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理论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游戏理论复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游戏理论复习幼儿游戏理论复习 第一章: 一、填空: 1、游戏与劳动有3种关系:劳动前的预演、游戏与劳动的结合、劳动后的再度体验。 2、游戏与艺术、体育是同态、也是同源的,以后三者逐步分化,分别以不同的发展形式而各自独立出来。 3、幼儿园诞生后,儿童游戏成为幼儿教育的一种手段。 4、福录培尔、蒙台梭利在观察了大量儿童自然游戏以后,根据儿童游戏主要是操作物体的特点,从教育的意义上把游戏的一系列操作的基本要素抽取出来,并使之系统化。 5、古代的文字游戏有诗钟、灯谜、字谜等 6、古代幻术游戏:一类是科学性质的小实验、小设计;一类是戏法之巧。 二、概念: 1、七巧板:拚图类的一种。源出宋代流行的“燕
2、几”,由宋代学者黄长睿发明。通过游戏者巧用心智,可拼排出各种各样的自然事物。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深得教育者欣赏和儿童们喜爱,流传至今,并流传国外。在国外称七巧板为“唐图”。 2、益智图:拚图类的一种。是类似于七巧板设计思想的图形板块,由清代童叶庚创制。 三、简答: 1、严教与乐学: 1) 严教强调对儿童游戏进行干预 2)乐学主张对儿童教学要游戏化 “严教”在德育的范畴使用,而“乐学”在智育的范畴使用。严教是通过限制自发游戏来实现的,而乐学则必须寓教于乐,是要教师以合适的方法,使孩子以游戏的心里体验来从事学习。 2、为什么儿童游戏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因为在人类生活的
3、早期,生产力极其低下,劳动过程简单,成人和儿童的思维差距不大,当生产力水平进步到使儿童不能直接参加劳动时,这才具备了纯粹儿童游戏的条件与可能。所以,专门的儿童游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章: 一、填空: 1、经典的游戏理论: 精力过剩说:代表人物:德国席勒,英国斯宾赛,主要观点:把多余的精力消耗。 松弛消遣说:代表人物:德国扎鲁斯,主要观点:游戏是储存精力的主要方式。 预演说:代表人物:德国格罗斯,主要观点:儿童游戏是未来生活的预先练习。 复演说:代表人物:美国霍尔,主要观点:游戏是重演人类种族进化的历史。 2、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1)、补偿说: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
4、的愿望。 2)、渲泄说: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 3、当同化大于顺应时,所产生的活动具有游戏活动的特征。 4、皮亚杰认为:游戏是一种在已有知识经验范围内的活动,是对原有知识技能的练习和巩固。 5、皮亚杰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不同水平,把游戏分为: 实践性游戏感知运动阶段; 象征性游戏前运算阶段; 规则性游戏具体运算、形式运算阶段 6、维果斯基认为: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二、简答: 1、前苏联活动游戏理论的观点: 1)、游戏是一种社会反映性活动 2)、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3)、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 4)、游戏是一种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 第三章: 一、填空: 1、现行对尝
5、试游戏定义的方法:假设思辩法、行为分类法、环境辨识法。 2、游戏是伴随愉快体验的严肃表现。 3、游戏是手段重于目的的活动。 4、游戏规则的遵守是自愿的。 5、游戏用假想改造了现实。 6、游戏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探索的。 7、伴随着假想的积极的参与感是游戏的特征。 二、简答: 1、游戏的主要特征? 1) 游戏是一种内在动机性行为; 2)、游戏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 3)、游戏是一种装扮行为。 4)、游戏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行为。 5)、游戏是一种没有外在约束的意愿活动 6)、游戏是积极的参与感的活动。 2、能激起幼儿游戏行为的环境是什么? 1)、一批熟悉的同伴、玩具或其他可能引起儿童兴趣的
