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9252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八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掌握重点语句,理解倒装句和省略句。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 1自学课文,疏通文意,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行文思路; 2初步体会本文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掌握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 情感目标 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勤奋善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1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 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 1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

2、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新课导入 1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在五单元前面几篇课文里,我们学习了几种古代不同体裁的文章,如吴均的书信体山水小品文与朱元思书、陶渊明的自传体文章五柳先生传、韩愈的议论性文章马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体裁为赠序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

3、 2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浦江人。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3本文是一篇赠序,“序”,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

4、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初读课文,扫除文障 嗜 叱咄 俟 负箧曳屣 媵 烨 皲 缊袍敝衣 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 古今异义 走送之。 媵人持汤沃灌 一词多义 之 弗之怠 走送之 益慕圣贤之道 当余之从师也 以无从致书以观 计日以还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 以衾拥覆 2本文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体现在“余幼时”“既加冠”“当余之从师也”等内容上。 第一段:讲借书求学之难和用心求学之专。 第二段:讲求学跋涉之苦和生活艰苦

5、朴素。 从作者借书、抄书、还书这一层内容里,你认为我们该学习他哪些品质或者方法? 你喜欢书中“乡之先达”这样的老师吗?宋濂是怎样对待这位“先达”的呢?用文中原句回答;你怎样评价宋廉的求学精神的? 4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本文叙述的中心是“余之勤且艰”,即作者本人求学的勤奋、用心之专和艰难。 5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明确: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 6文中“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

6、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作者刻苦而又守信,“天大寒,弗之怠”和“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7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8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9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业精于勤

7、荒于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光荣任务,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宋濂诚实守信、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 三、质疑探究 1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2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

8、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3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主要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写作者“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时,以“德隆望尊”的先生“未尝稍降辞色”的严厉态度和作者“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恭敬态度做对比,通过对比既突出作者嗜学、勤学的品格,也写出他求学之艰;又如,写“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的华丽衣饰与作者“缊袍敝衣”的寒酸做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家境贫寒,学习条件艰苦,进而突出学习勤苦。作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

9、件的享受,而是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同时也强调了环境的优劣不是决定人品、学识的因素,给人以启迪,更强化了对马生的勉励之情。像今天我们周围的同学攀比思想比较严重,在生活中比享受,比谁吃的好,比谁穿的好,比谁身上的名牌东西多,相反对自己的学习不大关心,甚至不屑一顾。我们应当以此为鉴。 四、小结: 1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

10、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地穿插了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在讲述了今之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后,进而推论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这就是通过今昔对比所揭示出的道理。 2教师出示情境话题 A“我”是宋濂当“我”少时刻苦求学时,“我”认真地说: 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说: B“我”是老师当“我”悉心教育宋濂时,“我”严厉地说: 当“我”听闻宋濂的成就,“我”欣慰地说: C“我”是同学当“我”看到宋濂苦读时,“我”讥讽地说: 当“我”听说宋濂做官后,“我”后悔地说: 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讲借书求学之难:借书抄录 勤: 用心求学之专:执经叩问、俯身倾耳 “以中有足乐者” 艰: 讲求学跋涉之苦:负箧曳屣、四肢僵劲 生活艰苦朴素:缊袍敝衣、略无慕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