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柳梦梅形象的比较.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1009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生柳梦梅形象的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张生柳梦梅形象的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张生柳梦梅形象的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张生柳梦梅形象的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张生柳梦梅形象的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张生柳梦梅形象的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生柳梦梅形象的比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张生柳梦梅形象的比较张生柳梦梅形象的比较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分析西厢记中的张生和牡丹亭中的柳梦梅两位男主人公的形象,从人生轨迹、爱情和性格特点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梳理出相同点,又重在辨析其不同点,以期对两位男主人公形象的同中之异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 张生 柳梦梅 人生轨迹 爱情 性格特征 明初的贾仲明环顾元代剧坛,在其录鬼簿中写到“西厢记天下夺魁。”对西厢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给予充分的肯定。待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后又有“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的评价。人们之所以把西厢记和牡丹亭相提并论,是因为这两部著作同属于戏曲这一体裁,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王实甫和汤显祖在这两篇

2、作品中塑造的主人公形象更是成为文学天宇上永远闪耀的明星,但长期以来学界研究的重点一直放在女主人公崔莺莺和杜丽娘身上,对男主人公张生和柳梦梅的关注程度相对不够,因此本文试对两位男主人公的形象内涵做进一步挖掘,并重在对二者的比较中见其同中之异。 一 从出身来看,张生的先人官拜礼部尚书,五旬之上,因病而亡,一年后又丧母,以致家道衰落。张生在学业上是极其用功的,“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 但现实处境却是“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才高者难免志大,张生当然不甘于一辈子过这种生活,对于当时的读书人来说,最好的荣身之路是考取功名,这之后才能谈得上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在唐德宗即位之初,张生踏上

3、上朝取应之路。 柳梦梅是唐朝柳州司马柳子厚的后代,父亲是朝散之职,母亲是县君之封,也可称得上是官宦之后,后来日子过得渐渐不支,比张生来似乎还要穷困许多,因为张生赶考还有马骑,有书童相随,柳梦梅却不得不向苗舜宾打秋风来筹集上京赶考的路费。虽然生活困窘,但柳梦梅同样是刻苦好学“能凿壁,会悬梁,偷天妙手绣文章。三场得手,只因未遭时事,不免饥寒,为实现胸中的远大抱负,于是辞别仆人也去进京赶考。 在求取功名的过程中,两个人都邂逅了美丽的爱情。张生普救寺内巧遇莺莺,才子佳人密约偷期,终成秦晋之好,遂成千古佳话。柳梦梅梅花庵偶遇杜丽娘,两个人爱得超越时空,超越生死,可谓轰轰烈烈。且都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4、”与所爱的人私自结合, 视封建礼法于不顾,但实际上在当时社会大环境中,谁都不可能回避掉这一问题。追求幸福的青年男女只能勇敢的与封建势力抗争。 先看张生这边,在第四本第二折中写了老夫人对张生和莺莺之间关系的怀疑“这几日窃见莺莺语言恍惚,神思加倍,腰肢体态,比向日不同;莫不是做下来了么?”在“拷红”一节红娘以实相告,二人之间的密约偷期最终被老夫人发现,考虑再三老夫人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我如今将莺莺与你为妻,则是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你明日便上朝取应去。我与你养着媳妇,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在这种情况下,张生不得不与莺莺洒泪分别,上朝取应,并一举夺冠。本以为这回可以顺理成章的娶莺莺为

5、妻,永结百年之好。不料半路里杀出个郑恒,于是在普救寺内各方人马齐登场,张生力辩是非,法本、红娘也希望莺莺能和张生结合,又有白马将军杜确相助,郑恒在谎言被揭穿后触阶而死,一对有情人才终成眷属。 柳梦梅掘坟救妻后怕牵连官司,婚走淮安,进京赶考,同样也是一举中第,柳梦梅的考取状元也起到维护爱情的作用,为这份爱情能得到封建家长的认可增加了砝码,同时正因为他是状元郎,皇上才会召集诸人当庭辨别真假。杜宝和西厢记中老夫人一样,实际上都成了阻碍实现美好爱情的反动力量,但杜宝官至平章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汤显祖只好请出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出面敕赐一家团圆,柳梦梅和杜丽娘的婚姻才最终取得合法地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

