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病人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体会.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2438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疾病病人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慢性疾病病人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慢性疾病病人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慢性疾病病人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慢性疾病病人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疾病病人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体会.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慢性疾病病人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体会慢性疾病病人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体会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理分析;护理体会 慢性疾病病程长,症状顽固,病情反复,病人长期经受疾病的折磨,往往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而不良情绪和心理往往又会诱发疾病发作,促进疾病的进展,导致恶性循环。因而,对慢性疾病病人进行心理分析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1 一般资料 本组慢性疾病病人215例,其中患心血管疾病100例、肝硬化40例、糖尿病55例、脑血栓20例。 2 心理分析 2.1 沮丧心理 对缺乏思想准备的病人来说,一旦得知自己患了慢性疾病,就会想到疾病无法治愈,且需要长期治疗,从而导致沮丧不安情绪。215例慢性病病

2、人中有55.8%的病人因为反复住院,影响正常生活秩序,经济负担加重,觉得对不起家人,感到十分忧愁。44.2%的病人因病情反复,对治疗缺乏信心,感觉自己成了无用之人而自卑沮丧。总之,慢性疾病给病人的工作、婚姻、经济收入和事业等方面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使病人灰心丧气或者满腹牢骚。有位48岁姓徐的糖尿病患者非常沮丧的抱怨说:“得了这样的病,吃喝要限制,处处要小心,还要一直吃药,一辈子都不自在了。” 2.2 择优心理 慢性病人为了早日摆脱疾病痛苦,往往产生择优心理,到处找知名专家或者偏方,不惜代价,期望有立竿见影的疗效,经常一个疗程还没完成又急着换另一个疗程,反而耽误了疾病的正常治疗。 2.3 悲观抑

3、郁心理 有的慢性病人丧失劳动能力,经济困难,又需家属长期照顾,感到拖累家庭,情绪异常悲观,对生活失去信心,拒绝参加社会活动。比如一位姓李的肝硬化伴腹水患者,住院期间情绪低落,对周围事物毫不关注,对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关心也视而不见,整日沉默不语。 2.4被动依赖心理 有的慢性病人因为长期得到医务人员及家属的关怀照顾而依赖性增强,变得脆弱,本来可以做的事情也不做,总希望别人多关心自己。有的病人病情稳定也不愿出院,担心出院后病情变化,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心理。比如一位56岁的冠心病病人,病情稳定时不愿出院,家属对其劝解时,患者反而责怪其家属不顾其死活,不愿为其花钱治病,使家属既难过又尴尬。 2.5 多疑

4、恐癌心理 久治不愈的病人,经常怀疑自己换了不治之症。出现一点新的症状就焦虑不安。这种病人喜欢寻根问底,自己翻阅有关资料,看到相似的症状就容易对号入座,自我诊断。例如一位换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的女患者因惧怕疼痛而不敢下床活动,食寝难安,以致全身乏力,日益消瘦,随即认为自己患了肝癌,惶恐不安。多疑心理严重影响了疾病的恢复,沉重的心理负担往往会使疾病恶化。 2.6药物依赖心理和抗药心理 有44.2%的病人特别迷信某种药物,以为要治好病非它不可,对药物十分依赖。有34.9%的病人由于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或某种药物副反应明显而难以忍受,故而对该种药物产生惧怕心理,甚至拒绝服用。另外20.9%的病人没有这两种心

5、理,听从医生安排。 2.7 情绪不稳易冲动 很多病人因病情每况愈下,不能接受现实,情绪变得不稳定,遇事容易激动,不近人情,经常与病友或医务人员发生冲突。比如一例63岁的男性患者,因脑血栓而偏瘫,虽然家属和医护人员都尽心给予照顾,但患者情绪不稳,有时对人不理不睬,有时喜欢发脾气,甚至大哭大闹,食欲不振,睡眠不佳,对治疗护理不配合,长期下来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导致多种并发症。 2.8 敏感心理 健康人精力集中于家庭和事业,心理活动多指向外界事物。慢性疾病病人多将注意力转向自身,异常敏感,对极轻微的冷、热、光的变化及疼痛也显得不能忍受。 3 心理护理 根据每位病人的具体情况,对其心理和社会状态

6、做好充分的评估后,有针对性的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措施。 3.1 为患者提供理想的环境和心理支持 有些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直接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因此,我们给病人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环境,尽可能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保证其身心休息。主动与患者沟通,通过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行为,建立信任,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保证诊疗计划顺利完成。 3.2 解释疏导,调节患者情绪,促进乐观态度 病人的消极情绪与他们疾病的直接刺激有关,也与病人的认知评价有关。本组215例病人中,消极情绪者占76.7%,对于这些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的病人,我们以坚定的口气劝解病人:“与其愁苦度日,不如开开心心的面对每一天。”病人认清自

7、己的能力,认识到生命的真实价值,才能积极的配合治疗。如两位肝硬化男性病人,一位行钱的病人性格外向,乐观开朗,积极配合诊治,对疾病采取接受适应的态度,一边治疗,一边适当参加社会活动,一月后病情好转,肝功能恢复正常。而另一位姓张的病人性格内向,对疾病非常恐惧,整日卧床不起,愁绪满怀,导致疾病日益加重。由于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评价不同,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反应,从而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 3.3 正确耐心指导,热情关心鼓励患者 对于有择优心理和盲目求医的患者,我们正确引导,耐心劝阻,解释慢性疾病治疗所需的疗程,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疾病,认识到慢性病虽不能治愈,但只要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坚持复查和治疗,病人

8、是能够恢复和维持一定健康水平和高质量生活状态的。慢性病人大多生活态度消极,需要我们主动热情与其交流,耐心听取患者心声,使其心情舒畅,保持平和的心态,以利于早日康复。 3.4 理解同情感化患者 慢性病人长期遭受身心折磨,情绪波动较大。我们时刻不忘体谅同情他们,换位思考,即使病人表现粗鲁无礼,我们也以真诚的心去感化他们,维护病人自尊,赢得了病人的信赖和尊敬。 3.5 宣传教育,帮助克服抗药及药物盲从心理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病情等耐心指导,一方面宣传药物的治疗作用,一方面有分寸的解释药物的副作用。对抗药心理严重的患者耐心解释,适当诱导,使病人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而提高疗效。对个别病人,我们结合其病情将一些有关的化验检查结果进行告知,使他们相信病情确以好转,从而激发其积极的情绪。 3.6 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理动态,防患于未然 有些病人为摆脱身心痛苦,可能产生自杀动机,此时病人心理上激烈冲突,往往表现异常。在这方面,我们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如安排专人陪护,亲人陪伴,加强巡查,适当给予镇静剂等。 4 结果 通过积极的心理分析和个体化心理护理,91%的慢性疾病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得以改善。我们的工作减轻了病人的心理压力,使病人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了病人的康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