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思想的当代启示.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0310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思想的当代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庄子思想的当代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庄子思想的当代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庄子思想的当代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庄子思想的当代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庄子思想的当代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思想的当代启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庄子思想的当代启示庄子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道家的核心概念 庄子思想是一个很传统的东西,他和我们现代的思想不一定合拍。古代思想对现代生活有一个启发,但不是主导的。 道的概念,是关于世界的本源和世界的内在法则的意思。其实就是人类的一个设定。这是人类无法认识亦无法证明的东西。道的三大特点: 我们应如何在宏大的世界中寻找到事物的本源。这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东西,也是人类生活之外的东西。康德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学说中提到上帝的概念时指出:任何科学手段都不能证明上帝到底存在不存在。所以上帝是不能用逻辑去推定的。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其实一共三种,科学、逻辑和经验。上帝是三者之外的存在。上帝其实只是人类的必要设定。我

2、们只能这样设定:万物必须归于一。若万物不统一,只是单独的毫不相干的存在,则世界将是一片碎片。就人类的思维来说,从多神教转到一神教,其实它是一个哲学问题。在一神教中很清晰的表达了“万物统一于一”的概念。它是一个哲学概念。在多神教中,神是一种经验的事物和表达。一神论是世界归于一元的设定。虽然一神论是如此的古老,但是它依然十分强大,仍然在人类生活中存在,即万物归源于一的思想。 A道的原初性特点 道德的概念和上帝的概念十分近似。道德概念是世界的本源和法则。老庄哲学仅仅是一个设定,它既不是发现也不是证明。道,是先于一切的,是一种原初性的存在。从第一种理论的角度讲,世界是没有开始的。如: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和

3、上帝创世的理论在本质上其实并不冲突。但宇宙大爆炸是有一个开始的。宇宙大爆炸的第一动力是来自于上帝的。从第二种理论的角度讲,宇宙是没有开始的。它不能与神的理论相结合,所以是不能为教廷所承认的。所有具体的事物都有开始。这是人类的逻辑思维也最终无法解释的东西。人到最后不得不接受宇宙是有开始的这一理念。比如说,关于宇宙大爆炸起源于“元物质”。“元物质”的特点就是质量非常大但体积接近于无。这只是人类的一种描述方式。天文学家告诉我们的方法其实与神学非常相似。关于这个理论,霍金说:“时间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的。”所以在大爆炸之前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上帝以前世界是什么,是没有答案的。 B道的独一无二的的特点 人

4、类的很多伟大智慧其实很简单。所以世界的本源必然存在一个设定,必然存在一个原初的图设。道和上帝都只是建立世界图设原初的原点而已,也就是所谓的宇宙大爆炸的元物质。在描述世界产生的元物质时,世界所表现的特点就是“一”。上帝是开始,上帝也是一切;道是开始,道也是一切。我们可以从一个有趣的角度来阐述“一”内涵。如:人理解世界的方式的角度。每个人理解世界的方式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另外一个对等物的存在。简而言之,若人理解世界的方式有一个对等物的话,道就不能成为世界的唯一的本源了。比如神学中的最高神是没有老婆的。但在一些民间气息浓厚的传说故事中,比如玉皇大帝却是有老婆的。因为玉皇大帝只是一个民间的说法。民间对最

5、高神的理解都是从生活经验的角度去理解的。 C)道的永恒性特点 道是永恒的,周兴而复旦的。源出的、独一无二的、永恒的这三个特点构成了“万物是归源于一”中的“一”的概念。道是开始,也是所有。我弄清楚了之后。无论在哪种文化中,凡是出现这个概念就一定符合这三个条件:首先,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的;其次,道是必要的;第三,道必须具有中国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中国化的概念”实际上是说道是不可被定义的。无法用人类的语言对道进行定义。正如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意思说的就是人类的语言是低阶位的事物,而道则是高阶位的事物。道是永恒的,且是无限的。毕竟人类的语言是有限的。因此一个低阶位的事物是不可能去定义一个高

