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 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 罗予 平衡功能评定 定义 平衡是指人体不论处在某种位置,运动或受到外力推动时,只懂得调整姿势并维持所需要姿势的过程. 平衡反应,保护性伸展反应,跨步及跳跃反应,都是从小就学会的,是一种自动反应,平衡所提供的稳定性对一切技巧活动都是必需的. 平衡功能的正常反应 平衡受中脑和大脑皮质控制,属于高级水平的发育性反应. 平衡反应是一种自动反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随时变化. 平衡反应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其控制要求具备完善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包括视觉,前庭系统,本体感觉,精细触觉,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有效的肌张力,肌力和耐力,关节的灵活性. 平
2、衡的三种状态 静态平衡 人体在无外力的情况下维持某种姿势的过程. 自我动态平衡 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 他人动态平衡 人体在外力推动作用下调整姿势的过程. 平衡反应 正常儿童形成平衡反应的时间是:俯卧,6个月;仰卧,78个月;坐,78个月;蹲起,912个月;站立,1221个月. 平衡反应的四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坐位或站立位,当身体的支撑点发生变化时,出现躯干向外力作用方向弯曲,同时肢体向外伸展. 第二种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坐位或站位,由于身体的支撑点发生倾斜或移动面使重心移位,出现躯干向倾斜上方弯曲,同侧肢体向外伸展,对侧保护性伸展. 第三种方式:
3、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此时向后推患者,出现足蚓状肌先收缩,随后足趾背屈,屈髋,躯干屈曲,上肢向前抬,最后头,肩向前. 第四种方式: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此时向前推患者,出现足趾先屈曲,然后足跟抬起,伸髋,躯干后伸,上肢向后摆,最后肩后伸,头后仰. 保护性伸展反应 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偏离原支撑点时,上肢或下肢后伸并外展,以支持身体,防止摔倒.正常儿童形成保护性伸展反应的时间是:上肢,46个月;下肢,69个月. 保护性伸展反应 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偏离原支撑点时,上肢和/或下肢后伸并外展,以支持身体,防止摔倒. 正常儿童形成保护性伸展反应的时间是:上肢,46个月;下肢,69个月. 跨步及跳跃反应 当外力
4、使身体明显偏离支撑点时,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向着被推方向快速跨出一步,改变支撑点而不是试图维持原有支撑点. 正常儿童形成跨步及跳跃反应的时间是1518个月. 平衡功能的评定 可根据活动的完成情况进行以下分级 能正确完成活动 能完成活动但要较小的帮助以维持平衡 能完成活动但要较大的帮助以维持平衡 不能完成活动 评定程序 检测个人是否能做到以下几点 在静止状态下 1.能独自维持体位 2.在一定时间内对外界变化发生反应并做出必要的知识调整. 3.具备正常的平衡反应. 评定程序 平衡地完成某项运动 1.能精确完成. 2.能回到原位或维持新的体位. 3.完成不同速度的运动,包括加速和减速突然停下和开始. 评
5、定程序 在一个动态支撑点保持平衡 在用力时维持平衡 在睁眼闭眼时能控制姿势 评定方法 评定反应有许多种,如全部进行检查,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所以常引用其中的一部分. 上田氏平衡反应试验 佐直氏平衡试验 Carr-Shepherd平衡评定 计算机控制的评定姿势图 上田氏平衡反应试验 佐直氏平衡试验 Carr-Shepherd平衡评定 (1)坐位平衡 0分:完全不能完成 1分:在支持下保持坐位平衡(治疗者给予病人帮助). 2分;无支撑下保持坐位平衡10秒(病人不抓握任何物体,膝足并拢,双足平放在地上). 3分:无支撑下保持坐位平衡,身体前倾,体重均匀分布(头部直立,挺胸,重心在髋关节前,体重分
6、布在双侧下肢). 4分:无支撑下保持坐位平衡,并能向后转动头部及躯干(双足并拢平放在地上,手放在膝上,不接触身体) 5分:无支撑下保持坐位平衡,并能身体向前,手摸地面,然后回到座位平衡(双足平放地上,手接触至少足前10厘米的地面) 6分:无支撑坐在椅上,向侧方弯腰,手摸地面,然后回到座位平衡(双足平放在地上,不抓握任何物体,保持下肢不动,必要时可支撑患侧上肢). 坐位站立位 0分:完全不能完成 1分:在治疗者帮助下站起来 2分:借助辅助具站起来,但体重分布不均匀,需要用手来支撑. 3分:自己站起来,体重分布均匀,不需要用手来支撑. 4分:自己站起来,体重分布均匀,并能保持髋,膝伸直5秒钟. 5
7、分:自己站起来,体重分布均匀,髋,膝完全伸直5秒钟. 6分:10秒钟内,不需要任何帮助,自己站起来,坐下3次 平衡姿势图 测定与平衡相关的知识图的五种参数 轨迹长度,轨迹总面积,平均摆速,前后摆速,左右摆速. 协调功能评定 定义 指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它要求有适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和肌力. 不协调是形容运动紊乱的一般性术语,通常是笨拙的,不平衡和不准确的运动. 协调障碍的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由三个领域控制协调运动的产生,它们是小脑,基底神经节和脊髓后柱(后索). 小脑功能不全造成的协调缺陷 缺乏精细协调及对距离的判断力,这种距离可影响步态,姿势和运动方式.其步态常表现为两脚
8、分开较宽,不规则,不稳定. 1.辨距不良:对距离的判断力不好. 2.意向性震颤:震颤发生于随意运动时. 3.姿势性震颤:站立时身体前后摇摆. 4.轮替运动障碍:又称为快速运动不良,完成快速交替运动有困难. 5.运动分律:所完成的活动不是平滑的一个活动,而是一连串运动成分. 基底神经节功能不全造成的协调缺陷 基底神经节病变,主要是运动不正常和肌张力的改变. 具体表现 1.静止性震颤:随着由目的的运动而减轻或消失. 2.运动不能:不能启动一个运动. 3.手足徐动:四肢,躯干,面部以外的部位缓慢的,不随意的扭曲运动. 4.偏身舞蹈症:一侧身体突然出现的,痉挛性的,有力的,没有目的的鞭打样运动. 5.