6、看到张生和柳梦梅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追求功名的过程中邂逅爱情,为维护爱情进京赶考,都考中了状元,最后在外力相助下与心上人得以团圆。可以说经历一番挫折后,爱情、事业获得了双丰收。 二 在事业上,二者都追求功名,但在对待功名的态度上,又不尽相同,柳梦梅为求功名向苗舜宾打秋风,因为柳梦梅认为“坐食三餐,不如走空一棍”,当橐驼劝他“你费工夫去撞府穿州,不如依本分登科及第”时,柳梦梅说道“俺干谒之兴正浓,休得阻挡”,可见柳梦梅主观上想走打秋风这条路,认为这样筹集路费方便、快捷。张生初见莺莺即决定“便不往京师去应举也罢”,在功名和爱情之间迅速作出抉择,乃至红娘都劝他“休为这翠帷锦帐一佳人,误了你玉堂金马三

7、学士” 。就这一点来说思想境界不如张生。 在爱情方面,张生和柳梦梅在追求爱情和捍卫爱情的不同阶段努力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张生在追求莺莺时可以说费尽心思,受尽折磨。在第一本第一折里,张生在普救寺内的佛殿上初见莺莺,只见她“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莺莺也不回避“ 着香肩,只将花笑拈”而最重要的还是莺莺“临去秋波那一转”给张生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凭添了几分自信,遂将上京取应的事抛到九宵云外,开始了追求莺莺的辛酸而又浪漫的艰难历程。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书生的张生更是深谙此礼,于是便有了“借厢”一节。张生先是和法聪说要借半间僧房,来温习经

8、史,第二天又来找法本,法本问道“先生此一行必上朝取应去”张生的回答是“小生无意求官,有心待听讲。”原来他不怕山高路远,只是特来拜谒长老,晨昏听讲,这份真诚真是足以让人感动,这还不算,张生又拿出白银一两,要略表寸心。还定要老和尚收下。谁都知道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老和尚不禁要问“先生必有所请”这一问正中张生下怀,张生忙说“小生不揣有恳,因恶旅邸冗杂早晚难以温习经史;欲假一室,晨昏听讲。房金按月任意多少。”老和尚答应了张生并让他自己挑选房间,于是张生在靠近西厢的地方选了一处住房,先占据了地缘优势,并以此为堡垒展开进攻。 张生搬进寺里后知莺莺每天晚上都到花园烧香,便事先躲在太湖石畔的角落里,见莺莺烧

9、香祝告时“依栏长叹,似有动情之意”张生于是吟诗一首,以试其意“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时,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相思之情,爱慕之意表露无遗。 莺莺知道“是那二十三岁不曾取妻的傻角”在吟诗,心有戚戚焉,于是依韵和了一首,其诗曰“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张生自是心领神会,勇气倍增“我撞出去,看她说甚么”只见莺莺在那里“陪着笑脸相迎” 莺莺虽留恋张生,但怎耐红娘拘束的紧“姐姐,有人,咱家去来,怕夫人嗔着。”只留下张生在那里是“怨不能,恨不成,坐不安,睡不宁。”隔墙酬韵,无疾而终。 再次见面是在莺莺给父亲做道场时,张生也央法本带了一份斋追荐父母。我们看看张生的表现“扭捏着身子儿

10、百般做作,来往向人前买弄俊俏。”竟忙了一夜,目的很明确,就是想引起莺莺的注意,莺莺自然明白张生的一番心意,自那夜后“神思荡漾,情怀不快,茶饭少进”但二人的关系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乱世出英雄”这话一点儿不假,正当张生一筹莫展之际,镇守河桥的孙飞虎带了五千人马兵围普救寺,欲抢莺莺为妻,老夫人无计可施,当庭宣布“两廊僧侣,但有退兵之策的倒陪房奁,断送莺莺与他为妻。”张生听了心中暗自高兴,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因为他的八拜之交的哥哥杜确正统领十万大军镇守着距普救寺四十五里远的普关,若发去一封书信必来相救,于是张生鼓掌而上,“我有退兵之策,何不问我”随即又说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若明,其计必成”那

