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地质实习论文.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8103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峨眉地质实习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峨眉地质实习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峨眉地质实习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峨眉地质实习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峨眉地质实习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峨眉地质实习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峨眉地质实习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峨眉地质实习论文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初识峨眉山地质 摘要 基本地质理论知识对于油田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本次峨眉山地质认知实习,我们对实习区比较直观典型的地质现象进行了观察、描述、素描和初步分析,对较不直观的地质现象主要在有关教师的现场指导下,活跃了我们的思维和激发了我们学习的兴趣;对部分野外地质工作方法技能进行初步训练。 本文分析介绍了对本次峨眉山地质认知实习区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对峨眉山的地理自然状况,地层特征,岩性特点,地貌特征以及地质构造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本文紧紧围绕实习区的地质现象,勾勒出对峨眉山地质状况的初步认识。本文以图文并茂的错方式,介绍了实习中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真实

2、的反映了初次峨眉实习对峨眉山的地质状况的认识等。 最后本文对峨眉山地质状况的初步认识进了小结,阐述了峨眉山地质状况的重要意义。 关键字:峨眉山实习 地质 地层 构造 岩石 绪言 为了巩固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学校组织了我们这次峨眉山地质认知实习,地质认知实习是我们石油工程专业进行的第一次野外实践,使我们从感官上认识地质现象。 这次实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消化所学部分理论知识培养我们初步观察和分析地质现象的能力,使我们对地质内容有初步了解,初步培养我们地质思维能力和对地质科学的兴趣,为后续课奠定一定的感性基础。 第一章、峨眉山地理自然状况 1、 位置与交通 峨眉山雄踞四川盆地西南隅,邛崃山脉最南支

3、。地处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山地区交通较为发达,北可抵成都,南至峨边、西昌,东到乐山,西达洪雅县高庙,成昆铁路在山麓南北穿越,往来十分方便。 2、 地形与水系 峨眉山按海拔高程、相对高程、成因和形态可划分为:强烈切割的大峨褶皱断块高中山;中等切割的二峨侵蚀溶蚀中山;脚盆坝龙门洞河以北中等切割的褶皱中山;山麓地带是龙马山、红珠山等具有残丘特征的低山及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的峨眉平原等地貌单元。该地区总的地形特点是西、南高,东、北。故本区大小河流的流向是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属大渡河水系,大渡河在乐山注入岷江。区内主要河流如图 3、 气候 峨眉山,气候垂直分带十分显著。山麓平原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

4、暖夏热、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在夏季;山地中部为冬长夏暖的山地温带气候;山顶为亚高山寒温带气候,冬季漫长寒冷,终年阴湿无夏。 第二章、峨眉山地层 峨眉山地区的地层除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完全缺失外,从前震旦系顶部到第四系均有出露。其中除前震旦系和上二叠统下部为岩浆岩外,其余是一套碳酸盐岩、碎屑岩和泥质岩总计厚度七千余米。本次峨眉山实习区地层简表如表2-1 年代地层单位 代号 厚度 岩 性 简 述 砖红色、紫红色中-厚层粉砂岩、泥岩,岩石白垩系 上统 夹关组 K2g 453 灌口组 K2g 423 中含大量的石膏晶粒、膏盐晶洞;上部夹少量灰岩、白云岩及薄层石膏 砖红色厚-巨厚层砂岩夹少量粉砂岩及

5、薄层泥岩,底部具底砾岩 上部砖红、紫红色泥岩为主,夹少量砂岩及粉侏罗系 J 1247 砂岩;中部和底部为紫灰、灰绿、灰黄、紫红等的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的回旋层组成。 上、中部为灰、深灰色砂岩、粉砂岩、泥岩、上须家河T3 x 699 碳质页岩及煤层或煤线的旋回层;底部为深灰、灰黑色薄-中层状灰岩、泥灰岩、泥岩或页岩的韵律层。由下而上灰岩减少、泥岩增多。 中统 三叠系 嘉陵江组 下统 飞仙关组 东川组 T1f 90 T1j 190 雷口坡组 上部为白云岩、含膏白云岩、夹膏溶角砾岩;T2l 450 中部以灰岩为主;底部为云泥岩及中层状白云岩。 顶部浅绿灰白色水云母粘土岩,上部以黄灰色白云岩为主夹紫红色

6、膏融角砾岩,中部为灰紫色灰岩及泥灰岩,下部黄灰色白云岩夹云灰岩 灰白色灰岩、紫红色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的旋回层,顶部为含玉髓砾石的砂岩、粉砂岩、泥岩旋回层 T1d 200 紫红色砂岩、粉砂岩及泥岩旋回层 统 组 紫红、灰绿、黄绿等色的砂岩、粉砂岩、泥岩宣威组 上统 二叠系 峨眉山玄武岩组 中统 P3e 258 P3x 326 及煤层回旋层;底部为玄武岩的古风化壳含少量铜、铁、铝土矿等下部为微晶、隐晶、斑状及杏仁状玄武岩组成。 深灰色微晶、隐晶、斑状及杏仁状玄武岩旋回层,具柱状节理,底部有厚约1m的铝土质粘土岩、泥岩碳质页岩夹煤线等。 深灰色灰色中-巨厚层状的石灰岩,夹少量薄茅口组 P2m 195