6、材料。 2)、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协调 3)、成人的行为是最低限度的参与和指导游戏。 4)、友好的气氛使儿童感到舒畅和安全。 5)、把会使儿童产生疲劳、愤怒、疾病或其他身体压力的可能性排除。 6)、环境必须符合文化习俗。 第四章: 一、填空: 1、游戏是幼稚心理的表现,不成熟、不完善的心理机能是游戏活动的原因。 2、为了使幼儿能在教学中更多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使活动组织结构偏向开放的低结构,目标是隐蔽的,尽可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尽可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二、简答或论述: 1、 游戏促进儿童发展的价值? 一)、 游戏实现了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 1、游戏是成熟引导下的自发动作练习:游戏的练习机能就是指这种
7、动作的自发使用过程。儿童是好动的,表现为游戏的自发性。 2、游戏提供了多种运动形式的练习:游戏的运动形式就表现为一系列组合动作的机能性练习。游戏的这种练习机能就是对自身运动能力发展需求的一种满足。 二)、 游戏实现了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游戏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游戏的不确定性经常给孩子带来问题,促使儿童自发地进行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次,游戏降低了儿童对成功的期望和失败的担忧的压力,使孩子具有更强的挫折承受力和坚持性。 第三,游戏使儿童获得大量尝试在各种条件下使用物体的机会,使儿童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 第四,游戏中替代品的使用,具有发散思维的特点,是一种创造性的解决
8、问题的实践。 三)、游戏实现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1 游戏促成了儿童的社会交往关系:在游戏中,儿童结成了两种类型的交往关系:现实的伙伴关系,游戏中的角色关系。 2、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实践的机会 3 游戏帮助儿童摆脱自我表现中心。 2、关于“游戏与学”的几种态度和观点: 其一,对立论:业精于勤,荒于嬉。 其二,同一论:游戏就是学习。 其三,相关论:游戏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其四,统一论:游戏和学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三、辨析: 1、幼儿游戏与幼儿园游戏: 幼儿游戏指的是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 幼儿园游戏指的是教育背景中的幼儿游戏。 2、游戏教育化与教育游戏化: 1)、游戏的教育化,是针对自然状态
9、的游戏放任状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重上课、轻游戏。 2)、教育的游戏化,是针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使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 第五章: 一、填空: 1、游戏是从第二个月开始的,婴儿通过“找”的游戏,获得了物的永存性概念。 2、躲猫猫游戏,获得了对人的永存性概念。 3、婴儿无同龄游戏伙伴,因为孩子之间的心理发育水平很不一致,彼此之间不能理解对方,所以不可能合作游戏。 4、装扮行为的出现说明儿童已具有利用表象的能力。 5、36岁,称为典型的游戏年龄。 6、规则性游戏的萌芽,规则性游戏的最显著的特点即规则的遵守和两人以上的竞赛。 二、简答: 1、象征性游戏
10、的成熟的特点: 1)、角色开始成为游戏的中心。2)、游戏主题的扩大。 3)、游戏的情节复杂 4)、玩伴的合作性加强。5)、象征性游戏的时间变长。 第六章: 一、填空: 1、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游戏分为:机能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2、从游戏群体社会性的角度分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3、从教育实用的角度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 4、象征性游戏的构成因素:情景迁移、物的替代。 5、装扮动作的发生作为象征性游戏萌芽的标志,大约发生在1213个月。 6、基本的角色类型有机能性角色、对应性角色、关联性角色、同一性角色、想象性角色。 7、结构游戏的指导内容有:识别材料的技
