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1029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一、 从生活现象出发,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吗? 生:圆 师: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圆形? 生1:我在手表上见过圆。 师:手表的表面上是圆形。 生2:一元,一角,5毛钱也是圆。 师:硬币上有圆。 生3:月亮 师:月亮远远看过去就像个大圆盘,是吗? 生4:篮球也是圆。 师:篮球是圆,有没有人。 生5:篮球是个圆球体。 师:篮球是个球体,它和圆有所不同。 生:车轮上也有。 师:行,同学们,这样说下去,你们觉得能说完吗? 生:说不完。 师:正所谓圆无处不在。 师: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 课件出示:平静的水面,丢下一颗石子。 师:同学们,见过平静

2、的水面吗? 生:见过。 师:丢下一颗石子,发现了什么?生:涟漪 师:什么形状?生:圆形。 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 课件出示:向日葵、花、光环、电磁波等 师:在这里,你同样找到圆形了吗?生:找到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那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领略其中的奥秘,好吗?生:好。 二、 学习新课: 1、从画圆中认识圆 师:同学们,要认识圆,我觉得我们首先得画出一个圆。会画吗?生:会。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预习过画圆了,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白纸里面任意画一个圆。 生开始画圆,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生:画完了。 师:张老师特

3、别感动第一小组,因为第一小组有个同学没有画出来,其他同学赶快凑上去帮他,告诉他要怎么样怎么样,张老师特别欣赏。 师:大家都画好了吧,张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同学画的都非常漂亮,但是也有部分同学画的不够理想,甚至还没画出来。大家猜猜他们可能哪里出问题了? 生1:有可能圆规没有放好,2个头搞错了。 生2:有可能他拿圆规的时候拿的不是地方。 师:应该拿哪里? 生2:应该拿这个帽子这里 师:听到了吗?咱们拿圆规的时候可要掌握技巧,抓的时候不能随便抓,应该抓这里,如果抓下面画的就不够漂亮了。 师:非常好,还有吗? 生3:在对准中心点的时候,画到一半有可能歪掉了。 师:画的时候针尖能不能移动啊?移动画的

4、出圆吗? 生:不能,画不出圆。 师:这也有可能,还有吗? 生4:也可能画圆的时候用力太大,针尖把纸划破了,这样的话也画不出来了。 师:恩,我们画圆时,要注意用力的尺度。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4位同学讲的其实不就是我们用圆规画圆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对吗?生:对 2、学习圆心、半径、直径 师:那现在,小朋友想再画一个圆吗?生:想。 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全班的同学画出的圆一样呢?谁有办法? 生:可以规定一个圆的半径,就是圆规一头和另一头之间的距离。 师:他既提到了一个新名词半径,同时还简单的解释了一下 师板书:半径 师:意思是说,咱们全班同学只要把圆规针尖和笔尖之间的距离统

5、一一下,画出的圆就一样大。你能想象一下,这样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咱们就统一把他定为3厘米好吗?定完后,同样把这个圆画出来 生第二次画圆 师:对了,小组内谁画圆时遇到问题了,及时提醒一下 师:画完了吗?已经画完的同学就把这个圆片剪下来。 师巡视,了解完成情况,提醒学生抓紧时间 师:同学们,来看老师这个圆和你们画的这个圆大小怎么样?生:差不多 师:同学们,圆倒是有了,可要是有人问起,这是一个多大的圆?咱们该怎么办?和别人交流一下。 师:谁来试试看? 生1:这是半径3厘米的圆。32是6是它的直径。 师:行,她刚才提到两个地方,他认为一方面咱们可以借助半径来描绘这个圆,是吗?行,刚才我们一起看

6、了,刚刚后来他还提到了一个新名词,是什么? 生:直径 师:也就是说,咱们还可以借助直径来描述这个圆的大小,对不对?生:对 师板书直径 师:看来咱们班的同学们对圆了解得还真不少! 师:同学们,在圆里,除了有半径和直径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名称,那就是圆心,听说过吗? 生:听说过。 师:那么到底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我想同学们多少有了些了解,是吧? 师:行,一会儿,同学们可以在小组里互相交流交流,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也可以查一查资料。这不,课前啊,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这么一份材料里面就有有关它们的介绍。 当然像今天这种场合,胆大的同学,咱们还可以请教一下在座的老师 师:现在抓紧时间开始吧! 生小组讨论

