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人生智慧(1).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0311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的人生智慧(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庄子的人生智慧(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庄子的人生智慧(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庄子的人生智慧(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庄子的人生智慧(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庄子的人生智慧(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的人生智慧(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庄子的人生智慧庄子的人生智慧 庄周梦蝶 讲梦,是庄子文章的一大特色。关于梦的问题,不是只有西方人会做梦、能说梦,中国人早就会做梦、说梦了,而且说得更加高明、更加深刻。据研究,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就有梦字。最早的甲骨文中梦字,“表示眼球在转动”,说明“我们祖先对于人做梦曾做过仔细、认真地观察。” 从殷周以来,中国古人对梦进行了三千多年的探索。虽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对于科学解释梦的问题,为时还太早。汉代王充对梦进行过许多思考,作出过许多解释,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未能令人满意。现代对于梦的解释也还有许多盲点,值得继续探讨。 庄子说梦,不是从科学角度来解释,而是利用梦来讲他对人世的看法,可谓别出心裁,意

2、味极为深刻。庄子讲梦的问题,都是很深奥的,需要细心体会。失意者可以从中获得精神安慰,消极者也可以从中找到为自己辩护的理论根据,过于计较的人也会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后代编撰关于梦的故事,如黄粱梦等,或多或少都受到庄子的影响。 生活总让某些人不清楚“我是谁” 在齐物论中,庄子说:“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晚上做梦饮酒,醒来哭泣;梦中哭泣,醒来去打猎。在梦中,不

3、知道自己是在做梦。梦中又有做梦的,醒来后知道是在做梦。大觉醒以后,知道这是大梦。愚蠢的人自以为是觉悟的,以为什么事情都非常明白,“这是高贵的!那是卑贱的!”这是一种严重的偏见。 孔子跟你都在梦中,我跟你说梦,也许就在梦中。这样的说法,名叫“吊诡”。什么叫吊诡?宋代王安石的儿子王雱解释说:“吊当于至理,诡异于众也。”也就是说,最深刻的道理,众人往往以为是诡辩、谬论。万世以后,会遇到一位圣人知道解释这些道理,那就像早晚见面那样。这样大圣人非常难得,如果万世出一个就不算少了。 在这里,庄子是将人生看成一场大梦,很多人稀里糊涂地过日子,如梦一般。自以为什么都明白,是非对错,高低贵贱,都分得很清楚。实际

4、上什么都不明白,有的实际上是非颠倒,有的则是真伪混淆,他们至死也不觉悟,这一生不就是一场梦吗?庄子认为他的思想是深刻的,被无知的梦中人误解为诡辩。 我们批判庄子的说法,是否真正理解了庄子的本意呢?是否成了现代“梦中人”呢?战国末期的屈原说:“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众人皆醉,犹如梦中。要从梦中醒来,也像从醉中醒来。 如醉如梦,如何能看清世界上复杂的现象,如何能正确对待处理艰难的世事?如何才能从大梦中醒来?有一基础条件,就是继承人类所创造的全部文化成果,对世界历史有深入的理解与把握。 编辑注评 庄子的意思是说,人的生活本身就像是一个梦,我们总是被限定在生活的一个角色和一种境地中不能自拔,我们也总以为

5、我们很清楚自己在说什么、在做什么,其实我们并不真的清楚。有的人睡得很轻,入梦不久就能醒来,而有的人睡得很沉,也许一生都没有梦醒的时候。 那么是谁或者是什么让我们“入梦”的呢?在一些时候,在一种环境中,有一种强大的压力使你和许多像你一样的人做着你们不愿做的事情,因为无法摆脱,或为了生存不愿摆脱,你就和许多人便顺从着做了下去,由最初的顾虑而到最后的理所当然,这样你“入梦”了。生活中,有时也有一些引诱,让你无法忍受,于是你追随而去,难以舍弃,这样你又“入梦”了。 这就是生活,生活总是让人不能清楚地知道“我是谁”。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惊醒这个梦呢?那就要既能投入生活,又能超越生活。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

6、们才能以一个局外人的立场去用心品味身外之物,才能超脱于物欲之外。 别把“人生如梦”当成不思进取的歪理 在大宗师中,庄子借孔子的口说自然变化是不知不觉中不断进行的,人的生死、先后、梦醒都是物的变化过程。 大意是说:就是我(孔子)和你(颜回)恐怕都在梦中还没有醒过来吧!他(指孟孙才)表面上有痛苦的样子,其实并不伤心。孟孙才特别清醒,别人哭他也跟着哭,只是跟别人做样子。一般人常常互相讲我如何如何,他怎么知道“我”就是我?你做梦变成鸟飞到天上去,或者做梦变成鱼潜入深渊。也不知道现在我们说话,是醒着,还是在梦中?碰到舒心的事还来不及笑,发笑也来不及安排,安于自然的安排而随着变化而变化,就融入了变化的大自

