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器的基本控制规律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8032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器的基本控制规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控制器的基本控制规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控制器的基本控制规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控制器的基本控制规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控制器的基本控制规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控制器的基本控制规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器的基本控制规律课件.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 控制器的基本控制规律,控制器的输入:输出:控制器的控制规律就是u(t)与e(t)之间的关系,是在人工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并发展的。控制器的基本控制规律有:比例、积分和微分,此外还有如继电器特性的位式控制规律等。,图71 反应器的温度控制,人工操作过程分析,以蒸汽加热反应釜为例:设反应温度:85度,轻微放热反应 操纵变量:蒸汽流量 被控变量:反应温度 干扰:蒸汽压力、进料流量等,人工操作(1):开关控制,若温度低于85度,蒸汽阀门全开 若温度高于85度,蒸汽阀门全关现象:温度持续波动,过程处于振荡中。结果:双位控制规律控制品质差,满足不了生产要求。,温度为85度,蒸汽阀门开度是3圈 若温度高于8

2、5度,每高5度就关一圈阀门 若温度低于85度,每低5度就开一圈阀门即开启圈数相应控制规律可写为:u(0):偏差为0时控制器输出Kc:控制器比例放大倍数,人工操作(2):比例控制,现象:温度控制得比较平稳结果:控制品质有一定改善,但负荷变化时,会有余差。如工况有变动,当阀门开3圈时,温度不再保持在85度。,人工操作(3):增加积分作用,首先按照比例控制操作,然后不断观察 若温度低于85度,慢慢地持续开大阀门 若温度高于85度,慢慢地持续开小阀门直到温度回到85度即控制器输出变化的速度与偏差成正比:,KI:积分控制作用放大倍数现象:只要有偏差,控制器输出就不断变化。结果:输出稳定在设定的85度上,

3、即消除了余差。,人工操作(4):增加微分作用,由于温度过程容量滞后大,当出现偏差时,其数值已经较大,因此,补充经验:根据偏差变化的速度来开启阀门,从而抑制偏差的幅度,使控制作用更加及时。,时间连续PID控制规律时间离散PID控制规律理想PID控制器的运算规律数学表达式:其传递函数形式:,一、连续PID控制规律,(7-1),(7-2),控制器运算规律通常用增量形式表示,若用实际值表示,则为:式中u(0)为控制器初始输出,即t0瞬间偏差为0时的输出。,(7-3),(7-4),1、比例控制(P)分析,(1)比例控制规律控制器输出变化与输入偏差成正比。在时间上没有延迟。在相同的偏差下,Kc越大,输出也

4、越大,因此Kc是衡量比例作用强弱的参数。工业上用比例度来表示比例作用的强弱。,(7-5),传递函数形式:,图72 阶跃偏差作用下比例控制器的开环输出特性,(7-6),(2)、比例度,(7-7),(a)在扰动(或负荷)变化及设定值变化时有余差存在。因为在这几种情况下,控制器必有输出 以改变阀门开度,力图使过程的物料和能量能够达到新的平衡。但 又正比于偏差 e,因此此时控制器的输入信号必然不是0。当比例度较小时,对应同样的 变化的e较小;因此余差小。,(3)、比例度对系统过渡过程影响,(b)比例度越大,过渡过程曲线越平稳;随着比例度减小,系统振荡程度加剧。当比例度减小到某数值 时,系统出现等幅振荡

5、,再减小系统将发散。因此控制系统参数设置不当,也达不到控制系统设计的效果应该根据系统各个环节的特性,特别是过程特性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参数,才能获得理想的控制指标。,(c)最大偏差在两类外作用下不一样在扰动作用下,越小,最大偏差越小在设定作用且系统处于衰减振荡时,越小,最大偏差也越大。因为最大偏差取决于余差与超调量。在扰动作用下,最大偏差取决于余差,小,余差小。在设定作用下,则取决于超调量,小,则超调量大,所以最大偏差大。,图73 不同比例度下过渡过程,(a)扰动作用,(b)设定作用,(d)如果 小,则振荡频率提高,因此把被控变量拉回到设定值所需的时间就短。,一般而言:当广义对象的放大系数较小,时

