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中医生物化学检验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2463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中医生物化学检验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成中医生物化学检验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成中医生物化学检验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成中医生物化学检验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成中医生物化学检验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中医生物化学检验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中医生物化学检验复习重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成中医生物化学检验复习重点成中医生物化学检验名称解释与问答题 双缩脲反应:双缩脲在碱液溶液中能与二价铜离子作用产生稳定的紫红色络合物。 Trinder反应: 又称“偶联终点比色法”,其原理为被测物质通过酶作用产生的过氧化氢在4氨基替比林、过氧化物酶的存在下,可生成红色醌亚胺化合物。 Jaffe反应:肌肝与碱性苦味酸作用,生成黄红色化合物,在510nm处比色分析。黄红色化合物) 参考值及参考值范围:从若干标准规定的参考人群中选定一定数量的参考个体,经过检测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得均值和标准差。均值即为参考值,而上述结果的95%的分布区间即为参考范围。 医学决定水平:是指一值限用来排除或确定某一临床

2、情况或预告将出现某一生理变化现象。 结合胆红素:经过肝生物转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因其能直接与重氮试剂直接反应,又称为直接胆红素。其水溶性大,易从尿中排出。 未结合胆红素:在网状内皮系统中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胆红素在血浆中主要与清蛋白结合而运输,这部分胆红素称为未结合胆红素或称游离胆红素,它分子量大,水溶性不好,不能透过细胞膜和随尿排出。 金标准:所谓“金标准”是指当前临床医学界公认的诊断疾病的最可靠、最准确、最好的诊断方法,也称标准诊断方法。通过临检、尸检、外科手术、随访等所作出的决定性诊断。 同工酶: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工具

3、酶:通常把酶学分析中作为试剂用于测定化合物浓度或酶活性浓度的酶。常为氧化还原类。 酶活性:酶促反应速度,即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 固定时间法:根据固定时间内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计算酶活性,是最早测定酶活性浓度的方法。 速率法:又称连续监测法、动态分析法或动力学法。通过连续测定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的吸光度,根据吸光度的速率变化来计算待测物浓度或活性的方法。 血脂:血浆中脂类的总称。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 载脂蛋白:脂蛋白的蛋白质部分,构成并稳定脂蛋白的结构,修饰并影响与脂蛋白有关的酶的活性,作为脂蛋白受体的配体,参与脂蛋白与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的结合及其代谢过程。

4、脂蛋白:属于一类微溶于水的脂类复合物,有多种存在形式,具有许多共同形态特征。 酸碱平衡:机体通过各种调节机制将体液酸碱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PCO2:二氧化碳分压,指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CO2所产生的压力,是反应呼吸性酸、碱中毒的重要指标。 PO2:指血浆中物理溶解O2所产生的压力,是判断是否缺氧的重要指标。 假肌酐:血中的维生素C、丙酮、乙酰乙酸、果糖、蛋白质等能与碱性苦味酸生成红色,这些不是肌酐而能起红色反应的物质统称为假肌酐。 IQC:室内质量控制,指连续测定稳定样品中的特定组分,并采用一系列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以此判断检验报告是否可发出,及时发现并排除质量环节中的不满意因素。 EQA:室

5、间质量控制,是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样本,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和反馈实验室测定结构,并以此评价检验项目的检验能力,常规工作质量,观察实验的准确性。 酶的国际单位:在特定条件下,1分钟内使底物转变1umol的酶量为一个国际单位。 方法学评价:临床实验室应对使用的检验方法或在建立新的检验方法时,对该方法的基本性能进行评价,明确该方法是否具有足够的性能来验证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及满足临床使用的要求。具体内容包括:准确度、精密度、检测限可报告范围和生物参考区间等。 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人数占试验结果阳性人数的百分比。 高脂蛋白血症: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由于血脂在血中以脂蛋白形式运输,实际上高脂血

