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的急救与护理.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1521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与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与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与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与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源性猝死的急救与护理.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源性猝死的急救与护理1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与护理 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心脏意外的引发意识骤然丧失、死亡。一般不超过1小时,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急症,由于猝死前病情稳定,又缺少预兆,处理不当可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了解猝死的基本知识,掌握对猝死的症状与病情的判断以及基本的急救知识与护理。 据研究:心跳停止3-5秒正常人可感到头晕,10-20秒可发生晕厥,40秒左右可出现抽搐,瞳孔散大,60秒呼吸可停止,大小便失禁,4-6分钟脑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因此要使病人在此阶段复苏,避免脑细胞的损伤,就需要分秒必争,力争在5分钟之内进行有效的复苏,实践证明,抢救的时间越早,复苏成功率越高,反之

2、则越低。 一、急救与配合 1 心跳骤停的急救 加强心肺复苏的培训,掌握各种抢救方法,患者一旦发生心搏骤停,要总出正确的判断,若情况紧急,应在现场就地行徒手心肺复苏,其抢救可按ABC 程序即:A开放气道,要判断神志是否有意识存在,立即使病人处于仰卧位,松开衣领腰带,清理口腔、鼻腔分泌物,将其头后仰,使其呼吸道保持通畅,再次确定呼吸是否存在,及时通知其他医务人员参加抢救。B人工呼吸,对呼吸停止的病人应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亦可用简易呼吸器。C胸外按压,病人呼吸心跳停止无意识时,则应行胸外按压以建立有效的循环,其按压部位是胸骨中下13交界处,按压频率成人100次min,按压深度成人为胸廓下陷4-

3、5cm,5-13岁儿童为2-3cm ,婴幼儿为1-2cm,按压与呼吸的比值是30:2即按压30次吹气2口 2医护的配合 在复苏的现场护士不仅要掌握各种抢救流程,及时准确的完成各项操作,执行医生的医嘱,为抢救争取时间,还要在病人到达之后妥善安置,要询问发病史,家族史,详细病情,熟悉抢救室各仪器的操作,药品的剂量、用法,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各种急救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气管插管,呼吸机的使用,动态心电监护的应用,必要时用电除颤,并详细记录抢救过程和病情变化,医护要熟练配合,做到忙而不乱,又序的抢救。 二、复苏后的护理与体会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生命体征的观察,复苏后的病人病情尚未稳定,要严

4、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瞳孔、尿量、意识、末梢循环等。持续心电监护,能够及时提示心脏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各种变化,防止再次出现心搏骤停。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因为此类病情发展快,用药复杂,只有保持两条静脉通路才能及时有效的用药,一路静脉通路输注抗心理失常药物,一路静脉通路输注营养心肌等药物。 2 脑复苏的护理 恢复脑功能是复苏成功的标志,血液循环停止,中枢神经细胞因缺氧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在复苏成功后要继续治疗脑复苏,防止脑缺血与再灌注的损伤,要降低颅内压,防止脑水肿。降温,应用冰帽,保护脑组织。脱水,减轻脑水肿,一般用20%甘露醇快速静滴。防止抽搐。高压氧治疗,增加血氧含量,提高组织的

5、氧分压,改善脑缺氧,降低颅内压。 3 一般护理 饮食,给予低脂肪、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绝对卧床,严禁搬动,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复苏成功的重要步骤。持续氧气吸入,以改善心肌缺氧,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胸闷、气促等症状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避免用力排便,训练病人在床上排便,保持大便通畅,解释用力排便可使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血血氧,诱发心律失常,因此要避免过度用力或屏气,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4 心理护理 由于心源性猝死发病急,抢救过程中可有多处损伤,病人会处于极度紧张、恐惧甚至频死状态,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耐心细致的观察,主动与病人沟通、交流,使其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恐惧,避免外

6、界刺激,增强治疗信心,并告知家属保持愉悦的必要性,协助激励患者的求生欲,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5 准确及时完善护理记录 护理记录准确、及时、完整、连贯是护理记录的基本要求,使患者获得救治的真实反映,是评价效果的科学依据,也是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应在急救车内放置抢救记录单、手电筒、笔、钟表,只要使用抢救车内的物品就随时登记,保证护理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体会 通过对猝死的抢救与护理我的体会是:猝死发生急促,一旦发病,关键是现场急救,及时准确的判断其意识,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以及后期的有效治疗和护理,会给病人减轻很多痛苦,所以对处于临床第一线的我们,要有良好的素质和奉献精神,敏锐的观察分析应变能力,进行过专业训练并掌握和了解疾病的生理好、病理变化,熟练掌握各类急救仪器的使用,扎实的理论基础作的忙而不乱,为抢救赢得时间,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同时应广泛的普及身边的人群对猝死的正确认识,教会其简单的处理方法,来为病人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