7、,师巡视参与 师:好了!同学们,咱们一起来看 师:其实圆心,通俗的讲就是圆的中心。圆规画圆时,中间固定的这一点就是。 生:圆心。 师:通常字母?生:O 师:通常用字母O表示。 师:那什么是半径呀?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1:我认为是圆周上的某一点和圆心的直线。两个点的直线叫圆的半径。 师:他说是圆周上的某一点,通常我们称它为圆上,他的话也就是说圆上的某一点连接圆心的一条直线。是直线还是线段? 生1:线段。 师:你能不能上来给大家画一条?请同学们在刚才的圆片上也画上一条半径。 师:好,大家来看,他画对了? 师:半径我们通常用r来表示。 师:关于直径啊,老师这里给大家带来了3条线段,一起来看,课件

8、出示在这里面,你认为哪一条才是圆的直径。 生:第三条。 师:那第一条为什么不是呢? 生:因为没有经过圆心。 师:经过这词用的好,他没有经过圆心 师:那第二条不是通过圆心了吗? 把你的想法告诉全班同学。 生:因为他只画了一半,没有画到头。 师:换句话来说,什么样的线段才是直径? 一方面要经过。 生:圆心。 师:同时他的两端得怎么样? 生:都在圆上的线段 说的好,像这样的线段才是圆的直径。 师:在刚才的圆片同样画上一条直径,并标上字母。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啊,张老师觉得关于圆该有的知识咱们也交流的差不多了,圆心,半径,直径,大家都认识了吧。那我在想,咱们这堂课是不是就这么结束了? 三、深入探究 1

9、、合作学习寻找规律 师:那说句心理话,你们觉得,关于这个圆,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去研究的?有吗? 师:不说别的,单说这圆心、半径和直径,这当中还蕴涵着丰富的规律。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 生:想。 师:行!一会儿呢,正巧这都是刚才我们同学们剪下的圆片,这就是我们等下要研究的素材,同学们还带了知尺,圆规啊什么的,这些就是我们的研究工具。同学们,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相信每个小组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有信心吗? 生:有 师:我提几个要求:1、当你们小组交流,有了新发现了,别忘了把他记录在学习纸上,一会咱们来交流,但是别耽误了记录。有了发现以后还在

10、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到底呆会怎么把这个发现介绍给全班同学,让别人相信你的发现是正确的。2、如果在研究过程中,实在遇到问题了,不知道该用什么办法了,别着急,老师事先给你们准备了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同学们可以把他打开来参考参考,明白了吗? 师:那就抓紧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其中。 师:同学们,说实话张老师和你们一起经历了一个难忘的探索过程,同学们,张老师也觉得吧,我们光顾着研究也不行,得善于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别人交流,对不对?让别人相信你的发现是正确的。 师:老师从各小组中,搜集了许多有代表性的发现,但是张老师也说过,同学们的发现对吗?能不能禁得起推敲啊? 生:能,光有信心还不行,咱们按事实

11、,讲道理,对吗?一起看大屏幕。 2、分析推理,论证规律 1师:我们来看第一条发现,这个小组发现,圆的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有道理吗? 生:有。 师:亮出你的观点,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1:我们一开始认为圆的半径只有四条,在往后的研究中,我们慢慢的把这个圆往下折,折到最后我们发现这个圆的半径好象永远都折不完。 师:同学们听明白了吗?我特别欣赏的是他们的一点,边研究,边申述,最后得出结论,还有吗?其他人是怎么发现的? 师:那同学们都同意这个发现?生:同意。 师:那张老师给他打上,张老师一直认为,禁得起推敲的发现,才是真的发现。 2师:继续看第二条:在一个圆里,每一条直径都是一样长的。有道理吗?说说你

12、的想法? 生1:我是用尺子量的方法。 师:他是用测量的方法,发现了什么? 师生:每一条直径都是一样长 师:他其实之前还说了一段话,谁听出来他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 生2:他又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就是在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也是一样长的。 师:是这样吗? 生1:是 师:非常好的发现,很善于联想。这样,就请你去上面,把你刚才那个新的发现补充进去,好吗? 师:好了,就这个发现,你还有什么补充意见的?有什么新的想法? 生4:我们是通过折来发现的,我们把这个圆折成相对的两个半圆,大家可以发现这个圆两边是对称的, 所以我们认为他的半径和直径是相同的。 师:这么快吗?感觉应该还有点距离,他这样还不能说明所有的半径