6、症也可认为是高脂蛋白血症。 回收实验:是“对照试验”的一种。当所分析的试样组分复杂,不完全清楚时,向试样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组分,然后进行测定,检查被加入的组分能否定量回收,以判断分析过程是否存在系统误差的方法。所得结果常用百分数表示,称为“百分回收率”,简称“回收率”。对实验的准确度进行评价。 急性时相反应APR:在急性心梗、外伤、手术、炎症、肿瘤时,血浆某些蛋白质水平可有明显的升高或降低。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心梗、外伤、手术、炎症、肿瘤时,血浆中可有明显升高或降低的蛋白质。 基质效应:基质指的是样品中被分析物以外的组分。基质常常对分析物的分析过程有显著的干扰,并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例

7、如,溶液的离子强度会对分析物活度系数有影响,这些影响和干扰被称为基质效应 胆固醇的逆向转运:HDL将胆固醇从外周组织运输到肝脏的过程。 双缩脲法测定TP的原理,双缩脲试剂的组成及其作用 常规方法。蛋白质中的两个相邻肽键在碱性溶液中能与二价铜离子作用产生稳定的紫红色络合物。此反应与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二价铜离子作用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相似。 组成:硫酸铜:提供铜离子 酒石酸钾钠:防止CuO在碱性条件下沉淀 KI:防止酒石酸铜自动还原并防止Cu2O的离析 NaOH:提供碱性环境 Trinder反应的原理,色原物质及影响因素 又称“偶联终点比色法”,其原理为被测物质通过酶作用产生的过氧化氢在4氨基替比

8、林、过氧化物酶的存在下,可生成红色醌亚胺化合物。 色原物质:苯酚 影响因素:由于催化Trind er反应的过氧化物酶对底物专一性差,维生素C、尿酸、谷胱甘肽及胆红素等还原性物质也与色原性物质竞争H 2O2,从而使氧化过程中产生的H2O2被消耗,导致色素形成减少,测定结果偏低。其中影响最大的药物为抗坏血酸。此外,工具酶中如夹杂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也能消耗氧化产物H2O2,使被测物的测定值偏低。 需要及时分离血清或血浆的原因并举例说明 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及时分离血清或血浆,否则可发生红细胞与血清之间成分的相互转移,或细胞中的某些酶分解待测物等,而影响检验结果。 血清无机磷可由于红细胞内有机磷酸酯被磷

9、酸酯酶的水解而增加;血清中葡萄糖可因红细胞内糖酵解酶的分解作用而降低,此外,钠存在于红细胞与血清中之比为12 ;钾在血清和红细胞中之比为120 ;钙在红细胞中极少, 几乎全部在血清中。血清钠、钾、钙测定时,需注意及时分离标本。 IQC和EQA的区别 操作范围 控制 影响时限 主要评价方法 作用 室内质控 本实验室内部 精密度 实时 Levey-enning质控方法,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即刻法”质控方法,Grubbs异常值取舍法 结果的可接受性,精密度 室间质评 各实验室之间 准确度 回顾 美国CAP的能力验证 结果的准确度,各实验室之间的比对 X-S质控图在控的判断规则:95%的

10、数据在x+-2s以内;有5%的数据可在x+-2s以外,但在x+-3s以内;没有数据在x+-3s以外;不能有连续5次结果在均值的同一侧;不能有连续5次结果渐升或渐降。 EAQ的两种评价方法:偏倚评分方法;变异指数得分法评价成绩 根据血、尿、粪便中胆色素的变化,区别三种黄疸 项目 尿胆素原定性 尿胆素原 粪胆素原 结合胆红素 未结合胆红素 溶血性黄疸 阴性 高度增加 增多 正常或微增 高度增加 肝细胞性黄疸 阳性 不定或升高 减少 增加 增加 梗阻性黄疸 强阳性 减少或消失 减少或消失 高度增加 不变或微增 酶活性测定方法有几种?原理?特点? 定时法:原理:根据固定时间内底物消耗物或产物的生成量计

