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与实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与实质.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与实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与实质 文/胡春力 造成我国产业结构低度化的深层原因 1.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障碍:缺乏进入高加工产业的投资能力 产业投资需要技术能力的支撑。投资的技术能力包括技术和产品的选择能力、产品开发及设计能力、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能力、零部件的配套能力、产品质量的检测能力,等等。 长期以来,除纺织品、杂货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部门以外,我国的投资方向主要局限于土建工程,原因就在于受到投资能力的制约。开发区势、房地产热,这些领域的投资之所以能够一哄而起,就是因为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在技术方面不会受到很大障碍,与土建工程相关的如能源、矿山、建筑用钢材、各产业能够提供设计
2、、装备、材料等方面大部分的支撑条件。 另一方面,像工作母机、各产业用的专用技术设备、机电工业所需的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国内的需求数额非常巨大,每年进口金额以千亿美元计,但是我国市场上的这些领域的投资大都让给了外国厂商,国内即使确定了向制造业部门的投资项目,产品技术、工艺装备等投资品也是依赖进口,国内只是搞些厂房、管线安装等土建配套工程。 更应引起注意的是,由于土建工程大规模上马的拉动,近些年来投资向基础工业(能源、建筑用材料)倾斜,已造成低加工度的能源、原材料部门的固定资产比重大幅度上升,固定资产构成越来越呈现以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格局,这就从存量、供给条件方面制约着投资能力向土建工程关联产业的
3、倾斜,进一步固化了工业结构的低度化。 2.产业间及产业内的垂直分工地位是产业结构低度化的外部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的地位发生趋势性变化。从产业间的关系来看,国内产业的结构性变化趋势是从高加工度、高技术含量产业退出,向低加工度产业集中;从产业内部各生产环节和加工工序来看,国内产业的结构性变化则是从高加工度、高技术含量生产工序及加工环节退出,向低加工度环节集中,最终形成了我国产业在产业间和产业内的垂直分工地位。 这样,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垂直分工地位就导致了产业结构的空洞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必然趋向低度化。 3.产业空洞化是产业结构低度化的实质内涵 产业结构空
4、洞化简单来说是指产业有名无实。产业当中真正承载、体现产业高度化的核心部分缺失。从国民经济整体来看,缺乏具有结构升级带动力和产业控制力的主导产业;从具体产业来看,内部缺少核心技术和核心加工环节的内容。生产环节少,加工链条短,标志着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的生产迂回化过程游离于工业增长之外。 生产迂回化是工业化进程中一个最重要的效应和机制,在工业化的进程,生产迂回化是生产结构升级、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标志。生产迂回化是由“中间产品的增长越来越快于最终产品生产的增长”而产生的。也就是说,生产最终产品的加工过程越来越长,加工的环节大大增加,加工所使用的手段更加复杂。由于加工环节增加,加工手段复杂而
5、不断衍生出新的加工部门、新的技术体系和加工体系。一批批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为支撑的核心企业成长壮大,在核心企业的主导、组织下,新的配套加工企业及关联产业群相继产生,新的产业链形成。最终产品的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得到提高,工业体系的结构内涵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工业及国民经济所依赖的主导产业让位于加工度及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 4.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是产业结构低度化的最终根源 实现生产迂回过程最重要的条件是在产业体系当中各环节、各层次上不断进行的产品开发和工艺开发,也就是说,沿产业生产链条各环节所进行的系列化、关联密切的技术创新是产生迂回化过程的基本前提。在我国,由于动力不足、缺乏实力等原因,企业
6、远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技术创新尚缺乏足够的宏观引导、组织,创新机制体制环境不够完善,这些因素造成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使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缺少技术创新的支撑。 关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考 1.什么是产业结构升级,升级的内涵与条件 作为战略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就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升级就是要提高深加工产业的比重;深加工产业的比重提高的机理是生产迂回化使新技术部门不断产生和繁衍;生产迂回化、新技术部门产生、繁衍的动力来自产品、工艺、装备、组织、管理等各层次、各方面的创新。 能够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条件是:从静态来看,一是沿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必须有技术创新的主体(即企业),二是创新平台及设施(即技术机构和实验