6、阶位的事物的。一个有限的事物是没有办法很好的去阐释一个无限的事物的。所以,在道家思想的系统里,不存在神圣语言和绝对真理。神圣和永恒的事物唯且只有道。然而道本身却是不表达自己的。人所说的和所创造的事物都不是绝对和永恒不变的真理。 道其实是一种阻止人变成神,阻止事物被神化的力量。我们可以用基督教的文化进行对照,在基督教里上帝是具有神圣语言的,上帝创造世界的方式就是用最优美的语言创造了世界。我们常说的心想事成也是上帝的特质之一,上帝的意志就是现实。即通过上帝来实现人类的梦想。此时上帝的意志就转化成了现实。“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是“与此”的意思,“于此”就是上帝的意思。基督教的教义告诉我们应怎

7、么去理解上帝。上帝不是现实存在的,没有显示其存在,这是上帝就是一个“莫在”的形式。当上帝显示其存在的方式,就是用语言来显示其存在的,但这其实仍旧是人类的语言。凡是上帝借人类之口说出来的东西,就不是绝对永恒的真理。这表示上帝说出的话与上帝本身的意志是不一致的。上帝的语言归根结底是人类的语言。存在一种被永恒的关系。人是不可能永恒的。一切被说出来的东西都不可能是永恒的。 当牧师回答圣经中的三个问题时,他指出:第一,上帝具有一个启示和象征意义。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第二,这是上帝对他的信徒所说的,你只有真正成为了上帝的信徒,那么他说的话才能真正管用。其次,道是非人格化的。 第三,道是不显示其意志

8、的。上帝的意志在旧约、新约都有所体现。打个比方说,上帝实际上是开保险公司的。上帝真正的职能就比如保险公司担保了世界上所有人的幸福。我们总是认为我们遭到了不公正、不公平的对待或我们获得的幸福与付出不成比例。这时人们就会本能的求助于上帝。然而人有看腻遭受到极大的不公正的对待。比如:长崎的原子弹爆炸,飞机飞到白久洲上空的时候,一片乌云把白久洲挡住了。长崎就在白久洲的旁边。那些老人和小孩最终烧成了一团。最后很多人都被烧焦了,这番景象让人看了十分动容。 上帝告诉我们人活在世界上可能会遭到各种不公平的待遇。但只要设定了上帝就意味着必然设定了灵魂的永恒。设定了灵魂永恒,也就意味着每个人最终都会获得他的幸福。

9、这也是上帝存在的必要性所在。 道家的核心概念:不以一个单独的方式存在,道来源于自然“道法自然” 道内化于万物,道又外化于万物。道无所不在,而且道不能以一个单独的方式存在,但是上帝仍以一个单独的方式存在。在禅宗思想中,事物是不分高贵和低贱的,任何事物都是平等的。禅宗思想的本源就是道。道的哲学可以被这样解释,道有点类似于钻石。对于一颗小小的钻石来说是价值连城,但论其实际用途却几乎没有多大用途,顶多用来划玻璃。道发生作用的方式是“道法自然”。道形成了一种自然法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就是说,人类的规则来源于土地,土地的规则来源于日月变化及运行,任何具体的存在都统一于它背后的超越

10、的力量,而只有道的力量是来源于它的本身的。人类的规则和法度来源于“天”,而“天”的规则和法度来源于道。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只能源于他自身。现代汉语中的道自然指的是大自然的意思。而古代汉语中道则解释为事物的自然。天,“道法自然”,指万物的法则就是自然的法则。自然的法则其实就是老子所说的事物的最高合理性就是事物依照事物的特性而达成的和谐的状态。一切事物的最高法则就是自然法则。按照老子所说的,万事万物按照自身的特性运行而达成的和谐创造。这就是老子所推崇的事物的最高合理性。西方人将其表述为“天赋人权”。西方关于自然权利的论述与道家思想十分相似。神的力量和自然法则,有时是一体化的,但有时又是不同的。但在道家

11、里只有一个法则,那就是自然法则。 二、老庄的不同 老子讨论的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怎样建立一个合理美好的社会秩序和最优的政治模式,更多的体现的是社会问题。而庄子关心的问题是人在欢乐的世界中,怎样保存人的精神健全,其侧重的是个人问题。庄子的整个思想哲学系统来源于老子的哲学系统。 道在政治上的体现是无为而治;道的最高法则是自然法则。老庄的哲学思想的基本体系是一致的。只是庄子更深化了老子的思想,且两人所关心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庄子的思想用图设来回答,道跟人的关系就是复兴。道转化为元气。儒家本身没有本体论,直到宋代理学才完整。孔子说。子贡说:老师的学问呢,我们可以听到。但关于人的本质和自然的本质是无法

