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写一篇游记.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91146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写一篇游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写一篇游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写一篇游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写一篇游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写一篇游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写一篇游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写一篇游记.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指导写一篇游记课题 八年级第一单元作文指导:写一篇游记 备课补充 : 1、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只有把握住景物各自不同的特点,笔下的景才会有个性,才会活起来,文章才能写得深写得透,才会感染人。 2、记叙清楚,重点突出。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或者按移步换景顺序,或者时空两才融合在一起,以游踪为线索,走一程,写一物,脉络清楚。再者,在所记的景物中,要分清主次详略,抓住重点,写具体,写生动。 3、要寓情于景,融理于景。游记中的写景,一般是为了抒情言志。写作中须把情、理渗透到景物的描绘刻画之中,做到景与情、景与理的统一和融合。 4、要有点艺术色彩。可以把游地的历史、名胜、人情、习俗、文物、

2、特产以及民间传说、文人诗句等,加以融会贯通,穿插引用,多层次、多侧面地描绘景物,烘托景物,使画面显得充实饱满,富有情趣和艺术魅力。 导入: 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理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多了,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名胜古迹魅力,无不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能把这些印象变成文字,写成游记,那是很有意义的事。游记是描写游览中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记叙文。 游记的题材非常广泛,凡是浏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能作为游记的材料。但怎样才能把游记写好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作些努力。 指导: 其一,一条线。所谓一条

3、线,就是以游览地点的变换为主线。既然是游记或参观,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想,按照此顺序即可成就习作。这不是太简单了吗?当然是很简单的事情了,何必复杂化它呢?但,我们同时也要注意下面三个方面。 其二,抓重点。一路走来,一路观、听、想,看了很多,了解了不少,但总有给你印象相对来说比较深刻的景物。抓住它,就是它,它就是你要重点描写的内容了!这里是详略的问题,也有布局谋篇的问题,但我要说的是如何写清楚重点。一般的景物,我们可以按照观察的方位变化的顺序进行描画,如由远及近,由上及下,由外及内当然不是平铺直叙,也要抓住最吸引你,最有特点之处,浓墨重彩一番,这里也要讲究详略的问题。描画在这里要分外

4、细致,要把即使最微小的但有特点的特征都描画出来。如卢沟桥的狮子中,对桥栏以及其上的石狮子的形态、神态细致的刻画,就是典范了。 其三,巧过渡。写游记还要注意一个十分特别的地方,就是景物间转换时的衔接问题。常见的与两种:其一,地点变化。如“转过石桥,再向右一转,眼前豁然开朗,郁郁葱葱的稻田和其间辛勤耕耘的农夫在眼前一下子铺展开来”;其二,以感官的作用形成景物的转换,如“耳边轰隆隆的声音越来越响,空气中的水汽也愈发浓了。快走几步,一条壮观的瀑布从高高的山脊上飞流而下,巨大的水流撞击山 1 脚下的潭水,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这样的衔接不露痕迹,显得自然而流畅。 其四,表情感。游记的情感性是很强的,可以

5、直抒胸臆,抒发自己的赞叹于陶醉;也可以结合上文所讲的细致刻画来抒情,虽不直说,但读者亦从那充满情感的描画语言中,感知游者的情怀。比如上文所提到的对卢沟桥狮子形态和神态的描画,作者的喜爱之情不觉间亦跃然纸上。 综上所述,只要把握好了这四个方面,一篇好的游记便会油然而生。当然,游记中如果加入一些对经典诗词的引用,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好的游记最重要的是要有情贯穿始终,融情与景中,情景交融,方为佳作。 注意 1、写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感受来 游记散文不能写成流水帐,关键是写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要写出游时的“味”来。比如同一座泰山,在不同时代,在不同季节,在不同人的笔下所具有的情韵是不一样的。如

6、果我们也到泰山去,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么我们的笔下一定会是另一番景象。就算是两个人在同一季节、同一天去同一个地方,两个人所获得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因为两个人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个人爱好都不一样的,我们的游记散文就是要把这不一样的体验写出来。 2、选自己感受最深的、心灵受触动最大的方面去写 我们在游记散文的写作中,一定要试着去捕捉那些撼动我们心灵的东西,捕捉那些刹那间产生的思想的火花,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 3、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要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散文讲究借物寓意、托物言志、从而把人们的思想引向一个丰富而深邃的境界。游记散文也应如此。有些游记散文主要描写祖国的壮丽山河,以

7、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的热情;有些文章则通过一定的事物或游历传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或某种人生哲理。我们在写游记时应该做到能表达一定的情感,寄寓一定的思想。 4、游记类散文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 任何文章都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游记文章的顺序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可以是地点的转移,也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的变化,还可以是多者合一,这样才能使行文自然、条理清晰。 5、游记散文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去写景状物 在游记散文中,有时为了逼真地表现事物,也为了丰富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去写景。 6、游记散文可以插入一些有文化底蕴的东西 如神话传说、前人诗文、名人轶事等。写游记散文时总要涉

