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自理能力计划.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7643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自理能力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班自理能力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班自理能力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班自理能力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班自理能力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班自理能力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自理能力计划.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班自理能力计划小班自理能力计划 本学期,根据我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情况,我对本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制定以下计划 : 一、首先要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现在由于在家庭中父母包揽了所有家务,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而没有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根据这些事例,我想通过故事“我是乖宝宝”“好孩子”“我长大了”等,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让幼儿判断对与错,通过分辨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他学谁,为什么?学什么?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从而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又增强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让幼儿

2、学习认真盥洗:学会正确地刷牙和使用手帕、毛巾、便纸等,熟悉地使用勺子、筷子;能独立做力所能及的事并逐步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 二、其次用一些富有童趣的儿歌、故事,激发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的兴趣。 我们知道,孩子不是一出生就会做任何事情的,都是由成人教了从不会到会的。我们在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方面的技能时,要先将动作的要领直观地演示给孩子看,把动作的顺序、方法解释清楚,边讲边示范,如果配上富有童趣的歌谣效果更好。比如:学习漱口时,配上歌曲漱口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来;教给孩子洗手的方法,配一些生动形象、琅琅上口的儿歌:“手心手心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手指缝搓搓、手指

3、间搓搓、小手洗个澡、用力甩一甩!”又如,孩子学习叠裤子时,可说“两个好朋友要互相拥抱,并一起弯弯腰”等等,这些都会激发幼儿亲自动手尝试的兴趣。 三、利用生活和游戏给孩子练习的时间和机会。 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获得,那么如何提供给孩子各种练习的机会呢? 我们可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幼儿小便、洗手、喝水时,我们都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幼儿小便后提不上裤子,就教他用两手向上提前边和后边;还有洗手的正确方法,如何洗,怎样打香皂。我们抓住孩子生活的每个细节去指导、监督幼儿使其形成习惯。游戏是幼儿自愿参加的轻松愉快的活动,是生活中不

4、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来加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在孩子在玩桌面玩具时,我们提供雪花片、积木等,让孩子练习搭雪花片、积木等动作来训练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在课间活动时,我带领幼儿一起玩手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手指的灵活性,从中也可学到一些生活小知识。 四、开展适当的自理能力比赛,在竞争之中促自理。 我们知道幼儿小肌肉群处在发育中,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比较差,于是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以竞争促发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如举行“穿衣比赛”、“洗脸比赛” “穿鞋子比赛”等;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找朋友”的游戏,目的是让幼儿认识自己的茶杯、毛巾:首先为幼儿

5、准备各种形象生动有趣的小标记,让幼儿自由地选择喜欢的标记,看一看,玩一玩,说一说,然后根据手中的标记去寻找自己的茶杯和毛巾,先找到的幼儿给予表扬。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教给幼儿如何正确洗手,并用毛巾把小手擦干;教会孩子擦脸的顺序:用毛巾擦眼睛、脸部、鼻子、前额,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颈部等。这样,幼儿可以在愉快的活动中学到这些生活技能,在活动中感受比赛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五、给孩子肯定,树立其信心。 根据我班幼儿内向的特点,我们班上的老师应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极大的肯定,让孩子品尝成功快乐,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

6、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当孩子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特点,逐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学习折叠被子、整理床铺以及自己照料生活,洗脸洗手要洗得很干净等;还要逐步教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浇花等。 六、家园配合,共同教育 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已成为一种非常必要的方面。我班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非常能干,是老师的小帮手,

7、而在家里却连吃饭都要大人喂。针对这些孩子的“两面性”行为,我们要注重做好家长工作,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与家长交谈,利用电话联系、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家园同心,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教育,除了在幼儿园加强锻炼以外,在家也要多请家长监督、督促,帮助孩子形成在家、在幼儿园表现一致的好习惯。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父母、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

8、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加强提高我班幼儿的自理能力,从而培养幼儿自己自觉完成力所能及的事。 蒙氏日常生活教育计划 基本运动 1. 走:直接目的:学习基本的走路方法,手脚运动的协调性。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专注力。 2.坐、立: 目的:学习坐、站的正确姿势。 3.搬椅子: 直接目的:能安全地拿起、搬运椅子。运动的方向调整。 4.端盘子: 目的:搬餐具,引导到日常生活中。肌肉运动的调整。 5.倒固体: 目的:运动的调整。 6.倒液体: 目的:肌肉运动的调整,动作的顺序性,用手灵巧地倒水。 7.舀固体(豆类、大米) :目的:肌肉移动的调整,动作的顺序性,物体的正确移倒法

9、。 社交行为 1.门的开关: 直接目的:稳重而有气质地开门、关门。 2.打招呼: 直接目的:懂礼节,养成社会性,并学习和他人交往,自我运动机能的调整。 3.应答的方法: 直接目的:懂礼节,养成社会性,并学习和他人深交。 4.与他人接触的方法: 直接目的:懂礼节,知道怎样会麻烦到别人。 间接目的:意志力的控制。 5.递交物品的方法: 直接目的:记住尖锐物品的递交方法,对他人人格的尊敬和信赖,自己的运动调整。 6.咳嗽、打喷嚏、打哈欠的方法: 直接目的:懂礼节。 间接目的:自我控制,独立性。 对自己的照顾 1.衣服的穿脱: 目的:衣服的穿脱及整理。 2.穿鞋、脱鞋: 目的:整理仪容,手脚肌肉运动的调整。 3.洗手: 目的:仪容的整理,清洁感,一连串动作的顺序,肌肉运动的调整。 4.衣饰框: 目的:为穿脱衣服打基础。 5.折叠毛巾: 目的:学习折叠的方法,正确的手指功能,秩序感,正确的折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