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广播电视大学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延安广播电视大学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文档.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延安广播电视大学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文档地域文化作业 1 一、填空题 1、艺术,饮食,生产方式,制度 2、夏历 3、民俗、制度、艺术、宗教、思想 3、函谷关,武关、陈仓大散关、萧关 4、轩辕黄帝陵墓 5、华清池 6、关中平原 7、陕甘宁边区 8、母系 9、阿房宫 二、名词解释: 1、地域文化:就是一定地域内历史形成并被人们所感知和认同的各种文化现象。地域文化具有 历史性 、地域性和 独特性 的特点。 2、三秦:春秋战国时因陕西是秦国治地,故后人将陕西简称“秦”;将横贯陕西中部的主要山脉称“秦岭”;将渭河平原称“秦川”。陕西还称“三秦”, 3、半坡遗址:中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XX
2、年发现于陕西西安东郊半坡村。遗址有公共墓地、居住区、制陶器窑场,出土大量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生活用具。彩陶花纹以动物形象为多。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列举题 1、列举秦汉时期关中修建的水利设施。 、战国时期郑国渠; 、龙自渠。西汉关中灌渠的穿凿,以龙首渠较早,约在汉武帝元狩到元鼎年问。 、六辅渠。六辅渠足武帝元鼎六年由左内史倪宽主持兴建为六条辅助性渠道的总称。 、白渠。西汉太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增建新渠 、成国渠。指西汉时新建的关中地区另一重要农田水利工程。 2、列举十处三秦文化遗址 黄河文明半坡遗址; 炎黄始祖黄帝陵; 皇家温汤华清池遗址; 千古一宫秦阿房宫遗址(西安); 六合一
3、统秦兵马俑遗址; 人文荟萃碑林文化遗址; 千年古刹大雁塔文化遗址; 两帝合陵乾陵; 固若金汤西安明城墙遗址;晨钟暮鼓钟楼、鼓楼。 3、列举三秦的四大关隘 答:陕西中部的北萧关、南武关、西散关和东函谷关被称为秦地四大关塞。 、雄踞于关中西北、六盘山下的萧关,其故址位于今宁夏固原东南30里处。 、武关坐落在今丹凤县城东约80里的谷涧间。 、散关也称大散关,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名散关。位于秦岭北侧今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北30里处的王垛村。 4、列举四个与华山有关的神话传说。 1、沉香劈山救母 ; 2、 金庸华山论剑 ; 3、巨灵劈山; 4、
4、 萧史与弄玉吹箫引凤; 5、赵匡胤一陈抟博台对弈 。 四、问答题 1、三秦方言形成的文化背景是什么? 答:“三秦”得名源于项羽分封诸侯,让秦的三个降将分治秦之故地:章邯为雍王,领有咸阳以西;司马欣为塞王,领有咸阳以东;董翳为翟王,领有陕陌以西。“三秦”即由此得名。现陕西所辖的陕南陕北过去不属于秦地,陕南在秦巴山区,受蜀鄂文化影响比较大,语言和习惯都比较接近。陕北处黄土高原,和黄河流经的宁夏内蒙和山西许多地域接壤,它们的人情风俗,语言习惯没有多大差别,所以,两地使用的语言,和三秦的关中相比,有些字的发音和词意差距相当大,三秦同属关中位置,受地域文化,特别是古语影响比较大,更为奇特的是,这里是华夏
5、文化的发祥地,所以方言解释就令人寻味。 三秦方言中,有些是完全的古语,有些是把字的发音地方化,还有些是完全的方言,其中有些方言,想找到比较合适字表达其意也很难,有些则是反语或是反意。但是,三秦的中心长安,曾有十三个王朝建都,那个时候上至皇帝,下到黎民百姓,再加国外使节,都讲关中话,三秦的语言就相当于现在普通话,有一千多年的官方语言经历,流传范围广,使用人口多,在关中语言不是普通话的今天,解释和回味三秦的方言,就更有意思了。 方言不是通用语,但是表述很具体,很形象生动,又是传统的习惯用语,直到今天,进入八百里秦川,方言依然是秦人语言交流的一个重要部分。讲方言有一个前提,首先要讲陕西话,如果用普通
6、话,就很难讲,很难说出,很难表达意境,尤其字的发音,发音变字意变,味道就更变了。用方言,还需要注意用语环境,和使用对象,不然就会不达意,出笑话,如:“好”- 赞美,孩子把东西损坏了,大人说“好么”。这里的好,实际是不好;又如:“歹”- 不好,但是有许多地方,不好不用歹,好的表述又用歹,歹得很,就是好得很。方言中形容词最多,可以鲜明地说明问题,比喻词次之,形象地表达出了相像,动词表现的都很具体,时态词用的很严谨,常用词在日常用语中又很生动,还有一些古语表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古韵,有些字的不同发音又显得变化多端,基于这些特点,陕西方言有旺盛生命力,讲起来简洁既,听起来生动,谝起来诙谐,理解起来容易,显
7、得有特色,有魅力,很传统,至今,代代沿用,流传不息。 2、 简述三秦文化的优良传统和思想特征。 答:三秦文化的优良传统和思想特征表现在:以人文为主导的天人合一思想;纳异进取的开放精神、讲功利的文化心理;求实尚孔的原朴风气,酷爱传统文化的怀古心态。 3、简要介绍一处唐代的陕西文化遗址。 答:圣母寺遗址是文物部门在包西铁路蒲城段勘探出来的,寺庙面积目前已经探明的就有20多亩。在两个多月的发掘中,主要发现了唐代的砖瓦残片,还有唐以后延续至清代中期的瓷、陶片,整体砖筑夯土墙屋,灰坑,墙体青砖挂灰,石块砌筑,方砖砌铺地等。 4、 简述介绍一座陕西名山与其相关的名人传说。 答:陕西的名山有华山、太白山、骊