11、意思很明显,别等到兵退围解之时老夫人再反悔,老夫人只得又郑重的承诺了一遍“恰才与长老说下,但有退得贼兵的,将小姐与她为妻”。闻听此言张生真真切切,诚诚恳恳写下一封书信,果然是“一封书札逡巡至,半万雄兵咫尺来”杜确亲自带兵而来,捉了孙飞虎,救了莺莺,张生立了一大功,满心欢喜“不想今日得成婚姻,岂不是前生注定”。谁想老夫人言而无信,以崔相国生前曾将莺莺许与郑恒为由让张生和莺莺以兄妹相称,这对张生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张生只得求红娘相助,还要在红娘面前解下腰带自尽,完全是一副”志竭思穷”的癫狂和无奈之态,幸得红娘又想出一个办法,让他弹琴来试莺莺的真实想法,希望能从莺莺这找到突破口,张生也觉的“红娘之

12、言,深有意趣”于是情节发展到“听琴”一节。 在“听琴”一节中,张生尽逞才学,将一片真情融入琴声中,莺莺心领其意“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銮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中。”张生得知莺莺就在窗外时,趁热打铁弹起当年司马相如追求卓文君时弹的那首凤求凰,并配上一段自己的真情告白,莺莺听在耳里痛在心上“知音者芳心自懂,感怀这着断肠悲痛”“是弹得好也呵!其词哀,其意切,凄凄然如鹤唳天;故使妾闻之,不觉泪下。”此情此景张生忍不住问到“夫人且做忘恩,小姐,你也说谎也呵!”莺莺闻听此言忙答道“你差怨了我。”并叫红娘转告张生“则说道夫人时下有人唧哝,好共歹不着你落空。”第一

13、次向张生许下承诺,两颗心也越来越近。 自听琴之后张生和莺莺相见无由,老夫人那里又变了卦,张生感到异常绝望,以致大病不起。红娘来看张生时,见他气色涩滞,声息微弱,脸儿黄瘦“孤眠况味,凄凉情绪。不由得顿生恻隐之心“张生呵,你若不闷死多应是害死”并告诉张生说莺莺“至今脂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张殿试”以宽其意,张生知道莺莺有意于自己,便写下一简求红娘带去,莺莺收到书信后在红娘面前巧语花言,实际上暗约张生相见“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交代好了时间、地点。张生欣然赴约,待相见时莺莺却变了卦,将他训斥了一番。只听莺莺说“先生虽有活人之恩,恩则当抱。既为兄妹,何生此心?万一夫人知之,

14、先生何以自安?今后再勿如此,若更为之,与足下决无干休。”张生这里是“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但这傻角毫无怨言,痴心不改,莺莺走后他还要再写一简让红娘捎去以尽诉衷情,这时红娘也不知莺莺的真实想法,自是不肯相助,本就处于大病之中的张生又受了这一场怨气“眼见的休也”绝望中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当莺莺知道张生病重后又生怜爱之意,让红娘送去一简“仰图厚德难从礼,谨奉新诗可当媒。寄语高唐休咏赋,今宵端的云雨来”自荐枕席,这次莺莺果然没让张生失望,如约而至,二人的关系也有了实质性的发展。在经历了这一番风风雨雨,悲悲喜喜后张生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莺莺的爱。 柳梦梅在追求爱情时经历的痛苦、挫折远没有张生多,受汤显祖

15、“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至情论创作主旨的影响,柳梦梅对杜丽娘的情是来源于虚幻化的世界,且看二人第一次相遇时的情景,在“言怀”出里,柳梦梅“做下一梦。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说到: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到“惊梦”一出时写到情窦初开的杜丽娘第一次走进自家的后花园,看到满园春色不禁感怀伤春,憧憬爱情以至在梦中和柳梦梅幽欢相爱。后来因思念柳梦梅而一命呜呼。三年后柳梦梅来到梅花庵,拾到杜丽娘的画像,觉得画中美人似曾相识,又见帧首小诗“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想到自己因梦到梅树下美人改名柳梦梅,这首诗应该和自己有些

