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练习题.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2050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维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思维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思维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思维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维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练习题.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思维练习题第四章小学儿童的思维 一、选择 1“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 ) 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直觉性 2“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 ) 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直觉性 3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舍弃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 是( ) 分析 抽象 概括 综合 4小学儿童运用学习过的原理,解答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解决生活中的某一个问题的思 维过程是( )。具体化 抽象 概括 综合 5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转折时期,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在( )阶段。 六七岁 七八岁 八九岁 十至十一岁 6.学前儿童

2、一边摆积木,一边自言自语:“摆的是大桥”、“擂的是铁路”等,这种思维是 ( ) 集中思维 动作思维 发散思维 形象思维 7.老师提出“砖头有何用途时”,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回答的过程,属于 ( ) 。 动作思维 抽象思维 发散思维 集中思维 8.人们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思维,叫 ( ) 动作思维 抽象思维 发散思维 集中思维 二、判断 1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所以它与感知觉等认识的低级阶段无关。( ) 2由于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所以人的认识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推知过去,预测未来( )。 3加强学生的朗读、默读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 4“鲸不是鱼”这是思维形式“推理”的表

3、现。( ) 5“会飞的是鸟”这是日常概念。( ) 6概念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 ) 7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是思维发散性的表现。( ) 8儿童思维发展存在着很大潜力,只要教育得法,可以促使儿童的思维提前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9同一儿童能演算较抽象的数学题,但在理解历史事件时却不能离开具体的形象,这是儿童思维发展中不平衡表现。( ) 10小学儿童说“马是动物”,这说明他已揭示“马”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 11、 整个小学阶段,小学儿童思维活动的直观形象性很突出,即使到高年级,他们形成概念,理解教材,进行判断推理,也离不开感性材料的支持。( ) 三、分析题 一位教师

4、在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应用题启蒙教育时,制作了插入式活动卡片: 他先用四开大小的画纸画。上河、岸各半的彩色图景,再用刀划出若干道小口;然后又用硬纸剪若干张小鸭子图案,正反面涂上颜色;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题意将小鸭子插在背景图上,成为一道三情景习题。 岸上原有5只鸭子,又游来3只共有几只? 岸上有8只鸭子,游去3只,还有几只? 岸上有5只鸭子,河里还有3只,共有几只? 岸上有5只鸭子,河里有3只,河里鸭子比岸上少几只? 岸上有6只鸭子,游去1只,又游去2只,岸上有几只鸭子? 教师在使用时根据题意,将鸭子只数和方向加以变换,学生学得趣味盎然。 请根据知识掌握的过程有关理论来分析这一教学活动卡片的设计。

5、 答:这位教师的教具设计是非常成功的,他调动了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对应用题的学习产生了兴趣。首先,教师充分掌握了一年级小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特点,孩子在初学应用题时往往对抽象的文字和教学的理解发生困难,因而教师根据教学艺术制作了直观教具,通过活动教具的演示、变化,使孩子对“共”、“多”、“少”等概念有具体、形象的认识,为他们形成数学概念提供了基础。其次,教学活动卡片的设计,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考,拓宽思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再次,教学活动卡片的设计,不仅在讲授计算课时可以使用,而且在反复练习时也可以使用,这样又能时教师节约大量的课堂准备时间。如果在制作活动教

6、具时,不仅制作“小鸭子”的图案,还可以制作“小青蛙”、“游泳的小朋友”等图案,那么,这种活动卡片在“数的认识”、“比多”、“比少”等教学内容时都可以用,而且能增添情趣。 四、问答题 1、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 答:对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是主要的途径,教学达到对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培养,除了教材中所表述的发展儿童语言、丰富儿童感性经验、运用变式和比较以及教给儿童思考问题的方法外,还可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儿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的思维活动是由问题而引起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能引发儿童的思维活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有:课前布置活动性的作业,在学生利

7、用旧知识解决问题时,引发新旧知识矛盾;课堂中的提问等方法。 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就是在思考问题时,能够正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正确地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找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作出新的概括。 小学儿童由于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思维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因而他们的思维缺乏足够的灵活性、批判性和逻辑性。他们不善于全面地分析问题,常常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用具体事例说明原理,多提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儿童思考,多创造条件让儿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学过的知识,把已掌握的抽象公式、原理、法则等应用到具体事例上去,解决新的课题。使儿童在解决各种课题中,逐步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问题,正确地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养成自我检查思维结果的习惯,使他们的思维品质得以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