8、山、翠华山、王顺山、药王山、宝塔山、午子山、定军山。 华山名字的来源说法很多,一般来说,同华山山峰像一朵莲是分不开的,古时候“华”与“花”通用,正如水经注所说: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名。她东临潼关,西望长安,南依秦岭,北靠黄渭,古称太华山,又称西岳华山。由中、东、西、南、北五个山峰组成。远望主峰状如金元宝,与周边环绕几小山远望形似莲荷;西峰翠云宫前又有倒扣莲花花瓣石,称“花山”,又因近临黄河,是华夏发源地,加之人们口音等因素,故称“华山”。整体为花岗岩断块山,最高峰海拔2160米。险峻的奇峰峭壁俯瞰渭河平原,有壁立千仞之势,自古为游览胜地。 5、简述三秦文化的地域特征。 答: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总是
9、在一定的时空之中进行的,受到了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而打上了鲜明的地域印记。三秦文化也是如此,受秦地自然条件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三秦文化的地域特征是显著的,下面我们仅从大的方面做一简略而概括的分析。 首先,三秦文化早期具有开拓进取精神,而后期逐渐倾向于封闭保守。 文化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因而对某一文化的分析不能离开历史时段。三秦文化有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同时,它的发展也显示出一定的历史阶段性。秦地文化表现为早期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后期的封闭保守思想,是直接受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影响和作用。 三秦大地地处祖国内陆,地形较为封闭。北部黄土高原群山环绕,北有横山山脉、西有子午岭、东南是
10、黄龙山,另外向东以黄河天然与晋地隔离,交通极为不便。秦地南部以山地为主,位处秦岭山脉和巴山山脉之间,虽山清水秀,但交通不便,特别是众多山区较为封闭。关中有秦川平原,然地形的封闭性则更为突出。它三面环山,东面临水,使关中平原与外地天然隔离开来。而关中平原发达的农业经济使它具备了自我发展、不依赖外地,并进而形成独立封闭的发展模式的条件。在这种较为封闭的地形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三秦文化自然受到了该地域地理条件的极大影响,反映为该文化开拓进取精神不够,更多倾向于封闭保守。 单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而言,三秦文化受其影响而倾向于封闭保守。然而,影响文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三秦文化早期受建都关中的国家文化尤其是汉
11、唐文化的直接影响,表现出积极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蓬勃朝气。关中封闭的地形在战略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关中平原易守难攻,是军事要地;关中盆地中心的泾渭河冲积平原面积较为广阔,土壤肥沃,灌溉便 72 彭树智周秦汉唐文化的历史魅力与理性反思,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X年增刊。 利,气候适宜,农业兴起很早且极为发达;关中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悠久。由于以上三个方面的条件,有许多王朝在关中建都。仅长安一地,建都时间就达一千二百二十五年。有周、秦、西汉、新(王莽)、隋、唐六个统一王朝,还有更始帝刘玄、建世帝刘盆子、汉献帝刘协、晋愍帝司马邺、前赵刘曜、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大齐黄巢、 大顺
12、李自成等十一个政权。 建都关中,使秦地的交通发达起来,打破了地形上的阻塞和封闭。以长安为中心,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网。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汉代时向西经河西走廊、新疆,可达月氏(阿姆河流域)、安息(伊朗及两河流域),最远已到达波期湾。(汉书西域传、汉书张骞传和后汉书西域传)首都是国家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国家的文化首先波及影响到的是国都所在地区。三秦文化直接受到了建都关中的国家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汉唐盛世的文化精神,如开放改革、融合纳新、开拓创新等精神,对三秦文化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使其在早期历史阶段呈现出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司马迁生于韩城,是在三秦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