12、言说的。儒家思想的缺陷就是没有宇宙本体论。从无形到有形,就是道创造发明的过程。言行。人从天地元气中获得宇宙的生命力。我们世界的本质和世界的存在。若宇宙中不存在智慧,人又怎么会有智慧呢?人从哪里来的呢?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人和世界的本质的关系。 生命是具有完美性的,因为生命的根源是道。生命是在社会环境中存在的。但社会环境极可能是一种扭曲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道。当把人类具体到现实的社会环境中时,人会有自己的社会观、价值观。但有时候人也很悲哀。人的悲哀体现在就是有时候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推动自己,最终自己又要到哪里去?我们现在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人还未真正了解自己的真

13、实需求。这就是所谓的现实环境吧。人的悲哀在于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能够到哪里去?人本身不具备支配自己的力量,也很缺乏认识自己的能力。当人意识到这些的时候,人就会明白自由是什么。 一旦人对自身的认识扭曲,人的生命就会处于一种荒诞、渺小、无着落的处境之中。我们可以用基督教文化来解释生命来源于上帝。按道理来说生命应该是完美和幸福的。但往往人的生命是不完美、不幸福的。因为人受到魔鬼的三大诱惑。道家中说,生命重新获得完美的方法是“返归大道”,和道一起。基督教中说获得完美的方法是皈依上帝。其实佛教讲的也是这个东西。其实它有两种模式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人先天就具有完美性。因为人堕落了,所以人最终遗失

14、了完美性。另一说法是人本身是不具备完美性的,所以人在不断地寻求完美性。这两种是人寻找自身的方法,这两种方式都是根本性的。 三、庄子思想的核心问题是非和对立 庄子的追求超越生命的超脱,从生命的扭曲形态中超脱出来再返归到大道。这时人将获得一种精神自由、觉悟和智慧。庄子思想与佛教思想相近,因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佛教思想是和老庄思想结合的结果。所以庄子中有很多的佛教语言。佛教中说人为什么是没有智慧的呢?因为人还没有觉悟。佛教对人的解读是世界的佛性和人的心性的统一体。人之所以失去完美性是因为人受到世俗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人所要做的就是觉悟。释迦摩尼做的最出色的一件事就是觉悟。佛的核心

15、概念就是觉悟。当人一旦觉悟之后,世界本质的心性和佛性将成为一个整体,这时人就成为了佛。佛教的思想和庄子的思想有较多相似的地方。禅宗的实质是“佛衣道心”,指的是佛教本身是外壳,而其灵魂则是道教。 庄子的超脱指的是人从变形的扭曲状态中超脱出来。使人失去完美性的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其中最主要的是庄子思想中的小大之辩。在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在大海上拍出三千里的巨浪。“崛起而飞,一方而至。实在不知其所已矣。从河边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其中有一词“翱翔蓬蒿之间”。庄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又是一位语言学家。形容人感到小小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时,自由自在的感觉。俨然感觉自己仿佛身心处在很自在轻松的状态。像只小麻雀

16、的感觉。“望洋兴叹”一词,也是出自庄子一书。望洋兴叹的典故说的是当黄河看到海神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渺小。谁也不知道世界到底有多大。特别是在庄子的时代,科学的发展程度还很薄弱。庄子喜欢从无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用庄子里一句特别精彩的语言来说明就是“夏虫不可语以冰”。说的是夏虫根本就存活不到冬天到来的时候,所以夏虫不具备理解冬天的现实可能性。 虽然人类往往受时空条件的束缚,但是现代社会各种文化区域的来往比较多,更容易接受另一种文化的融入。无论是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具有一种文化的差异性。时代是变化的,现在我们明白这是同佛家的文化是一样的。人类是受世俗的知识支配的,若人类要拥有大智慧,就必须要摆脱世俗的支配。

17、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受时代的支配。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爱情诗,但汉代儒生认为它是一首赞美诗。赞美的是周王的王后的美德“不妒忌”。周文王的王后为女人制定了一个标准就是不妒忌。没有什么错误的婚姻,一夫多妻制和一夫一妻制都很合理。周文王的王后是非常伟大的,是不妒忌的代表。我们讲这个例子是让我们反思我们这个时代对我们的影响是什么?善恶都不是固定的。善恶不是一种属性,它只是一种命名和界定的行为。其背后是一种利益分配的原则。获得更多的利益份额和利益的原则。在瑞士婚姻率很低,不是不合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它是合理的。对错都是周围的文化传统、社会环境决定的。当只有我们怎么