7、 层泥灰岩,含燧石条带或结核,灰岩中普遍含沥青质 第三章、峨眉山的主要岩石类型 1、主要的岩浆岩类型 1.1玄武岩 从岩浆岩的分类来看,峨眉山玄武岩为基性岩。从清音阁电站到龙门硐电站可见斑状隐晶质杏仁状三套大的九套小的韵律层。 峨眉山玄武岩是大陆裂谷环境下的喷溢产物,广泛分布于滇、黔、川接壤地带,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峨眉山地区的玄武岩形成于晚二叠,出露范围北起桂花场以北二道坪,南至大为,东抵沙湾三峨山,西达若蒿坪,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清音电站实测厚度为258米。峨眉山的主峰万佛顶就是由玄武岩组成的,并形成单面山的构造坡。峨眉山玄武岩呈青灰色、灰色、暗绿色、常常具有五六边形的柱状节理,斑状

8、结构、微晶隐晶结构。斑状结构的玄武岩,斑晶的成分为斜长石、基质为斜长石、辉石、绿泥石、玄武玻璃;隐晶微晶结构的玄武岩,矿物成分与斑状结构的玄武岩相似,只是粒度较小。另外,还有杏仁状玄武岩,杏仁体含量一般15%左右,但也可高达30%,形状多样,大小不一,成分 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绿泥石、蛋白石等。 1.2花岗岩 峨眉山花岗岩位于峨眉山背斜核部,出露于张沟、洪椿坪、石笋沟等处。峨眉山花岗岩呈灰白色、肉红色,似斑状结构或不等粒结构,矿物成分以钾长石居多,含量在50%左右,其次为斜长石和石英,有少量白云母等。 2.峨眉山的碳酸盐岩 2.1峨眉山的灰岩 成分主要为碳酸钙或方解石,颜色为灰色、灰绿色微晶或

9、隐晶灰岩,鲕粒灰岩,巨晶灰岩。主要出露于茅口组、飞仙关组(T1f)、嘉陵江组(T1j)和雷口坡组(T2l)。 2.2峨眉山的白云岩 成分为碳酸镁钙,主要出露于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 3.峨眉山的砂岩 本次实习区主要的砂岩常见为紫绿、灰黄、紫红色砂岩粉砂岩。灌口组为砖红色、紫红色中厚层粉砂岩;夹关组为砖红色厚巨厚层砂岩;须家河组可见灰、黄灰、深灰色砂岩、粉砂岩;飞仙关组(T1f)和东川组(T1d)可见紫红色砂岩、粉砂岩;宣威组为紫红、灰绿、黄绿色砂岩、粉砂岩。 4.其他岩类 另外本次实习在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的分界处可见绿豆岩,在蓬莱镇组、夹关组和灌口组可见紫红色的泥岩。 第四章、峨眉山沉积岩的构造

10、 沉积岩的构造是指组成岩体的各部分之间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称为沉积岩的构造。 1.层理构造 层理是由岩石的成分、颗粒大小、颜色等在垂直于沉积层方向上的变化所形成的一种层状构造。有时两层岩石相同,但中间有一极薄的物理或化学界面将其分为两层,每一层的顶、底面称为层面,层理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沉积岩构造的主要因素。 1.1沉积岩分岩层厚度的划分剑表 块状 层厚 1m 0.51m 0.50.1m 0.1m 1.2根据层理的形态和成因,可分为水平层厚层 理、波状层理、斜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中厚层 等。本次实习区中可见如下层理。 1.2.1平行层理 薄层 平行层理主要产于砂岩中,

11、在外貌上与水平层理极相似,是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高流态中由平坦的床沙迁移、在床面上连续滚动的沙粒产生粗细分离而显出的水平细层。 1.2.2斜层理 由一系列倾斜层系重叠组成,层系之间界面较平直。层系由同向倾斜的许多细层重叠组成,细层与层系界面斜交。若相邻层系互相平行,各层系中的细层均向一个方向倾斜,称为单向斜层理。 1.2.3槽状交错层理 槽状交错层理是交错层理类型之一。其特点是单个层系厚度变化极快,各层系底界强烈下凹,具明显的槽状侵蚀底界。层系中的细层亦可大致平行层系底面,也可能与之相交,槽形曲轴的倾向,基本上与介质流动方向由于沙丘移动而造成的大型槽状交错层理。 1.2.4楔型层理 是一种呈

12、楔状的交错层理。它的层系上下界面平直,但层系厚度在小范围内变化很快。各层系内细层的倾向可以同向或不同向。 2.层面构造 在沉积岩岩层面上保留的反映沉积岩形成时的流体运动或自然条件变化遗留下来的痕迹,称为层面构造。常见的层面构造有波痕、雨痕、泥裂等。 2.1波痕:由于水流、风、波浪的作用,在尚未固结的砂质沉积物层面,形成波状起伏的波纹,成岩作用后被保留下来,叫波痕。 2.2泥裂、雨痕:未固结的泥质或砂质沉积物出水后,由于干缩而成许多不规则的多角形的裂缝,被保留下来称为泥裂或干裂;若在其表面留下雨点滴成的凹穴,则称为雨痕。 2.3结核 在岩层内含有一些物质团块,其成分或颜色等均与所在岩层有明显的差