13、距离都相等。但是沿着她的思路往下走,我们很快就能发现圆的半径都相等的规律,谁继续? 师:同一组谁给他补充一下 生在对折的基础上又对折 师:大家来仔细看一下,这一条是圆的半径,这一条也是圆的半径,对折后发现他们相等,这至少说明这两条是相等的是吗?生:对。 师:那怎么知道每一条都相等呢? 生5:再折一折 师:我们再折一折。不停地折就会发现其实每条半径都一样。 生6:我是在画圆的时候找到了这个规律。因为在画圆的时候圆规的针尖和铅笔端的距离是一样长的,这样才能画出一个圆,这样的圆有无数条半径,因为圆规的东西都没有动,所以是一样长的。 师:同学们,听明白了吗?既不用量也不用折,他是在画圆的过程中慢慢去感

14、觉的。 师:行,我们再在圆片上画一画,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半径长度都保持不变了,边画边感受一下半径在哪里?看看是不是都保持不变了? 生操作画圆 师小结:在画圆的过程中,半径应该是保持不变的。 3师:先画到这里,咱们来看第三条发现。第三条发现很特别,只有几个字母d=2r, r=(1/2)d,请同学来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生:d是直径,r是半径 师:那你这个式子想说明什么问题? 生:想说明: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这个发现,你们是怎么得来的? 生1:对折 一条半径、两条半径加在一起就是一条直径 师:通过折一折,我们发现一条直径里面包含了几条半径? 生:两条。 生2:我们小组是用画的办法。就是先画一条直

15、径,然后我们发现这条直径是通过圆心的。 师:我演示,你看看是不是你要表达的意思。这是一条直径,从圆心这看,是一条半径,往这看是一条半径,正好说明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你点头了,说明是对的,所以下次站起来前,先把语言组织一下。 师:就这个观点,你还有什么补充。 生:我还有一个办法,可以知道,2个半径是一个直径。我现在纸上随意画一条直线,然后作中点,然后。 师:这样,你表达的东西比较复杂,关系到方方面面,这样吧,我们接着讨论,你上台来画,好吗? 生:我们小组是量的,圆的直径是6CM,然后我们就想着量出圆的半径,我们发现一量就是3CM 师:通过量也发现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不过就这条发现,张老师总

16、觉得还缺少点什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都说直径是半径的2倍,那这条直径是半径的2倍吗?是否还得加些什么?直径是半径的2倍,他的前提是什么? 生:在同一个圆里。 师:是啊,如果不在同一个圆里,能说明直径是半径的2倍吗?行,请你上台把这个发现加上一个前提。 4师:同学们瞧,刚才也许我们一开始的发现比较粗糙,经过咱们全班同学共同的努力,你补充,我补充,就变得非常的完善了。不过张老师相信,每个小组的发现何指是这三条,这样吧,下面,我想请各个小组,赶快商量一下,下面留点时间,每个小组选择剩下的,你们认为最精彩的一条发现,一会咱们来交流。好吗?好,抓紧时间。 小组讨论环节 师:哪个先来 生1:我们小组

17、发现了每条直径的焦点都是圆心。 生2:我们小组发现圆的大小和圆的半径,直径长度有关。 师:这个发现很重要,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们先画了一个半径为3CM的圆。 师: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对圆的精确记载,墨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在他的一部著作中有这样的描述 “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一个圆心,那“同长”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猜猜看。 生:一样长 师:这个发现比西方整整早了1000多年,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觉得怎么样? 生:自豪 、震惊 师:特别的自豪,特别的骄傲! 师:同学们,我国古代对于圆的记载还远不止这些。这不,在周髀算经里有这么一句话“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

18、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并不是由圆规画成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的切割而成的。一起看! 师:这是一个正方形,现在我们一起切割,再切割,再切割直到把它切成一个圆。 师:现在如果告诉你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生;直径是6厘米,半径是3厘米 师:你说,你说,还有吗?没有了,跟他们一样。 师:同学们,看来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往往能获得更多有用的结论。 师:同学们,说起圆啊,同学们这个图案一定并不陌生,出示 图片,这个你们认识吗? 生:阴阳太极。 师:想不想知道这个阴阳太极是怎么画出来的啊? 生:想 师:它是由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成的。 现在如果告诉我们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

