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考题重点整理.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1398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考题重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微生物考题重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微生物考题重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微生物考题重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微生物考题重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生物考题重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考题重点整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微生物考题重点整理微生物考题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 1、菌落:指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 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2、半孢晶体:指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3、L型细菌: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4、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5、假菌丝:当它们进行一连串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立即分离,其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则这种藕节状地细胞串就称

2、为假菌丝。 6、半知菌:只发现无性繁殖过程而未发现有性繁殖过程的菌株。 7、前噬菌体:指整合在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温和噬菌体的核酸。 8、选择性培养基:指一类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9、半组合培养基:指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分的培养基。 10、生长因子:指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11、溶源菌:是一类能与温和噬菌体长期共存,一般不会出现有害影响的宿主细胞。 12、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数。 13、光能无机营养型:这类微生物能

3、以CO2作为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并利用光能生长,能以硫化氢、硫代硫酸钠或其他无机硫化物等还原态无机化合物作为氢供体,使CO2还原成细胞物质。 14、异型乳酸发酵:凡葡萄糖经发酵后除主要产生乳酸外,还产生乙醇、乙酸及CO2等多种产物的发酵,称为异型乳酸发酵。 15、同型乳酸发酵:葡萄糖经糖酵解后全部生成乳酸一种发酵。 16、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17、同步培养:指设法使某一群体中的所有个体细胞尽可能都处于同样细胞生长和分裂周期中,然后通过分析此群体在各阶段的生物化学特性变化,来间接了解单个细胞的相应变化规律。 18、同步生长:指通过同步

4、培养的手段而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 19、生长限制因子:凡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可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某营养物。 20、COD:即化学需氧量,指1升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用强氧化剂将它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 21、活性污泥法:指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 22、石炭酸系数: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之比。 23、补充培养基:凡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生长需要的组合或半组合培养基。 24、内毒素:是G-细菌细胞壁外层的组分之一。

5、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它在活细胞中不分泌到体外,仅在细菌死亡后自溶或人工裂解时才释放。 25、疫苗:用于预防传染病的抗原制剂。 26、抗体:是高等动物体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在体内外发生特异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27、回复突变:突变株经第二次突变又完全地或部分地恢复为原来的基因型或表面型。 28、溶源转变:当正常的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使其发生溶源化时,因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的核基因组上,而使宿主获得了除免疫性外的新遗传性状的现象。 29、营养缺陷型:某一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某种营养物质的能力,因而无法再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 30、条件

6、致死突变型:指某菌株经基因突变后,在某种条件下可正常地生长、繁殖并呈现其固有的表型,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却无法生长、繁殖的突变类型。 31、消毒: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 32、化能有机营养型:这类微生物以有机物作碳源,利用有机物氧化过程中的氧化磷酸化产生的ATP为能源生长。 33、组合培养基:指一类按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精确设计后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成的培养基。 34、类毒素:对外毒素进行脱毒处理,可获得失去毒性但仍保留其原有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 35、外毒素:指在病原细菌生长过程中不断向外界环境分泌的一类毒性蛋白质。 36、化疗:指利用具有高度

7、选择毒力即对病原菌具高度毒力而对其宿主基本无毒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借以达到治疗该宿主传染病的一种措施。 37、基本培养基: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成分的组合培养基。 38、水分活度:在同温同压下,某溶液的蒸汽压与纯水蒸汽压之比。 39、氨基酸自养型生物:指能把尿素、铵盐等一类简单氮源自行合成所需要的一切氨基酸。 40、氨基酸异氧型生物:指凡需要从外界吸收现成的氨基酸作氮源的微生物。 二、填空 1、放线菌的菌体形态由 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菌丝体 三部分组成。 2、青霉菌抑制细菌生长的机制是 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 3、微生物的五大共性:1、体积

8、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 4、微生物学的先驱者:列文虎克。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 细菌学奠基人:科赫。 5、脂多糖是革兰氏 阴性菌 细胞壁外层的主要成分,它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 三部分组成。 6、抗生素的产生菌主要是 放线菌 类,其中50%以上是由 链霉菌 属微生物产生的。 7、真菌菌丝有两种类型,低等真菌的菌丝是 无隔菌丝,高等真菌的菌丝是 有隔菌丝。 8、子囊果按其外形可分为: 闭囊壳、子囊壳和子囊盘 3类。 9、一步生长曲线包括 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 三个时期。 10、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分为5个阶段

9、,即 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 11、培养基按其制成后的物理状态可分为 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 12、光能自养型和光能异养型微生物的共同点是都能利用 光能;不同点在于前者能以 CO2 作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而后者则以 CO2及简单有机物 作主要碳源,前者以 无机物 作供氢体而后者则以 有机物 作供氢体。 13、温和噬菌体有三种存在状态即 游离态、整合态和营养态。 14、细菌培养的生长曲线可分为 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等四个时期。 15、固氮的六个必要条件是 ATP的供应、还原力及其传递载体、固氮酶、还原底物-N2、镁离子和严格的厌氧微环境。 16、在发酵工业上,