18、明白了我们是什么的时候?我们才能明白人的主体性的问题。所以庄子讲我们要超脱主体性的限制。,这是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你怎么知道其他的都是假的。你不知道这是什么事,你去想说明是民主是没有意义的。人是具备自主性的。每个人都生活在时空中,所以每个人必然会受到时空的限制。人的生命是平等的。人的生命还有一个精神广度。同样长度的人的生命所反映和表现出的人的精神广度是截然不同的。有的人能够理解的多,有的人理解的少。比如:你能理解一个唐代人的生活吗?所谓精神自由指的是你拥有多大的精神空间,你就拥有多大的生存空间。 是非观: 庄子关于“是非”的看法是非常精细和有趣的。是老子所完全没有展开的。庄子的是非观用一句话概

19、括就是:“所有的是非都是用立场去定义的。”“对立”是是非立场的产物。当对立消失了,立场就确定了。再讲对立,比如蚂蚁打架的故事。我不知道是信还是不信,家里根本不知道你看书,中午就不回家吃饭,一只蚂蚁死了之后的动作,它的小足还在不停地颤抖。蚂蚁的尸体往往是一堆堆的死的。有一则报道说蚂蚁的尸体有20公尺之长。但我们是无法追究起蚂蚁打架的对错的责任归属。谁是正义的蚂蚁?谁又是非正义的蚂蚁呢?人类是无法知晓的,因为你不是蚂蚁,所以你不可能了解蚂蚁的世界。庄子对于是非的立场是“不讲是非”,这样就不会掉到是非里面。上至一个国家、一个族群、一个联盟,小到一只蚂蚁,当你摆脱了对立,你就脱离了是非。北方四岛。所以

20、蚂蚁打架,谁能说的明白。 庄子的思想是有意思的,但不一定是对的。将庄子的观点引申开来,放到历史的立场中去考虑,对立消失了,所以正义也就消失了。东北满汉文化对人们来说是一件很习以为常的事情。但若站在汉族的立场上看,其实清朝人干的事和日本人干的事是一样野蛮的。有很多“是非”是没有意义的。看一个人活得好不好,只要看他在这个世上纠缠的多还是少。事实上很多得失不足以成为得失。不要总是费一些无用的精力,很多问题不要从是非或对立角度上理解。所以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解决对立,没办法的时候大家就去协商和共同承担。很多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去承担,你做一点,他做一点,每个人都必须承担自己所做的事情的结果。庄子的思想来源于

21、老子。老子中说在人为世界命名之前,世界其实是没有名字的,于是人类给自然外加了一个自然秩序和规则。人类建立的所有秩序是外加的。 认识事物的方法有两种“故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欲以观其妙”。是说宇宙万物最初没有名字,不做分别。有了名字,才分出万物。所以世上区分万物,用以观察相互的内部关系;整体待之,用以研究总的运行规律。 “常无欲以观其妙”,指的是经常站在无的角度,站在事物没有被命名的立场观察其微妙。自然我们不能任其自然。我们要采用一种社会和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表达自然。在小孩身上“偷”字是不能使用的,偷是成人社会的,小孩只是因为喜欢这个东西,才会去“偷”,实际上谈不上“偷”。禅宗讲的非常多的就是

22、不要把语言的世界当做实存的世界。语言的世界实际上是人类构造出来的世界。人类怎么在自然之上建立秩序。外加了的是人类自身的文明的秩序。 庄子道德经中的“八德”,第一条讲的是“有左有右”。方位的概念其实是人为的,而不是事物本身的。是说有了左就有了右。一个桌子放在哪里?有左右吗?同理,东南西北也是如此,是由你所站的相对位置确定的。世界上有远东、中东和近东,欧洲文化强势,回到中国来,遥远的东方就是美国的西海岸。甲午战争中清代人写的就是中东战争,克服自身的立场看问题,是认清事物本质的好的角度。世上没有上和下,事物本身没有这个东西,是人为定义的。“有左有右,有人有异”,我们是按照秩序来建立真理的,而不是按照

