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片段落转换的基本方法[转场技巧].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1217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视片段落转换的基本方法[转场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影视片段落转换的基本方法[转场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影视片段落转换的基本方法[转场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影视片段落转换的基本方法[转场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影视片段落转换的基本方法[转场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影视片段落转换的基本方法[转场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片段落转换的基本方法[转场技巧].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影视片段落转换的基本方法转场技巧一、什么时候转场 影视作品中的段落也叫蒙太奇段落,它是由若干影视语句或场面构成的可以表现一个完整内容的大单元,它是影视作品的一个完整的叙述层次。 影视中的段落转换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然段落的转换。故事片的情节或纪录片的报道发展到一定的地方,告一段落,就应该分段。 2时间的转换。所拍的事件或场面,时间发生了变化,有了转移,就需要按时间的转换来分段。 3地点的转换。所拍摄的场地转移,也属于转场。 4节奏性段落。除以上三点之外,为了叙述节奏的需要,需要“转场”作段落顿歇处理。 转场中的镜头转换与一个电影电视语句中镜头之间的转换虽然都是处理镜头的衔接问题,但转场的

2、镜头转换与一个语句中的镜头转换是有区别的。一个语句中的镜头转换要求连贯流畅;而转场的镜头转换既要求承上启下,使全片流畅连贯,又需要层次分明、段落清晰,使观众感受到有明显的段落层次间隔,即所谓的既分隔又连贯。 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关系,处理好这种心理的隔断性和视觉的连续性。对于上下内容有较直接联系的两个段落,虽然上下两组镜头内容不同,但没有明显意义的区别,应强调视觉的连续性;在叙事段落间或有比较明显的意义差别的段落转换时,则一般强调心理的隔断性。 转场的手法大体可以分为技巧转场和直接切换转场两种。 二、技巧转场 技巧转场是通过电视特技效果发生器产生的技巧效果实现的,它可以造成既分隔又连贯的效果,

3、常用的有下列几种: 1淡出淡入 “淡出淡入”是指上一段落最后一个镜头的亮度逐渐减弱,画面由明至暗逐渐隐没;下一段落的第一个镜头则由暗到明,逐渐出现。这样的转场过程,前一部分是“淡出”,后一部分是“淡入”,也称“淡变”。淡出过程时间一般为2秒,淡入过程也为2秒,全过程约为4秒。实际运用时不一定要淡出淡入同时并用,可以单独把淡入或淡出与别的其它镜头组接。淡出、淡入的时间也不一定都要求2秒,可快可慢、可长可短。 淡出淡入使上下两镜头有明显的分隔作用,常用来分段,表示一个比较大的完整段落的结束,另一大段落的开始。 2化出化入 “化出化入”是指在前一镜头逐渐模糊、消失的过程中,下一个镜头同时逐渐出现,在

4、二个镜头的转换过程中,有重叠部分,也称“叠化”、“化变”。 “化变”过程中,前后两段的两个镜头的画面有短时间的重合部分,能给人以二者有联系密切的感觉,它可以形成因果、象征、比喻、对比的修辞作用。例如前一个镜头的画面是水泵涌出的水花,叠化成绿油油的稻田,牛奶倒入大海叠化到街头乞讨要饭的孩子等。“化变”也常用于省略过程,用于表示相隔较长的时间推移。例如坐在床边的光脚丫,叠化出穿着球鞋走在马路上的双脚,再叠出穿着皮鞋走在路上的双脚,表示这小孩已成长成人了。此外,故事片也常用叠化表示回忆、想象、幻觉等插叙段落。 3划变 “划变”简称“划”,是指新画面从某一部或某一角落不断扩充,直至完全代替了原画面。如

5、此,前一个画面“划出”,新画面叫“划入”。划变主要用于不同时空、不同场景的转换。 4圈入圈出 “圈入圈出”简称“圈”,是划变的一种,它是指在一幅完整的画面的某一部分出现一个小的图形,它可以是圆的,也可以是别的如方形的、菱形的等,让这一小图形逐渐扩大,直到代替原来的画面。有时也可以反过来,将整个画面缩小到一点上。划变既可以表示时间、地点、场景的改变,也可以把某个局部放大,使观众既看到景物所处的环境,又能看清局部放大的图像。 三、直接切换转场 直接切换转场也叫“无技巧转场”,它不是通过特技效果发生器来实现,而是采用“切”的方法实现转场的。所谓的“切”即切换,是指在极短的瞬间两个镜头迅速地以整幅画面

6、相互转换的组接形式。 直接切换转场要求前后两个镜头画面中必须合理的过渡因素,以达到转场的自然和连贯。 1利用主体的相关动作转场 前一段最后一个镜头主体动作与后一段第一个镜头主体的动作,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相互关联,这个动作就可以作为前后两段的过渡因素,前后镜头中的主体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例如电影牛虻中的一个段落转换: 监狱门口,琼玛一时冲动打了亚瑟一记耳光,亚瑟捂着脸痛苦地低下头去。 特全 亚瑟泪流满面抬起头来。亚瑟痛苦地思索着。 2特写镜头转场 前后两段借助于特写转场,在影视中经常使用。例如, 全特 苹果园里,每棵苹果树上硕果累累,人们正在采摘苹果,装框,镜头推为某一苹果的特写。 特全 镜头