11、能、结构操作的技能、结构分析的技能。 二、概念: 1、象征性游戏:是一种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仿真实生活的游戏。这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 2、平行游戏:是一种两人以上在同一空间里进行的,以基本相同的玩具玩着大致相同内容的个人自行游戏。 3、物的替代:以一个当前的物体代替一个不在眼前的另一个物体,并以被替代物的名称来命名替代物。 4、角色行为:是包括了角色动作、语言所构成的扮演过程,是角色扮演的基本要素。 5、角色意识:能够分辨现实中的自己与游戏中自己扮演的角色,知道自己正是假装的别人,也即能在游戏中辨别真假。 6、角色认知:对角色行为职责和角色之间关系的理解。 三、辨析: 1
12、、象征性游戏的规则与规则性游戏的规则: 象征性游戏的规则是隐含于角色中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规则的个人随意性较大;规则游戏的规则在游戏开始之前就决定了,不得随意更改。 第七章: 一、填空: 1、较大的空间可增加运动的想象性游戏和打闹嬉戏的发生频率;较小空间能产生安静的社会性游戏和结构游戏。 2、空间太大,可用家具区隔或增加设备;较小的空间内改变设备,增加攀爬设备和两层空间。有效空间内应经常调整空间密度,有时区隔,有时开放,以便诱发游戏的各种功能。 3、主张自由的、个别化教育,多采用小型分隔区;主张统一的集体活动,则采用大型开放区。 4、同伴的影响包括:有无玩伴、玩伴的熟悉程度、玩伴的年龄和性别
13、 5、根据孩子们对玩具的反应,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无探究精神者;一种是探究者;一种是创造性探究者, 6、成人在指导儿童游戏的时候,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自主性,要做到这一点,其关键就是尊重儿童。 7、 尊重儿童的游戏意愿:教师努力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儿童的意愿。 8、游戏材料的丰富,不仅指数量的多少,而是包括种类的多少,以及种类之间的组合和搭配应该具有多样性。 二、概念: 1、外在干预:成人在游戏指导时,并不直接参与游戏,而是保持一个外在的角色,来引导、说明、建议、鼓励游戏中孩子的行为。 2、内在干预:是指成人以游戏内部的角色身份参与孩子的游戏,以游戏情节需要的角色
14、动作和语言来引导孩子的游戏行为。 三、简答: 1、户外游戏场从结构特征上分成几种? 1)、传统的游戏场地场地上一般是零星、单个地安臵一些固定的常规运设施,一种设施只有一种功能。各设施之间缺少有机联系。 2)、创造性游戏场地提供多样化的游戏设施,以引发多样化的游戏经验。 3)、冒险性游戏场地利用自然环境及各种废弃物规划的游戏场地,除了储物架和储藏室外,各种设施都是临时的。 2、成人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和地位? 教师的指导应当迎合儿童的需要,指导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儿童的游戏意愿。教师应是: 1)、游戏环境的创设者 2)、.游戏过程的观察者 3)、.游戏进展的支持者 网上:游戏与幼儿园课程: 游戏与两种
15、基本的课程模式: 1目标模式的课程: 这是一种高结构化的课程,其特征如下:目标分解、结果评价、注重教师预设的活动。利:操作性强,达成度明确,便于检查弊: 忽略情感、态度、创造力、主动精神、个体差异 2 过程模式的课程: 这是一种低结构化的课程,其特征如下: 课程不以教师事先规定好的结果为中心,而是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为中心。 高度关注学生的不同需要、兴趣的变化、能力的形成、个性的发展。 注重幼儿生成的活动。 利弊与目标模式相反。 3、两种课程模式中游戏的差异性: 两种课程模式中的教师行为倾向性有差异: 低结构化的课程比较鼓励儿童的自由游戏,教师对游戏的干预较少,教师 组织教学时,在游戏
16、和非游戏之间的连续体上偏向纯游戏一边 高结构化的课程比较倾向于进行教学性、规则性游戏,在自由游戏中教师较多进行控制和干预,组织教学在两个连续体上偏向非游戏一边。 两种课程模式中的儿童游戏行为倾向性也有差异: 低结构化的课程中儿童倾向于玩装扮游戏,游戏中的想象、创造和合作行为较多。 高结构化的课程中儿童倾向于玩操作性游戏,游戏中的专注、持久性较好。 、游戏与课程的四种关系模式: 1、游戏与课程的混合模式:游戏与课程是同一个过程。 2、游戏与课程的整合模式:预设的课程是从游戏中生成的。: 3、游戏与课程的并列模式:游戏与课程交替进行,或在游戏中插入课程。 4、游戏与课程的隔离模式: 游戏只是一种消遣性活动安排在休息时间,其中老师并不打算进行任何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