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10816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1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的内涵与核心观点是什么?两大思潮的主要分歧何在? 国家干预主义基本内涵:泛指要求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干预,限制经济自由的一种理论与政策主张。 核心观点:国家应该、也有能力对经济运行实行管理和干预,为市场和社会提供必要的经济服务;不应该只是经济秩序的消极保护者,而应是经济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干预者。 经济自由主义基本内涵:泛指要求自由地从事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的一种理论和主张。 核心观点:自由市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动均衡,其理论核心在于市场的价格机制。即价格机制具有自动调节作用,实现供求平衡。 主要分歧:1.国家干预主义主张

2、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理,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的主张,提倡自由市场2.在运用博弈论研究货币政策,经济自由主义的学者认为应该强调货币政策的规则性以减少对市场的冲击;而国家干预主义则主张采用权变的货币政策,以便相机调节货币与经济运行。3.在反古典革命与新古典宏观学派的较量中,前者认为市场价格是富有弹性的,供求可以自动实现平衡,只要存在合理预期,市场能够迅速出清,而*干预只会破坏弹性价格的调节机制,是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相反新凯恩斯主义以粘性价格思想为武器对微观市场失灵做出反击。 2.凯恩斯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政策意义是什么?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

3、点是有效需求原理。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超过商品的供给,资本家就会增雇工人,扩大生产;反之,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资本家或者被迫降价出售商品,或让一部分商品滞销,因无法实现其最低利润而裁减雇员,收缩生产。因此,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由于在短期内,生产成本和正常利润波动不大,因而资本家愿意供给的产量不会有很大变动,总供给基本是稳定的。这样,就业量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这个与总供给相均衡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凯恩斯进一步认为

4、,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货币数量。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它决定消费需求。一般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增加往往赶不上收入的增加,呈现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于是引起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是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这两个因素的对比关系所决定。资本边际效率,是指增加一笔投资所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它会随着投资的增加而降低,从长期看,呈现“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规律,从而减少投资的诱惑力。由于人们投资与否的前提条件是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利率,当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时,若利率能同比下降,才能保证投资不减,因此,利

5、率就成为决定投资需求的关键因素。凯恩斯认为,利息率取决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这样一种心理因素,它决定了货币需求。在一定的货币供应量下,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越强,利息率就越高,而高利率将阻碍投资。这样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存在流动偏好两个因素的作用下,使得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将产生大量的失业,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解决失业和复兴经济的最好办法是*干预经济,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来扩大*开支,降低利息率,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总之,凯恩斯认为,由于存在“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从而既

6、引起消费需求不足,又引起投资需求不足,使得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失业,这是无法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调节的。他进一步否定了通过利率的自动调节必然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的理论,认为利率并不是取决于储蓄与投资,而是取决于流动偏好(货币的需求)和货币数量(货币的供给),储蓄与投资只能通过总收入的变化来达到平衡。不仅如此,他还否定了传统经济学认为可以保证充分就业的工资理论,认为传统理论忽视了实际工资与货币工资的区别,货币工资具有刚性,仅靠伸缩性的工资政策是不可能维持充分就业的。他承认资本主义社会除了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外,还存在着“非自愿失业”,原因就是有效需求不足,所

7、以资本主义经济经常出现小于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均衡。这样,凯恩斯在背叛传统经济理论的同时,开创了总量分析的宏观经济学。 政策意义: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 3.新剑桥学派的利率理论与凯恩斯学派的利率理论有何异同? 相同点:新剑桥学派坚持凯恩斯的基本观点,特别注重货币金融因素对经济的影响,把金融理论放在经济理论的重要位置,并在此基础上对凯恩斯的金融理论进行了拓展,在货币需求理论方面,新剑桥学派沿用凯恩斯的分析方法,将凯恩斯的三动机说扩充为七动机说,并将由相近形成的货币需求分成三大类,分别研究它们的不同特性及对经济的影响。不同点: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主张:1.实现充分就业需

8、要以利率为杠杆,刺 激有效需求,其方式是实行刚性的工资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因 为伸缩性的工资政策是无法操作的。 2.货币政策的作用与其他政策的 局限。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增加,特别是再危机时期,会被流动 性偏好吸收。所以要配之以赤字财政政策,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新剑桥学派政策主张的特点:1.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不稳定性, 其目标不是保持经济的均衡,而是改善经济的失调;2.把社会政策放 在首位,并注重财政政策,轻视货币政策。 4.什么是内生货币供应论它与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应论何异同? 内生货币供应论是由新古典综合学派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货币当局无法对信贷供应实行完全的控制,货币供应量已成

9、为一个内生变量。货币供应量主要由银行和企业的行为所决定,而银行和企业的行为又取决于经济体系内的许多变量,中央银行不可能有效地限制银行和企业的支出,更不可能支配他们的行动。因此,货币供应量是由经济体系内部诸多变量决定并影响经济运行的内生变量,货币供应量的多少是由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和公共的行为共同决定的。相同点:二者都是由中央银行可以操纵的,不同点:除了中央银行的政策行为外,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行为、收入水平的变化以及公众对金融资产的偏好程度等也对货币供应量起着决定的作用,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主要是由经济决定的,而不是主要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因此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就不可能是绝对的,而只能是

10、相对的。 5.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在政策取向上与原凯恩斯主义有何异同点? 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信条,在三个命题上保持一致: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超额劳动供给;经济中存在着显著的周期性波动;经济政策在绝大多数年份是重要的。但是新凯恩斯主义并不是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简单因袭,而是认真对待各学派对原凯恩斯主义的批判,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进行深刻地反省,同时吸收并融合各学派的精华和有用的概念、论点,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凯恩斯主义。 在具体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观点上,新旧凯恩斯主义存在重要差别,主要体现在非市场假设上。新凯恩斯主义以工资和价格粘性取代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工资刚性假设,并添加了原凯恩斯主义

11、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设: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理性预期假设。新凯恩斯主义阐明了,在经济中出现需求或供给冲击后,工资和价格粘性使市场不能出清,经济会处在非均衡状态,即使有理性预期的存在,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将起到积极作用,能够影响就业和产量。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与原凯恩斯主义学派相比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强调工资和价格的粘性而非完全刚性,并试图对这种粘性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合理的解释,在此基础上说明非自愿失业、普遍生产过剩的可能性以及*经济政策的作用。 第二,强调并从微观角度入手阐明了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他们从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出发,研究了经济中存在的实际刚性、风险和不确定性、经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昂贵性、调整的成本因素等,从而说明了企业的最优定价行为及其宏观经济含义。证明在市场经济中“看不见的手”并不能引导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主体最大程度地促进社会利益,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境界,恰恰相反,“看不见的手”导致了“协调失败”,出现了长期的市场非均衡和社会福利的巨大损失。 第三,强调*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他们以需求冲击为假定,着重论证了企业为什么总是拒绝及时随总需求的变动而调整价格和工资,这种微观行为反映到宏观经济层面又如何导致总产出和就业的变动。因此,需要通过*干预来解决这种市场机制的失效问题,由于货币的非中性,*的经济政策可以是有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