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实践的思考.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7779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课题研究实践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课题研究实践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课题研究实践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课题研究实践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课题研究实践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课题研究实践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课题研究实践的思考.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课题研究实践的思考小课题研究实践五思 胡远明 思考一: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案例1:高二班常社卫老师的小课题:模仿创新模式对中学生英语写作的促进效果研究。课堂上,常老师以“学习卷”为载体,让学生进行英语模仿写作。课后,常老师谈到希望学生通过模仿写作,最后能够创新写作,即先“临帖”再“破帖”。但操作过程中学生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如模仿容易创新难;背诵范文困难;不会使用英语常用句式,等等。 案例2:高二班周莉老师的小课题: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提问类型的调查分析。课堂中,周老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课堂出现“冷场”。课后,周老师向我解释课堂效果之所以不好,是因为学

2、生没有认真预习。另外一个经过预习的班课堂效果就很好。 在这两则案例中,教师有几个共同特征:在研究过程中都发现了问题或困惑,都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对改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能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寻求支持。 两位教师以课题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探究、思考、总结,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小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学会了思考和发现新问题,同时在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小课题研究一旦形成研究成果,这将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思考二:教师需要怎样的课题研究 有一所学校小课题研究的中期评估结束了,这标志着

3、该校小课题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期评估结束后,我们一直在思考:教师究竟需要怎样的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吗?是为了掌握课题研究的技能吗?还是为了获奖呢?显然,上述三点都不是,至少不全是。之所以让教师做课题研究,我们是想挖掘课题研究背后的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问题意识的形成。中期评估汇报中,大部分老师反映越研究问题越多。研究中问题越来越多,恰好说明大家已经深入到研究之中,发现了很多过去课堂上被忽略的或没有被关注的问题,恰恰是这些问题制约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意识是每名教师都应该具有的素质,但很多教师忙于教学,难以意识到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也就

4、很难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在行动中研究。问题意识的形成只是一个起点,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汇报中,许多教师谈到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还有教师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甚至有些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得不解决自己课题之外的问题。其实,无论教师课题研究进行到什么程度,大家其实都在不断地探索、研究、行动之中。因为,教师始终处于教学的情境之中,问题随时、随处都会产生。我们最终目的就是帮助教师提高思考、探索、研究的精神和素养,真正把研究作为一种工作方式,真正实现“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 愿意学习和写作。汇报中,许多教师说自己比以前爱学习、爱看书了,甚至写东西也比以前写

5、得长了。学习本应该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多数教师除了教科书或习题资料外,已经很少阅读其他的书籍,更谈不上写东西了。很多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却退步了,这是一个很可怕的后果。所以,我们要求教师看书、学习和写作,使自身不断地充实,使课堂教学不断地丰富,从而真正体验课堂教学带来的快乐。 课题研究只是一个抓手,教师问题意识的形成、不断在行动中研究、愿意学习和写作等才是我们做课题研究真正想要实现的目的。做课题研究,学会一些基本的研究技能或解决一个问题只是我们成长的最基本诉求,而通过课题研究掌握更多的能力和素养,这才是让教师一生都受用无穷的。 思考三:开展小课题研究的价值是什么 小

6、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通过研究来提高教师的能力,即反思能力、总结能力和改进课堂教学的能力。这三种能力是有层次的,其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学会思考。思考是一种能力,对于同一节课、同一个问题,甚至是同一种现象,不同人思考的内容和认识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对同一节课的评价,有些教师的点评就能鞭辟入里、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入木三分,这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往往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搞课题研究,就是要提高教师的思考能力,不仅要经常性思考,而且要知道思考什么、怎么思考等,只有这样教师的思考才会更敏锐、更深邃。 学会总结。总结是研究过程中基于思考基础之上的一种归纳能力。工作或生活中的问题需要

7、总结,亮点需要总结,成功经验需要总结,失败经历也需要总结。这些总结是个人思维系统化、逻辑化、体系化的过程,是思考的升华与提炼。在工作中,有些教师在谈论某个问题的时候常常滔滔不绝,但一旦让他形成文字性材料就“卡壳”了,究其原因就在于不善于总结,不善于表达。而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提高总结能力,培养表达能力,提高思维的缜密性和逻辑性的过程。 学会改进课堂教学的能力。学会反思、学会总结是必要的,但学会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才是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在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处理能力等,以适应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任务、不同课型的要求。这些能力是一名教师专业水平的

8、真实体现。 思考四:如何看待小课题研究与日常工作 “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我们的研究不能脱离我们的实际工作,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也要做一些深入的研究,以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但事实上,很多教师将研究和工作混为一谈,课题结题时,结题报告也写得像是一份工作总结,缺少研究和探索思考的成分。 不可否认,研究与工作确有相通之处,但二者不能完全重合或互相取代。举个简单的例子,如课题“教师有效备课方式”,如果作为一项学校的常规性工作,就是学校制定制度,规定怎样开展备课,教师按照规定来开展备课活动,学校进行考核或检查等。但如果作为一项课题来研究的话,就是要找出现有备课方式的不足之处,然后

9、在实践中思考、总结、研究和改进这种备课方式。这样,工作和研究就融为一体,但二者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因此,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既是一种工作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研究方式,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工作为研究提供了探索的基点,而研究为工作提供了无穷的动力与活力,工作检验研究的效果,研究推动工作的开展。尤其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研究更是老师们寻求快乐、高效和活力课堂的源泉。 思考五:研究效果和研究成果哪个更重要 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最终都要以一定的形式呈现有形成果,如研究报告、论文、教育案例、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这些成果都是教师辛勤劳动的结晶。多年来,管理部门或学校往往只对这些有形成果进行评奖、表彰,

10、而这些成果究竟有多大价值,对课堂教学有多大的促进作用,却很少有人真正关注。这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课题研究表面的“虚假”繁荣和对课题研究的“功利性”追求。因此,课题研究对于很多学校和教师来说就是一种“摆设”,这使得课题研究始终无法在学校扎根,教师不乐意做研究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学校对小课题研究的评价机制作一些变革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我认为,对小课题研究的结题验收和评奖,要考虑两个层面的因素:一方面要看课题研究的有形成果是否有价值,材料是否丰富,研究过程是否扎实;一方面也要看课题研究的效果,即课题研究的成果在实际的教学或管理工作中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即校本研究既要重成果也要重效果,这是小课题研究生命力持续的保障。 摘自中国教育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