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为什么要提倡慎独人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下为什么要提倡慎独人生?.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当下为什么要提倡慎独人生?当下为什么要提倡“慎独人生”? “慎独”是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国粹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几千年来,它对人们修身养性、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慎独”最先见于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欺。要像憎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爱好美好的容貌一样,让自己不亏心。因此,君子必须能够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即一个人在没有别人在场和监督的时候,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道德、纪律和法律的事,这就叫做慎独。要做到慎独是不容易的,要有很高的自觉性,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因而
2、慎独是一个人非常可贵的品质。 真正的慎独是生命的自觉,是主观的原意。东汉名臣杨震,有人曾以十斤金子向他行贿,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讽刺地回答:“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何谓无知?”结果行贿者灰溜溜地离去。 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於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 春秋时期的宋国,有个叫子罕的人。他担任宋国的司空一职,专门掌管建筑、车马、器械制造等事务。有一天,宋国有一个人无意中获得了一块美玉,他拿着美玉来到子罕的府上,要把宝物献给子罕,想借此讨好子罕。但意外的是,子
3、罕却执意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误以为子罕嫌玉石不好,便连忙解释道:“我已经请最好的玉匠鉴定过了,他们都说这是一块难得一见的宝玉。所以我今天特意把它带来献给您,请您务必收下它。”子罕说:“在你看来美玉是宝,可我则认为当官的人不贪才是宝。今天如若你把美玉给了我,你便失去了宝玉之宝,而我如果真的收下你的美玉,则会丢掉我的不贪之宝,倒不如我们各自都留住自己的宝吧!” 说完,子罕便请人把献玉者送出门。 许衡,字仲平,博学多识,教学有方,许多人士都来追随他求学。早年时,许衡曾经跟很多人一起逃难,经过今河南省孟州市,由于行走长远路途,天气又热,喉干口渴,同行的人发现道路附近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了梨子,大家都争先
4、恐后地去摘梨来解渴,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在树下,连动也不动,大家觉得很奇怪,有人便问许衡说:“你怎么不去摘梨来吃呢?”许衡回答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随便去摘来吃呢?”那人说:“现在时局这么乱,大家都各自逃难,这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许衡说;“纵然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平日凡遇丧葬婚嫁时,许衡一定遵照风俗礼仪办理,全乡人士,都受感化,乡里求学的风气,逐渐盛大。乡内的果树每当果实成熟,掉落在地上,乡里小孩从那边经过也不看一眼,乡民都这样教导子弟,不要有贪取的心理。许衡的德行传遍天下,元世祖闻知,要任用许衡为宰相,但是许衡不慕荣利,以病辞谢。 由此得
5、知,真正的“慎独”是生命的自觉,是杨振的幕夜却金,是柳下惠的坐怀不乱,是宋子罕的以不贪为宝,是许衡的不食无主之梨。“慎独”应该是一种内在的要求,是很高的道德境界,是衡量一个人道德觉悟和思想品质的试金石,只有经过个人的艰苦努力和修持磨炼才能逐步做到“慎独”。慎独非要把自己修持成神仙,慎独的成果不是打造“公众的形象”,而是为了沐浴灵魂,保持心意上的诚然愉快状态。慎独的过程也许痛苦,但自觉地进入了慎独的境界一定很美。正如毕达哥拉斯所说:“无论是在别人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是的,无论何时,都不要展现自己的卑劣,要随时随地要求自己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做一个值得自己和别人尊敬的人。 反省一下自己,我能不能在“独处”的时候,也做得到“慎独”呢?在没人注目的时候我是否曾丢过垃圾,在没有监考的课堂我打过小抄么,面对捡到的钱财,我是不是有了私心?从小事着手,把没关紧的水龙头拧紧;把楼道里的灯没熄;没有警察把守的路口,也不再闯红灯。对道德操守不要再视而不见。自我修身,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