13、到三秦文化所具有的伟大精神。他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建立功名,百折不挠,完成文史巨著史记,功及千秋。 唐代以后,国都迁出关中,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逐渐向东、向南移动。这个时期,三秦文化受国家(国都)文化的影响减弱,因而发展速度缓慢下来,文化也不及早期阶段的发达繁荣。与此同时,地理环境特别是地形的封闭性对三秦文化的消极影响也日益暴露出来,加之小农经济的负面作用,使宋元以来的三秦文化逐步走向封闭保守。明清之际秦地学者李禺页(1624-XX年),号二曲,曾与黄宗羲、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名儒(鲒奇亭集二曲先生窦石文),然与黄、孙二位相比,其思想则更多地表现出后期三秦文化的封闭保守性。李晚年曾自称土室病夫(
14、二曲集卷二四),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说二曲的思想是为旧学坚守残垒,道出了他的思想的保守性和落后性。 其次,秦地的自然条件使三秦文化带有浓厚的农耕文化特色。 自然条件如地形、土壤、水利、气候、资源等决定着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如有些地方宜农,有些地方宜牧,有些地方宜于发展工商业等,而经济发展又影响着该地文化的发育成长,这样,自然条件通过对经济发展(经济环境)的制约而最终影响着地方文化的发展,地方文化也因此带有地域的特色。 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秦地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北部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也较为肥厚,然气候愈向北愈为干燥,这种条件使其经济发展农牧并举,南部以农业为主,北部以牧业为主。关中盆地
15、有渭河冲积形成的八百里秦川,平原地带土壤异常肥沃,灌溉便利,加之气候温暖湿润,是发展农业的极佳场所。关中农业历史悠久且极为发达,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农耕地区之一。秦地南部以山地为主,其中也有小面积的平原地带,为汉江等河流冲积形成。这里属于亚热带气候,湿润多雨,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与关中不同,种植作物以水稻为主。从总的情况来看,自然条件决定了秦地的经济发展是以农业为主。 秦地的农业经济对三秦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其具有了农耕文化的特色。中国古代以农立国,重农轻商,农业生产发达,这种经济环境对文化产生了重要作用,使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农耕文化。三秦文化也是如此,具有浓厚的农耕文化的特征,表现为
16、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重农轻商的社会传统和务实轻虚的思想倾向等。 最后,秦地环境培育起来的三秦文化还有一种怀旧的历史惰性。 三秦大地特别是关中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使中国古代许多王朝和政权在此建都,从而促进了秦地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汉唐王朝,其开放的先进的文化直接影响到了三秦文化。三秦文化早期阶段就如汉唐文化所表现出的气势一样,充满朝气,充 73 陕西军事历史地理概述编写组陕西军事历史地理概述,陕西人民出版社XX年6月第1版,第8页。 满活力,充满生机。涌现出了像司马迁、张骞、班超、杜牧、韦庄、薛涛等心胸广阔,才华横溢,气质非凡,开拓进取的伟大人物。作为地域文化,三秦文化的早期
17、发展是令世人注目的。然而唐代以后,秦地经济的发展逐渐减缓,文化的发展也不如早期的繁荣。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至少有以下方面:一是随着国家经济重心的向东向南转移,国都迁出关中,关中丧失了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因而对秦地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二是关中平原虽然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宜于农耕,但因面积所限,不利于大规模发展,而秦地南北部的宜于农耕的面积也比较有限;三是战争的破坏,不利于秦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宋元时期,三秦地区长期处于战争前沿,是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相互攻防的动荡地带,这使得秦地的发展严重受阻。 三秦文化在经由唐宋时期由盛而衰的转折之后,于是在其文化之中便逐渐孕育出一种怀旧的历
