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清单.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9151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清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清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清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清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清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清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清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清单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清单 第21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清单 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阳光。 文学常识:与朱元思书一文的作者是 吴均 ,字 叔庠 , 南朝梁 与朱元思书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富春江奇山异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爱慕自然,鄙弃名利,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文学家。课文选自 艺文类聚。 字音字形:缥(pio)碧 轩(xun)邈(mio) 嘤嘤(yng) 鸢(yun)飞戾(l)天 横柯上蔽(b) 急湍(

2、tun) 泠泠(lng) 窥(ku)谷 重点字词: 1.风烟俱净 2.从流飘荡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俱:全,都 从:顺、随 缥碧:青白色 甚:比得过 奔: 飞奔的马 5.负势竞 上 6.蝉则千转不穷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负:凭依 上:向上 “转”同“啭”鸟叫声 戾:至 息:平息,使停止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9.横柯上蔽 10.任意东西 经纶:筹划 “反”同“返”返回 柯:树干 往东往西 一词多义 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直:直视无碍:一直, 猿则百叫无绝:停,断 争高直指:笔直,。 上:负势竞上:向上 百:一百许里:数词,十的十倍 横柯上蔽

3、:上面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多, 轩:互相轩邈:高 者:经纶世务者,的人 开轩面场圃:窗或门。 中轩敞者为舱,的部分。 中轩敞者为舱:高。 见: 千丈见底:看见。 才美不外见:通现, 表现 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1 课文结构 总述: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异水:清澈;湍急 厌倦政治 分写 寄情山水 轩邈成峰 奇山:

4、鸟鸣猿啼 光影交错 语段赏析: 富春江的山水“奇”在哪?“异”在哪? “山”奇在峻峭,有活力;“水”异在清,急。 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练习册P104页8、9、10、11题生活P89页5、7题 第22课五柳先生传知识点清单 文学常识: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 陶渊明 ,名 潜 ,字元亮 ,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 。课文选自陶渊明集 ,体裁是传记。 字音字形:性嗜(sh)酒 辄(zh) 短褐(h)穿结 箪(dn)瓢(pio)屡(l)空 晏(yn)如 衔(xin)觞(shn

5、g)赋诗 黔(qin)娄(lu) 戚戚(q) 兹(z) 汲汲(j) 俦(chu) 欤(y) 重点字词: 1.造饮辄尽 2.箪瓢屡空,宴如也 3.兹若人之俦乎 造:往、到 辄:就 如:若 俦:辈,同类 4.不戚戚于贫贱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6.每有会意 戚戚:忧愁的样子 许:地方 会:体会,领会 7.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8.亲旧知其如此 9.不汲汲于富贵 何处、哪里。许:处所 亲戚朋友 心情急切的样子 10.环堵萧然 11.以乐其志 萧然:空寂的样子 以快乐 一词多义 以:因以为号焉:把 之: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以此自终:凭借 无怀氏之民欤?:助词,译为“的” 言:闲静少言:说话,说 其:亲

6、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黔娄之妻有言:言语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 如:晏如:的样子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亲旧知其如此: 像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估计,左右、多 翻译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

7、和阳光。 5.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他一来就要把酒喝尽,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从不在意该走该留。 五柳先生传主题思想:本文通过介绍五柳先生身份,称号,生活,性格特点等,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课文结构 好读书 五柳 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性嗜酒 常著文 先生传 赞: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语段赏析: 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常著文章自娯。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什么性格特点?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

8、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却“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只为获得知识,获得精神的快乐;他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 (4)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形象:率真随性、淡泊名利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练习册P108页6、7题 生活P92页2、3、4、语段赏析中的5题 第23课马说知识点清单 文学常识:马说的作者是 韩愈 ,字 退之 , 唐代 文学家。课文选自韩愈文选,体裁是说。 字音字形:祗(zh) 骈(pin)死 槽 (co) 枥(l) 粟(s) 邪(y) 重点字词: 1.策之不以其道 2.执策而临之 3.其真无马邪 4.其

