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9212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第一部分 动物的运动 复习内容:容动物的运动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环境中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理解动物运动的方式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掌握常骨的结构和骨的成分;理解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了解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理解人体躯体运动的发生;根据骨的成分知识,自觉养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复习重点: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及其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骨的成分和长骨的结构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关节的结构;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人体躯体运动的形成。 知识考点:1. 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2. 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3. 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4. 骨的成分;

2、5. 长骨的结构;6. 关节的组成; 7. 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8. 人体躯体运动的形成。 复习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2课时 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游泳、漂浮、倒退等。 生存环境 主 要 类 群 主 要 特 征 常 见 动 物 水 中 腔 肠 动 物 软 体 动 物 鱼 类 依靠尾部摆动和鳍的协调在鲫鱼、青鱼、草鱼、 水中游泳,依靠鳃在水中呼鲤鱼、鲢鱼等。 吸。 有 口 无 肛 门 水螅、珊瑚、海葵 身 体 柔 软,有 贝 壳 河蚌、田螺、乌贼 甲 壳 动 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分节,体虾、蟹 物 表有外骨骼。 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爬行、蠕动、行走、奔跑、跳跃。 1. 陆地生活的动物

3、对环境的适应 具有角质的鳞片或甲或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具有强壮的四肢,支持躯体和运动以便觅食和逃避敌害; 具有气管和肺,能在空中呼吸; 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 陆地生活的动物: 生存环境 主要类群 主 要 特 征 常见动物 环 节 身体由体节构成;无专门呼吸器官,靠湿润的蚯 蚓 陆 动 物 体壁完成呼吸;依靠刚毛协助运动。 沙 蚕 哺 乳 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用肺呼吸;心脏四腔,家 兔 地 动 物 两条循环路线。牙齿出现分化-草食动物:门猫、虎 齿、臼齿。肉食动物:门齿、犬齿、臼齿 第3-4课时 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飞行,其中滑行为省

4、力飞行,鼓翼飞行为费力飞行。 生存环境 主要类群 主 要 特 征 常 见 动 物 空 中 节翅动物 鸟 类 有两对翅,能飞行。有三对分节的足,能跳跃或爬行。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有外骨骼。用气管呼吸。 体表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依靠翼运动进行飞行。用肺呼吸。流线型体型,胸肌发达,长骨中空,适于飞行。 蝗虫、蜜蜂 蜻蜓、蟋蟀 豆娘、 蝉 家鸽、大雁 动物运动的形成 1. 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 a. 长骨的结构:骨膜-内有神经、血管、成骨细胞。血管对骨起营养作用;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的再生有关。 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骨髓-容纳在骨髓腔中。红色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b. 骨的成分:无机

5、盐-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 有机物-使骨具有一定的弹性。 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名 称 结 构 功 能 由关节头和关节窝构成,关节面软骨可减少运动的摩擦,还具有关 节 面 上覆盖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 弹性,可以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和冲击。 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整个关节,结缔组织和韧带可以把两骨牢关 节 囊 外面还有坚韧的韧带。 固连结,囊壁内表面能分泌滑液。 关 节 腔 由关节面和关节囊共同围成的空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隙,含少量滑液。 使关节活动更加灵活。 骨骼肌:结构:中间较粗的是肌腹,两端较细呈现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功能: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后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运动。 骨、关节、骨骼肌的协

6、调配合 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 骨-起杠杆作用。 关节-起支点作用。 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骨、关节、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某一特定的动作。 作业:相关内容的复习题。 第二部分 动物的行为 复习内容:动物的行为 教学目标: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获得的途径、适应特征和进化趋势;理解动物行为的类型及其特征,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复习重点: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知识考点:1. 先天性行为 2. 后天性学习行为 3.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4. 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复习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1-

7、2课时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类 别 先 天 性 行 为 形 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获 得 途 径 由体内遗传物质所控制 后 天 学 习 行 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行为 通过条件反射、尝试、感悟,随着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 应 特 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 化 趋 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动物越高等,后天学习越发达,占方式 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类 型 特 征 举 例 取食行为 寻 找 、获 得 食 物 的 行 为 青 蛙 捕 食 昆 虫 领域行为 为 占 领 生 存 领 域 的 行 为 海豹为争领域而战斗 攻击行为 为获取食物、配偶等采取的

8、进攻行为 两只公鸡为配偶打架 防御行为 避免受到攻击采取的自我保护行为 甲虫装死 繁殖行为 动物传种接代的行为 蜻蜓点水 节律行为 动物周期性、节律性的行为 动物昼伏夜出 社群行为 同种动物的多个个体组成,具有明确羊群、蚂蚁的群体生活 分工承担不同职能以维持群体生活 动物行为的研究 观 察 法 实 验 法 区 作用目标 描述动物的行为表现 说明行为的发生或变化 方法程序 借助器具直接观察 实验处理后再观察 别 材料处理 对动物不施加影响 对动物施加影响 联 系 实 验 法 以 观 察 法 为 基 础 例题 例题1:一只失去雏鸡的母鸡,把一只小鸭当作自己的雏鸡,对它给予照料,这种行为属于 A.