9、张力障碍:肌张力从高到低的变化无法预测. 脊髓后索功能不全造成的协调障碍 后索病变,本体觉和辨别性触觉的信息不能穿入大脑皮质,患者闭眼时,不能确定各关节的位置.具体表现为 当闭上眼或反舰太暗示,由于视反馈的减弱,增加了平衡紊乱,患者站立时身体摇晃倾斜,易跌倒. 步态 两脚分开较宽,摇摆不定,步距不等,高抬腿,落地有声,走路看脚. 辨距不良 不能准确摆放四肢位置或不能触及某一特定物体,患者不用眼看就不能说出检查者在他皮肤上所写的文字. 协调功能的评定 先计时测速确定基线水平,然后对患者的协调功能进行检测. 功能分级为(1)正常完成;(2)轻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较正常速度及技巧稍有差异;(3)中
10、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动作慢,笨拙,不稳非常明显;(4)中毒残损:仅能启动活动,不能完成;(5)不能活动. 评定程序 运动是否直接,精确,容易反向做. 完成动作的时间是否正常. 增加速度是否影响运动质量. 进行活动时有无身体无关的运动. 不看时是否影响活动质量. 是否有身体的近侧,远侧或一侧更多地参与活动. 病人是否很快感到疲劳. 评定方法 分为大肌群参与的粗大运动的活动和利用小肌群的精细运动的活动. 着重评定五个方面的能力 1.交替和交互运动:检测两组相反肌群的相对运动的能力. 2.协调运动:有肌群的共同运动来获得运动的控制. 3.精细运动:评定车辆和判断随意运动的距离和速度的能力. 4.固
11、定或维持肢体:检测为此单个肢体或肢体某部分的能力. 5.维持平衡和姿势:评定保持平衡和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 检测之前的观察 每一项活动技能的水平,包括需要多大的帮助或是否需要辅助器. 不稳定的发生,附加运动等. 受累肢体的数目. 不协调的分布,如远端或近端的肌肉. 增加或减少不协调缺陷的情况或体位. 完成铱星活动所需的时间. 安全性水平. 非平衡协调测验 所有测验应先在 睁眼后闭眼下分别测试.异常的反应包括在体位来评定不同运动切面的动作. (1)手指指鼻:让病人肩外展90度,肘伸展,用 食指指尖指鼻尖.可以改变开始的体位来评 定不同运动切面的动作. (2)受检查者手指指检查者的手指:病人和检查
12、者相对而坐.检查者的食指举在病人面前,同时让病人用其食指去指检查者的食指.检查者还可以变化其手指的位置来评定病人对改变方向,距离和速度而做出反应的能力. (3)手指指手指:两肩外展90度,两肘伸展.让病人将两食指在中线相触. (4)交替指鼻和手指:让病人用食指交替指鼻尖和检查者的手指尖.检查者可变换位置来测验其对变换距离的应变能力. (5)对指:让病人用拇指尖连续触及该手的其他指尖,可逐渐加快速度. (6)团抓:从完全屈曲到完全伸直的握拳和开拳之间的变换,可逐渐加快速度. (7)旋前/旋后:肘屈曲90度,并紧紧固定于身体,让病人手掌朝下和朝上交替翻转,可逐渐加快速度. (8)反弹测验:病人于屈
13、肘位.检查者给予足够的徒手阻力产生肱二头肌的等长收缩,突然去掉阻力,正常时,相反的肌群(肱三头肌)将收缩和阻止肢体的运动. (9)用手拍打:屈肘,前臂旋前,让病人用手拍膝. (10)用足拍打:让病人用一足掌在地板上拍打,膝不能抬起,其足跟维持接触在地板上. (11)指和过指:检查者和病人相对而坐.他们都是水平屈肩90度,伴肘伸展,食指相触让病人完全屈肩(手指指向天花板),然后再回到水平位,使食指再次相触.正常反应是能准确回转到起始位.异常反应是过指或运动在目标以上. (12)足跟至膝,足跟至足趾交替:病人于仰卧位,让病人同时对侧足跟交替触膝和大拇趾. (13)足趾触检查者的手指:病人于仰卧位,
