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分享行为(1).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9330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分享行为(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分享行为(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分享行为(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儿分享行为(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分享行为(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分享行为(1).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分享行为浅 析 幼 儿 分 享 行 为 摘 要:学会分享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应培养孩子分享的习惯,通过移情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父母要学会分享孩子的东西;应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宝贝。教师不但要重视培养幼儿学会物质分享,更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尝试与周围人分享快乐、分担忧愁,使孩子们的他享意识不断巩固与深化。 关键词:幼儿分享;获取快乐;提高素质 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 分掉一半忧愁。培根 幼儿分享,是指幼儿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一种行为,它 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以关爱同伴的方式获得快乐的

2、一种较高层次的行为。幼儿的分享行为经常作为评价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准。学会分享,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具有深远的意义。 曾经有一个父亲问他的三个儿子说:“如果有两筐容易腐烂的桃子,该怎么样吃才能使容易 腐烂的桃子不浪费掉一个呢?” 大儿子说:“先挑熟透的吃,因为那些容易烂掉。”“可等你吃完那些,其余的桃子也要开始腐烂了”,父亲立即反驳到。二儿子思考再三说:“应先吃刚好熟的,先拣好的吃呗!”“如果那样的话,熟透的桃子会很快烂掉。”父亲把目光转移到一直沉默的小儿子身上,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他思考片刻说道:“我把这些桃子分给邻居们一些,让他们帮着我吃,这样就会很快

3、吃完而不会浪费一个桃子。”父亲十分满意,不住地点头。 他就是当今联合国的秘书长潘基文!潘基文曾在不同场合说起桃子的故事。在我们与别人分 享的同时自然也会得到别人的回馈,只有那些被用于分享的桃子才会永久保鲜。我国的学龄前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他们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其角色、生活内容、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需要学习与同伴相处,与集体融和。 一、案例 幼儿园案例 乐乐正想拿玩具柜上的小汽车玩,轩轩走到他跟前,一把夺过小汽车,乐乐毫不示弱想夺回 来,两人开始争抢玩具,边抢边说:我的,我要玩的 反思:这样的事情在幼儿中屡见不鲜。在他们的意识中“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在几年

4、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的独占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而这些表现出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性格孤僻,不会与同伴相处,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这使我意识到培养幼儿初步的分享意识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强迫孩子把任何东西都与人分享,不但不合理,反而会激发他的逆反心理,做出相反的行为。 家庭案例 琪琪带来了一辆自己最喜爱的车,这辆车很大,不仅可以骑上去,而且一按能够发出类似警 车的鸣叫。琪琪对自己的小车爱不释手。平平非常想玩,但是琪琪不让。妈妈问琪琪“能把你的小车给其他小朋友玩吗?”琪琪坚定地摇摇头。妈妈很想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她试了各种方法都

5、不奏效之后,强制性地将小车和平平的玩具进行了交换,琪琪大哭不止 反思:幼儿尚无法稳定地形成分享行为,我们是否应该首先接纳他们的“自私”,当孩子不想分享的时候,不要强求,给孩子一段时间,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件,总有契机能够慢慢打开他分享的心门。如果父母一味地批评孩子,反而会产生负作用。 二、怎样培养孩子分享的习惯 通过移情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从孩子还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就要让孩子学着与别人分享东西。孩子渐渐长大了,在餐桌上,可让他学着给长辈夹菜;鼓励孩子给爸爸妈妈拿东西;教孩子给客人让座,让孩子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从中品尝做了有益于他人的事而带来的喜悦。许多孩子都不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

6、东西,但是,他却希望能够分享他人的东西。父母应该充分了解孩子希望获得他人东西的心理特征,通过移情训练,让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父母要学会分享孩子的东西 事实上,我们所说的“分享”有两层意思:既要教孩子学会分享,还要家长学会分享而这一点却往往被忽视。许多父母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愿让孩子吃苦,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尽数都往孩子面前堆。虽然也担心孩子会发展为不关心别人的冷血儿,但在行为上却不会与孩子分享。经常会发生这样一幕:孩子诚心诚意请父母一块吃东西,父母却坚决推辞,说:“你吃吧,妈妈不吃!”就这样,孩子与人分享的好意被父母扼杀了。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没有了谦让与

7、分享的习惯。对于大部分父母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自己首先要学会分享,坦然地与孩子分享,成为与孩子分享的伙伴。在家里,可以让孩子为家人分苹果、分橘子等,教给他先分给爷爷奶奶等长辈,再分给爸爸妈妈,然后才分给自己。在这种分东西的过程当中,孩子不仅学会了与人分享,而且明白了应该尊敬长辈,关心父母。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宝贝 每个人都有不愿意与人分享的宝贝,孩子也一样。这些东西也许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也许是 孩子认为重要的人送给他的礼物,也许对孩子来说有特殊的意义。我们提倡孩子与人分享,但是,并不是任何东西都应该与人分享。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宝贝,并教育孩子珍惜自己的宝贝。在其他小朋友来家里玩的时候,父母可

8、以允许孩子把他认为重要的宝贝“藏”起来,不让其他人分享,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东西,父母应该要求孩子与人分享。只有孩子藏好了自己的宝贝,他才会大方地把其他东西借给别人。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文学作品中的适当的正面形象最有利于幼儿分享认知的培养。例如:故事金色的房子中的小姑娘因为自私而失去了朋友变得孤独,当她与小动物们共享她的漂亮的金色房子时,她又得到了朋友。这个形象好像就是幼儿身边的同伴或者说就是幼儿自己,所以笔者在讲述完故事后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再一次形象地表现情感信息。在表演过程中幼儿充分体验到了自我意识的膨胀、自我意识的克服 和与人分享时的快乐这一心理变化的过程,同时也明白了分享是快乐的。 总而言之,分享是幼儿获取快乐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行为,它不仅指能与人共享物质与精神方 面的快乐,也指与人分担忧愁。因此,我们不但要重视培养幼儿学会物质分享,更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尝试与周围的人分享快乐、分担忧愁,使孩子们的分享意识不断巩固与深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