7、设备),三是创新能力储备(团队、隐形知识和历史数据积累);从动态来看,一是多层次多领域配套关联的、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系统性能力,二是不断改进的、适应新技术创新要求的机制体制。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不能以现行统计方法的部门产值数字来标识。在经济全球化已经深入到了产业内部、同一产品已是多国加工产物的情况下,不能反映“多国共同生产”“部门行业由多国共同构成”这一现实特征的统计方法,只能把多国生产的东西算在一个国家的头上,这就无法客观反映各个国家的实际产出情况,更无法显示各个国家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是由实实在在的高加工产业体系、系列化高加工
8、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来支撑的。没有独立自主的高结构产业存量基础,没有独立自主、系列化的技术研发能力,无论引进多少外资,无论形成多大规模的高技术产品组装能力,也不能说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 2.工业结构升级是结构调整的核心任务 由我国的发展阶段所决定,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推进工业化仍将是我国历史性任务。工业不但是长期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而且,工业结构依然会对我国的经济结构变动和产业结构升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供给结构进行以升级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性调整已成当务之急。 需求结构的高级化趋势,表现为对产品的性能、质量、更新速度提出更高要求。这就需要供给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强
9、的产品开发能力。产品开发能力是由一系列既有专业化分工,又能在创新活动中密切协作的关联产业群作为支撑的。一个新产品的开发需要设计、工艺设备、材料、零部件等多行业共同完成。 我国机电工业远未形成这样的体系。由于机电工业升级的问题尚未提到日程上来,加之缺乏吸收消化引进技术的动力,相关产业建立不起来,许多产品仍然停留在靠进口生产线和零部件搞组装的水平上,所以很难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的产品开发。 要搞产品开发以适应市场需求,必须具备从设计到技术装备及相关零部件的生产配套能力,也就是要大大加强柔性化、智能化机电产品的制造能力。这些与开发能力相关的产业发展起来了,不但能够提高市场开拓和竞争能力,而且能够直
10、接增强国民经济的发展后劲。这是因为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大大提高了产品技术含量,使产品加工过程延长,从更为“迂回”的生产过程中就会衍生出更多的加工专业,形成更为细化的零部件、工艺设备等机电产品生产部门。 这也就是说,通过供给的升级,在满足有效需求的同时,可以产生出更多的就业部门,同时扩大了技术含量高的机电工业部门。这正是解决我国目前运行中诸多矛盾、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根本出路,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总方向。(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文/胡春力 造成我国产业结构低度化的深层原因 1.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障碍:缺乏进入高加工产业的投资能力 产业投资需要技术能力的支撑。投资
11、的技术能力包括技术和产品的选择能力、产品开发及设计能力、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能力、零部件的配套能力、产品质量的检测能力,等等。 长期以来,除纺织品、杂货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部门以外,我国的投资方向主要局限于土建工程,原因就在于受到投资能力的制约。开发区势、房地产热,这些领域的投资之所以能够一哄而起,就是因为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在技术方面不会受到很大障碍,与土建工程相关的如能源、矿山、建筑用钢材、各产业能够提供设计、装备、材料等方面大部分的支撑条件。 另一方面,像工作母机、各产业用的专用技术设备、机电工业所需的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国内的需求数额非常巨大,每年进口金额以千亿美元计,但是我国市场上的这些领域的
12、投资大都让给了外国厂商,国内即使确定了向制造业部门的投资项目,产品技术、工艺装备等投资品也是依赖进口,国内只是搞些厂房、管线安装等土建配套工程。 更应引起注意的是,由于土建工程大规模上马的拉动,近些年来投资向基础工业(能源、建筑用材料)倾斜,已造成低加工度的能源、原材料部门的固定资产比重大幅度上升,固定资产构成越来越呈现以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格局,这就从存量、供给条件方面制约着投资能力向土建工程关联产业的倾斜,进一步固化了工业结构的低度化。 2.产业间及产业内的垂直分工地位是产业结构低度化的外部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的地位发生趋势性变化。从产业间的关系来看
13、,国内产业的结构性变化趋势是从高加工度、高技术含量产业退出,向低加工度产业集中;从产业内部各生产环节和加工工序来看,国内产业的结构性变化则是从高加工度、高技术含量生产工序及加工环节退出,向低加工度环节集中,最终形成了我国产业在产业间和产业内的垂直分工地位。 这样,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垂直分工地位就导致了产业结构的空洞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必然趋向低度化。 3.产业空洞化是产业结构低度化的实质内涵 产业结构空洞化简单来说是指产业有名无实。产业当中真正承载、体现产业高度化的核心部分缺失。从国民经济整体来看,缺乏具有结构升级带动力和产业控制力的主导产业;从具体产业来看,内部缺少核心技术和核心加工环节的内