9、真不知马也 策:鞭打 策:鞭子 其:难道 其: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餐 “食”同“饲”喂 材:才能 是:这样 虽:即使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9.才美不外见 10.故虽有名马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且:尚且 等:一样、等同 “见”同“现”表现 虽:即使 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 一词多义 之:虽有千里之能:助词,的, 马之千里者: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代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译,补充音节,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助词,的, 食:食不饱: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 2 一食或尽粟一石:顿 策:

10、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 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鞭打 以:不以千里称也:用 乎:介词,于,出乎其性;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语气词,勉乎哉 孔夫子何以谓之文也:凭,靠 能以径寸之木:用 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或:或以为死:有的人 虽有千里之能:能力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其: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它的 其真无马耶:表反问语气,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其实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它 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示转折 执策而临: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尽: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 重点译句: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喂养它。 2.策之

11、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鞭打它却不采用正确的方法,饲养它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才能,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马吧。 4.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人的手里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槽中,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5.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n)。 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不能表现出来。 马说主题思想: 3 本文通过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识人才,甚至埋没人才的现象 ,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情。 课文结构 提出观点:世有伯乐

12、,然后有千里马 托 痛惜 马说 分析原因:饲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物 愤怒 寓 嘲讽 点明主旨:其真不知马也 意 语段赏析: (1) 马说是一篇_说_(体裁),作者是唐朝 韩愈 。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托物寓意手法。文中的“伯乐”是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是比喻人才;“食马者”是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 (2)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策之不以 其道 -天下无马 ”。 (3)本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中心?“其真不知马也”。 (4)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 ,难道 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到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

13、了揭露 。 (5)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6)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 .(言之成理即可) 生活P95语段赏析中的2、4题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清单 文学常识: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是宋濂。字 景濂 ,号潜溪 ,明代文学家。课文选自宋学士文集,文体是 赠序。 字音字形:逾(y)约 既加冠(gun) 叱咄(ch du) 俟(s) 负箧(qi) 曳屣(x) 皲(jn)裂 媵(yng)人 衾(qn) 绮(q)绣 容臭(xi) 烨(y)然 缊(y

14、n) 重点字词: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援疑质理 3.益慕圣贤之道 4.俟其欣悦 致:买 援:提出 质:询问 幕:仰慕 俟:等到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汤:热水 覆:蒙盖 再:第二次 走:跑 逾约:超过期限。 8.四支僵劲不能动 9.同舍生皆被绮绣 支:通“肢”。 被:通“披”,穿。 一词多义 以:以衾拥覆:用 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书籍 以中有足乐:连词,因为者 与朱元思书:信 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 家贫,无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 当余之从师也:跟

15、从 其:俟其欣悦:他 至:礼愈至:周到 门人弟子填其室:他的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到底 若:烨然若神人:好像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动词,担忧,忧虑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 无冻馁之患矣:名词,忧患 故:故余虽愚:连词,所以 道:益慕圣贤之道名词:学说 故人具鸡黍:老朋友; 不足为外人道也: 动词,说 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当初;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温故而知新:旧知识。 重点译句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6、 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如他人了。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交流,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5.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有时遇到他训斥,态度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对答。 6.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我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7.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前辈道德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8.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当我去

17、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中。 9.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我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送东阳马生序主题思想:本文作者通过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介绍给马生,目的是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课文结构 得书之难 借书抄书、录毕送之 从师之难 立侍左右、俯身倾听 勤且艰 求学之苦 负箧曳徙、四肢僵劲 生活之艰 食无滋味、缊袍敝衣 语段赏析: 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作者在写自己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 我的概括:幼

18、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 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4 生活P98页问题研讨中的1、4题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交

19、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小石潭记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之情。 课文结构 发现:闻声 伐道 小 发现小潭 全貌:全石为底 移步换形 青树翠蔓 石 潭中景物 虚写:鱼影布石 定点特写 环境幽清 实写:清澈见底 抑郁忧伤 潭 小潭源流 溪身:斗折蛇行 比喻手法 岸势:犬牙差互 记 潭中气氛 景:凄神寒骨 景情交融 情:悄怆幽邃 作者的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 潭中景物 小溪源流 潭中气氛 语段赏析: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按游览的顺序,抓住幽静的特点。 作者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在表现作者