8、及某一个地方,而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一定的历史。游记散文不能纯粹是写这个地方有哪些事物,还可能牵涉到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神话传说、英雄人物、天文地理等方面的东西。这就需要了解这个地方的一些人文知识、风俗习惯等,然后巧妙地根据文章中心表达的需要选择插入的内容。 把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写下来,一方面留给自己可时时回忆起那有趣的、特殊的经历;一方面介绍给别人,让大家都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玩、奇妙的地方。如果 2 不写下来,时间长了,在自己的记忆里就只会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很多细节就会遗忘了那多可惜。让我们把自己浏览过的地方写一写,一方面把生活中绚丽多彩的画面有声有色地记录下来,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

9、平,这多有意思!现在,请大家写一篇游记,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古街遗韵 在书堆里闷了几日,终于有闲暇外出。泛想起曾经游历过的古街区,总想不起确实的印象。但又找不到别的去处,便决定再次拜访。 这次是与外婆同去。再游古街区,虽扯不上老朋友间的亲密,却有一股莫名的亲切感。依着零碎的记忆走进民宅区,古街区的影象便清晰地浮现出来。黛色的瓦,雪白的墙,苍老的木板门,门前一片片泛着青色的矮松。站在湛蓝的景布下,仿佛身坠迷境走进另一个世界。是那古老温和的江南水乡吗?是那纸醉金迷的上海民巷吗?不是的,不是的。它比飘摇的水乡更安稳,比风华的民巷更淳朴。走在平整的石板上,一如走在沉淀的历史中。错落有致的复式楼

10、下,沉寂的历史正在诉说往日的繁华。西式的碎花玻璃,一片片嵌在中式窗框里,窗外却又是西式的窗檐。这仅仅是古街区的开始,便已是中西的完美融合,后面又是怎样的容颜?几簇竹影后传来的人声断了我的思绪,走近一看,才知道是几位老人在屋前泡茶闲聊。这样的从容淡定,比那忸怩的江南闺秀,那脂抹的风尘女子,更多的是阅历沧桑。 在泡茶老人的指引下,我和外婆走进了一条不知名的老街。我无心查考它的历史,惟有街口那道写着“尚书”二字锈迹斑斑却依然气宇轩昂的牌坊,和街心一座烟火缭绕古色古香的伽蓝庙,似乎告诉游人,这里也许颇有些渊源典故。 街两旁都是复式洋楼,底层的商铺又是闽南独具特色的“骑楼”。骑楼遮风避雨,又有楼前的一棵

11、棵大树遮去刺目的阳光,因此大多街区的老人都聚集于此。每次走到这条街上,古街区的喧嚣吵闹仿佛一涌而来。细细看来,却又发现有的老人兀自发呆,有的老人闲适地晒太阳,有的在麻将桌上搓上两盘老人们都各顾个的,在自己安静的世界里生活着。却不知哪来的繁华的嚣声,渲染着热闹的气氛。外婆看到这一切,不无感慨。她说,这里的商铺原来都经营着小吃,繁华至极,可现在这些商铺都已落没,只剩下这些老人了。唉,看到那些商铺的招牌已换成蒙灰的DISCO招牌,谁能想象当年店门口的人声鼎沸和一碗碗冒着热气的特色小吃呢?我想,也许只有这些洋楼才能唤起人们的回忆吧。 穿过那条街,我便开始寻找一条闻名的“面线巷”。经过几番周折,终于在巷

12、口卖地瓜的老妇人指点下找到巷子。我原以为其中必然弥漫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说不定乾隆帝下江南就在这里吃过面线,却不料只是因为巷子又细又长而得名,不免有些失落。巷子里的石板坑坑洼洼,一不小心就会踩空,有时还会崴着脚。外婆在前引路,满脸的微笑,我只好无奈地跟随,暗地里庆幸这只是短短的路程,又对这名不符实的巷子颇有怨言。这样无尽地行走,渐渐地,我发现脚底的路好像变得平坦了,青石之间的凹凸也比起平整的石板更真实,更亲切。在走出巷子后,才发觉这的的确确是面线巷。虽一眼望到底,仿佛望眼欲穿,其实却缠缠绵绵 一路走来,品味古街遗韵,感慨闽南旧事,不觉已是华灯初上,夜色阑珊。我无暇融入其中,赶紧与外婆踏上归途。只是途中不忘眷顾几眼,我想,当记忆渐渐泯灭的时候,至少我的心中还能默默念叨:古街哟,一切安好! 3 作者再访古街,以“我”和外婆的游踪为线,从居民区、无名街到“面线巷”,移步换景,景随人移。既触目班驳的遗韵,又扣问沉淀的历史,真实感受古街的人文景观,字里行间透露出些许欣喜、些许忧伤、些许释然、些许眷恋。行文虚实相生,文采盎然,笔触细腻婉约,心机缜密敏感,令读者恍若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教后记: 作文评改记录: 作文评讲设计: 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