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评课稿.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1622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脏评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心脏评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心脏评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心脏评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脏评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脏评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脏评课稿 心脏 评课稿 通过对第二、第三章的学习,学生获得了有关人体从环境中获取各种营养物质和氧气,这些营养物质和氧气被人体细胞利用,以及人体细胞将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环境中的基础知识。那么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是怎样运输到人体细胞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又是如何运离人体细胞的呢?本章以生物课程标准中“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概述血液循环”等具体内容标准为依据并参考“观察血涂片”、“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等活动建议,通过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流的管道血管、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输血和血型四节介绍了有关的基础知识,并结合这些基础知识进行有关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这种编排

2、也为第五章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血液、血管、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但它们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本章前三节分别介绍血液、血管和心脏,显得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在血液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节内容涉及的名词概念较多,且生理过程复杂,而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虽对心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的、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因此就本节内容而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的难度较大。但我们欣喜的看到老师对本节课作了

3、很好的处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挖掘出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分组合作讨论、亲身体验模拟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起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新课程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老师在教学中注意了带领学生挖掘出课标中的隐性课程资源,积极引导学生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的观念。应该说,本节课对于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作了很好

4、的实践。 在我看来,本节课应可分为三大板块:一是通过演示实验、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二是主动探究,学习新知;三是归纳总结。 在导入新课阶段,通过封闭管道内的液体流动演示实验,一开始便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情境,并通过发动机、水泵的类比,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心脏为什么能提供动力?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怎样?”这样自然萌生的问题,更进一步引发了学生探究心脏奥秘的好奇心。在次序上先推测假设心脏的功能,再以实验验证,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新知探究时,老师先组织学生用手感觉心跳,再出示幻灯图片,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图片,进一步明确心脏在人体中的准确位置

5、。学生对于“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但却很难用生物学科学语言准确的表达,老师通过体验学习、表达交流、图片展示,直观、清晰、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心脏位置、大小、形状的认知。接着再在展示心脏的模型、观察心脏解剖图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以分组合作方式进行了观察和探究,并形成了组间竞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观察前学生明确了观察什么、思考什么,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有效性学习,构建起学生的知识体系。通过组内交流、生生互动,共同分享集体智慧,集思广益,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老师并没有局限于教材提供的资源,大胆加入了对心脏灌流实验的讨论和课件演示,引导学生

6、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出房室瓣、动脉瓣的作用,从而推测出水在心脏的流动途径,并进行知识迁移,归纳出血液在心脏的流动路线。而通过用手模拟心脏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在观察表达的基础上,更以亲身参与的活动方式加深了理解,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识图能力、表达能力,更教会了学生以后可以用类似模拟演示的方法来解决一些不容易理解的问题。练习设计难度适中,有效地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及时的反馈,从学生完成的情况来看,可以发现教学效果较好。最后的归纳总结堪称画龙点睛之笔,通过诗句或者说顺口溜的形式,对本节内容作了很好的归纳梳理,容易理解,也更便于学生记忆。 总而言之,我认为老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

7、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科学探究,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始终,在攻克重难点过程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说有些遗憾的地方,则我认为:第一、准备数量充足的人的心脏模型或猪心脏的实物标本是本节课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本课中的模型数量只有老师手里的一个,如果能达到每一小组一个的数量就好了。但我想这也是受制于目前学校的实验条件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后我们生物学的各种模型及实验条件、实验水准会逐步提高。第二、对于心脏灌流实验,课堂上完成会有很大的难度,当然也不需要老师一定来演示。但我想应该可以用动画课件来代替,包括心脏工作的过程,动画的直观效果应该比单纯的图片更直观、清楚,便于学生理解。第三、本课虽然已经注重了情感教育,但我想最后能不能进行一下知识拓展,要求学生课外收集相关的心脏知识,如心脏病等。关注一下家人的心脏健康,除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外,形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将学习由课上引到课下,由校内引到校外,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