20、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静 ;下句: 。 例琅琊山蔚然深秀 例岳阳楼壮美雄奇 例桃花源和平宁静 (4)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5 第26课小石潭记知识点清单 文学常识:小石潭记的作者是 柳宗元 ,字 子厚 , 唐代 , 唐宋 八大家之一。课文

21、选自 柳河东集 ,体裁是 游记 。 字音字形:坻 坻(d) 屿 嵁 佁然 翕忽 如鸣珮(pi)环 篁(hung)竹 清冽(li) 蒙络摇缀(zhu) 参(cn)差(c) 披拂(f) 犬牙差(c)互 悄(qio)怆(chung)幽邃(su) 重点字词: 1.水尤清冽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3.潭中鱼可百许头 4.佁然不动 尤:格外 道:道路 见:出现 可:大约 佁然:呆呆的样子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6.隶而从者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8.下见小潭 清:凄清 居:停留 隶:跟从、跟随、跟着 西:向西 下:在下面 9.日光下澈 10.皆若空游无所依 1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2.其岸势犬

22、牙差互 下:往下 空:在空中 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一样 犬牙:像狗的牙子 13.似与游者相乐 1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5.记之而去 乐:逗乐 凄、寒: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去:离开 一词多译 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从: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过清。 差: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 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

23、乐。 见: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动词,明灭可见。 翻译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近。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是动。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鱼 ,实为写 水 ,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练习册P127页7、8、10题 生活P108页问题研讨2、3、4、5题 浊浪排空;消散,长烟一空。 通:顺利,政通人和;通向,北通巫峡。 和:和乐,政通人

24、和;和煦,至若春和景明。 夫:那,予观夫巴陵胜状;若夫淫雨霏霏,那;丈夫,女子的配偶,夫鼾声起;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感叹词。去:离开,去国还乡;逃离,逃跑,委而去之。 为:行为,活动,或异二者之为;做,为,全石以为底。 重点译句: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大概人们一定会说“

25、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岳阳楼记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物,通过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政治抱负 课文结构 第一段:交代作记的缘由。 第二段:总写巴陵胜状。 第三、四段:观览两种不同的自然景物及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情感。 第五段:言志 语段赏析: “微斯人,吾谁与归、”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又含蓄地表达作者的自勉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它在今天有何教育意义? 这句话表现了范仲淹的远大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表

26、达他要超越个人的忧乐观,以利国利民的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无论身处何境,都不动摇心中的信念,因而深受人们景仰。 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它告诉我们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不懈奋斗。 (3)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线词语使用的妙处。 6 第27课五柳先生传知识点清单 文学常识:岳阳楼记的作者是 范仲淹 ,字希文 ,北宋文学家。课文选自范文正公集。 字音字形:谪守 淫雨霏霏 岸芷汀兰 嗟 浩浩汤汤(shng) 山岳潜(qin)行 日星隐曜(yo) 樯(qing)倾楫(j)摧 薄暮冥冥 忧谗(chn)畏讥 重点字词: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越明年 3.乃

27、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谪:降职或远调 越:到了 乃:于是 制:规模 于:在 其:它的 5.属予作文以记之 6.予观夫巴陵胜状 7.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属”同“瞩”嘱托 胜状:胜景。 涯:边。晖:日光。 大观:雄伟景象。 9.前人之述备矣 10.然则北通巫峡 11.春和景明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述:描述。备:详尽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景:日光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13.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14.连月不开 1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6.或异两者之为 薄:迫近。 去:离开 开:放晴 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

28、或许 16.微斯人,吾谁与归 1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斯:这 以:因为。 一词多译 以:来,属予作文以记之;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观:看,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一:一,一碧万顷;全,长烟一空。 开:放晴,连月不开;打开,开我东阁门;开设,设置,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则: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极:南极潇湘,尽,引申为直通;尽,此乐何极。 或:有时候,而或长烟一空;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 空:天空,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翻译句子: 答:“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1.醉翁之意不