19、,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生讨论 师:好了,谁先来,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响亮的说给大家听 生:小圆的直径6厘米,大圆的半径6厘米 师:同学们,古老的阴阳太极为什么选择了圆形,这绝对是一个另人感兴趣的 话题,课后我们可以近一步的去查查资料。 师:好了,最后让我们把视野回到现实生活中,同学们,平静的水面上丢进了一颗石子,它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圆形啊? 师课件出示:又如这些现象当中的圆形又是为什么?我想,走进网络,走进百科全书,同学们一定会获得一些意外的收获。 师:好,同学们,又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终啊,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

20、身, 师:同学们,感觉怎么样? 生;很美 师:其实这恰恰就是圆的魅力所在。 六、小结 师:同学们,短短一节课,要真正走进圆的世界是不现实的,我想我们刚刚所做的,只是走“近”了圆的世界,打开圆的大门,一个更加精彩,更加丰富的世界必将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就让我们从现在起,从今天起,真正走进圆的世界! 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三、 从生活现象出发,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吗? 师: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圆形? 师:行,同学们,这样说下去,你们觉得能说完吗? 师:正所谓圆无处不在。 师: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 师:在这里,你同样找到圆形了吗?生:找到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

21、如此美妙而神奇,那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领略其中的奥秘,好吗? 四、 学习新课: 1、从画圆中认识圆 师:同学们,要认识圆,我觉得我们首先得画出一个圆。会画吗?生:会。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预习过画圆了,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白纸里面任意画一个圆。 生开始画圆,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生:画完了。 师:大家都画好了吧,张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同学画的都非常漂亮,但是也有部分同学画的不够理想,甚至还没画出来。大家猜猜他们可能哪里出问题了?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4位同学讲的其实不就是我们用圆规画圆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对吗?生:对 2、学习圆心、半径、直径 师:那现在

22、,小朋友想再画一个圆吗?生:想。 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全班的同学画出的圆一样呢?谁有办法? 师:他既提到了一个新名词半径,同时还简单的解释了一下 师板书:半径 师:意思是说,咱们全班同学只要把圆规针尖和笔尖之间的距离统一一下,画出的圆就一样大。你能想象一下,这样可以吗? 师:那咱们就统一把他定为3厘米好吗?定完后,同样把这个圆画出来 生第二次画圆 师:对了,小组内谁画圆时遇到问题了,及时提醒一下 师:画完了吗?已经画完的同学就把这个圆片剪下来。 师巡视,了解完成情况,提醒学生抓紧时间 师:同学们,来看老师这个圆和你们画的这个圆大小怎么样?生:差不多 师:同学们,圆倒是有了

23、,可要是有人问起,这是一个多大的圆?咱们该怎么办?和别人交流一下。 师:谁来试试看? 生1:这是半径3厘米的圆。32是6是它的直径。 师:行,她刚才提到两个地方,他认为一方面咱们可以借助半径来描绘这个圆,是吗?行,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刚刚后来他还提到了一个新名词,是什么? 生:直径 师:也就是说,咱们还可以借助直径来描述这个圆的大小,对不对?生:对 师板书直径 师:看来咱们班的同学们对圆了解得还真不少! 师:同学们,在圆里,除了有半径和直径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名称,那就是圆心,听说过吗? 生:听说过。 师:那么到底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我想同学们多少有了些了解,是吧? 师:行,一会儿,同学们可以

24、在小组里互相交流交流,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也可以查一查资料。这不,课前啊,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这么一份材料里面就有有关它们的介绍。 当然像今天这种场合,胆大的同学,咱们还可以请教一下在座的老师 师:现在抓紧时间开始吧! 生小组讨论,师巡视参与 师:好了!同学们,咱们一起来看 师:其实圆心,通俗的讲就是圆的中心。圆规画圆时,中间固定的这一点就是。 生:圆心。 师:通常字母?生:O 师:通常用字母O表示。 师:那什么是半径呀?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1:我认为是圆周上的某一点和圆心的直线。两个点的直线叫圆的半径。 师:他说是圆周上的某一点,通常我们称它为圆上,他的话也就是说圆上的某一点连接圆心的一条