7、然的浑然一体中。 真实的世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人们总是不会满意于这样的混沌的感觉。他们总是要争个你对我错,要弄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于是有了儒墨,有了是非。 庄子描写这个过程说,对这个世界来说,分辨是非的过程,就是把一个整体割裂开来的过程。正是因为这样分割世界,于是世界成了物的集合,逐渐失去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和和谐状态。可悲的是,人们却把这样一种分割后的物的集合看作了世界的真实面目,并且只能局限于自己所见到的那一个部分,这就好比盲人摸象,永远以为自己所见的是正确的,却不知道自己错了,总以为自己是清醒的,却不知道自己实际在梦中。这就是我们所认为的世界,一个完全吊诡的世界,而且还是一个我们不知道

8、吊诡的世界。 这里再次阐明“人生如梦”的思想,认为不必追求醒悟,不要刻意造作,只要顺从自然就行了。万物是变化多端的,“我”也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因此,任何人就不必执著于“我”如何如何。 编辑注评 庄子对宇宙变化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对一些人执著于自己的观念多有批评。按现代理论来说,他要破的是形而上学的僵化观念,提倡的是辩证法思想。这些说法,对于固执己见、僵化思维的人,是有很好的启发作用的。但对于不负责任的人,对于凡事漫不经心的人,可能以此为借口,为自己缺乏责任心作辩护。人生如梦,使一些人消极情绪加强,进取心减弱。因此,太高深的理论容易被俗人所误解,这就是庄子理论的“吊诡”特性。在某些特殊时代,文

9、化素质很差的人,也在那里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人的文字没有完全读懂,一知半解,加上曲解、误解,就妄加否定,是非常典型的“吊诡”现象。因此,正确理解庄子的思想和其中的人生智慧是很重要的。 快乐每一天 杞人忧天是犯傻 在齐物论的最后一段说:“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至乐载:列子旅行,在路边吃饭,看见一百岁的髑髅在草丛中。他指着髑髅说:“只有我和你知道没有生也没有死。你果然难受吗?我果然欢喜吗?种子非常神妙,得到水就长成水绵,在有水有土的地方,就长出掩盖蛙与蚌类的植物,生于

10、土堆上就长出车前和泽泻之类,车前与泽泻得到粪土就长成乌足。乌足的根就变化成地蚕,它的叶子,变成蝴蝶;蝴蝶老了又变成虫,生长在灶下,形状像刚脱壳的,干余骨的幼虫。干余骨吐出的黏液变成斯弥,斯弥时间久了变成醋,颐辂产生于醋,黄軦生于九猷,瞀芮生于腐蠸,羊奚像竹子,却不生竹笋。老竹会生出青熊,青熊生程豹,豹生马,马生人,人又反入于机。”这里的马、人,有的说是草名。结论是“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出于机是生,入于机是死。万物都是出入于机,也就是说都有生死。所谓生死,并非存亡,而是转化成别的物。人出于机,又反入于机。机是非常神妙的东西,如果称它为无,那么,人就是从无而生,再归于无。变化的基础是气,变

11、化的原则是道。庄子死妻时,惠施去吊唁,看见庄子坐在那里,鼓盆而歌。惠施有疑问:“她与你一起住,生了孩子,一直相处到老。现在她死了,你不哭也就是了,还鼓盆而歌,不是太过分了吗?”庄子回答惠施说:“不然。她刚死的时候,我怎么会不悲哀?从头考察,本来没有她的生命,再往前,连形体都没有,再往前,气也不存在。后来产生了气,气变成形体,形体变成生命。现在死了,又变回去了,就像春夏秋冬那样变化着。在这种变化中,我在那里哭,自己觉得不理解生命。于是我就不哭了。”这也是阐述这种生命循环的观点。这里列出许多名称,现在是指什么,历代注家颇有争议,大意是肯定万物是在不断变化过程中,则是容易理解的,没有争议的。列子与髑

12、髅说话,当然是寓言性的。就是庄子做梦变成蝴蝶,也未必是真事。庄子就是借此讲他的理论。 至乐另一段也讲髑髅。庄子到楚国,看见一个髑髅,髑髅突然变成头颅。庄子就问它:“你是由于贪生作了不合理的事变成这个样子?还是因为亡国被诛杀才这样的?或者有不善的行为,给父母妻子丢脸才落此下场?或者有什么冻饿的灾难才如此?还是因为你年龄的原因变成这样的?”庄子说完,就拿髑髅当枕头枕着睡觉。到了半夜,髑髅在梦中跟庄子说:“听你的谈话像是思想家,你所说的都是活人的担忧,死以后就没有这些事。你想听死以后的事吗?”庄子说:“是的。”髑髅说:“死以后,上无君王,下无臣民,也没有四季的变化,自由自在地跟着天地自然变化过日子。