9、先天性行为 B. 学习行为 C. 社会行为 D. 防御行为 例题2:动物的学习行为有利于 A. 找到食物 B. 适应复杂的的环境 C. 找到配偶 D. 逃避敌害 作业:相关内容的复习题 第三部分 生物圈中的动物 复习内容:生物圈中的动物 教学目标:理解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理解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了解我国的动物资源,认识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复习重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我国的动物资源及其保护 知识考点:1.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 我国动物资源及其保护 复习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1-2课时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项 目 内 容 生态平

10、衡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的概念 相对稳定的状态 表现形式 食物链和食物网 关 系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危 害 如果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就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2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动物作为消费者把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和物质通过消化后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利用的物质。 动物体内摄取的有机物,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尿素等物质,又被生产者利用。 动物排出的粪便或死后的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也能产生二氧化碳、含氮废物和无机盐等物质。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动植物在长期相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11、动物可以帮助传粉、传播种子,使植物顺利繁殖后代。 某种动物数量过多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虫。 我国的动物资源 1我国动物资源概况:脊椎动物占世界动物种类总数的14%;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扭角羚、褐马鸡、白鳍豚、中华鲟、扬子鳄、金丝猴等。 2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 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面临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其原因是: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大气污染等。 例题 例题1:在一个由草、鼠、弧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所有的弧,鼠的数量会 A缓慢上升 B. 迅速上升 C. 仍保持相对稳定 D. 先上升后下降 例题2: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一般是 A.

12、 消费者 B. 生产者 C. 分解者 D. 最重要成分 作业:相关内容的复习题。 第四部分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复习内容: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教学目标:理解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复习重点:微生物参与物质循环,微生物与人类 关系。 知识考点:1.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复习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腐生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真菌对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细菌和真菌中

13、有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人和动植物患有不同的疾病。 3与动植物共生: 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称为共生。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比 较 内 容 食 品 制 作 食 品 保 存 疾 病 防 治 环 境 保 护 真菌含有大量杀死细菌和真真菌可以产生分解有机物、 原 理 的酶,能分解菌,或抑制其抗生素,杀死净化污水和工有机物 生长繁殖 或抑制致病细业废水 菌 举 例 做 馒 头 罐 头 食 品 青 霉 素 污 水 处 理 例题 例题1:下列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是 A误吃被化学物质污染的食

14、物 B. 喝过期变质的牛奶 C. 误吃本身有毒的动物 C. 吃有农药残留的蔬菜 例题2:下列菌类,对人类有益的是 A乳酸菌 B, 黄曲霉 C. 结核杆菌 D. 肺炎双球菌 例题3:枯草杆菌能使梨和香蕉腐烂,枯草杆菌的营养方式为 A. 寄生 B. 腐生 C. 共生 D. 自养 例题4: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的是 A. 寄生细菌 B. 腐生细菌 C. 病原菌 D. 螺旋菌 例题5: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香细菌、真菌接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菌能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菌都是有害的 B. 细菌细胞和真菌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然有DNA集中的区域,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酿

15、酒、做面包和蒸馒头等离不开真菌中的酵母菌 D. 制作豆腐、腐乳等食品离不开真菌中的霉菌 作业:相关内容的复习题。 复习小结 第六单元 生命的延续 第一部分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复习内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了解人的生殖系统的组成,理解各生殖器官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了解受精的部位,理解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供给;理解青春期发育特点及变化;理解昆虫、两栖动物、鸟和植物的生殖与发育特点。 复习重点:人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知识考点:1. 人的生殖 2. 青春期发育特点 3.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4.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5. 鸟的生殖和发育 6

16、. 植物的生殖 复习课时: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1-2 课时 人的生殖 1男性生殖系统: 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储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尿道-排出尿液和精子。 2女性生殖系统: 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也是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3生殖过程: 结合 分裂 分裂分化 怀孕8周 怀孕32周 精子 + 卵细胞 受精卵 胚泡 胚胎 胎儿 新生儿 受精卵分裂形成胚泡,所需营养由卵黄提供,胚胎发育所需营养是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 青春期发育 1身体变化: 身高

