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上.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上幼儿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上 案例一: 国外有媒体指出,中国的小孩越来越不会玩了。他们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穿着干干净净,不允许他们做那些可能会使衣服弄脏的游戏。同时,中国很多的年轻父母觉得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画画、英语、钢琴等。 请结合游戏对成长的作用分析这些父母的做法。 儿童的活动,除了日常生活活动外,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1.游戏是满足儿童需要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 到了幼儿期,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独立性的增强,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
2、的兴趣,产生了渴望参加成人的某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强烈愿望。但是幼儿年龄小,由于受到知识、经验、能力等的限制,不可能真正像成人一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也就是说,幼儿渴望参加成人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同从事这些活动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之间发生了矛盾,而游戏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的活动方式。 2.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是促进其认知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 游戏中蕴涵着大量的学习。例如,儿童在搭积木、玩沙等建筑游戏中,能够认识各种建筑材料、各种物体的性质和特点,获得初步的物理经验,认识到只有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楼房”才能站稳。 游戏时,儿童的各种感官都要
3、参加,从而促进了感知能力的发展。 游戏所表现的往往是幼儿经历过的事情,为了正确、确切地表现某些事物,幼儿必须有意识地回忆以往的知识经验。特别是在规则游戏中,幼儿必须有意识地去记住某些游戏规则,这就促进了有意记忆和有意注意的发展。 游戏并非是以往经验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幼儿在共同确定游戏主题、构思情节、制作“道具”等一系列活动中,总是在积极思考,不断解决问题,这样,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游戏以想象为前提,同时又不断增进想象的目的性,并促使它朝着创造想象的方向发展。 3.游戏有助于儿童去自我中心 幼儿在游戏中总是以角色自居,力图像扮演的人物那样行动,要做到这一点,幼儿
4、必须站在所扮演的人物的角度上,去想象其可能的行为。因此,在游戏中幼儿逐渐学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有利于儿童去自我中心。 4.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制力 由于游戏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比较容易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达到一定的目的,从而锻炼了幼儿的意志。马努依连科的实验发现:幼儿在游戏条件下(哨兵站岗)坚持站立不动的时间,远远超过仅仅按照成人的要求而站立的时间。 游戏是一种不带任何强制性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儿童在游戏中可以随心所欲,他们的行为必须受游戏规则的约束。这种约束不是外加的,而是一种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因此,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制力和自觉纪律。 因此,这些父母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案例二: 亮亮3岁了,妈妈给亮亮讲故事,可是亮亮一会说外面有小猫在叫,一会说要玩皮球,总是不能专注地坐下去。结合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加以分析。 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集中表现为: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幼儿无意注意有如下特点: (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2)与幼儿有兴趣和需要有密切联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由于大脑发育水平的限制,幼儿有意注意仅仅是初步发展,水平低、稳定性差,而且依赖于成人的组织和引导。 由于幼儿注意有以上特点,因此,在维持孩子的注意力方面,应注意选择符合幼儿兴趣特点的内容和活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