18、史惰性。这种历史惰性是三秦文化经过历史性转折之后,在小农经济的土壤里滋生成长的。封建小农经济的WY大海所养育出来的文化,使人多安于现状、重土乐天、知足常乐,即使对现实产生不满情绪,也不会去积极努力的开拓创新,改变改造现实,达到理想的目标;与此相反,更多的时候是自我在心理上消除不满,以回想过去的满足和盛况求得心灵上的满足和安慰,这有如鲁迅先生所概括的阿Q精神。三秦文化的历史发展由盛而衰,这种事实是人们在现实中无法接受的,人们想起了三秦大地昔日的盛况,想起了汉唐盛世的开放气象,想起了,长此一往,便在三秦文化中积淀形成一种怀旧恋古的历史惰性心理。直至今天,这种惰性心理还程度不同的存在于秦人的身躯之中
19、,千年帝都除留给今天人们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古迹之外,还留给人们意识中的废都衰败倾向,这些都是在振兴发展三秦文化中必须注意克服的问题。 6、以丝绸之路为例简述陕西文化的开放性。 答: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中国丝绸之路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留下的文化遗址分布在不同位置,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文化遗产又非常丰富,根据陆上和海上的不同特征,我认为,有必要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上分散的珍贵遗产分别整合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样才能与丝绸之路这项伟大的世界性文化遗产相称。 7、略述关中平原农业发展的地理基础。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雨热同期!水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 8、谈谈你对武则天无字碑的
20、看法。 武则天无字碑上写传奇讲述了一个传奇女人演绎的最叛逆,最辉煌、最孤绝的人生,一代女皇精心导演的盛唐最惊心动魄的权力角逐大戏。看青石碑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其内容包括女皇是怎样炼成的、坐拥天下、女皇的炫彩生活等。 9、 三秦民风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一)、以人文为主导的天人合一思想 (二)、纳异进取的开放精神与重实用、讲功利的文化心理。 、求实尚孔的在原朴风气,酷爱传统文化的怀古心态。 地域文化作业 2 一、名词解释 1、杜如海:杜如晦,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人,为隋唐时期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李世民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杜如晦为其筹谋画策,运筹帷幄,深为时人所敬服。 2、寇准:
21、莱国忠愍公寇准,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最后寇准在乾兴元年被放逐到边远的广东雷州去当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九月,寇准病逝于雷州。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3、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
22、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 ,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4、大兴城:大兴城,又称唐代长安城,始建于隋朝,唐朝易名为长安城,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亦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外国文献上称为胡姆丹。隋代的大兴城人口在隋文帝开皇之治时为25万人,到了唐代武则天时期为100万左右。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面积达83.1平方公里。城内百业兴旺,最多时人口超过一百万。唐末迁都洛阳后这里被拆毁,其遗址位于于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大片地带。XX
23、年,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5、颜真卿:颜真卿,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 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6、张骞:张骞,汉族,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等。曾经奉命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 7、孙思邈:孙思邈,汉族,唐朝京兆华原人,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24、,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8、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一说龙门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1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9、郭子仪:郭子仪,汉族,唐朝华州郑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