13、别,这种团块就叫岩层内的结核。结核有球状、扁豆状、姜状、饼状等形状,大小可有几厘米数十厘米,结核的成分有钙质、硅质、磷质等。 2.4化石 在沉积过程中,若有各种生物遗体或痕迹和沉积物一起沉积,经过石化而保存在岩石中,称为化石。本次实习区,在石船上可见许多虫迹。 第五章、初识峨眉山地貌特征 峨眉山地貌按成因类型可分为堆积地貌,侵蚀堆积地貌、侵蚀构造地貌、侵蚀溶蚀地貌。本次实习区主要见到侵蚀堆积地貌和侵蚀溶蚀地貌。 1. 侵蚀堆积地貌 在交大镜泊山后坪南侧平台,可观察到黄湾的五级阶地,能看到一、二、四、五级阶地,其中三级阶地被剥蚀掉了。 2.侵蚀溶蚀地貌 区内溶洞发育良好,计有八仙洞、鱼子洞、老虎

14、洞、紫兰洞等十余个,其中紫兰洞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干溶洞,出露于雷口坡组,洞口标高海拔520米,洞口高约3米,宽4.4米,人可通行,机械堆积,重力垮塌堆积,洞内石钟乳发育。 第六章、初识峨眉山地质构造特征 峨眉山位于杨子地台西部边缘,由一系列复背斜和复向斜组成,断裂纵横交错。教学区内褶皱构造主要有峨眉山背斜、二峨山背斜、牛背山背斜和桂花场向斜。断裂构造主要有峨眉山断层、牛背山断层及回龙山断层等。以下为本次实习区见到的主要构造形态。 1.褶皱构造- 牛背山背斜 牛背山背斜,为本区次级褶构造,南起慧灯寺,北到尖尖石,中南段轴向北西,北段逐渐转为北东,长约27公里。核部地层为下二叠统,两翼分别依次为

15、上二叠统、三叠系、侏罗系。南西产状正常,北东翼南端倒转,为斜歪倾伏背斜,背斜轴部虽有断层通过,但因断距较小,褶皱形态仍然保持完整。 牛背山背斜位于龙门洞雷岩一带,轴向北西,长约12公里。核部出露最老地层为下二叠统茅口组。两翼分别出露峨眉山玄武岩组-侏罗系。其北段黑水岗至雷岩,两翼较对称,倾角155 0度;中段和南段,受牛背山断层和伏虎寺断层的影响,两翼不对称,南西翼倾角3560度,北东翼倾角6075度。靠近背斜核部倾角变陡,并逐步发生倒转。 2.断裂构造 2.1牛背山断层 发育在牛背山背斜核部,走向北西。南起麻柳湾,北至石店,全长9公里。断面倾向南西,倾角较陡。在挖断山垭口,下二叠统灰岩覆于上

16、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之上,且玄武岩下部缺失近百米。在峨高公路两河口一带,下二叠统灰岩被错断,岩石破碎,节理、劈理、构造透镜体等现象明显,为逆断层。 2.2回龙山断层 发育于牛背山背斜南西翼近核部,走向为北西,断层面倾向南西,倾角65度。在回龙山南坡及龙门硐河谷地可清楚地看到断层面、断层破碎带、劈理、小型构造透镜体、地层不对称重复以及地层出露不全等断层证据。其性质为逆断层。 第七章、峨眉山地质状况小结及研究意义 峨眉山是一雄秀神奇的自然景观。雄伟的山体景观与秀丽的植物景观以及神奇的气象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中国名山中实属罕见。 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莫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

17、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壮丽的峨眉山的现代地貌。峨眉山的地层从前寒武纪(中国通称震旦纪)以来,除缺失中、晚宴陶世、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沉积外,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沉积。其中保留了典型的沉积相标志和大量生物化石,为研究沉积相,复原古环境,进行全球生物地层学及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地史资料。峨眉山下三叠统龙门洞剖面对潮坪沉积相的研究;晚二叠世基性岩浆喷溢的峨眉山玄武岩对大陆裂谷作用,上地慢深部过程,岩石圈演化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已成为中外学者进行地学科研的基地。 峨眉山的现代地貌,是新构造期地壳抬升与地表夷平两个相反方向作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构造岩石地层背景产生不同的地貌成因类型。其主要类型有:构造地貌、流水侵蚀地貌、岩溶地貌和构造剥蚀台地等是峨眉山的主要地貌类型。多样的地貌类型产生了多样的自然地貌景观。从而使峨眉山赢得了“秀甲天下”的赞誉。 参考文献 王思康,曾昭贵,朱创业.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成都理工大学,1994.112 王天泽.油气藏工程地质基础.成都理工大学,1999.55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