25、直线。是直线还是线段? 生1:线段。 师:你能不能上来给大家画一条?请同学们在刚才的圆片上也画上一条半径。 师:好,大家来看,他画对了? 师:半径我们通常用r来表示。 师:关于直径啊,老师这里给大家带来了3条线段,一起来看,课件出示在这里面,你认为哪一条才是圆的直径。 生:第三条。 师:那第一条为什么不是呢? 生:因为没有经过圆心。 师:经过这词用的好,他没有经过圆心 师:那第二条不是通过圆心了吗? 把你的想法告诉全班同学。 生:因为他只画了一半,没有画到头。 师:换句话来说,什么样的线段才是直径? 一方面要经过。 生:圆心。 师:同时他的两端得怎么样? 生:都在圆上的线段 说的好,像这样的线

26、段才是圆的直径。 师:在刚才的圆片同样画上一条直径,并标上字母。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啊,张老师觉得关于圆该有的知识咱们也交流的差不多了,圆心,半径,直径,大家都认识了吧。那我在想,咱们这堂课是不是就这么结束了? 三、深入探究 1、合作学习寻找规律 师:那说句心理话,你们觉得,关于这个圆,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去研究的?有吗? 师:不说别的,单说这圆心、半径和直径,这当中还蕴涵着丰富的规律。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 生:想。 师:行!一会儿呢,正巧这都是刚才我们同学们剪下的圆片,这就是我们等下要研究的素材,同学们还带了知尺,圆规啊什么的,这些就是我们的研究工具。同学们,一会儿,以小组

27、为单位,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相信每个小组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有信心吗? 生:有 师:我提几个要求:1、当你们小组交流,有了新发现了,别忘了把他记录在学习纸上,一会咱们来交流,但是别耽误了记录。有了发现以后还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到底呆会怎么把这个发现介绍给全班同学,让别人相信你的发现是正确的。2、如果在研究过程中,实在遇到问题了,不知道该用什么办法了,别着急,老师事先给你们准备了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同学们可以把他打开来参考参考,明白了吗? 师:那就抓紧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其中。 师:同学们,说实话张老师和你们一起经历了一个难忘的探索过程,同学们,张老师也觉得吧,我们

28、光顾着研究也不行,得善于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别人交流,对不对?让别人相信你的发现是正确的。 师:老师从各小组中,搜集了许多有代表性的发现,但是张老师也说过,同学们的发现对吗?能不能禁得起推敲啊? 生:能,光有信心还不行,咱们按事实,讲道理,对吗?一起看大屏幕。 2、分析推理,论证规律 1师:我们来看第一条发现,这个小组发现,圆的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有道理吗? 生:有。 师:亮出你的观点,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1:我们一开始认为圆的半径只有四条,在往后的研究中,我们慢慢的把这个圆往下折,折到最后我们发现这个圆的半径好象永远都折不完。 师:同学们听明白了吗?我特别欣赏的是他们的一点,边研究,边申述,

29、最后得出结论,还有吗?其他人是怎么发现的? 师:那同学们都同意这个发现?生:同意。 师:那张老师给他打上,张老师一直认为,禁得起推敲的发现,才是真的发现。 2师:继续看第二条:在一个圆里,每一条直径都是一样长的。有道理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1:我是用尺子量的方法。 师:他是用测量的方法,发现了什么? 师生:每一条直径都是一样长 师:他其实之前还说了一段话,谁听出来他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 生2:他又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就是在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也是一样长的。 师:是这样吗? 生1:是 师:非常好的发现,很善于联想。这样,就请你去上面,把你刚才那个新的发现补充进去,好吗? 师:好了,就这个发现,你还

30、有什么补充意见的?有什么新的想法? 生4:我们是通过折来发现的,我们把这个圆折成相对的两个半圆,大家可以发现这个圆两边是对称的, 所以我们认为他的半径和直径是相同的。 师:这么快吗?感觉应该还有点距离,他这样还不能说明所有的半径距离都相等。但是沿着她的思路往下走,我们很快就能发现圆的半径都相等的规律,谁继续? 师:同一组谁给他补充一下 生在对折的基础上又对折 师:大家来仔细看一下,这一条是圆的半径,这一条也是圆的半径,对折后发现他们相等,这至少说明这两条是相等的是吗?生:对。 师:那怎么知道每一条都相等呢? 生5:再折一折 师:我们再折一折。不停地折就会发现其实每条半径都一样。 生6:我是在画

31、圆的时候找到了这个规律。因为在画圆的时候圆规的针尖和铅笔端的距离是一样长的,这样才能画出一个圆,这样的圆有无数条半径,因为圆规的东西都没有动,所以是一样长的。 师:同学们,听明白了吗?既不用量也不用折,他是在画圆的过程中慢慢去感觉的。 师:行,我们再在圆片上画一画,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半径长度都保持不变了,边画边感受一下半径在哪里?看看是不是都保持不变了? 生操作画圆 师小结:在画圆的过程中,半径应该是保持不变的。 3师:先画到这里,咱们来看第三条发现。第三条发现很特别,只有几个字母d=2r, r=(1/2)d,请同学来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生:d是直径,r是半径 师:那你这个式子想说明什么问题?