29、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生活P111页问题研讨1、2、3、4、5、6题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国。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

30、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第28课醉翁亭记知识点清单 文学常识:作者是 柳宗元 ,字 子厚 , 唐代 ,唐宋 八大家之一。课文选自 柳河东集 ,体裁是 游记 。 字音字形:滁州 壑 琅琊 潺 暝 伛偻 山肴 野蔌 弈 觥 阴翳 重点字词: 1.环滁皆山也;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4.翼然临于泉上者 5.饮少辄醉 环:环绕 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翼: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辄:就。 7.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6.醉翁之意不在酒 7.得之心而

31、寓之酒也 8.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意:情趣。 远望那长满茂盛树木的山峰和显得幽深秀丽的山谷,就是琅琊山。 寓:寄托。 芳:香花。秀:发荣滋长 8.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9.非丝非竹 10.觥筹交错 11.颓然乎其间者 12.树林阴翳 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觥:酒杯。筹:酒筹。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翳:遮盖 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 一词多译 醉翁亭记主题思想:本文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而:表顺接的连词,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

32、并列的连词,泉香而酒冽;表递进的连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娯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词,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转折的连词,可是,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情。 之乐;表时间的连词,不久,已而夕阳在山;表修饰的连词,朝而往,暮而归。绝:课文结构 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到极点,以为绝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妙;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也: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泄出于两峰之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 间者,酿泉也;语气助词,在乎山水之间也。之:助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代第三段: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33、。 词,名之者谁? 临: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到,临溪而鱼。 第四段:写宴罢归去并点出作者姓名 乐:山水之乐:乐趣; 禽鸟乐也:欢乐. 秀: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繁荣滋语段赏析: 长,佳木秀而繁阴。 意: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欧阳修为何而“乐”? 名: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 三个方面: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归:聚拢,云归而岩穴暝;回家,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欧阳修为何而“醉”? 穷:乐亦无穷也,尽;欲穷其林,走完。 7 因百姓和乐而醉,因与民同乐而醉,百姓安乐富足,说明太守政治清明,政绩昭著,因而醉之

34、从欧阳修身上我们应得什么启示? 无论是处于何种人生境地,都不应沉溺于个人得失,应积极乐观向上,胸怀宽广,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练习册P134页10、11题 生活P114页问题研讨2、3、4题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满井游记主题思想:本文通过描写北京近郊满井一帯的初春美好景色,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倦都市官场生活和寄情于山石草木的情怀。 翻译句子: 1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只好躲在房子里面,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 2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好像刚打开镜子,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3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冰层开始溶化,水波突然闪出亮光。 4.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5、。 第29课满井游记知识点清单 文学常识:满井游记的作者是袁宏道 ,字中郎,号石公 ,明代 文学家。课文选自 袁中郎笺集 ,体裁是游记。 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 字音字形:飞沙走砾 脱笼之鹄 靧面 鬣 茗 5.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蹇 汗出浃 背曝沙之鸟 呷浪之鳞 山峦被溶化的雪水洗过后,美好的样子好像擦过一样,鲜明美好而又明 堕事 恶能无纪 课文结构 重点字词:实词:冻风,冷风。 作,起。 辄,总是,就。 土膏,肥沃欲游不能的苦恼-郊游的所见所感-出游缘由及作记时间 的土地 泉,用泉煮。 罍,酒杯,名词用为动词,端起酒杯

36、。 蹇,本义跛足的,引语段赏析: 申为驴子,用作动词,骑驴 虚词之的用法 一室之内:表限定关系译成以 鱼鸟的特点是什么?悠然自得,皆有喜气 一词多译: 请你猜游人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喜悦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然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为什么第一段要写“余寒”,第二段却写暖?欲扬先抑 赞美大好春光 娟然如拭 作者说“城居者未之知也”,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于 于时冰皮始解 对城居者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 冷光之出于匣也 本文开头用了怎样的写法?有何作用? 乍 波色乍明 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 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也是本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以议论做结再次表明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 郊田之外 练习册P138页8题。 倩女之靧面 生活P117页问题研讨2、3、4、5题。 而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匣也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