16、瓜葛,于是在画上步韵题诗“丹青妙处是天然,不是天仙即地仙。欲傍蟾宫人近远,恰些春在柳梅边。”每日和画像真诚相伴,“早晚玩之拜之,叫之赞之”杜丽娘这几日魂游故地,见柳梦梅“叫唤的伤情咱泪雨麻,把我残诗没争差。”不免心中感动,因在冥间已知和柳梦梅有夫妻之分,于是杜丽娘自荐枕席以完其前梦。回顾二人之间的结合过程,这期间虽有柳梦梅每日的与画像真心相伴,一片志诚。但我们看到二人的得以结合更多的是因为冥冥中这份姻缘早已注定,而非个人努力的结果. 张生和柳梦梅都得以和自己的意中人结合,但这种结合在当时来看是非法的即没有得到封建家长的同意,为了使他们的爱情合法化,为了捍卫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二人都与封建势力进

17、行了顽强的抗争。 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私情”最终被老夫人发现,张生要娶莺莺的条件是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于是莺莺便有了“长亭送别“一折,让我们看看离别宴上莺莺眼中的张生“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莺莺的心态是“和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幕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此别离情更增十倍”张生的心情又何尝不是这样。但为了能够长相厮守,二人不得不洒泪分别,张生一举中了状元,官授河中府尹,不想回来后又面临郑恒的威胁,张生力辩是非,又得杜确相助,最终老夫人同意了这门婚事,张生保住了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 就柳梦梅来说,因其在作品的下半部承

18、载着作者赋予的以情反理的历史使命,因此在捍卫爱情的过程中也就遭遇了较多的挫折。 柳梦梅也考取状元,但这已不足以成为杜宝认婿的条件。在急难一出中,兵起淮扬,杜丽娘担忧父母的安危,于是让柳梦梅去淮扬探听父母的消息,柳梦梅说道“你念双亲舍的离情,俺为半子怎惜攀高”离别之际他想得更多的不是离愁别恨、儿女私情,而是怕官高位重的杜宝不承认自己这个“半子”,加之杜丽娘复生“似怪如妖”,爹爹杜宝“执古妆乔” 要杜宝承认这桩婚事的难度可想而知,杜丽娘的对策是“则说是天曹,偶然注定的姻缘到”也不知能否以此让杜宝信服, 柳梦梅只得心怀忐忑踏上前线寻亲之路。探亲路上柳梦梅吃了不少苦“客路贫难,诸凡路费之资,尽出圹中之

19、物。其间零碎宝玩,急切点卖不来。有些成器金银,土气消融有限。兼且小生看书之眼,并不认的等子星儿。一路赚骗无多,逐日里支分有尽。”到扬州地面时他已身无分文,想拿与自己一路相伴的笔和书换酒喝,店家又不要,眼见就要挨饿,柳梦梅急中生智,说自己是杜宝的女婿。谁想这一来情况变得更遭了,杜宝的告示中写的清楚“自三巴到此,万里为家。不叫子侄到官衙,从无女婿亲闲踏。若有假充行骗,地方禀拿。扶同歇宿,罪连主家。”店家因怕受牵连不敢留柳梦梅住宿,幸好不远处有漂母祠,试想在那样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柳梦梅腹内空空、饥肠辘辘,独自栖身于漂母祠内,甚至要用雨水洗脸,其处境之艰难,心境之凄凉可想而知。 尽管前面还会面临更大

20、的困难,但柳梦梅毫不退缩,在闹宴出中,恰值文武官员吃太平宴,柳梦来寻杜宝,但心里一直担忧的还是“帽儿光光整顿从头,还怕未分明的门楣认否”。 柳梦梅自报家门说是杜宝女婿,被守门军校挡在门外,柳梦梅愤然冲席,被杜宝捆绑起来,押解临安,柳梦梅不禁叹到“因贪弄玉为秦赘,且戴儒冠学楚囚”言下之意是自比萧史,将杜丽娘比作弄玉,因迷恋于和丽娘之间的这份爱情,才会甘心受此痛苦。在临安丞相府内杜宝审问他和杜丽娘之事,柳梦梅以实相告,但杜宝并不相信,说他着了鬼,用桃条两番痛打,再用长流水喷,想要柳梦梅屈服,定他开棺掘墓之罪,正可谓“斯文倒吃尽斯文痛,无情棒打多情种”幸好被苗舜宾等人救下,才得以脱身。由于柳梦梅是新