23、真理来建立秩序。真理是随着秩序而来的,真理是对秩序的一种说明。庄子的这句话与卢梭的思想不谋而合。人是秩序的产物。人类社会的的第一条规则就是“乱伦禁忌”。在自然状态下,在动物中血缘关系相近的发生性关系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在人类史中就是乱伦。人类只是处在纯自然的状态。 第二条就是“有分有说”。就是说有了区分,就有了区分的辩说。富人的“富”,是有他的合理性的方面的。穷人要争取自己的权利。富人则要利用穷人来建立自己的政治力量和政治利益。犯法就是把富人杀了。“有分有说”,站在哪一个立场,就有不同的辩说。单纯的事实都不存在。 第三条就是“有竞有争”。最大的困难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的人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法国大革

24、命中的领导人罗伯斯庇尔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他认为单纯的事实不存在。“有竞有争”,是说内心的比较,外在的真实。人为的规则,人为的秩序。庄子对于是非的态度是“不讲是非,得计环中” 第三条就是不分辨是非,然后站在是非之外。“得计环中”就是所有的事物都处在一个循环的变化的过程,只有站在是非之外看是非,才能看清楚。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是非。是非是由不同的立场造成的。所以此一处,彼一处。一种方法就是站在是非之外。最后,承认是非之外的是非。站在老张、老王是对的也是错的。若每个人都从自身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分不清谁是谁非。前两天,和日本人吃饭,这两个人也是名教授,日本对中国的敌对的情绪。结账送客。但在现实社会中,

25、我们完全没有立场是不可能的。但“没有立场”在思考问题上不一定是不可能的。对立的双方各有自己的是非,只有站在是非之上,你才能看清他们是非的依据。 第四条就是“对是非最后的决定力量来自公用”。简单的解释就是说有用的就是对的。人们在解释是非的时候,不是出于人对是非的爱好,而是对利益的爱好。狼吃羊,羊吃草。我们往往认为狼是坏的。其实我们是站在人的立场上看狼的,因为我们要吃羊,但是狼把羊吃了,所以狼吃羊就是错的。 四、庄子思想的荣利观 有时候我们会把物质利益看得过重,但我们往往不是为了真正的物质利益。归根结底是为了追求荣耀。人需要维持自己基本生存的物质的需求是有限的。但是人对于荣耀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荣

26、耀带给人的最大问题在于荣耀是由他人决定的,而不是人自身所能掌控的。于是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都是由他人决定的。这就影响了人自由的认识、支配和看待自身。物质生产的充分有限看成是共产党存在的。人类总有一天能够达到这种水平。但是我们要知道人的需求不是常数,而是变数。所以庄子养生主中一开始就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做好事不会马上受到称赞,做坏事也不会马上受到惩罚,但是做好事的人早晚要被人称赞,做坏事的人终究要受到惩罚,所以人要向善,不要因为不能马上得到别人的认可而不做好事,也不要因为不会马上受到惩罚而做坏事。 庄子说这个世界强迫我们的事情有两个:一个是暴利?,另一个就是荣耀。陶渊明有一首很有名的桃源

27、诗,诗中写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境。这是人与自然达到了一个和谐的状态下所展现的景象。 人有两种生存方式:一个是在社会上的生存,另一个则是要面对天地宇宙世界的自然的生存。在社会的生活中,人会为了追求成功和荣耀而努力,这样的人其实活得极其不易和被动。我们总是试图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而当我们获得比他人更多的物质利益的时候,就会感觉到仿佛自己比他人优越。生命有时是残缺的。但当人与自然在一起时,人与自然成为一体,隐含着人在自然中其实是自在自足的。所谓自在是不以其他事物的存在而影响自己的判断,仅凭自身就能够使自己满足的状态。人一旦追求目标追求荣耀,就处在一种被支配的地位,被利益所支配。只有超越利益之上,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一个人是需要对象化和目标化的。但是当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人是不自由的,就是被这个社会所支配的。有限的知识,有限的人生,被时空条件所局限的认知,被我们的利益立场所支配的生命是荒诞的、可怜的。而当你真正超脱了利益和荣耀,你又能干什么呢?庄子不能告诉你,庄子告诉你的只是一种看待事物的方法,一种理解自身和社会的思维方式和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