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思想品德下册610课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9186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级思想品德下册610课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年级思想品德下册610课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年级思想品德下册610课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年级思想品德下册610课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年级思想品德下册610课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年级思想品德下册610课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级思想品德下册610课知识点归纳.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年级思想品德下册610课知识点归纳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610课知识点归纳 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 一、知识助我成长 1、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P58 2、教育的作用:对个人和国家的意义。 对个人来讲,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另一方面,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总之,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P59 对国家来说,教育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3、教育权的含义: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

2、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4、义务教育含义:P61所谓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5、义务教育的三个特征: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公益性,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不收学费、杂费;统一性,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其统一性包括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 二、珍惜学习机会 1、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受教育作为我们的权利:我们不得随意放弃;在它受到侵犯时我们必须尽力维护,可采用诉讼方式和非诉讼方式以维护。同时也告诉我们作为中国小公民,适龄

3、的少年,我们还必须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履行受教育义务P63 受教育机会对自己和国家民族而言都是非常珍贵的 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参考课本第64页。共有主要有三项: 其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其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不得中途辍学; 其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3、初中学生应如何珍惜学习机会?P65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我们不仅要现在学、还要将来学。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我们要树立远大的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

4、受教育的义务,使自己的生命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建功立业。 第七课 拥有财产的权利 一、财产属于谁 1、财产归属的种类:我们可以将财产分为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p68 2、在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这个规定强调合法性。p69 3、公民的合法财产的含义:公民正当的、合法的途径获得的财产。 4、公民的财产所有权: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是公民所享有的具有经济利益的权利。在我国,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p70

5、5、现实生活中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具体手段有那些呢:民法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国家审判机关依据民事法律,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往往采用责令侵权人将毁坏的财物恢复原状、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等方式,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刑法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最为严厉、最有力、最有效的法律武器。国家审判机关依据刑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通常采用判处侵犯财产的罪犯罚金、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刑罚手段,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不受侵犯。p72p73 6、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怎样做?p74 所有人无法行使所有权,请求确认所有权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请求赔偿损失; 所有人的财产

6、被毁坏或灭失,请求恢复原状 所有权的归属问题发生争议,请求排除妨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行政违法现象。当其违法实施没收财产、对财产采取查封等强制措施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撤消裁决,或予以行政赔偿,以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二、财产留给谁 1、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法律上将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2、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的合法财产称为遗产。遗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必须是合法的财产。p76 3、继承人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扶养关系确立的,我国继承法在第二章“法第继承”中规定,被继

7、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 4、继承法规定,遗产要按继承顺序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P77 5、继承权实现的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p78 6、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获得遗嘱中指定的遗产,不属于遗嘱继承,而是遗赠。p79 7、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当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要增强维权意识,要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p80 三、无形的财产 知识和智慧是无形的财产 1、智力成果的含义:指依靠人类脑

8、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2、为了激励人们创造无形财产,各个国家先后通过立法保护智力成果所有人的权利,也就是智力成果权。 3、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 4、维护智力成果权方面的重要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5、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鼓励未成年人发扬创新精神,善于发明创造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荣誉权不受侵犯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第八课 消费者

9、的权益 一、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1、我们购买商品或者享用服务时,我们便成了消费者 2、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我们选择、购买商品,等于对市场上的商品及其经营者投票,因而对于经营者来说,顾客就是“上帝”,消费者决定着商品及其经营者能否被认可。 3、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为在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中,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消费者处于被动地位,容易发生“店大欺客”的现象,还有个别经营者见利忘义,利用自己所处的有利地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p87 4、消费者在社会生产中处于什么地位?充当最后购买和消费的角色。p89 5、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有哪些?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对消费和服务真实

10、情况的知悉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p90p91 二、维护消费者权益 1、炼就一双“慧眼”:掌握消费知识、法律知识学会理性消费,做聪明的消费者。 2、消费者应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增强法律意识,了解自己在消费生活中的地位和权益;我们自身也需要具有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时,消费者要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来使问题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 3、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效途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来解

11、决消费争议。 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 一、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1、对公平的理解: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2、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失去公平的严重后果:人们在社会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就会产生不公平的感A就会产生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B这种心理和个人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合作难以继续C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长久治安。 公平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的重要性:A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

12、的权利和机会,我们才能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B有了公平,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融洽关系,继而才能进行良好的合作;C有了公平, 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维护社会公平 、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1、公平总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 2、对待不公平现象的正确做法: 应增强权利意识,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应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的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 要敢干破坏不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

13、好的合作 在合作中要承担自己的责任。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一、正义是人类的良知的“声音” 1、走进正义 对正义的理解:正义的行为: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 非正义的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 正义制度的作用 正义制度的正义性,在于他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正义制度规则的约束;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制度是公平对待的保证。正义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更为紧密,使得人与人

14、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2、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正义因制度而有保障。 有了正义和正义制度,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了保障,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正义与公平的关系 当我们参与社会合作竞争的时候,正义的制度为人们公平合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在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公平的获得也需要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正义对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公平为人们提供了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而正义则可以通过制度的调整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最终造福每一位社会成员。如果失去正义的支撑,那么,社会的大厦必然土崩瓦解。

15、二、自觉维护正义 1、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 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 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就是维护正义。 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2、做有正义感的人 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会乐于吧对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而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则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情绪,乃至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 社会发展需要有正义感的人 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正义的社会中

16、,而非正义行为的盛行则会彻底毁掉我们的社会。只有有正义感的人,正直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稳定、更和谐。 正义感是做人的优良品德 正直具有无以摧毁的人格魅力,具有不可抗拒的精神力量,一个人可以没有某种能力,但不能没有正直的骨气,不能没有浩然的正气。 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第一: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 第二: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第三:做有正义感的人,不仅要求我们明辨是非,更重要的是去感悟,去践行,以伸张正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会为自身、为他人的正义去努力,更会为集体的主义去奔走,为国家的正义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