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版土地利用规划用地类型对比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1416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旧版土地利用规划用地类型对比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新旧版土地利用规划用地类型对比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新旧版土地利用规划用地类型对比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新旧版土地利用规划用地类型对比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新旧版土地利用规划用地类型对比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旧版土地利用规划用地类型对比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旧版土地利用规划用地类型对比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旧城市(城乡)建设用地分类对比,小组成员:刘辰、李晓鹏、刘廷婷,1991年,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建设部2002年,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建设部2012年,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建设部,新版标准延续使用了旧版标准以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用地划分的基础性原则和“树形多层级”的分类方法新版标准中以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为分类原则,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独立地段的附属设施从属于主导设施的使用性质。二是,具有多种用途的用地应以其地面使用的主导设施性质作为归类的依据。“树形多层级”的分类方法,是指分类时土地用途 3 个层次的类别之间为递进关系,每一大类包含若干中类,每一中类又包含若

2、干小类,从大类、中类到小类构成一个自上而下的逻辑系统。新版标准在某些大类到中类、中类到小类的划分中留有余地,可以满足各城市结合实践应用,在新的城市土地使用活动类型的出现时,对用地分类层级做一定的补充,新旧两版标准总则、术语及一般规定条文比较表,增加十二条规范术语,屈雯,新旧两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比较研究,首先,从对城乡用地发展的客观特征趋势来看,新版标准构建了覆盖城乡全域的城乡用地分类体系,符合城乡用地一体化发展的态势;同时,通过梳理,将城市和区域、城市和镇、村进行区分,遵循了城乡土地使用上的客观差异。其次,就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的角度而言,新版标准的“城乡用地分类”的结构设计在空间

3、效力和分类层级上,着重考虑了区域各项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的需求,并兼顾当前体制下多部门管理的责权要求,一定程度上为面向城乡的总体规划转变打开了新局面。,旧版标准中并为单独列出城乡用地分类,仅有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新版标准在旧版标准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基础之上,通过梳理和调整,新增城乡用地分类。,新旧两版标准城乡用地分类比较表,T H对外交通用地变为区域交通设施用地,E E水域和其他用地变为非建设用地,在旧版标准基础上调整形成独立的覆盖市(县、镇)域范围内所有用地的城乡用地分类体系,共 2 大类、9 中类、14 小类。其中,新设“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包括了城市、镇、乡、村庄的建设用地。,小组整理,

4、城乡用地汇总表,备注:_年现状常住人口_万人,其中户籍人口_万人,暂住半年以上人口_万人_年规划常住人口_万人,其中户籍人口_万人,暂住半年以上人口_万人,新旧两版标准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比较表,C A/B 公共设施用地变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共增加30条类别归属,对非城市建设用地的类型划分中多从景观控制、生态保护(主要保护水源地和基本农田)、游憩休闲、发展备用地几个方面进行用地类型的划分;同时,多将市政基础设施用地、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单独列出,明确对其的控制要求,从旧版标准“以城市建设用地为核心”的城乡用地分类体系到新版标准的覆盖城乡的“分层次控制的综合用地分类体系”

5、,体现了标准在更新过程中,由仅仅关注“城市建设用地”向注重“城乡用地”的技术思路转变。,调整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体系,共 8 大类、35 中类、42 小类。,小组整理,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备注:_年现状常住人口_万人,其中户籍人口_万人,暂住半年以上人口_万人_年规划常住人口_万人,其中户籍人口_万人,暂住半年以上人口_万人,城市绿地的定义及分类,城市绿地的定义,2002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于 2002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1.1、标准对“城市绿地”的定义: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地域上指的是位于城市用地范围内的用地,包括

6、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和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存在形态上以自然植被、人工植被或者二者结合的以植被为主的形式。1.2、城市绿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城市绿地仅包括了建设范围内的G1-G4类绿地,其对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影响最为直接,在现有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也最为重视广义的城市绿地即是城市用地范围内所有的绿地,即包括了整个市域内的所有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即采用的广义上的理解,但是在实际指标测算或者若干个城市进行绿地指标对比中,采用的是狭义的城市绿地概念。,新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将城市绿地分为5个大类、13个中类、11个小类。五大类: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

7、G4),其它绿地(G5)具体的分类表如下:,城市绿地的分类,该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在今后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中应严格执行。,2012版,1990版,新旧标准之间的关系,城市建设用地H11,建设用地H,非建设用地E,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商业服务设施用地B,工业用地M,绿地与广场用地G,物流与仓储用地W,公用设施用地U,水域E1,农林用地E2,其它非建设用地E3,公园绿地G1,防护绿地G2,广场G3,特殊用地H4,城市绿地G,公园绿地G1,附属绿地G4,生产绿地G2,其他绿地G5,防护绿地G3,小区游园,城市绿地分类与城市用地分类之间的关系,新旧两版标准规

8、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比较表,新旧两版标准规划人均单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标准比较表,新旧两版标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比较表,地区差异;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无到有,有到无,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表,规划建设用地结构表,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表,规划建设用地结构表,1990年,2012年,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在用地统计原则方面,新标准规定“城市建设用地统计范围与人口统计范围必须一致”,即在现状调查时按现状建成区范围统计,在编制规划时按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统计;另外,新标准将人口统计范围调整为常住人口。(2)在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标准方面,新标准在沿用旧标准基于双因子的分档调整方法基础上,引入“人口规模”和“气候区划”先行划分城市(镇)类别,再分别进行建设用地标准控制。(3)在规划单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标准方面,新标准取消人均工业用地指标,并将指标表达形式调整为仅规定低限,不设定上限。(4)在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方面,新标准所给定的各类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关系的区间幅度较大;另外将该条文调整为非强制性条文,在实际工作中仅供参照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