7、从苹果的特写拉出商店的全景,苹果整齐地摆放在商店里的摊位上,顾客在挑选苹果。 3同体转场 同体转场是指前后的两个段落借助同一物体转场。例如国产影片农奴中,农奴主旺杰的院子里,强巴的父亲刚刚被打死,旺杰从水盆中取出一条湿淋淋的皮鞭,要管家告诉强巴的妈妈:“把他们一家三代欠下的债,连同收尸税一起送来,要不,就叫她把鞭子送回来。”说完就把皮鞭一扔。旺杰扔皮鞭的动作是在他自己的院子里。下一段的第一个镜头就是皮鞭落地的特写,拉成中景皮鞭落在强巴家里。又如,闪闪红星中,上一段的末后一个镜头,胡汉三被赶跑了,国民党乡公所的牌子被扔在路边,冬子双脚把牌子踩裂成两半;下一段开始的画面,胡汉三重新合拢乡公所的牌子

8、,胡汉三又回来了。 4相似体转场 在上面一节中,曾经指出过,两个画面如果主体形态差别太大,连接后会造成视觉跳动。在转场时,不可能前后两段镜头都通过同一主体转场,对于不同的主体,如果它们有相似之处,那么这些相似之处就可以作为转场的因素。生活中相似体到处都有,例如报道高空作业的女电工的新闻,前一场景是女电工宿舍,有的休息,有的伏案学习,镜头摇到墙上一幅表现女电工在高空作业的宣传画,下一段从女电工在高空作业的实际劳动场景开头。 5主观镜头转场 主观镜头转场是利用前一段的结尾以剧中人在看什么或沉思什么;下一个镜头就是他看到的或想到的人或事,从而把两个场面连贯起来。例如天云山传奇开头,有这么一个片断:

9、全 宋薇坐在房间的沙发上,看她丈夫寄来的信函,画外传来周瑜贞喊“宋薇大姐!”的声音。宋薇走到窗门前往外看 全 周瑜贞在楼下站着。 推而广之,前一镜头人物目光注视着,便可以接入任意一个与视线相符的画面,达到转场的目的。 6主体出画入画转场 主体出画入画转场是指前一个场景主体走出画面,切到另外的一个场景,主体进入画面。用于表现同一主体的时空转换。使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主体出画与入画的位置应处于两个画面的相反区域。例如在前一个场景中,主体从右边走出画面,那么下一个镜头,在新的场景中,主体应从左边走入画面,这样在感觉上,运动方向是一致的,否则容易造成主体又走回来的感觉。 出画入画的转场形式还可以只出不入,

10、或只入不出。即前一个镜头主体走出画面,下一个镜头主体已经在另一个场景的画面中。 7遮挡镜头转场 遮挡镜头转场是在前一个镜头中主体从纵深处迎着镜头走来,不断靠近镜头,直至挡住镜头。下一个镜头是主体背离镜头向着纵深方向而去,第二个镜头已是另外一个场景,以达到转场的目的。例如, 全 一个女学生从走廊上迎着镜头走来,身影遮住镜头。 全 背影沿镜头轴向离去,一个男学生走进实验室。 这种转场手法,前后两个镜头可以是同一主体,也可以是不同主体 。 8空镜头或全暗画面转场 从一个段落过渡到另一个段落时,可以在两段之间利用一个景物镜头来连接。例如,一个作家经过多少个日以继夜、夜以继日的伏案创作,终于在一个黎明前

11、完成了全部的书稿,他起身站到窗口前,接上一个旭日东升的镜头作为这一段落的结束,舒缓一下情绪,然后再接上人们在座谈他的作品的镜头画面。从艰苦的创作阶段到作品出版后引起的反响,两个段落的连接是靠旭日东升的景物镜头来过渡的。 9虚化镜头转场 虚化镜头转场是前一段的最后一个镜头调虚,直到完全模糊,下一个新镜头也是从虚像开始慢慢调实,以实现转换时间、地点、场景的目的。在一些介绍烹调技术的电视节目中,某一盆菜肴已经调配好了,需要放入蒸笼蒸2个小时,为了简洁地表现这个过程,常常是把调配好的菜肴放入蒸笼,盖上蒸笼罩后,镜头虚化,下一个镜头又由虚镜头慢慢调实,出现冒气的蒸笼,然后打开蒸笼,取出蒸好了的菜肴。 1

12、0声音转场 声音转场是利用声画的对列来连接镜头,使段落的衔接十分利索顺畅。例如影片闪闪红星米店风潮那场戏,沈老板指着“今日售米”的木牌子,气急败坏地吼叫道:“这是谁干的?”,下一个镜头紧接着宋大爹的声音“是冬子干的!”,这时地点已经是在山上游击队的驻地了。 近年来,世界影视语言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大多采用了无技巧转场的方法。这是因为影视艺术越来越追求真实、可信的逼真效果。 在技巧转场中,淡变和划变等特技画面留有很明显的人为痕迹,使观众在观看时“银屏感”,常感到自己是旁观者,很难完全融入其中。而用无技巧转场的直接切换则比较自然、真实,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当然无技巧转场在艺术技巧上难度较大,需要严密的构思和精心的设计,特别是要熟练地把握和运用形象的逻辑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