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类课外古诗词.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8033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水田园类课外古诗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水田园类课外古诗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水田园类课外古诗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水田园类课外古诗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水田园类课外古诗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水田园类课外古诗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水田园类课外古诗词.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水田园类课外古诗词山水田园类课外古诗词 一 辋川六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辋川:地名。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 1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 2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 二 偶 题 朱 熹 2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崔嵬: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底处:何处。 1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3 “堆”字为何用得精妙。 2选出下列对诗

2、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4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5 极思考。 三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 6 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四 忆钱塘江 7 宋

3、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觏:读gu。 涵:包含。 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1.这首诗描绘了 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 ”一词。 2.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五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9 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精舍:寺庙,指柏林寺。 霁:雨止。 1.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遥闻钟声、泊舟穿径的情景,“微”、“深”二字体现出了柏林寺 的环境特点。 2.诗的后两句描写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象,用自己10 的语言加以描述。来源: 六 野望 翁卷 一天秋色冷

4、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11 湾:水流湾曲的地方。 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2 七 咸 阳 值 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 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 13 2.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八 采莲曲 王昌龄 14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九 晚春 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

5、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杨花,诗中指柳16 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飞”的情景。(3 分) 漫天作雪分) 17 (3 十 绝句二首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作于杜甫草堂。 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燕子”和“鸳鸯”各在做什么? 18 2.本诗描绘的事初春景物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反映出诗人当时怎么样的心情? 十一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 姜夔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19 姜夔:宋朝著名诗人 。玻璃:形

6、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1.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2.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0 十二 敷浅原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 注释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画梁:彩绘屋梁。 21 1.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22 十三 野 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植物 的景象。 23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

7、的情感? 十四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24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上林:上林苑,指长安城。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25 2.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 十五 淮上渔者 (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26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花中。 逐:跟随。浦:水边,岸边。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 。(2分) 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27 述。(2分) 十六 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

8、百尺老松衔半月。 28 素机:织布机。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诗歌首句“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 2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29 30 1.答案:1.示例:第一句描绘了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第二句描绘了远处的高山云雾缭绕,与天相接的地方正静静地挺立着一株31 枝繁叶茂的青松。 2.诗人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于清贫的宁静生话。 2.答案:1.一个“堆”字,形象地写出了门外青山草木繁茂,绿紫相间。 2.B 3.答案:首句连用两个叠32 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写霜草

9、之“苍苍”,使其境界更为开阔,点出秋色的浓重;写虫之“切切”,渲染秋夜的凄清。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33 胜惊喜的赞叹。 4.答案:1.黄昏 醉 2.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光。水面上,点点的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 5.答案: 1.幽静或幽深 2、示例:雨后的山更加青翠了,云雾缭绕在四五座山峰34 间,如同妙手绘出的一幅水墨画。 6.答案: 1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

10、诗意的山水画。 2抒发了作者悠闲惊喜之情。 7.答案:1. 示例一:35 “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示例二:“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濛的意境。 2. 示例一: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36 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 示例二: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诗人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 8.答案:1.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37 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

11、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2.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 9.答案:(1)(3分)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拟人1分,写出效果2分。) 38 (2)燕子衔泥筑巢,鸳鸯在恬然静睡。 2.色彩明丽,充满生机,柔美和谐,安适愉悦,看到初春自然界一派生39 机、欣欣向荣景象的喜悦之情。 11.答案:1.向往自然,追求宁静。 2.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窗外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 12.答案: 1.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40 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

12、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41 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 评分:答对一种示例即得2分。意思对即可。 2.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评分:情感、志趣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1满溢 丰茂 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14.答案:1.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青,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 2.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43 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 15.答案:1(共2分,各1分)逐 移 2(共2分)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 16.答案:1去雁 44 2示例: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 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