鼓励、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的一些教育活动,利用少年宫、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丰富补充学校教育,使学生在这些场所中学习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同时要关心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必要的指导。 其次,学校要支持校外教育机构及社区开展的教育活动,利用学校的人力、物力给予帮助,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使课外活动的开展不再只是口号。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对改善学生素质,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的远期效果尚需时间验证,但短期效果已经初露端倪。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们创造了许多个性发展、兴趣培养的机会。校园里歌声多了,笑声亮了,学生的日常行为更合道德规范与礼仪要求了。课外活动促进了特长生、学生小干部的成长,还促进了教师工作能力、教学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也在实践中产生了可喜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