25、,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元XX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后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公元XX年,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不久又被解除兵权。 公元XX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XX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 公元XX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次年,郭子仪去世,赐谥忠武,追赠太师。 二、列举题 1、列举我国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
26、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唐朝颜真卿、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頫。 2、列举汉朝时期的四位政治家。 两汉时期与匈奴作战的四位著名将领:卫青、霍去病、窦固、窦宪。 3、列举三位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或首领。 A: XX年,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为闯王。转战陕西、甘肃、四川、湖北、河南一带。张献忠活动于湖北、四川一带。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受到城乡人民的拥护。XX年,在襄阳建立政权,第二年初,定国号为“大顺”。 XX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朝灭亡。不久,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在满汉地主联合镇压下失败。 B: 张献忠16061647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字秉吴,号敬轩。陕西延
27、安府肤施县柳树涧人。张献忠初为延安府捕快,后至延绥当边兵。崇祯三年,于陕西米脂聚18寨之众响应农民军首领王嘉胤起义,自称西营八大王。四年,与农民军首领罗汝才受明总督洪承畴招抚。次年复起,从农民军首领王自用转战山西,为36营主要首领之一,在沁州、辽州两败明军。 C: 高迎祥是明末农民战争早期的一位杰出领袖。XX年,他不幸被俘,英勇就义。 4、列举史记一书的体例。 史记一书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此书体例的特点是 A. 以人物为中心记述历史; B. 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 C. 秉笔直书历史事实; D. 以时间顺序记述历史。 5、列举唐代陕西籍的六位著名诗人 A:裴迪(716-
28、?),关中(今属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早年与王维友善,同居终南山,相互唱和。现存诗多为五绝。常描写幽寂的景色,思想倾向与王维的山水诗相近。 B: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应进士不中,僖宗中和二年赐进士及第。曾从僖宗入蜀,依附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官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诗以七律见长。 C: 韦庄(836-910),字端已,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年轻时生活放荡,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建为前蜀皇帝,任命他为宰相,诗词都很有名,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拟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描手法
29、,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 D: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E: 、薛涛,唐代女诗人。字洪度,一作宏度。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后袁滋、刘、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简、王播、段文昌、杜元颖、郭钊、李德裕相继镇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
