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2020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分析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分析 在推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思想政治课传统教育观念不能适应目前社会现实的变革,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生活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高科技,广信息,大文化的知识经济背景下,他们的心中既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又对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迷惑不解,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学生当成是主体,要寻求学生的参与意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根据政治学科的特点,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应把传授知识,发展智能,培养学生创造力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下面结合我日常教学遇到的实际问题,谈一下体会: 例一:超越“离群心理” 表现:我班上有三个成绩好的同学,每次召开主

2、题班会总是不积极参与,在下面做作业,看书,既不参加讨论,也不发表个人见解。学校大型集会、运动会等,他们也在下面做自己的功课。 调查:找他们调查,他们说:“升入重点高中只看成绩,只有认真读书才有出路,干哪些与自己无关的事耽误时间。”“我母亲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分析:这是长期应试教育效应的余波,使其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形成了“离群心理。”导致兴趣狭隘,情感淡漠,意志薄弱,缺乏交往能力。这样的人,学科成绩再好也只是书呆子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可能成为“有知识、无品德的危险品”。 教育策略:超越“离群心理”。 认识“离群心理”,矫正思想观念。找他们分析形成目前状况的原因,告诉他们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

3、原因。客观上讲:一是长期以来学校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只重抓学科教育,轻抓或淡抓其他活动。二是父母的“成龙成凤”观点偏狭影响。上述客观上对三位同学“离群心理”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观上讲,由于同学们对未来社会“用人观”和人才标准认识不足,把人才标准绝对化,对“需要就是人才”缺乏思考。通过分析,使他们明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个性要求更高,通过沿海地区有些行业技术工人工资高于硕士生工资的例子,告诉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交往是适应生存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素质,使之端正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寻求超越方式,进行积极超越。“离群心理”的超越方式,一是根除旧习惯,形成新习惯,把“主题班会

4、”改成“主体班会”,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班上实际问题,有意识地给他们布置说话内容,如在跟一个喜欢迟到的同学说句心理话的主体班会上,要求他们先送一句话给那位同学。总结时对他们积极参与讨论的积极态度和说话内容予以肯定和表扬,学校大型活动动员他们参加,并布置项目要求完成。二是树立其在集体中的位置,以培养其集体意识和荣誉感。组织他们参加学科竞赛、科技制作等集体活动,取得荣誉,便予以庆祝。三是发现其他同学的离群行为,在班级中进行教育,使他们从别人的例子中,受到平行教育,逐步使心理由离群转变为亲群。 时时给予鼓励,处处进行督促。在组织他们进行超越“离群心理”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波折与反复,这既要靠自我教育

5、能力、更要靠教师鼓励与督促。上述三个同学在开始接受超越“离群心理”教育时表现很积极,但后来也有再回头的趋势,这时,就不失时机地再给其布置参与和主持活动,对他们关心集体、兴趣不断提高的进步予以表扬,并督促他们制定“参与班集体活动计划”,逐渐加大其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频率,对其评语也随之提升,使之逐步告别“离群心理”,形成集体观念。 1 效果:现在一同学曾两次主持班级“主体班会”,两同学报名参加校“文艺宣传兴趣小组”,其学科成绩仍保持班级中的位置,有时还略有进步。 例二:告别“垃圾文学” 表现:上思品课时,我发现一男同学桌面上乱七八糟写了许多字,其中不乏格调低下的句子。无独有偶,政教处查找在厕所乱写

6、乱画的人时,又包括了他。 调查:调查中得知,该同学经常在书摊借阅不健康的书刊,出入网吧游戏厅,并摘抄了一大本格调较低的笔记。 分析:一是受到不良书刊影响,从中学得一些低级趣味的言辞。二是成绩较差,无所事事,寻求刺激。三是班级对此类事情教育不够。长此以往,该生将成为精神颓废的街头混混。 教育:校家合教,校街联教。 对焦点,创环境。把该同学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偏差作为解决问题、教育该生的焦点,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和老师配合起来,经常检查他读的课外书籍,请家长出资给其购买科普读物,在其房间悬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名言锦句。在校阅读课中,督促其借阅少年文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刊,并要求他把摘抄本交给老师

7、检查。 联社区,展风采。联系学校周边社区中的“文明小区”,有意识的组织该生一类的同学到社区,与文明家庭一起开展“读一本好书”、“唱一支好歌”、“作一副对联”活动,使之在学习之余充实知识,学到文明社区居民宽以待人的品格、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向社会展示现代初中生的精神风貌。 书妙语,树新风。督促该生读好书,厚积累,达到一定境界以后,鼓励、布置他给自己房间、社区、班级各写一句妙语,光是他写给自己卧室的一句话便叫你大吃一惊:“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虽是借用,但其好德性确已见一斑。 效果:如今,该生已督促家长为其更换了新桌面,乱写乱画者打灯笼也找不着他,办墙报时常见他指指点点,出谋划策,有时为墙报上添加新的内容。语文教师反映,该生的作文主题逐步由空洞平乏向涉及人生意义过渡了,其语言表达也越来越精彩。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