17、、体重突增。 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增强。 2心里变化: 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 内心世界开始闭锁。 开始有性意识。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 发育:卵 幼虫 蛹 成虫 2蝗虫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 发育:卵 若虫 成虫 第3-4 课时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卵生。 发育: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和水中生活。 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 生殖发育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经

18、变态反应才能上陆地生活。 环 境环境变迁导致繁衍后代的能力下降,种群的数量和种类减少。 鸟的生殖和发育 1鸟卵的结构:卵壳、卵壳膜、气室、卵白、系带、卵黄膜、卵黄、胚盘。 2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植物的生殖 植物生殖 有 性 生 殖 无 性 生 殖 由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的受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概 念 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被子植物的生殖: 营养生殖:扦插、嫁接、压条。 举 例 卵细胞+精子 受精卵 组织培养: 扦插 应 用 玉米、西瓜的人工授粉 嫁接:组成-接穗、砧木 方式-芽接、枝接 例题 例题1:由技术人员

19、培育的三角梅能开出红、白、紫等各种颜色的花朵,他们采用的方法应该是 A种子繁殖 B. 植物组织培养 C. 扦插 D. 嫁接 例题2:精子与卵细胞相遇在 A. 输精管 B. 输卵管 C. 子宫 D. 卵巢 例题3: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毛毛虫”在蝴蝶一生中所处的时期应该是 A. 受精卵 B. 幼虫 C. 蛹 D. 成虫 例题4:下列个体的产生是通过有性生殖形成的是 A. 克隆羊“多利” B. 组织培养的小麦幼苗 C嫁接的柑橘 D. 试管婴儿 例题5:在白粒玉米果穗上,夹杂着一些黄粒,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基因突变 B. 穗状花序上有两种花 C. 花粉品质不同 D. 子房发育不同

20、 作业:相关内容的复习题。 第二部分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复习内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学目标: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会辨别生物的不同性状以及相对性状,能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知道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理解基因的重要作用;理解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区别基因型和表现型,区别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区别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理解配子在遗传中的作用,会用图解的方式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了解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了解男女性染色体组成的异同;简述生男生女的原理;理解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复习重点

21、:性状与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基因的作用,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生男生女的原理,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考点:1. 遗传和变异现象 2.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3.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 4. 性别和性别决定 5. 遗传与环境 6. 遗传病与人类健康 复习课时: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1-2课时 遗传和变异现象 1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的相似性。 2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 性状 1性状的概念: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2相对性状的概念:同一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22、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1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在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 对于不同的生物种类,细胞核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不同的。同一生物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 2DNA: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 3基因: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小片段。 基因成对存在,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成对的基因中,两个不同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基因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决定显性性状,隐性基因决定隐性性状。 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时,每对染色体都要分

23、开,减少一半,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随着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性状遗传具有一定的规律 1基因型:基因的组成,如 AA、Aa、aa。 2表现型:生物体某一性状的具体表现。如单眼皮、双眼皮。 基因型决定表现型。 第3-4 课时 性别与性别决定 1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 在人体细胞的23对染色体中,有22对染色体在男女两性中是一样的,称为常染色体。只有一对是不同的,这一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的组成:男性为XY,女性为XX。 2性别的决定: 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遗传与环境 1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 表

24、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2变异的类型: 可遗传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可以遗传。 不遗传的变异:由于环境条件影响引起的,这种变异不遗传。 3变异的应用: 高产奶牛的人工选择基因变异。 高产抗倒伏小麦:基因重组。 太空椒:环境影响使基因产生变异。 遗传病 1遗传病就在我们身边:所有人都是遗传病基因的携带者,每个人的全部基因中都可能有56个致病基因。 2常见的遗传病: 3禁止近亲结婚:因为血亲近的夫妇,从共同祖先那里获得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大,其中,某些遗传病基因隐性基因。近亲结婚时,夫妇双方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可能同时传递给子女,大大提高了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例

25、题 例题1:下列属于人类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是 A. 22+X B. 22+Y C. 21+XY D. 21+XX 例题2:某男子将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儿子的概率是 A. 0 B. 25% C. 50% D. 100% 例题3:我国的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形成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 A. 金鱼适应不同的环境 B. 我国水域辽阔 C.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人工选择的结果 例题4:在一生物体内控制某种性状的金鱼组合为B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此生物体呈现B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B .这一对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对该生物绝对有利 C. 在其子代中b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绝对无法呈现 D.此个体可产生含有Bb的生殖细胞 作业:相关内容的复习题。 复习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