6、间常数较大、时滞较小时,控制器的比例度可选较小,以提高系统的灵敏度。当广义对象的放大系数较大,时间常数较小而时滞较大时,需要适当增大控制器的比例度,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工业生产中定值控制系统通常要求控制系统具有振荡不太剧烈,余差不太大的过渡过程,衰减比定在4:110:1,而随动系统一般衰减比在10:1以上。,比例控制小结:,比例控制是最基本、最主要也是应用最普遍的控制规律,它能够迅速地克服扰动的影响,使系统很快地稳定下来。比例控制通常适用于扰动幅度小,负荷变化不大,过程时滞较小()或者控制要求不高的情况下。,负荷变化大,余差大,负荷变化小,余差小。(分析见前面比例度对过渡过程影响(c)过程 的

7、越大,振荡越厉害,如果此时把比例度增大以提高系统稳定性,则余差就会增大,如果 较小,则比例度可以小些,余差也就减小。控制要求不高的场合:液位控制中,往往只要求液位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没有严格的要求,只有当比例控制的控制指标满足不了工艺要求时,才需引入其他控制作用。,2、比例积分控制(PI)分析,(1)积分控制规律KI表示积分速度。控制器输出信号的大小,不仅与偏差大小有关,还取决于偏差存在的时间长短。只要有偏差存在,控制器的输出就不断变化。偏差存在时间越长,输出信号的变化量越大,直到达到输出极限。,(7-8),只有余差为0,控制器的输出才稳定。力图消除余差是积分作用的重要特性。在幅度为A的阶跃作

8、用下,积分控制器的开环输出如图74所示。输出直线的斜率为KIA。,图74 阶跃偏差作用下积分输出,(2)积分控制规律分析 积分控制作用总是滞后于偏差的存在,因此它不能有效地克服扰动的影响,难以使得控制系统稳定下来,因此积分控制作用很少单独使用。如图75分析,引入积分作用会使系统容易振荡。比例作用的输出与偏差同步,偏差大,输出大,偏差小,输出小,因此控制及时。而积分作用则不是。,图75 积分作用的落后性,在第一个前半周期内,测量值一直低于设定值,出现负偏差,所以按同一方向累积。从t1到t2时间段,偏差还是为负,但数值在减小,因此,积分输出仍然在增加,但增加的量在减小。显然,在这个时间段,积分输出

9、增加是不合理的,因为偏差已经在减小。这就暴露了积分控制的弱点:控制作用的落后性。这往往会导致超调,并引起被控变量波动厉害。工业上常将比例作用与积分作用组合成比例积分控制规律。,(2)比例积分控制规律比例积分控制器的传递函数是:,(7-9),(7-10),在阶跃偏差作用下,比例积分控制器的开环输出如图76所示。在偏差幅度为A的阶跃作用下,比例输出立即跳变到KCA,然后积分输出随时间线性增加。在KC和A确定时,直线的斜率取决于积分时间TI的大小。TI越大,直线越平坦,积分作用越弱。TI越小,直线越陡,表示积分作用越强TI趋向无穷大时,比例积分控制器蜕变为比例控制器。,图76 阶跃偏差作用下比例积分

10、控制器的输出,TI是描述积分作用强弱的物料量,其定义为:在阶跃偏差作用下,控制器的输出达到比例输出的两倍所经历的时间,就是积分时间TI。因为在任意时间,控制器的输出为:。当t=TI时,输出即为2KCA。,比例积分控制器在投运前,需对 和积分时间TI进行校验。积分时间测定时,一般先将比例度置于100%,然后对控制器输入一个幅度为A的阶跃偏差,测出控制器的跳变KCA,同时按住秒表,待到积分输出与比例输出相同时,所经历的时间就是积分时间TI。如图77所示。,图77 积分时间测定,比例积分控制器,工作点不断变化的比例控制器:比例控制器可以看成是粗调的比例作用与细调的积分作用的组合。如果比例控制器的输出