30、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有锦江集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近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 F: 鱼玄机,字幼微,晚唐女诗人,出身寒微,少有名气,后师从温庭筠。十五岁嫁与李亿为妾,为其原配裴氏所不容,只得入咸宜观修行。李亿携裴氏转赴扬州任官后,鱼玄机在墙上贴一纸公告鱼玄机诗文候教。从此大开艳帜,咸宜观车水马龙。 二、问答题 1、秦王朝统一的关键人物有哪些? 答:李斯 李斯,中国秦代政治家。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人。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
31、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被腰斩于咸阳市,并夷三族。 赵高
32、 赵高,中国秦代宦官,权臣。原为赵国宗族远支。其母在秦国服刑,故兄弟数人皆生隐宫。赵高为内官厮役,因通晓法律,被秦王政提拔为中车府令。后因犯罪,被蒙毅依法判以死罪。秦王惜其才干,下令赦免。后以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事。始皇帝三十七年,赵高和胡亥见秦二世随从秦始皇出游会稽。还至平原津,始皇病危,遂与秦二世胡亥、李斯合谋,秘不发丧,篡改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又更为书赐长子扶苏和蒙恬死。胡亥还至咸阳,立为二世皇帝,赵高任郎中令,常居宫中参与决策。他指使胡亥更为法律,诛戮宗室、大臣,且专擅朝政。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秦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他为了巩固权位,故意在二世面前指鹿为马,对不随声附和
33、的大臣,捏造罪名加以迫害。秦二世三年八月,刘邦攻下武关,赵高与其婿阎乐等人密谋,乘二世在望夷宫斋戒之机,诈诏发兵围宫,逼二世自杀,企图篡位自立。因左右百官不从,只好立二世兄子子婴为秦王。九月,赵高被子婴用计杀于斋宫,夷三族。 白起 白起是战国时,秦国.邑人,为秦将军,善于用兵,昭王时封武安君。有一次,和赵国将军赵括在长平交战,佯装战败退走。暗中埋伏两队奇兵,加以胁制。赵括不知,乘胜追至秦国壁垒,壁垒坚固拒守,不得攻入,而秦奇兵在后断绝赵军粮道,白起率轻骑攻击,赵军屡战失利。因而筑军垒坚守,以待救援,赵军绝食四十六日,人与人相食,赵括亲自出阵搏战, 秦军射杀,赵括中箭而死,败兵四十万人投降,白起
34、说:“赵国军卒,反覆无常,恐会作乱。”于是用诈骗手段,将四十万降兵,全皆坑杀,只遗下年少的二百四十人,回归赵国。这场长平战争,前后斩首俘虏多达四十五万人,赵国人心大为震骇。后来秦王派别的将军攻伐赵国邯郸,屡战不利,秦王又想取用白起为将,白起推辞不受,秦王强迫命令,白起托称病笃,于是秦王大怒,贬谪白起为士伍,放逐于阴密,当他出咸阳西门,走到杜邮。应侯范睢奏说:“白起迁贬,心中不服,口出怨言。”于是秦王遣使赐剑,命白起自杀,白起引剑自刭时,说:“我有何罪于天,而至如此下场?”思惟良久长叹说道:“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国投降兵士数十万人,我诈骗引诱全部坑杀,此罪足以当死。”于是自刎而死。 蒙恬 蒙
35、恬,秦朝(公元前XX年公元前XX年)初期的名将,祖籍齐国。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秦国大将,为秦国立下过赫赫战功。蒙恬小时候就很喜欢学习法律,做过审理案件的文书官。在公元前XX年,他被秦始皇封为将军,后来因为破齐立功升任内史,弟弟蒙毅也做到了上卿。兄弟二人很受秦始皇的器重。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蒙恬奉命率领三十万军队北上反击匈奴,然后驻守北部边境。后来又支持修建万里长城,西起陇西的临洮,东到辽东,将原来燕、赵和秦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对防御北方的匈奴骚扰起了积极作用。 公元前XX年,秦始皇出巡途中病死,赵高和李斯联合制造假诏书,命扶苏和蒙恬自尽。扶苏不辩真假,自杀身亡。蒙恬不愿自尽,请求向胡亥申诉。赵高
36、派的使者则将他囚禁起来。蒙恬被囚禁之后,赵高曾经想放了他,但又担心蒙恬兄弟卷土重来,在胡亥面前他无法专权,所以就在胡亥面前诬陷蒙恬弟弟蒙毅曾经在秦始皇面前说胡亥的坏话,最后胡亥听信了赵高的谗言,将蒙毅杀死,然后又派人去杀蒙恬。蒙恬再次请求使者给他申诉的机会,但使者没有答应,蒙恬只好含恨服毒自尽。 王翦 王翦,战国秦国人,秦国著名将领,卓越的军事家。 秦王赢政结束了战国时代的分裂局面,统一六国,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千十一帝。王翦在这次统一战争中,显示了他超凡的军事天才,起到李极其重要的作用。民间流传说王翦灭六国,据史书记载:战国七雄中,韩国为秦内史腾于元前XX年所灭,其余五国均为王翦及儿子王贲所