10、可通过 应用营养缺陷型菌株解除正常的反馈调节、 应用抗反馈调节的突变株解除反馈调节、控制细胞膜的渗透性 等方法获得大量有用代谢产物。 17、连续培养的方法主要有 恒浊培养和恒化培养 两种。 18、根据微生物生长与氧的关系,可分为 好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厌氧菌 三大类。枯草芽孢杆菌属于 好氧 微生物,肉毒芽孢杆菌属于 厌氧 微生物,大肠杆菌属于 兼性厌氧 微生物。 19、沼气发酵中甲烷的形成有三个阶段,分别是 水解阶段、产酸阶段和产气阶段。 20、四种引起细菌基因重组的方式是 转化、转导、接合和原生质体融合。 21、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是 经典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

11、验;而证明基因突变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三个经典实验又是 变量试验、涂布试验和影印平板培养法。 22、紫外线照射能使DNA相邻碱基形成 嘧啶二聚体 从而导致DNA复制产生错误,用紫外线诱变微生物应在 避光 条件下进行,以防止 光复活作用 现象的产生。 23、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是在 干燥、低温、缺氧、避光和缺乏营养 等环境条件下,使其处于代谢不活泼状态。 24、微生物的学名采用“双名法”,是由 属名 和 种名加词 组成的。 25、影响微生物生长延滞期的因素有 菌龄、菌种、接种量、培养基成分。 26、霉菌依据菌丝体中的细胞数目,有单细胞的 根霉、毛霉,也有多细胞的 曲霉 和 青霉。 27、细菌中作为

12、抗原的部分有 表面抗原、菌体抗原、鞭毛抗原、菌毛抗原、外毒素和类毒素 等。 28、写出下列微生物拉丁文对应的中文学名:Bacillus subtilis 枯草芽孢杆菌;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酿酒酵母 。 三、判断改错 1、链霉菌是霉菌,其有性繁殖形成接合孢子。改为: 毛霉或根霉是霉菌。 2、芽孢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物和抗静水压的能力,同时具有繁殖功能。 改为:不具有繁殖功能。 3、放线菌具有菌丝,并以孢子进行繁殖,它属于真核微生物。 改为:它属于原核微生物。 4、子囊孢子是子囊菌亚门的有性孢子,内生。 5、曲霉的分生孢子梗长在足细胞上。 6、无隔菌丝是多核

13、的单细胞菌体,只有细胞核的分裂,没有细胞数量的增加。 7、啤酒酵母与青霉菌的子囊孢子形成过程相同。 改为:不相同。 8、大多数微生物可以合成自身所需的生长因子,不必从外界获取。 补充:乳酸菌、动物致病菌和衣原体需要从外界摄取。 9、氮素营养物质不仅用来合成细胞中的蛋白质,还可以为部分微生物提供能 源。 10、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主要包括:H2O、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 改为:还有能源。 11、营养物质跨膜的主动运输必须依靠载体和能量,而被动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12、基础培养基可用来培养所有类型的微生物。 改为:只能用来培养野生型的微生物。 13、一种细菌只能被一种噬菌体感染。

14、改为:可以被多种噬菌体感染。 14、溶源性细菌在一定条件诱发下,可变为烈性噬菌体裂解寄主细胞。 15、由于极端环境中的条件太苛刻,因而在极端环境中无微生物生存。 改为:有微生物生存。 16、酒精的浓度越高,杀菌能力越强。 改为:75%的酒精杀菌能力最强。 17、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与合成某种代谢产物的PH是一致的。 改为:不一致。 18、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此期间细胞处于代谢活动的低潮,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 19、在最适生长温度下,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最快,因此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温度应选择最适生长温度。 改为:温度不一样。 20、氧气对耐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作用是一样的。 改

15、为:不一样。 21、乳酸发酵后的牛奶可以保存相对较长的时间,这种乳酸菌与其他牛奶腐败细菌之间构成了一种特异性的拮抗关系。 22、营养缺陷型微生物在MM与CM培养基中均能生长。 改为:MM是基本培养基,不能生长。 23、5-溴尿嘧啶是以碱基颠换的方式引起基因突变的。 改为:碱基置换。 24、饰变是生物在环境条件改变时表现出来的一种表型变化,它是生物自发突变的结果。 改为:它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25、当基因发生突变时,由该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顺序必然发生改变。 改为:移码突变可以不变。 26、质粒是一种存在于细菌体内的核外遗传物质,它的复制是和核染色体的复制是同步的。 改为:不一定同步。

16、若复制同步,则为严紧型复制控制;若复制不同步,则为松弛型复制控制。 27、基因突变是自发形成的,不可以人为诱导。 改为:可人为诱导。 28、目前种是生物分类中最小的分类单元和分类等级。 29、营养物质跨膜的主动运输必须依靠载体和能量,而促进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改为:被动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30、菌落边缘细胞的菌龄比菌落中心的细胞菌龄长。 改为:短。 31、碳素营养物质不仅用来合成细胞中的结构成分,还可以为部分微生物提供能源。 32、细菌芽孢的生成是细菌繁殖的表现。 改为:是细菌休眠的表现。 33、好氧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厌氧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改为: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厌氧,能进行无氧呼吸。 34、间歇灭菌不能够达到完全灭菌的目的。 改为:能够达到。 35、G+C克分子百分比相同的细菌,未必是种类相同或近似的种属。 36、真核微生物比原核微生物更能在高温下生长。 改为:更不能。 37、现知仅原核生物中的部分属种可以固氧。 改为:固氮。 38、芽孢是芽孢杆菌的繁殖器官。 改为:芽孢不能繁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