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逍遥游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0314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逍遥游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庄子逍遥游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庄子逍遥游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庄子逍遥游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庄子逍遥游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庄子逍遥游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逍遥游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庄子逍遥游教案庄子逍遥游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4、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万物”到底待“什么”;写“万物皆有所待”有什么作用; 难点:篇首写鲲鹏现世,极言其大,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 1、了解文章背景和庄子 2、疏通文意,学习第一段 过程: 一、导入 人类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却给宇宙带来了无穷的意义。浩渺的宇宙和深邃的心灵,是古今中外

2、的思想者探索和审美的世界。古代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以经世之才,却屡遭打击,可是他们非但没有消沉,反而变得日益豁达。比如苏轼。那么,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精神支柱,今天我们要讲的庄子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之一。 二、检查预习 1你对庄子及其创作有哪些了解呢? 2课文论证了庄子什么样的观点呢? 3你对“逍遥游”的含义怎样理解的呢? 三、朗读课文,粗通文意。 1、 听录音,注意字音与节奏。 2、 指名朗读,集体正音正句。 鲲 抟 坳 蜩 决起而飞 抢 小知 斥鴳 数数然 泠然、 3、疏通、积累 通假字: 冥溟 反返 知智 已矣 辩辨 而耐 有又 重点实词: 怒而飞 志怪 抟扶摇 六月息 负大

3、舟 覆杯 培风 决起 枪榆枋 控于地 适千里 小年 知其修 绝云气 斯已矣 天地之正 重点实词 海运 扶摇 野马 坳堂 夭阏 莽苍 果然 泠然 数数然 羊角 重点生字 抟 坳 蜩 舂 蟪蛄 斥鴳 四、整体感知 逍遥游“WY辟阖,仪态万方”,文笔WY恣肆。诵读时,针对不同描述对象,应读出不同情感。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鴳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扩,读时要带不屑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

4、待”。结尾“故曰”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 五、分析、理解第一段 1、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请选取其中感兴趣的一个作介绍。 鲲、鹏、野马、尘埃、大舟、杯、芥、蜩、学鸠等 2、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 对鲲鹏作者抱赞美态度;对蜩与学鸠则明显表示嘲讽、贬斥。 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六、布置作业 找出第一段中所描写的事物的“所待”。 第二课时 目标: 1、学习课文二、三段 2、分析“逍遥游”的含义 过程: 一、检查第一自然段的背诵 二、学生自读自译第二、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具体

5、写了哪些内容?和第一自然段有何联系? 朝菌、蟪蛄为小年;冥灵、大椿为大年。 二方比较可知:“小年不及大年”。彭祖以长寿闻名,众人匹之,以小及大,可悲。汤之问棘,点名了“大小之辩”。 归纳上文,补充印证。 2、问:“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似有重复之嫌,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一自然段中对大鹏的描述出资齐谐,齐谐是记载怪异之事的,人们会怀疑它的真实性,孤儿,作者引“汤子之问棘”来加以证实;再者,前后两处描写详略不同,描写也有异:对于鹏之背,前者为“不知其几千里也”,后者为“背若泰山”;对于“扶摇”,前者没有描述其形状,后者用“羊角”描其状。其实,这是庄子的有意之笔,通过“重言”来加重论说

6、的分量,加深读者对“大小之辩”的理解,与开头部分呼应和印证。 说明:并非简单重复,同中有异,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印证,与篇首内容照应。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第三自然段内容。 说明:允许学生停留在翻译的基础上。 本段作者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以现实社会中四种人的具体论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宋荣子已经淡漠了功名,看清了内外荣辱的界限,却“犹有未树”;子列子能御风而行,超然于世,但还是要依赖于风。这两个人都比众人高出一筹,但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何谓“逍遥

7、”呢?庄子告诉我们:“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怎样才能达到“逍遥”呢?用庄子之言即为“无己”“无功”“无名”。 2、作者在本段中阐明了什么观点?作者是如何阐述此观点的? 本段中阐明了“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即“无所待”的观点。 作者从自然界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进而说明“小大之辩”,但本质相同,即万物皆有所待,不是真正的逍遥。接着,作者从自然界转而写现实社会,现实中的人有高出众人之上者,但仍是有所待,还不是真正的“逍遥”。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 五、如何理解作者

8、塑造的大鹏形象? 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但是,作者又义正辞严地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为什么呢?也许作者在才能无双、向往着逍遥却又无法逍遥的大鹏形象里,正隐藏着自己难言的苦情。什么苦情呢?我们不妨作出这样的比较想象:一只大鹏在茫茫北冥中冲天而起,一颗心灵在深深苦闷中挣扎而出,幻想的翅膀张开了,怒而飞向“无何有之乡”;有所待的大鹏失败了,那么心灵呢?有所求的心灵能在那污浊黑暗的广漠之野找到慰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

9、法飞走的悲哀。 六、什么是作者所谓的“逍遥游”呢? “逍遥游”如果望文生义地解释这三个字,就是自由自在地遨游。而读完全文后,大家不免会产生疑问,如何才是“自由自在地遨游”?怎样才能做到呢?下面从两个方面来浅析一下: 1、解“逍遥”之含义。 “逍遥”二字旧作“消摇”,郭庆藩庄子集释引文云:“消摇者,调畅逸豫之意。夫至理内足,无时不适,止怀应物,何往不通。以斯而游天下,故曰消摇。”是一种闲适自得的心理状态。细品课文之后,不难发现,“游”主要有两层含义:无限的思维空间。既然摆脱了仁义是非的束缚,思想就可以自由遨游了,庄子称之为“游心”,是超脱功利和现实境遇的神游;自由无碍的心境。“逍遥”之“游”,没

10、有世俗的羁绊,也没有孔子那种不得已而“游”的不平情绪,就可以真正做到无所忌惮,“安时处顺”的畅达,保持淳朴真实的自然心态。摆脱了世俗标准,心理状态成了惟一的尺度,如此自由的心境,人何以能不“逍遥”呢? 2、析“逍遥”之层次。 作为“逍遥游”的象征,庄子在文中运用他所擅长的“寓言”方式塑造了多种动物、植物和人物形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或者说最具有观念意义的是斥鴳、大鹏和至人,表现了庄子对“游”的三个不同层次的认识:“小知”“有待”和“无穷”。斥鴳之流不知大鹏的九万里图南之志,朝菌等“小年”之物不知“大年”,他们虽然也有“决起而飞”“腾跃而上”的快乐之游,但根本无涉于“逍遥”,这是最低层次的“游”

11、。宋荣子、列子都是世人中的佼佼者,可谓超凡脱俗了,但仍未达到逍遥之游,原因就在于“有待”。而真正的“逍遥游”是彻底的“无待”之“游”,即“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才是真正的“无穷”之“游”。 七、学习本文之后有何启示?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的思想观点? 文章从高远之志、厚积之力、大小之辩到无待之游的描述,给人的启示是远大的志向应当通向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而不应局限于“一官”“一君”的现实功利,人应该有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这些都是庄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而对于庄子思想中的虚无主义、绝对自由以及遁世避患的全身意识等消极因素,我们应当摒弃。作为新

12、世纪的弄潮儿,同学们应该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八、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点 1、借用寓言说理。 鲁迅评庄子的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万余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WY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文中的鲲、鹏、学鸠、斥鷃,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WY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九、作业 就文章的某一艺术特点,写一篇300400字的鉴赏片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