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与答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0398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与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与答案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一、基础训练 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A.船挂满帆,一路顺风行驶。 B.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 C.一抬脚就成功。 D.事情在于人做。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查,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B.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C.一切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意力。 D.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尊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 3“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_中的_篇。宋代朱熹抽取_中的_、中庸两篇和_、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4. 本文作者_是美籍华裔_家,_奖获得者。 二、课

2、时达标 5.“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格物”一词的含义是。 A.合格的事物 B.推究事物的原理 C.探讨自己 D.追求最高理想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尽管他们怎么造谣、诽谤,铁的事实是改变不了的。 B.我虽然下决心学好数学,成绩总是提不高,老师也总是给我个别辅导。 C.有的同学,由于对语文无兴趣,因而对数学很爱好。 D.只要学习目的明确,只要肯刻苦努力并讲究学习方法,我们就能把学习搞好;否则,我们就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7.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2-5段,回答下列问题。 所节选的这几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 文章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节选的文段中着重强调“

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作者这样强调的目的是什么? 你认为节选的这四段论述文字是如何紧扣全文的中心论点论述的? 三、能力提升 8.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换个角度看问题 一家儿童玩具店购进许多新奇玩具,把它们很讲究地摆放在柜台里。出乎意料的是,儿童们来到商店却全然不顾,选择去附近其他玩具店买。后来老板发现了问题:原来,大人容易看到的地方,对于小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死角。于是,店老板一面用膝盖在地板上行走、观测,一面按照小孩子的视线高度,把玩具重新摆放一遍。而后,这家儿童玩具店的生意便空前兴隆起来。 由此可见,观察事物的角度,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同是这座庐山,“横看成岭侧

4、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诗);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 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可是,在日常实践中,我们却经常看到,有些同志坚持A思维,考虑问题往往局限在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上,一条道跑到黑,钻牛角尖,闯死胡同,而不愿多想几种可能性,多开辟几条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以前发生过的为了发展粮食生产而毁林开荒、拦海造田的失误,就同这种直线式思维有关系。有些同志坚持 B思维,头脑僵化,习惯于用过去的教条解释现实,在已知的旧路上徘徊。比如,一谈到

5、防治害虫,人们便习惯地想到种类繁多、浓度不断加大的化学农药。实际上,如果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就会发现治虫是可以不用农药的。有些植物本身具有毒杀作用,而且为某些害虫所爱吃;有些植物的根、茎、叶、花含有发挥油、生物碱等化学物质,害虫对它们避而远之。如果我们在农作物区选择适当的农业生态体系,利用某些植物的毒杀、忌避作用,不施农药,同样可以防治害虫。 作战有正攻、反攻和绕到敌人后面或侧面进攻的迂回战术;思维科学中也有反向思考、侧面思考、多向思考等形式。在中国古代,孙膑以减灶擒庞涓,而虞诩却以增灶破羌兵,因时因地制宜,变换战略战术,这是克敌制胜之道。思维活动也是如此,一个方向受阻了,不妨换个角度作逆向思考

6、。丝路花雨中英娘反弹琵琶的舞姿,日常生活中“推推不成拉拉看”的俗语,对我们进行多种形式的思考,都有直接的启示。 从相反的事物有同一性、既对立又统一这个前提出发,明确思维的多向性,这是开阔思路,克服直线式、习惯性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请仔细阅读第段,根据上下文,在第段的两个空白处分别填上相应的词语。 A B 请指出本文(2)、(3)、(4)三段的论证方法。 本文与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都启示我们在求知的时候要运用创造性思维,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调动你的知识积累,试举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事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A.一帆风顺 B.袖手旁观 C

7、.一蹴而就 D.事在人为 2.B 3.礼记大学礼记大学论语 4.丁肇中 物理学家 诺贝尔 5.B 6.D 7.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己”,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的。 这样强调是为了说明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淹没了,进而说明这种传统的教育思想应该改变。 作者提倡格物致知精神。首先论证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格物致知并不是作者所倡导的“格物致知”,即实验,这点必须讲明白,不然会引起人们的误会,以为作者老调重弹。为了把这点论述清楚,作者除了分析“格物致知”在中国的起源以论证它的真实目的外,还举了大哲学

8、家王阳明的例子,这就非常富有代表性,很有说服力。 8.中心论点: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 作用:用一个事例引出论题。 A:直线(式) B:习惯(性) 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这是一道开放型性试题。可以举生活上的事例,示例一:有家旅馆,住客乘电梯上下,抱怨速度太慢,老板愁于重新设计安装花销巨大,接受了心理学家的建议,在电梯室里装上几面镜子,住客走进电梯室之后,都要对镜整装、梳理一番,这样,不但不嫌速度慢,反而觉得电梯太快了。示例二:大人切苹果一直习惯于纵切,而孩子却通过横切发现苹果里藏着一颗漂亮的五角星。也可以举科学发明方面的事例,如声音引起振动,反过来可以把振动还原成声音,这就是留声机的发明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