13、即使当国王,也不会比这更快乐。”庄子不相信,说:“我让管命的神恢复你的形体,给你骨肉肌肤,将你的父母、妻子、乡亲以及相识的人都返给你,你愿意吗?”髑髅说:“我怎么能抛弃国王的快乐而恢复人间的劳苦呢?” 编辑注评 按庄子说的意思,人死后去的那个世界不一定就不好。这就如同做梦一样,好梦不一定是好预兆,而坏梦也不一定就是坏预兆。庄子认为,对于未知的事,人们没有必要去忧伤。 但一个人要故去时,亲人们大都是要哭的,当然也可不哭,但笑则是绝对不能的,如果笑,则一定会招他人臭骂的。可是,按照庄子的观点,以往我们认为人死后亲人们要哭的正常表现好像并没什么道理。 这是活人与死者的对话,主题是讲人活着不如死后快乐

14、。这不是鼓励活人自杀,而是要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实际上,恐惧不恐惧,死亡是免不了的。倒不如欢欢喜喜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人还未到死的时候,千万别犯杞人忧天的傻病!这一篇名“至乐”,可谓主题突出。 丽姬悔泣 丽姬是一个女人,她是丽戎国艾地守边疆人的女儿。晋献公伐丽戎国时俘虏了一批人,其中就有这个姑娘。因为她长相非常漂亮,被晋献公选入为姬,所以叫做丽姬。晋献公刚俘虏她时,她痛哭流涕,以为这是遭了大灾难。后来被选为姬,与国王同床睡觉,同吃美味佳肴,生活如在天堂,这时候,她又后悔当年的哭泣。庄子讲的这个后悔的故事,有着深层次的意义。 红颜不一定薄命 人生经常会有后悔,多数人是后悔没有抓住机遇,难得的

15、机遇丧失了,因此而后悔。而庄子选择的典故是一场大灾难,却意外地带来无比的幸福,后悔当时遇难时的哭泣。那一场灾难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从此改变了一生的命运。有一个说法叫“红颜薄命”。长相美丽的女人命运经常不好。为什么?因为她会成为男人的争夺对象,在争夺中会有惨祸发生,导致家破人亡。例如武大郎娶了潘金莲,潘金莲长得漂亮,被西门庆看中,西门庆就千方百计害死武大郎,谋娶潘金莲。武松知道此事后,杀死西门庆与潘金莲,为亲兄报仇。最后结果是:一个美女导致三人非正常死亡。 武大郎社会地位低,又长得丑陋,没有大的本事,只能靠卖烧饼过日子。如果换武松娶了潘金莲,西门庆恐怕就没有这个胆量。那么,这事就可能另说了。但是,

16、武松只是一个都头,相当于县公安局长。要说林冲的地位比他高多了,那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这是中央级的头,比县级的头当然要大多了。林冲也因为有一个美妻,落得刺配沧州,几死再三。林冲虽然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还有人的权力比他大,还有人比他计谋多,一旦有人盯上了,他就非倒霉不可。这一场灾祸,他是怎么也躲不过去的。 权力再大一些呢?例如被最高统治者皇帝看上了,选入皇宫,是否就可以安享富贵了呢?也不一定。皇妃宫女的悲剧历代都有,著名的如刘邦的戚夫人,因为受宠,威胁到太子与吕后的地位,在刘邦死后,吕后派人将戚夫人的舌头割掉,眼睛弄瞎,然后扔在厕所里。清朝光绪皇帝喜欢的珍妃被慈禧太后派人塞进井中淹死。这个井在故宫博物

17、院里,叫珍妃井。从汉到清的两千多年中,还有许多悲剧惨剧在宫中演出过,许多美女都是剧中的牺牲品和殉葬品。 因此,像丽姬那样美丽的姑娘,也有很多悲剧在等待她上演,她意外地升入幸福的殿堂。对她来说,是非常幸运的,应该高兴才是,起先她却痛哭流涕,到了后来,她后悔那时的哭泣。这些情况又正常地发生着,丽姬的感情变化也是人之常情。突然因为打了败仗,当了俘虏,被抓走,远离过去所依赖的父母亲,到了举目无亲的地方,伤心哭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后来的后悔也有一定的偶然性,毕竟多数人被俘虏后,只能当奴隶,从事苦力劳动,过着没有自由的生活。丽姬之所以没有因为红颜而薄命,只是因为她的漂亮偏偏被晋献公看上眼,才有她难得的幸

