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山萸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锡纯山萸肉.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张锡纯山萸肉运用山萸肉经验初探 近代医家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其一生的临床经验总结。他注重实践,讲求疗效,并有不少独创见解,对后人启发很大。张师不仅在医学上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对中西医学术的沟通作了大胆的尝试,而且在药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上,师古而不泥古,别开蹊径,独出心裁。现对其用山萸肉的经验介绍如下: 1 滋肝补虚,敛汗救脱 张师认为人之元气将脱,皆先脱在肝,故人极虚者,其肝风必先动,为元气将脱之先兆。山萸肉味酸而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在来复汤中重用山萸肉,配以生龙骨、生牡蛎、生杭芍、野白参、炙甘草,治寒湿外感诸证,大病瘥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解
2、,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或无汗而心中摇摇,脉似有似无之险情等症,均以山萸肉为主而救愈。因“山萸肉救脱之功,较参、术、芪不更胜哉。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凡人身之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救脱之药,当以萸肉为第一。” 2 补血止血,滋肝补肺 张师曰:咳血、吐血久不愈者,乃是内部血管或肺络破裂所致。用山萸肉酸敛之性能补血管之破。如补络补管汤中用生萸肉之酸敛之性,以止血;配生龙骨、生牡蛎之收涩之功,故能补肺络与胃中血管,而达止血之功,佐以三七以化腐生新,止血而不留瘀,使损伤之处易愈。正如“山萸肉为补肝之妙药,凡因伤肝之吐血者,萸肉又在所必需也。” 3 疏肝
3、通络,补肝止痛 张师认为,萸肉得木气最厚,味虽酸敛,而性乃条畅,凡肝气因虚不能条畅而作疼者,服之皆可奏效。肝虚疼痛,多由过怒伤及肝经之气血,肝虚不能逍遥流行于周身,郁于经络之间与气血凝滞而致。如肝虚腿痛者,取曲直汤中之重用山萸肉补肝,以知母泻热,更以当归、乳没、丹参诸药活血化瘀,流通气血之药佐之。若治肝虚臂痛,用曲直汤加生黄芪,同萸肉以壮旺肝气,配赤药,佐当归、丹参以流通经络。若因怒火伤肝,肝虚而疏泄失职之腹痛,并经通气、活血、消食、祛寒之药治疗不效,而左关脉微弱者,宜曲直汤重用萸肉补肝,并加柏子仁配以当归、丹参以和络。若肝气虚,不能条畅而心疼者,且曾服理气活血,宽胸止痛之药而耗气伤阴者,用既
4、济汤重用萸肉而补肝,佐以没药、五灵脂的通经活络之品而治之。总之,凡肝气虚弱,疏泄失职致气血不能正常运行而作疼的虚痹,重用萸肉,配伍恰当,皆获良效。 4 补肝熄风,调营敛汗 张氏曰:“山萸肉之性,又善熄内风,治肝虚内风萌动,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他酸敛之药不同。”若因肝虚之胁痛、腰痛、汗出不止,四肢抽搐等内风萌动者,亦重用萸肉以补肝熄风,调营敛汗(正气)而治之。 5 滋肝补肾,补血填髓 张氏认为肢体痿废,脉极微细无力者,实由于脑部贫血也。此类脑贫血乃由宗气虚损,不能贯心脉以助血上升,则脑中气血皆不足也。宗气之根在于元气,元气乃先天之气,即肾气。肝虚不能为肾行其气,肾气必虚,肾虚不能填精生髓而生痿废。治之用干颓汤,取萸肉性善补肝,枸杞性善补肾,肝肾充足,元气壮旺,自脊上达之督脉流通,且二药皆汁浆稠润,又助当归生血,黄芪大补宗气,助血上行灌注于脑。乳香、没药善开血痹,化瘀通络;鹿角胶善补脑生髓。诸药合用脑髓得养,气血运行周身,则痿废可渐复。 张师用药主张生用,以存其性,提高临床疗效。他的煎药方法、服药方法,继承了前人的经验,而又有所发挥。他说:“愚自临证以来,无论内伤、外感,凡遇险证,皆煎药一大剂,分多次服下,此以小心行其放胆,非孤注一掷也。”这与我们现在的煎服法(每剂两煎),是很相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