14、让病人用大拇趾触检查者的手指,检查者可变换手指的位置以评定病人变换方向和判断距离的能力. (14)仰卧位,一侧的足跟沿对侧下肢胫骨上下滑动. (15)画一个圆圈:让病人用上肢或下肢在空中画一个想象的圆圈.难度更大的测验是使用八形图. 非平衡协调测验 所有测验应先在 睁眼后闭眼下分别测试.异常的反应包括在体位来评定不同运动切面的动作. (1)手指指鼻:让病人肩外展90度,肘伸展,用 食指指尖指鼻尖.可以改变开始的体位来评 定不同运动切面的动作. (2)受检查者手指指检查者的手指:病人和检查者相对而坐.检查者的食指举在病人面前,同时让病人用其食指去指检查者的食指.检查者还可以变化其手指的位置来评定
15、病人对改变方向,距离和速度而做出反应的能力. (3)手指指手指:两肩外展90度,两肘伸展.让病人将两食指在中线相触. (4)交替指鼻和手指:让病人用食指交替指鼻尖和检查者的手指尖.检查者可变换位置来测验其对变换距离的应变能力. (5)对指:让病人用拇指尖连续触及该手的其他指尖,可逐渐加快速度. (6)团抓:从完全屈曲到完全伸直的握拳和开拳之间的变换,可逐渐加快速度. (7)旋前/旋后:肘屈曲90度,并紧紧固定于身体,让病人手掌朝下和朝上交替翻转,可逐渐加快速度. (8)反弹测验:病人于屈肘位.检查者给予足够的徒手阻力产生肱二头肌的等长收缩,突然去掉阻力,正常时,相反的肌群(肱三头肌)将收缩和阻
16、止肢体的运动. (9)用手拍打:屈肘,前臂旋前,让病人用手拍膝. (10)用足拍打:让病人用一足掌在地板上拍打,膝不能抬起,其足跟维持接触在地板上. (11)指和过指:检查者和病人相对而坐.他们都是水平屈肩90度,伴肘伸展,食指相触让病人完全屈肩(手指指向天花板),然后再回到水平位,使食指再次相触.正常反应是能准确回转到起始位.异常反应是过指或运动在目标以上. (12)足跟至膝,足跟至足趾交替:病人于仰卧位,让病人同时对侧足跟交替触膝和大拇趾. (13)足趾触检查者的手指:病人于仰卧位,让病人用大拇趾触检查者的手指,检查者可变换手指的位置以评定病人变换方向和判断距离的能力. (14)仰卧位,一
17、侧的足跟沿对侧下肢胫骨上下滑动. (15)画一个圆圈:让病人用上肢或下肢在空中画一个想象的圆圈.难度更大的测验是使用八形图. 2.平衡协调测验 (1)在一个正常,舒适的姿势下站立. (2)两足并拢站(窄的支撑面) (3)一足在另一足前面站力(即一足的拇趾触另一足的足跟) (4)单足站立 (5)上臂的位置在以上各种姿势下变换(如:上臂于体侧;举过头;置于腰部等). (6)突然地打破平衡(在保护病人的情况下) (7)站立位,躯干在前屈和还原到零位之间变换 (8)站立位,躯干两侧侧屈 (9)行走,将一侧足跟直接置于对侧足趾前 (10)沿地板上所画的直线行走或行走时将足置于地板上的标记上 (11)侧向
18、走和退步走 (12)原地踏步 (13)变换步行活动的速度(增加速度将夸大协调缺陷) (14)步行时突然停下和突然起步 (15)沿圆圈和变换方向步行 (16)用足趾和足跟步行 (17)正常站立姿势,先观察睁眼下平衡,然后闭眼.闭眼下平衡丧失,表明本体感觉缺乏,也就是常说的昂白氏(Romberg)阳性. 2.平衡协调测验 (1)在一个正常,舒适的姿势下站立. (2)两足并拢站(窄的支撑面) (3)一足在另一足前面站力(即一足的拇趾触另一足的足跟) (4)单足站立 (5)上臂的位置在以上各种姿势下变换(如:上臂于体侧;举过头;置于腰部等). (6)突然地打破平衡(在保护病人的情况下) (7)站立位,躯干在前屈和还原到零位之间变换 (8)站立位,躯干两侧侧屈 (9)行走,将一侧足跟直接置于对侧足趾前 (10)沿地板上所画的直线行走或行走时将足置于地板上的标记 (11)侧向走和退步走 (12)原地踏步 (13)变换步行活动的速度(增加速度将夸大协调缺陷) (14)步行时突然停下和突然起步 (15)沿圆圈和变换方向步行 (16)用足趾和足跟步行 (17)正常站立姿势,先观察睁眼下平衡,然后闭眼.闭眼下平衡丧失,表明本体感觉缺乏,也就是常说的昂白氏(Romberg)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