11、增量与偏差信号一一对应,则比例积分控制器可以理解为比例度不断减小,即比例增益不断放大的比例控制器,如图76所示。,(3)积分时间TI对过渡过程影响,在一个纯比例的闭环控制系统中引入积分作用时,若 不变,则可从图78所示的曲线看出,随着TI的减小,积分作用增强,消除余差快,但控制系统的振荡加剧,系统的稳定性下降;TI过小,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TI小,扰动作用下的最大偏差小,振荡频率增加。,(3)积分时间TI对过渡过程影响,在一个纯比例的闭环控制系统中引入积分作用时,若 不变,则可从图78所示的曲线看出,随着TI的减小,积分作用增强,消除余差快,但控制系统的振荡加剧,系统的稳定性下降;TI过小,可

12、能导致系统不稳定。TI小,扰动作用下的最大偏差小,振荡频率增加。,图78 比例度不变时积分时间对过渡过程影响,(a)扰动作用,(b)设定作用,在比例控制系统中引入积分作用可以消除余差,但是系统的稳定性降低。若要保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就要加大控制器的比例度,但这又会使系统的其他控制指标下降。因此,如果余差不是系统的主要控制指标,就没有必要引入积分作用。,由于比例积分控制器具有比例和积分控制的优点,有比例度和积分时间两个参数可调,因此适用范围较广,多数控制系统都可采用。只有在过程的容量滞后大,时间常数大,或者负荷变化剧烈时,由于积分作用较为迟缓,系统的控制指标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才考虑在系统中增加积

13、分作用。,(4)积分饱和及防止,积分饱和是指一种积分过量现象。在通常的控制回路中,由于积分作用能一直消除偏差,因此能达到没有余差的稳态值,但在有些场合却并非如此。如图78(a)所示的保证压力不超限的安全防空系统,设定值为压力的容许限值,在正常操作情况下,放空阀是全关的,然而实际压力总是低于此设定值,偏差长期存在。,如果考虑在气源中断时保证安全,采用气关阀,则控制器应该是反作用的。假设采用气动控制器,则由于在正常工况下偏差一直存在,控制器的输出降达到上限。此时,控制器的输出不仅是上升到额定的最大值100KPa为止,而是会继续上升到气源压力140160KPa,即图79(b)中的起始阶段。,(a)压

14、力放空系统,图79 压力安全放空系统中的积分饱和,(a)积分饱和现象,如果考虑在气源中断时保证安全,采用气关阀,则控制器应该是反作用的。假设采用气动控制器,则由于在正常工况下偏差一直存在,控制器的输出降达到上限。此时,控制器的输出不仅是上升到额定的最大值100KPa为止,而是会继续上升到气源压力140160KPa,即图79(b)中的起始阶段。,(a)压力放空系统,图79 压力安全放空系统中的积分饱和,(a)积分饱和现象,这样虽然对保证阀门紧闭有好处,但是从t=t1开始,如果容器内的压力开始等速上升,则在达到设定值以前,由于偏差仍然是正值,如果积分作用强于比例作用,则控制器输出不会下降。在t=t

15、2时,压力达到设定值,从t2以后,偏差反向,积分作用和比例作用都使控制器输出减小,不过在输出气压未降到100KPa以前,阀门仍然是全关的。也就是说,在t2t3这段时间,控制器仍然没有起到它应该的作用。,(a)压力放空系统,图79 压力安全放空系统中的积分饱和,(a)积分饱和现象,直到tt3后,阀门才开始打开。这一时间上的推迟,使初始偏差加大,也使以后控制中的动态偏差加大,甚至引起危险。这种积分过量的现象,就称作积分饱和。如果考虑在起源中断时不用出现大量放空,改用气开阀,控制器改为正作用,情况也不能改善。控制器的输出不仅降到20KPa以下,而是会降到接近大气压,积分过量仍然存在。,(a)压力放空

16、系统,图79 压力安全放空系统中的积分饱和,(a)积分饱和现象,其他积分饱和情况,一些简单控制系统也会出现积分饱和情况,如在间歇式反应釜的温度控制回路中,进料的温度较低,远离设定值,因此在初始阶段正偏差较大,控制器输出会达到积分极限,把加热蒸汽开足。而当釜内温度达到和开始超过设定值后,蒸汽阀仍不能及时关小,其结果是温度大大超过设定值,使动态偏差加大,控制质量变差。凡是长期存在偏差的系统容易出现积分饱和。有些复杂控制系统积分饱和甚至会更严重。,防止积分饱和措施,积分饱和引起控制作用的延迟甚至失灵,对控制系统造成危害,严重时会发生事故。一种解决办法就是使得控制器实现PI-P控制规律,即当控制器的输