11、算酶活性 特点:对仪器要求不高,一般分光光度计即可,需连标准一起测定。操作简单。无法完全避开延滞期和非线性期,结果误差大。 连续检测法:原理: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多点数据,求出酶反应初速度,间接计算酶活性浓度的方法。 特点:对仪器要求高,需要具有恒温装置和连续记录吸光度装置,可直接采用理论摩尔消光系数。结果更为准确。 酶活性单位的计算P95 血浆脂蛋白分类及功能 CM:转运外源性TG VLDL:转运内源性TG IDL:转运内源性TG、CE LDL:转运内源性CE HDL:逆向转运CE 如何消除假肌酐的干扰 方法:1、控制外源性肌酐来源, 2、无剧烈运动 3、采用速率法。利用肌酐

12、与碱性苦味酸形成复合物的速度与假肌酐形成复合物的速度不同来测定。肌酐与苦味酸反应较快,一般在20-80S之间占绝对优势(窗口期),而假肌酐在80S之后反应才逐步增加。利用这个时期合理设定比色时间,将假肌酐影响降到最低,最大程度消除高胆红素的影响。 肝酶谱、心肌酶谱包含哪些项目 肝酶谱包括ALT和AST 心肌酶谱包括LD(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CK及同工酶, 如何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 方法学评价的内容、评价试验与可测误差的关系 方法学评价的内容:准确度、精密度、检测限、可报告范围和生物参考区间等。 评价试验:1、准确度 回收试验。评估试验方法的比例系统误差; 干扰试验。系统误差 方法对比试验。

13、比例系统误差,系统误差。 2、精密度 批内重复性试验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标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多次重复测量 日内重复性试验一天内对一个或数个标本做数批重复测定。 日间重复性试验:同一标本每天一次随机插入常规样本中测定,连续测定20个工作日。均值&标准差 总的不精密度:包括日内和日间 回收率的计算 以加入的被测物为标准液为例。 回收率=回收浓度/加入浓度100 加入浓度=标准液浓度标准液体积/ 回收浓度=样本最终测定浓度-基础样本浓度 什么是血气分析?血气指标有哪些? 血气分析是检查人体酸碱平衡状况的试验,它应用PH电极,氧电极和二氧化碳电极直接测定血液的PH、PO2、PCO2,并根据此数据推算出

14、AB、SB、BE、SaO2等参数,从而判断呼吸功能及酸碱平衡的状况。 血气指标PH。PO2。PCO2。HCO3-。BE- 如何正确获取酶学分析标本 不能溶血及时分离血清用血清标本保存多为低温 如何正确获取血气分析标本? 1. 合理的采血部位 2. 严格隔绝空气 3. 立即送检,或者4C不得超过2小时 4. 当改变氧气浓度时需要经过20-30分钟再 采集 单纯性酸碱失衡的类型: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Glu、TC、TG、TP、Alb、Ca、Cl测定的常规方法以及原理 Glu葡萄糖氧化酶法, TG-磷脂甘油氧化酶法 TP-双缩脲法; Alb-染料结合法 Ca-邻-甲

15、酚酞络合铜法 Cl-硫氰酸汞比色法; 溶血标本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原因,举例说明 溶血几乎影响所有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1) 细胞( 主要是红细胞) 内外液的浓度差。有学者研究,人红细胞中 所含的AST 是血清中的38 倍,LDH 红细胞内外相差180 倍,可见人类红细胞中所含AST、LDH 的浓度大大高于血清。标本发生溶血时,红细胞中含量较高的酶释放到血清中,血清中LDH、 AST 活力会明显升高,对LDH、AST 的测定产生干扰,使试验结果值偏高。 ( 2) 干扰生化试验比色从而影响生化结果。标本发生溶血后,大量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释放到血清中,对生化试验比色产生影响,使测定值升高。 (

16、 3) 样本发生溶血时,细胞内外液之间的一些物质发生各种反应,导致检测结果改变。溶血标本GLU 的测定降低,可能为成熟红细胞GLU 代谢通路主要是GLU的酵解和磷酸戊糖通路、通过这些代谢提供能量和还原力。还原型辅酶( NADH) 、还原型辅酶( NADPH) 是重要的供氢体。在GLU 检测过程中,两步都是氧化反应。当血清标本溶血时,NADH、NADPH 进入到血清中抑制GLU 的测定 肾病综合征、肝硬化患者醋酸纤维膜电泳典型图谱特征 图谱类型 肾病型 肝硬化型 TP N ALB 1 N N 2 N N - 实验方法的临床诊断性能评价指标主要有? 1、灵敏度Se 2、特异度Sp 3、阳性预测值P