18、运。 编辑注评 所以说,人生的后悔药难吃,遇到了事情,先别忙着开心或者沮丧。决定做任何事情之前,也要先考虑好后果。武大娶了如花似玉的潘金莲,不知道有多少男人红了眼睛呢,谁能想到之后这个漂亮媳妇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呢?武大要是泉下有知,岂不是后悔死了? 戚夫人长得漂亮,得到刘邦的宠爱,可哪里知道皇帝死在皇后前面啊,早知道说什么也得跟皇后搞好关系,低调点儿啊。可惜后悔药没地方买去。自己被做成人彘生不如死不说,还赔上了儿子的命。 人就是这样,凡事不能不考虑后果,不能不为自己处处留有余地。再优越的时刻,也要想到眼前的事情会给自己日后带来的影响。再倒霉的时刻,也要想到自己有什么资本能够翻身。 有大本事的

19、贤人也往往会后悔 后悔不是美女的专利,还有许多有大本事的贤人也往往有后悔的时候。商鞅在秦国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为秦以后兼并六国统一天下打下基础。为了推行新法,严密控制社会,为了扫除障碍,惩治了太子的师傅。秦孝公死后,太子当政,太子的师傅就诬告商鞅谋反,派官吏要逮捕商鞅,商鞅逃到关口,想住宿,客店老板说:“商君定的法律,收住没有证件的旅客,是犯法的,要受到惩罚。”这时的商鞅走投无路,后悔过去自己制定法律过严。他叹道:“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史记商君列传)制定法律的时候,商鞅想的是如何控制别人,想得很周到严密。结果没想到,自己设置的圈套套住了自己,也可以说是“自作自受”,悔之晚矣。 秦国大

20、将白起,打了很多胜仗,为秦统一天下立了功劳。正如孟子所说“善战者服上刑”,他是“善战者”,杀了很多人,最后自己也被杀。因此,他也有一生的遗憾与后悔。秦王派人送剑给武安君白起,白起自杀之前说:“我该死。长平之战,我用欺诈的办法,骗赵军四十万投降,然后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编辑注评 这些贤人成功立业,最后由于求生不得而后悔。如果为了避免这种后悔,那就只有两种情况:一是远离战场和官场,不贪荣华富贵,回归自然,躲进山林,清心寡欲,平平淡淡地过一生;二是艰苦奋斗,不怕牺牲,闯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然后,不恋富贵,功成身退,谦虚谨慎,善始善终。庄子选择了回归自然,平平淡淡的道路,度过无悔的一生。孔子讲天下

21、“无道则隐”。隐是有等级的:小隐,隐于山林;中隐,隐于商场;大隐,隐于朝廷。西汉陈平可谓隐于朝廷,是大隐。春秋时代的范蠡隐于商场,可谓中隐。多数隐者是隐于山林的小隐。 三论悔的意义 我们从丽姬的悔泣,想到许多贤人悔悟,从中觉悟人生重要的道理。后悔也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后悔的是放弃自己的理想与爱好,受到实利和虚名的诱惑,转变路向,浪费青春,悔恨虚度年华。如果人有正确的选择,那么他在死亡之前,回顾自己一生,没有白活,精神就可以得到安慰。所做的事情,到了最后,仍然认为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其次,后悔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利用权谋,做了不义的事,发了不义之财,心灵不会得到安宁。开始可能很神气,很得

22、意,没想到会有什么报应。一旦落网,成为阶下囚,上了断头台,这时是“悔之晚矣”。如果一生不做坏事,没有害人之心,只想与人为善,踏踏实实,一分劳动一分收获,没有非分之想,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来,一辈子都“问心无愧”。 第三,失去机遇和抓住机遇都有后悔的。任何时代都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有时感到失去机遇,后来因此而后悔。有的抓住机遇,理想得到实现,后来发现并非自己原先想象的那么美好,也后悔了。 如果志存高远,志在天下,不计较眼前的成败,淡漠名利,尽心尽责,理想实现到什么程度,有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要认识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就无悔了。 编辑注评 我们知道了悔的意义,就知道后悔药难吃。做什么事,都要想到以后不会为此而后悔。心存侥幸,投机取巧,弄虚作假,非分之想,总是要后悔的。总做正当的事情,一身正气,见义勇为,那么,一辈子心里踏实,不怕半夜鬼敲门,“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人生一大快乐。心情愉快,健康长寿。这就是董仲舒所说的“义之养生人,大于利而厚于财也”。做好事,有利于别人,对自己的好处更大。做好事,就不会后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