32、 生:想说明: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这个发现,你们是怎么得来的? 生1:对折 一条半径、两条半径加在一起就是一条直径 师:通过折一折,我们发现一条直径里面包含了几条半径? 生:两条。 生2:我们小组是用画的办法。就是先画一条直径,然后我们发现这条直径是通过圆心的。 师:我演示,你看看是不是你要表达的意思。这是一条直径,从圆心这看,是一条半径,往这看是一条半径,正好说明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你点头了,说明是对的,所以下次站起来前,先把语言组织一下。 师:就这个观点,你还有什么补充。 生:我还有一个办法,可以知道,2个半径是一个直径。我现在纸上随意画一条直线,然后作中点,然后。 师:这样,你表

33、达的东西比较复杂,关系到方方面面,这样吧,我们接着讨论,你上台来画,好吗? 生:我们小组是量的,圆的直径是6CM,然后我们就想着量出圆的半径,我们发现一量就是3CM 师:通过量也发现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不过就这条发现,张老师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都说直径是半径的2倍,那这条直径是半径的2倍吗?是否还得加些什么?直径是半径的2倍,他的前提是什么? 生:在同一个圆里。 师:是啊,如果不在同一个圆里,能说明直径是半径的2倍吗?行,请你上台把这个发现加上一个前提。 4师:同学们瞧,刚才也许我们一开始的发现比较粗糙,经过咱们全班同学共同的努力,你补充,我补充,就变得非常的完善了。

34、不过张老师相信,每个小组的发现何指是这三条,这样吧,下面,我想请各个小组,赶快商量一下,下面留点时间,每个小组选择剩下的,你们认为最精彩的一条发现,一会咱们来交流。好吗?好,抓紧时间。 小组讨论环节 师:哪个先来 生1:我们小组发现了每条直径的焦点都是圆心。 生2:我们小组发现圆的大小和圆的半径,直径长度有关。 师:这个发现很重要,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们先画了一个半径为3CM的圆。 师: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对圆的精确记载,墨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在他的一部著作中有这样的描述 “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一个圆心,那“同长”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猜猜看。 生:一样长 师

35、:这个发现比西方整整早了1000多年,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觉得怎么样? 生:自豪 、震惊 师:特别的自豪,特别的骄傲! 师:同学们,我国古代对于圆的记载还远不止这些。这不,在周髀算经里有这么一句话“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并不是由圆规画成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的切割而成的。一起看! 师:这是一个正方形,现在我们一起切割,再切割,再切割直到把它切成一个圆。 师:现在如果告诉你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生;直径是6厘米,半径是3厘米 师:你说,你说,还有吗?没有了,跟他们一样。 师:同学们,看来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往往能获得更多有用的结论。 师:

36、同学们,说起圆啊,同学们这个图案一定并不陌生,出示 图片,这个你们认识吗? 生:阴阳太极。 师:想不想知道这个阴阳太极是怎么画出来的啊? 生:想 师:它是由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成的。 现在如果告诉我们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生讨论 师:好了,谁先来,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响亮的说给大家听 生:小圆的直径6厘米,大圆的半径6厘米 师:同学们,古老的阴阳太极为什么选择了圆形,这绝对是一个另人感兴趣的 话题,课后我们可以近一步的去查查资料。 师:好了,最后让我们把视野回到现实生活中,同学们,平静的水面上丢进了一颗石子,它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圆形啊? 师课件出示:又如这些现象当中的圆形又是为什么?我想,走进网络,走进百科全书,同学们一定会获得一些意外的收获。 师:好,同学们,又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终啊,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 师:同学们,感觉怎么样? 生;很美 师:其实这恰恰就是圆的魅力所在。 六、小结 师:同学们,短短一节课,要真正走进圆的世界是不现实的,我想我们刚刚所做的,只是走“近”了圆的世界,打开圆的大门,一个更加精彩,更加丰富的世界必将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就让我们从现在起,从今天起,真正走进圆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