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7778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说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说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说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说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说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知识点归纳.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说知识点归纳一、小说文体常识 1.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 二、小说阅读三部曲 第一步:写什么? 1. 情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 主题 第二步:怎么写? 小说的写作技艺:怎样塑造人物?怎样设置情节?怎样描写环境? 第三步:写得怎样? 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 三、小说题目 1. 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比较适合内容或事件具体且单一的文章。 如:祝福 2.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比较适合以实物为线索的文章。如:药 3.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实物为题。如:雁阵

2、 4. 以主要人物为题。如:侯银匠 5. 以特定环境为题。如:荷花淀 四、人物设题 1.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他是一个的 XXX 。 2. 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他是一个的 XXX 。 3.塑造这一形象有何作用? 答: 1 小说知识点 1)次要形象:陪衬或线索人物:为主要任务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揭示 主题,贯穿全文的线索。 2)主要人物:反映社会生活。 一是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品行; 二是反映某种社会现状,讽刺或揭露社会不公; 三是表达某种主张或寄托某种情感。 4. 刻画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 答:概括介绍、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衬托。

3、5.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 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5)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如:林教头的性格变化。 五、情节设题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 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

4、。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注意几点: 1) 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 分析小说的情节是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突破。 2)分析人物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3)答题必须按“何人、何事、何地、何时、何原因”的格式加以概括。 2 1.设题角度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 3)概括小说的内容 。 2.微型小说情节的典型性: 一波三折;曲折离奇、出人意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3.这一情节安排是否合理? 答: 1)符合情节发展

5、、生活真实; 2)符合、强化/丰富人物性格; 3)符合、突出/深化主题。 4. 这一情节的好处/作用是什么? 1)如在开头: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层层推 进;如在中间:推进故事、增加波澜、丰富情节、引出下文;如在结尾:照应 前文、补充解释,巧设突转、出人意料、引人深思。 2)人物:充分揭示人物性格、使人物更为丰满立体。 3) 主题:揭示或升华、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5. 小说多次写到某个细节,它前后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 答: 1) 创设背景、渲染气氛; 2)铺垫伏笔,暗示情节发展; 3)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 4)突出主题,抒发感情。

6、6. 小说叙述某件事情的时候又穿插了某些细节,有什么作用? 答:1)补充叙述,完善情节; 2)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发展蓄势; 3)上下衔接,过渡自然。 六、环境描写 1. 环境描写的作用: 3 1) 自然环境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b)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c)揭示人物心理,衬托人物性格; d)揭示深化主题,象征、暗示; e)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做铺垫,打基础; 2)社会环境从三方面进行思考: a)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b)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 c)揭示社会本质,揭示主题。 2.设题角度 1)在文中准确找

7、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答: a) 交代时间,营造气氛; b)推动情节; c)烘托人物; d)突出主题。 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七、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1. 表现手法:以小见大;因事说理;欲扬先抑;托物言志 ;卒章显志;设置 悬念;伏笔铺垫;讽刺;正、侧面描写结合;联想想象;对比;衬托 ; 细节描写;各类修辞 象征具有暗示的作用。运用象征能够引起读者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情感和哲理的 理解。 铺垫的作用是引出后文,曲径通幽。呼应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对比、衬托或烘托可以凸显正面或反面事物,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 化文章中心思想。 4

8、 抑扬突出强调作者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2.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3. 主题: 1) 类型: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尚、品格提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假丑恶;针砭时弊: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虚构生活反应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 状态。 2) 答题模式:通过叙述的情节 ,反映了一种的社会 现象 。 4. 人称在行文中起到的效果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便于面对面的交流,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生理、心理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事物。 5. 结构: 文章或段落开头:引起下文,揭示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为后者做铺垫。 文章或段落中间: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连接,过渡。 文章或段落结尾:总结上文,揭示文章中心,照应开头,升华主题。 6. 语言特色: 1) 整体风格:朴素、华丽、幽默、机智、讽刺、凝练隽永、委婉含蓄、平实、质朴、简洁、明快、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 2) 句式:长短句交错运用,整句散句 。 3) 词语运用: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 4)语句的理解:关键词语突破法、修辞破解还原法、对外阐释破析法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