21、科状元,杜宝无法将其定罪,遂上报皇上,要诛除妖贼,劾奏柳梦梅劫坟之罪。经朝廷上争辩后,确认杜丽娘委系人身,经皇上敕赐团圆,柳梦梅和杜丽娘之间的爱情才最终获得合法的地位。 三 性格上看,张生和柳梦梅都是有情痴,但具体看来又有所不同。 在普救寺内,听法本说莺莺要给父亲做道场时,张生不禁放声大哭,说自己自父母去世后未烧得一陌纸钱“以尽人子之心”,央求法本要趁此机会带一份斋来追荐父母,法本答应他后,只见张生问法聪道“那小姐明日来吗?”确定莺莺来后,张生说“这五千钱使得有些下落者”。在这里张生实际上是动用了本属于女人的最常用的武器“眼泪”来打动法本,以创造和莺莺见面的机会,未免有些因情而痴的意味。 张生

22、在追求莺莺的过程中竟有三次下跪的镜头:第一次是老夫人赖婚后,张生万般无奈,跪拜红娘求其相助。第二次在“酬简”折中,红娘不知实情,以为莺莺在信中是斥责张生,于是告诉张生说“不济事了”并欲转身离去,这时张生急忙跪下揪住红娘“小娘子此一遭去,再着谁与小生分剖;必索做一个道理,方可救小生一命。”张生是一个进京赶考的书生,七尺男儿,红娘不过是莺莺的一个使女,在当时的社会中,二人的地位可以说相差悬殊,但为了追求莺莺张生已顾不得这许多,甘心跪拜红娘。第三次是在莺莺自荐枕席后,张生为示谢意跪拜莺莺,痴情不减当初。 张生因思念莺莺还曾大病两场,竟差点儿送了命。第一次是在听琴之后,因老夫人赖婚,和莺莺相见无由,以

23、致相思成病。“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相思致疾这还可以理解,在得到莺莺的爱后,在京城待命受官时竟因思念莺莺又大病一场,可见张生对莺莺的思念之情丝毫没有减弱。从这“一次痛哭,两场大病,三次跪拜”之中足可见张生对莺莺的痴情到了何等程度。 张生性格中更多的“痴中见呆”,张生本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书生,但在追求莺莺的过程中,我们并未见其文才如何,见到的是一个“文魔秀士,风欠酸丁”呆头呆脑的形象。如退贼后知道老夫人要宴请他,着实打扮了一番“皂角也使过两个,水也换了两桶也,乌纱帽擦的光挣挣的”最可笑的是这个“风流隋何,浪子陆贾”在猜莺莺的“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时竟然认为是着他跳墙过去,旁边有角门可走,即使理解

24、为相约暗号也未免不合情理,实际上张生并非没有能力猜中诗意,只是当时处于老夫人赖婚后的绝望状态下,忽然莺莺有书信相约,以致高度兴奋痴极而呆。 柳梦梅也是一个痴情种,见到美人像就真心实意的供奉起来并欲唤出其真身。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开棺掘墓,他甚至不舍得把杜丽娘口中吐出的水银赏人说“此乃小姐龙含凤吐之精,小生当奉为世宝,你们别有酬犒。”在还没有弄清杜丽娘的真实身份时就发下重誓“作夫妻生同室死同穴。口不心齐,寿随香灭”但柳的性格中更多的是“痴而致刚”为捍卫这份爱情将生死置之度外,掘坟救妻,婚走临安,前线寻亲。在硬拷、圆驾两出中,更见其性格之刚强,正如他自己所说,是“书生剑气吐长虹”。(硬拷出)经杜宝两番痛打,亦毫无屈服之意。待被苗舜宾救下之后,仍不顾余痛调侃杜宝,说有朝一日,“我呵,人雄气雄;老平章深躬浅躬,请状元升东转东。”(硬拷出) 金殿辩理他更是“人雄气雄”,直斥杜宝处理杜丽娘事的三大罪,并指责其军事无能,揭其靠贿赂贼将李全妻杨婆才得以退兵圆驾出),不卑不亢、不屈不挠,尽显血性男儿本色。 注释: 下文凡标示“几本几折”均指出自 西厢记,凡标示“某出”均指出自牡丹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