37、灭,因此民间传说并非虚妄。王翦是秦统一天下事业上战功赫赫的杰出军事家,他参加了秦始皇消灭六国的许多大规模军事行动。赢政十一年,赵悼襄王攻燕,秦乘机派王翦等攻赵,夺取了邺、安阳等漳河流域大片土地,时隔七年,秦国又发动对赵的攻击,王翦率秦军下井陉,元前二二八年破赵军入邯郸,俘虏了赵王迁,赵国灭亡。赵公子嘉逃奔代,称代王,成为流亡*。元前二二七年,秦又派王翦攻燕,王翦在易水上击败燕代联军,次年王翦破燕率军入蓟,燕亡。燕王喜迁逃辽东。元前二二五年,王翦子王贲攻魏,决水灌大梁三月城坏,魏王假投降,魏亡。 在王贲灭魏时,秦王赢政遣王翦攻楚。王翦提出无六十万军难以灭楚。秦将李信夸口二十万足矣,秦王派李信蒙武
38、率二十万军攻楚,秦军至城父被楚将项燕打得大败。秦王在失败面前清醒了,重新起用王翦,命他率六十万大军灭楚。王翦受命出发,反复要求胜利后要给他封地,要给他赏赐,部下皆不解其 。 2、 唐王朝盛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唐朝盛世的表现 政治上的建树、经济繁荣的表现、友好的民族关系、开放的对外关系 政治上: 政治清明,人才辈出。 1、唐太宗李世民在隋朝基础上创建三省六部制,采用科举选拔人才;武则天增加了科举录取人数,并开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李隆基任用高官主持科举,提高科举地位,促进了唐诗的发展。 2、唐太宗沿袭前朝府兵制;李隆基创建两税制; 经济上: 开始征收茶税,农业上水稻种植的推广,新型农业器具
39、的发明应用,丝绸技术的进步,对外贸易繁荣,城市中的东市西市的划分等。 吸取隋忘得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戒奢从简、合并州县,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推行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3、三秦名人成长的环境条件有哪些? 三秦大地地处祖国的内陆, 地形较为封闭。北部黄土高原群山环绕, 北有横山山脉, 西 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有子午岭, 东南是黄龙山, 另外, 向东以黄河与晋地分离, 交通极为不便。秦地南部以山地为主, 位于秦岭山脉和巴山山脉之间, 虽山清水秀, 但交通极为不便, 特别是众多山区较为封闭。关中有秦川平原, 但其封闭性则更为突
40、出。它三面环山, 东面临水, 使关中平原与外地天然的隔离开来。而关中平原发达的农业经济使它在古代就具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 不依赖外地, 进而为形成独立封闭的发展模式创造了条件。在这种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三秦文化更多的是倾向于封闭保守。 三秦文化早期受建都于关中的国家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汉唐文化的直接影响, 表现出来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蓬勃朝气。在中国的历史上, 有11个政权建都关中, 5 仅长安一地建都时间就达XX年。由于政权的建立使秦地的交通发达起来, 打破了地形上的阻塞和封闭, 以长安为中心, 进建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网络。三秦文化直接受建都关中的国家文化的影响, 尤其
41、是汉唐盛世文化的积极精神如开放改革、融合纳新、开拓创新等精神, 对三秦文化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使其在早期历史阶段呈现出来开拓进取的积极精神。例如, 司马迁出生于韩城, 他是在三秦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三秦文化所具有的开拓精神。唐代之后, 国都迁出了关中, 国家的政治、文化的中心逐渐向东、向南移动。这个时期, 三秦文化受国家文化的影响逐渐减弱, 因而发展的速度也逐渐缓慢了下来, 同时文化也不及早期的繁荣发达。与此同时, 地理环境特别是地形的封闭性对三秦文化的消极影响也日益暴露了出来, 加之小农经济的负面作用, 使宋元以来的三秦文化逐渐走向了封闭保守。 4、简述李靖的
42、军事思想。 李靖(571649),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北)人。曾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封卫国公。著有多部兵书,大都亡佚。现存世者,有散见于通典、太平御览中的卫公李靖兵法部分内容,清人汪宗沂辑为卫公李靖兵法四卷。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以及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中,也有反映其军事观点的记载。李靖继承了孙子、吴子等兵家的军事思想并有所创新和发展。 在作战指导方面,他主张:料敌用兵,因势取胜。进攻务速,据情持久。分别奇正,力争主动。瓦解敌军,争取民心。 在治军方面,他主张恩威并施,严格训练。认为必须建立严格的军纪,赏罚严明。指出,赏善罚恶,乃励众劝功的主要手段。赏罚不在重,在必行;也不在次数