17、PV和阴性预测值NPV 4、阳性似然比PLR和阴性似然比NLR 7、准确度 8、精密度:CV和符合率 9、受试者工作曲线 多规则质控的规则 通常有六个质控规则,即12s,13s,22s,R4s,41s,10X质控规则, 启动信号:12s规则作为警告规则,启动其他质控规则以助于数据的快速判断。 在控:只有当所有质控规则均判断分析批在控时 失控:只要其中之一的质控规则判断为失控就被认定为失控。 IQC失控时的处理 重新测定同一质控品;新开质控品,重测失控项目;更换试剂,重测失控项目;进行仪器维护,重测失控项目;重新校正。 后分光生化分析仪的优点 不需移动仪器比色系统中的任何部件,可同时选用双波长或

18、多波长进行测定,这样可降低比色的噪声,提高分析的精确度和减少故障率。 双波长测定的优点:排除干扰物的影响。 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方法主要分哪几类? 终点分析法:一点终点法,两点终点法;固定时间法;连续监测法;比浊测定法。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析参数有?如何设置? 试剂参数、方法类型、反应温度、主副波长,反应方向,样品量和试剂量,总反应容量,测定时间,延迟时间,连续监测时间,校准参数 如何正确收集血脂测定标本 糖尿病分型以及诊断标准 型糖尿病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 妊娠性糖尿病 诊断标准: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7.0mmoldl 口服葡萄糖耐糖实验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 糖尿病典型

19、症状,同时随机血糖浓度11.1mmolL 肾功能生化检测试验项目有哪些? 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素、肌酐、尿酸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聚乙酰吡咯酮清除率 酚红排泌实验、尿氨基酸、尿葡萄糖、尿钠、尿钠排泄分数、2m清除率 尿比重、尿渗量测定、浓缩稀释实验、血、尿pH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 肝功能生化检测项目选择原则与评价 一般选用35个项目;实验结果应能标明肝脏的主要功能和损伤情况;方法简便,易于标化;病人痛苦小,经济负担轻。组合并筛选肝脏实验项目为:转氨酶(ALT,AST)反映肝细胞损伤状况;CHE或清蛋白,代表肝脏合成功能;-GT和ALP有助于判断有无肿瘤、再生和胆道的排泄功能;麝香草酚浊度试验

20、;可粗略提示肝脏有无炎症等。 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 典型的持续性的胸痛史;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改变和Q波出现;心肌酶学的改变 心肌损伤的临床生化检测指标的特点 (1)心脏肌钙蛋白(cTnT或cTnI)取代CK-MB成为检出心肌损伤的首选标准。 (2)临床检验中只需开展一项心肌肌钙蛋白测定(cTnT或cTnI),没有必要同时测定两项cTn。如已经常规提供一项cTn测定,建议不必同时进行CK-MB质量测定。 (3)放弃所谓的心肌酶学测定即不再将LD、AST和-HBD用于诊断ACS患者。不考虑继续使用CK-MB活性测定法。如果因某些原因暂不开展cTn测定,可以保留CK和CK-MB测定以诊断

21、ACS患者,但建议使用CK-MB质量测定法。 (4)肌红蛋白列为常规早期心脏标志物 由于其诊断特异性不高,主要用于早期除外AMI诊断。CK-MB亚型虽有文献证实如同肌红蛋白一样也在MI早期迅速改变,但目前尚无简单可靠的测定方法,无法常规用于早期诊断MI。 (5)如果患者已有典型的可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ECG变化,应立即进行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对这些患者进行心脏标志物的检查有助于进一步确认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判断梗死部位的大小,检查有无合并症如再梗死或者梗死扩展。 应减少抽血频度,如第一天抽血2次。 (6)对那些发病6h后的就诊患者,不需要检测早期标志物物如肌红蛋白。此时只需测定确定标志物物如cT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