17、出在某范围之内时,是PI作用,能消除余差;而当输出超过某限值时,是P作用。,(1)微分控制规律。其输出正比于输入对时间的导数。TD为微分时间常数。传递函数:,3、比例微分控制(PD)分析,(7-11),(7-12),理想微分控制器在阶跃偏差信号作用下的开环输出特性如图710所示。微分控制器的输出只与偏差的变化速度有关,而与偏差存在与否无关。因此,纯粹的微分控制作用是无意义的,一般都将微分控制作用与比例控制结合起来使用。,图710 理想微分开环输出特性,理想微分控制器在阶跃偏差信号作用下的开环输出特性如图710所示。微分控制器的输出只与偏差的变化速度有关,而与偏差存在与否无关。因此,纯粹的微分控

18、制作用是无意义的,一般都将微分控制作用与比例控制结合起来使用。,理想的比例微分控制规律是:传递函数为:其中:TD为微分时间,(2)比例微分控制规律,(7-13),(7-14),理想的比例微分控制器在制造上很困难(不能实现),工业上都是使用实际比例微分控制规律,其数学表示为:传递函数为(KD为微分增益),实际比例微分控制规律,(7-15),(7-16),在幅度为A的阶跃偏差作用下,实际PD控制器的输出为:其中T=TD/KD。其开环输出特性如图712所示。,(7-17),图712 阶跃偏差作用下时间比例微分开环输出,在偏差跳变瞬间,输出跳变幅度为比例输出的KD倍,即KDKCA,然后按指数规律下降,

19、最后当t趋向无穷大时,仅有比例输出KCA。因此决定微分作用的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开始跳变幅度的倍数,用KD来衡量另一个是降下来所需要的时间,用微分时间TD来衡量。输出跳得越高,或降得越慢,表示微分作用越强。,微分增益KD是固定不变的,只与控制器的类型有关。电动控制器的KD一般是510。如果KD=1,则等同于比例控制。KD1称为反微分器,它的控制作用反而减弱。这种反微分控制器运用于噪声较大的系统中,会取较好的滤波效果。,微分时间TD是可调的。测定微分时间时,先测阶跃信号A作用下比例微分输出从KDKCA下降到KCA+0.368KCA(KD-1)所经历的时间t,此时t=TD/KD,再将该时间乘以微分增

20、益KD即可。由于微分在输入偏差变化的瞬间就有较大的输出响应,因此微分控制被认为是超前控制。实际使用中,微分作用往往与比例积分组合成PID控制规律。,图713 实际比例微分控制器微分时间测定,4、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ID),(1)PID控制规律 理想的PID控制规律见公式(71)和(72),实际的PID控制规律较复杂。在幅度为A的阶跃偏差作用下,实际的PID控制可看作是比例、积分、微分三部分作用的叠加:其开环特性如图714所示。,图714 阶跃偏差作用下PID控制器开环输出,(2)微分时间TD对系统过渡过程的影响,在负荷变化剧烈、扰动幅度较大或过程容量滞后较大的系统中,适当引入微分作用,可在一定

21、程度上提高系统的控制质量。因为当控制器在感受到偏差后再进行控制,过程已经受到较大幅度扰动的影响,或扰动已经进入系统一段时间,而引入微分作用后,当被控变量一有变化,根据变化趋势适当加大控制器的输出,有利于克服扰动对被控变量的影响,抑制偏差的增长,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如果要求引入微分作用后仍然保持原来的衰减比,则可适当减小控制器的比例度,一般可减小15%左右,从而使得系统的控制指标得到全面的改善。但是若微分作用太强,即TD太大,反会引起系统振荡,必须注意这一点。测量中有显著噪声时,如流量测量信号中常有不规则的高频噪声,则不宜引入微分作用,有时反而需要反微分作用。,微分时间TD对系统过渡过程的影