43、多,而在于实施得当。强调将领首先要爱抚士卒,然后才可实施严厉的刑罚。他重视军队的教育训练,要求将帅必须做到教得其道。要划分等级、阶段,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学习兵法,应由下及中,由中及上,逐步深入。 李靖的军事思想,内容广泛,见解新颖,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5、简述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 第一次: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第二次:促使西域各国与汉朝建立友好关系,推动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意义 :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 一、史记独创纪传体的叙事结构 二、叙事简练含蕴,词约义丰,从大处落笔
44、,善于以小见大 三、雄健、峻洁的叙事风格,多样化的叙述手法 四、叙事的章法脉络清晰。主题鲜明 五、强烈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引人入胜 7、 比较分析史记和汉书的叙事特点。 答:在二十四史中,汉书的成就和影响仅次于史记。做为一部历史散文,它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有着足以令人称道的地方。 班固继承了司马迁在叙事中注重人物刻划的传统,常在传记中通过富于个性特征的行动和语言突现主人公的思想品质,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他特别推崇那些忠君爱国之人、特立独行之士,憎恶荒淫昏暴的帝王、外戚和幸佞,尤其痛恨篡权窃国的“乱臣贼子”,每遇这种人物,都要尽全力刻划,使其形象格外鲜明。书中的李陵传、苏武传、霍光传、外戚传、
45、王莽传等,都写得深具匠心,相当精彩。苏武传写苏武被拘匈奴十几年,历尽艰险,终于重返汉朝,生动表现了他坚贞不屈、不惜用生命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文中写苏武在生死的考验面前,大义凛然,毫不动摇: 在叙事方面,汉书不像史记那样追求情节的奇异,也不像史记那样带有较多的主观色彩,而是在平实细密的叙述中再现历史的风貌,班固特别善于以史家的目光洞察历史的发展,在叙事中准确地交代关乎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献资料。因此,汉书的文章不像史记那样铺张渲染,但却自有一种典雅富赡、娓娓而谈的风格,比史记带有更多的学术性。汉书的语言比史记更为简洁整饬。书中有些传记袭用了史记的原文,但行文更为简洁,大大缩短了篇幅。
46、班固又爱用古字和骈句,使文章显得富丽典雅,读起来虽不如史记浅豁生动,但也别具风味。范晔在后汉书班固传赞中说:“迁文值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者娓娓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比较准确的概括了汉书的文章风格。和史记一样,汉书在后代也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被当作古文写作的典范。 8、简述韦应物诗歌的艺术成就。 韦应物诗风同大历时期总的诗风比较起来,异多同少,是特殊的存在。关于韦应物诗歌的艺术特征,白居易概括为“高雅闲淡”;宋顾乐概括为“淡而远”;元方回概括为“淡而缓”;明胡应麟概括为“清而润”;清沈德潜概括为“古淡”,历代著名评家看法基本一致。 9、简
47、述杜牧七绝的艺术成就。 杜牧的诗歌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在唐贤中另是一种笔意”,他的七绝诗尤为后人所称道。 杜牧的七绝诗,就其内容可分为咏史和写景抒情两大类。 他的咏史诗,善用翻案法,令人耳目为之一新。在杜牧的七绝中,最能代表他的诗歌成就的还是写景抒情诗。杜牧的七绝写景,画意浓厚,形象洋溢着勃勃的生机,明丽的画面则给人隽秀之感。他的诗有的如姑苏名园,小巧别致,饶有情趣;有的似太湖奇石,平淡中见雅致,不经意处见匠心。诗人具有高超的艺术概括能力,加上他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和细致的观察力,稍一涉笔,就描绘出一幅完整生动的画面,而江南烟雨美景、山明水秀,又为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创作空间,才使他的诗作具
48、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人称杜牧为“小李杜”,以与李商隐相应,究其风格,亦与遗山又些许相似,一是在色彩的铺染上,二是在句法的雕琢上。不过杜牧的七绝则更加峻切疏宕,蕴涵着深刻的思考,创造出一种耐人寻味而又明洁畅达的意境。杜牧为了在诗中创造这种畅达的意境,往往选取的都是明朗的、给人以快感的景物作为意象。 杜牧七绝诗的美,还表现在他那富有“立体感”的语言和拟人、比喻的手法,传出了自然景物的“神”。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一切诗文,总须立在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杜牧的语言,达到了“立”在纸上的功夫。 10、简述鱼玄机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 鱼玄机诗歌补充了传统诗学,丰富了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