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成长日记(1).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1587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成长日记(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心理成长日记(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心理成长日记(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心理成长日记(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成长日记(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成长日记(1).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成长日记 心理成长日记 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有关方面的资料和浏览有关心理方面的网站,我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要需要的是心理素质与科学知识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单向发展的科学技术秀才。而许多高校频频发生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精神失常、轻生等案例表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不少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甚至一些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疾患。这些都暗示学校要大力开展心理教育。 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常人眼里,走过高考的“独木桥”进入“象牙塔”的大学生们,过的应该是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眼下一些学子却因“心病”而看不到洋溢着青春的笑脸,因“心病”而使其生活甚至未来人生蒙上了一层阴影。据调查,近

2、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正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管理中的心理学中有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及精神分裂等方面。身边的心理学中显示,大学生中因为精神问题而休学或退学的人数占休,退学总数的30左右。看到这些惊人的数字使我内心深深震撼,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究竟大学里的特定因素还是其他因素呢?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好好看待,怎样才能避免和减少这类事情发生?我想可能是心理的因素是重要的问题,但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帮助,就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我是这样看待的。注重好下面这个方面我想能有一定的帮助

3、。 那是不是只要大学生在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交际困难、情感困惑及学习、就业压力等方面没出问题,我们就不会有“心病”?不少心理专家都认为,这些诱因只不过是“导火索”而已,我们在心理成长过程中受到的环境影响、心理基础的“先天不足”才是其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历史原因来看,首先,我国传统文化塑造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是容易诱发我们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对于西方人敢于张扬个性、热情奔放的“外向型”性格特点,我国是一个封建历史特别长的国家,比较容易形成腼腆、含蓄、矜持的“内向型”民族性格,对个性心理少有关爱和研究。这种“内向型”性格,固然有其优点,但也极易诱发心理疾患,并且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

4、心理疏导。社会伦理价值的无序性导致环境的“失范”。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前社会伦理价值正处于无序性向有序性重新构建的过程中,我们对传统的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普遍降低,表现出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如违纪行为的泛化:酗酒、打架屡见不鲜等等。传统的道德思想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交叉并存,使我们感到无所适从。更重要的是青年人还缺乏对新旧观念整合的能力和经验,不能有效地运用自我防卫机制,这样必然会导致他们道德困惑、认知失调和心态失衡。 家庭教育对我们心理健康十分重要,我们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是以其少儿时期的思想、观念为基础的。少儿时期,父母的认知不统一,观念行为不一致,往往会使子女产生心理困惑。事实证明,

5、父母感情和谐、兄弟姐妹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往往使个体形成谦虚、礼貌、随和、诚恳、乐观、大方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反之,家庭成员之间如果经常吵闹、打骂,则易使个体形成粗暴、蛮横、孤僻、冷漠等不良的人格特征;有的大学生父母婚姻的不幸,会在他们心理上产生阴影,这往往会使孩子们产生怀疑、否定他人的心理和行为。另外,现在的我们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父母对他们的溺爱、包办过多,对他们的考试成绩、升学、成才期望又要求过高。这样,一方面使我们养成了任性、依赖、骄横的心理,适应生活能力差、社会交际能力弱;另一方面,又使我们面对父母“望子成龙”的目光,容易产生恐慌、焦虑、内疚的心理,唯恐考试成绩不好,不能升学、不能成才

6、而无颜面对父母。 学校环境是我们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会产生直接影响。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虽然目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教育部门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用人单位选拔人才、升学等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因而我们为追求高分而疲于奔命的现象仍然存在。繁重的学习任务、紧张的学习生活使他们感到一种巨大无形的压力。而“三点一线”式的单调生活又不能缓解这种压力,因而不少学生都觉得大学生活太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压抑、烦燥、缺乏生活乐趣、性格不开朗等不良心理倾向。 我们心理健康的培养和教育要整体化,仅靠学校的呼吁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广大家庭和社会各界也应投身其中,转变教育理念,净化舆论环境

7、,减轻大学生们身上的压力。 父母对子女健康成长和完美人格的形成是负有主要责任的。所以,为人父母,重要的是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夫妻间要互谅、互让、互谦、互爱,为子女营造一个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要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不要动辄训斥、打骂孩子,或是对孩子过分溺爱,对其生活包办代替过多和对其错误言行及不良习惯放任自流,都是有害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并且始终坚持不懈,贯穿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而高校更应不断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体制。 目前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需要改进,家长和学校不能再把“升学第一”作为信条。 应该让学生有固定的交流环境,让他们能主动敞开心扉,多参加

8、社会实践,触及社会这个大的圈子,积极把自己隐藏的一面展示出来,通过心理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他们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形成完善的性格。 就像一句话:我们无法左右天气的变化课我们能控制我们的情绪。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知道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有那些,这样才可以对症下药。学习心理课知识和多看有关心理方面的书籍对我的作用是很大的,特别是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待解决。学好心理知识不仅能让自己受益,同时也可以为朋友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高高跃起,我要释放青春的激情,演绎动情的人生。观宇内奇伟,听天赖之音,嗅旷世之芬芳,品精彩阅历。如果我的每一天都是一幅画,我会尽情地着墨,尽情地上彩,尽力地美丽动人,在落款封印上杜绝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