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佛.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2842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心中的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心中的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心中的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心中的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心中的佛.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心中的佛 我心中的佛 胡锋 佛教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在我上高文强老师的课之前,我对佛教几乎是一点都不了解的,在意识上只停留在少林僧人的高强武功和苦修斋戒上面,但是现在,我已经能用佛教的 理论来认识生活中的某些事物,解决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佛教毕竟是流传甚广的宗教之一,其许多教义是十分有哲理的,虽然不敢说理解,但是我也有我自己对佛教的一些见解。 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但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要了解佛教,必须先清楚佛教的教义,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从悉达

2、多所悟到的道理里,看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说白了,就是灭尽执着。悉达多太子在悟道这个道理的时候,应该心中是没有一丝执念的,但是我觉得,人世间能做到这点的人能有多少呢? 在悉达多太子,也就是佛祖去世后,他的弟子就开始背离佛祖生前的意志,他们认为佛祖是一个权威,而从他们有这个念头开始,便是在背离“灭尽执着”这一理念。我觉得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每个人对佛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每一代传承都偏离一点,那么以后偏离的方向只会越来越多。时代是在发展的,每个理念也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略作改变,这才是佛教能长久以来欣欣向荣的原因之一。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艰辛曲折,

3、但是被中国改造后的佛教,更深入我心。中国佛教既继承了佛祖创教的基本精神,同时又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吸收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容和方法,为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而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在漫长的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佛教形成了它鲜明的不同于印度佛教的思想特点与文化精神。中国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融汇般若性空论为特色的心性学说,并在中国佛教思想中占据了主流地位。这种心性学说远承印度佛教而形成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主要彰显了将人的内在心性作为解脱之道的思想。大乘佛教时期不仅出现了倡导“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涅般经,还形成了佛性如来藏思想,强调 “如来即在众生身内”,是一切众生成佛的根本依据。虽然这种思想与“无

4、我”说不合而在印度佛教中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它传入中土后,由于与传统的灵魂不死观念和儒家的心性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受到了中土人士的欢迎。 中国佛教强调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的众生平等说,鼓励每个人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解脱,这既是对佛陀基本精神的继承和发挥,也特别反映了中国佛教对个人道德完善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众生平等”说是佛陀为反对婆罗门教的神创说而提出来的。婆罗门教用神创说为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作论证,认为人生来就有高低贵贱之不同, 因此在宗教解脱上也有根本的差异。佛陀则认为应该以人的德行而不应以人的出身来划分种姓,主张种姓之间的平等,特别强调各个种姓在追求解脱中的平等。我是很赞同这一点

5、的,每个人不应以他的身份高低定贵贱,而是应该以自己付出的汗水和努力来获得地位。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其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强烈的关注现实社会和人生的人文精神。中国众多的思想或学派,具体观点虽然各异,但从根本上说,其出发点与归宿,大都是“人”,其思想的核心,也大都是“人”的问题,重视现世现生成为各家的共同特点,只是在对人的价值取向上和在人的实现途径等问题上所持的见解各有不同而已。中国文化重现世现生的人文精神对外来的佛教有深刻的影响。因而中国佛教的发展有关注现世现生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也是佛教吸引我的地方,人文主义精神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和我追求的境界所相符。 我从佛教中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适当执着,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当中,当我遇上很困难的任务的时候,我不会像以前一样钻牛角尖,执着于自己认为是对的方向,我会求助于他人,试着改变自己的方向,调整方法,说不定会有极大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