14、容。生产环节少,加工链条短,标志着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的生产迂回化过程游离于工业增长之外。 生产迂回化是工业化进程中一个最重要的效应和机制,在工业化的进程,生产迂回化是生产结构升级、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标志。生产迂回化是由“中间产品的增长越来越快于最终产品生产的增长”而产生的。也就是说,生产最终产品的加工过程越来越长,加工的环节大大增加,加工所使用的手段更加复杂。由于加工环节增加,加工手段复杂而不断衍生出新的加工部门、新的技术体系和加工体系。一批批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为支撑的核心企业成长壮大,在核心企业的主导、组织下,新的配套加工企业及关联产业群相继产生,新的产业链形成。最终产品的
15、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得到提高,工业体系的结构内涵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工业及国民经济所依赖的主导产业让位于加工度及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 4.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是产业结构低度化的最终根源 实现生产迂回过程最重要的条件是在产业体系当中各环节、各层次上不断进行的产品开发和工艺开发,也就是说,沿产业生产链条各环节所进行的系列化、关联密切的技术创新是产生迂回化过程的基本前提。在我国,由于动力不足、缺乏实力等原因,企业远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技术创新尚缺乏足够的宏观引导、组织,创新机制体制环境不够完善,这些因素造成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使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缺少技术创新的支撑。 关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考 1.什么
16、是产业结构升级,升级的内涵与条件 作为战略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就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升级就是要提高深加工产业的比重;深加工产业的比重提高的机理是生产迂回化使新技术部门不断产生和繁衍;生产迂回化、新技术部门产生、繁衍的动力来自产品、工艺、装备、组织、管理等各层次、各方面的创新。 能够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条件是:从静态来看,一是沿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必须有技术创新的主体(即企业),二是创新平台及设施(即技术机构和实验设备),三是创新能力储备(团队、隐形知识和历史数据积累);从动态来看,一是多层次多领域配套关联的、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系统性能力,二是不断改进的、适应新技术创新要求的机制体制。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
17、度不能以现行统计方法的部门产值数字来标识。在经济全球化已经深入到了产业内部、同一产品已是多国加工产物的情况下,不能反映“多国共同生产”“部门行业由多国共同构成”这一现实特征的统计方法,只能把多国生产的东西算在一个国家的头上,这就无法客观反映各个国家的实际产出情况,更无法显示各个国家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是由实实在在的高加工产业体系、系列化高加工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来支撑的。没有独立自主的高结构产业存量基础,没有独立自主、系列化的技术研发能力,无论引进多少外资,无论形成多大规模的高技术产品组装能力,也不能说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
18、。 2.工业结构升级是结构调整的核心任务 由我国的发展阶段所决定,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推进工业化仍将是我国历史性任务。工业不但是长期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而且,工业结构依然会对我国的经济结构变动和产业结构升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供给结构进行以升级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性调整已成当务之急。 需求结构的高级化趋势,表现为对产品的性能、质量、更新速度提出更高要求。这就需要供给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产品开发能力是由一系列既有专业化分工,又能在创新活动中密切协作的关联产业群作为支撑的。一个新产品的开发需要设计、工艺设备、材料、零部件等多行业共同完成。 我国机电工业远未形成这样
19、的体系。由于机电工业升级的问题尚未提到日程上来,加之缺乏吸收消化引进技术的动力,相关产业建立不起来,许多产品仍然停留在靠进口生产线和零部件搞组装的水平上,所以很难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的产品开发。 要搞产品开发以适应市场需求,必须具备从设计到技术装备及相关零部件的生产配套能力,也就是要大大加强柔性化、智能化机电产品的制造能力。这些与开发能力相关的产业发展起来了,不但能够提高市场开拓和竞争能力,而且能够直接增强国民经济的发展后劲。这是因为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大大提高了产品技术含量,使产品加工过程延长,从更为“迂回”的生产过程中就会衍生出更多的加工专业,形成更为细化的零部件、工艺设备等机电产品生产部门。 这也就是说,通过供给的升级,在满足有效需求的同时,可以产生出更多的就业部门,同时扩大了技术含量高的机电工业部门。这正是解决我国目前运行中诸多矛盾、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根本出路,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总方向。(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