22、响如图715所示。若TD太小,则对系统的控制指标没有或影响很小,如图中曲线1选取适当的TD,系统的控制指标将得到全面的改善,如曲线2所示。若TD过大,即引入太强的微分作用,反而可能导致系统剧烈振荡,如曲线3所示。,图715 不同TD下的控制过程,微分时间TD对系统过渡过程的影响如图715所示。若TD太小,则对系统的控制指标没有或影响很小,如图中曲线1选取适当的TD,系统的控制指标将得到全面的改善,如曲线2所示。若TD过大,即引入太强的微分作用,反而可能导致系统剧烈振荡,如曲线3所示。,PID控制规律的应用,PID控制器有比例度、积分时间TI和微分时间TD三个参数可供调整,因此适用范围广,在温度

23、和成分分析系统的控制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PID控制规律综合了各种控制规律的优点,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必须根据工艺要求,选择最为合适的控制规律。,各类化工过程常用的控制规律。液位:一般要求不高,用P或PI控制规律。流量:时间常数小,测量信号中有噪声,用PI或加反微分控制规律。压力:介质为液体的时间常数小,介质为气体的时间常数中等,用P或PI控制规律。温度:容量滞后大,用PID控制规律。,(3)PID控制器的构成,PID的构成有几种方式:电动型控制器中,将P、I、D环节直接在反馈网络中串接。电动型控制器以及数字式控制器中采用PD或PI电路相串接的形式。在串接中

24、,一般认为PD接在PI之前较为合适。,图716(a)的接法可以适当减轻积分饱和程度,因为微分作用与偏差极性无关,只要有偏差变化,它总能使输出变化,由正值变为负值或反之,使PI单元早一些起变化(积分作用有滞后性,而微分作用有超前性)。而积分作用则不然,其输出变化与极性有关,当达到积分饱和后,虽然偏差有变化,若极性不变,控制器输出仍然处于最大或最小,对控制不利。见图79和717分析。,图716 部分PID单元接法示意图,(a),(b),图716(b)是将PD单元接在变送器之后而在比较机构之前,即只对测量值y有微分作用,而对设定值r不直接进行微分。这种方式称为微分先行。当设定值改变时,不会使控制器输

25、出产生跳变,避免了设定值绕定,有利于系统稳定,如图718分析所示。,图718 微分作用在不同通道时控制差异(设定值变化),(a)微分加在偏差通道,(a)微分加在测量通道,图717 减小积分饱和的PID接法分析,二、离散PID控制算法,数字式控制器和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对每个控制回路的被控变量处理在时间上是离散(断续)进行的,其特点是采样控制,如图719所示。每个被控变量的测量值与设定值比较一次,按照预定的控制算法得到输出,通常把它保持到下一个采样时刻。因此连续PID控制算法要改成离散PID控制算法。,图719 通过采样器和A/D进行数字化,二、离散PID控制算法,数字式控制器和计算机控制系统中,

26、对每个控制回路的被控变量处理在时间上是离散(断续)进行的,其特点是采样控制,如图719所示。每个被控变量的测量值与设定值比较一次,按照预定的控制算法得到输出,通常把它保持到下一个采样时刻。因此连续PID控制算法要改成离散PID控制算法。,(1)位置算法 式中,KC为比例增益,KI为积分系数,KD为微分系数,1、离散PID算法基本形式,积分系数KI=KCTS/TI,TI为微分时间。微分系数KD=KCTD/TS,TD为积分时间。TS为采样周期(即采样间隔时间)k为采样序号。,式中 对应于在两采样时间间隔内控制阀开度的变化。,(2)增量算法,(3)速度算法,式中,v(k)是输出变化率,由于采样周期确

27、定后,TS是常数,因此速度算法与增量算法无本质上的区别。数字控制器与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增量算法是用的最多的。,2、离散PID算法与连续PID算法比较,模拟式控制器采用连续PID算法,它对扰动的响应是及时的;而数字式控制器采用离散PID算法,它需要等待一个采样周期才响应,控制作用不够及时。信号通过采样离散化后,难免受到某种程度的曲解,因此若采用等效的PID参数,则离散PID控制质量不及连续PID控制质量。采样周期越长,控制质量下降越明显。,数字式控制器及计算机控制采用离散PID时可以通过对PID算法的改进来改善控制质量,并且P、I、D参数调整范围大,它们相互之间无关联,没有干扰,因此也能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